秦德龙
童童很喜欢放大镜,喜欢得不得了。自打从爷爷那里拿来放大镜后,童童就爱不释手了。每天,童童沉浸在放大后的“微型世界”里,乐不可支。
放大镜,真是妙不可言。
放大镜,真是不可思议。
童童拿着放大镜,照遍了家里所有的东西。“不得了,真是不得了!”每照一样东西,他都要开心地大笑。
“这孩子,真是大惊小怪!”爸爸说。
“是的,这孩子,就是少见多怪!”妈妈说。
童童的视野开始扩大,他开始关注家里的那些角落了。童童用放大镜把家里的那些角落照了一遍,很严肃地对妈妈说:“灰尘这么脏,为什么不清理干净呢?”
“这孩子,真是煞有介事。”妈妈笑着,还是找来了钟点工,将家里的卫生搞了一遍。
童童使用放大镜的范围不断地延伸。吃饭之前,他用放大镜照了照碗和筷子。照过之后,童童郑重其事地说:“爸爸,赶紧用酒精消毒!”
“这孩子,干嘛跟真的一样?”爸爸嘴里嘟哝着,打开一瓶白酒,用棉球蘸着酒,把碗和筷子擦了一遍。
几乎每天,童童都要用放大镜,找出家里的问题,让爸爸妈妈立即整改。
刚开始,爸爸妈妈还愿意照办。可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耐心。他们一看见童童拿放大镜出来,就心烦。真的,家里有这么个高举放大镜的宝贝,让人不得安生。这孩子,别是有了洁癖吧?
于是,爸爸妈妈把童童拉过来,给他讲道理,讲洁癖的坏处,讲谁都不可能一尘不染。还给他讲某些细菌的益处。比如,做大酱,就离不开细菌发酵。还有,蒸馒头、烤面包,都需要有细菌发酵。
童童睁着迷惘的眼睛,听不懂。
听不懂,不要紧。爸爸有了一个主意,这就是转移他的兴趣,把童童的兴趣转移到小动物的身上。爸爸捉来了一只小麻雀,剪掉了翅膀,使麻雀不再会飞。然后,爸爸让童童观察麻雀的羽毛、眼睛和双腿。
童童用放大镜仔细地观赏了麻雀的每一片羽毛和皮肤。童童发现,麻雀是很脏的。于是,童童打好了开水,要给麻雀洗澡。结果可想而知,麻雀被烫死了。
童童伤心地哭了一场,把麻雀埋在了一棵树下。
童童不再对任何小动物感兴趣。爸爸弄回来的小鸡、小鸭、小蚂蚱、小虫子,他都不感兴趣。童童只对用放大镜照人感兴趣。他时常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用放大镜观看他们的头发、鼻子、耳朵、嘴唇,乃至他们裸露在外的皮肤、汗毛。从头到脚,包括手指甲和脚趾甲,他都要用放大镜过滤一遍。每次观察,童童都会有新的发现,总少不了要大叫一声:“不得了,真是不得了!”有一次,他很认真地告诫爸爸妈妈:“你们的嘴唇有细菌,可千万不要接吻啊!”
爸爸妈妈被搞得面红耳赤。
爸爸妈妈想,应该带童童去看心理医生。
于是,童童被带去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面前,童童表现欠佳。童童居然掏出放大镜,把心理医生上上下下扫描了一遍。
心理医生红着脸说:“这孩子,确实有心理疾病啊。小小的年纪,怎么偏偏喜欢用放大镜看人?将来,长大了,很可能就是一个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这还得了吗?到了社会上,这种人,是吃不开的!哪家公司的老板,哪个单位的领导,会喜欢这样一个用放大镜照人的家伙呢?”
“那可怎么办啊?”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忧心忡忡。
心理医生说:“当然,办法还是有的,心病还需心药医嘛。”心理医生说着,摸出一架望远镜说:“让孩子看看这个吧,八倍的军事望远镜!如果孩子喜欢,给孩子买一个!”
果然,童童对望远镜很喜欢,试看了几眼后,搂在怀里就不撒手了。
爸爸妈妈牵着童童回家了。童童把望远镜挂在胸前,像个军事观察员。
没过多久,住在对面楼房的人家,找上门来了,指责童童犯有窥视癖。说他用望远镜观察人家,侵犯了人家的隐私。人家要求童童的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须赔偿人家的精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