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胆敢向自然本身发问时,我们都体会到在伟大的存在面前的那种谦卑感受。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亨利·布拉格
核心提示:一切创造、创新、发现、发明、探索、开拓,其实就是建立新联系,都不过是让风牛马相及。
新春,我不顾纷纷细雨,迫不及待地撑起雨伞,走进大山,走进森林,走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中。
雨后的山川,呈现新绿,更显空灵。弯曲的山路上,别无他客,难得的独享自然美景。眼前这些树,像老朋友一样在等待我、欢迎我。我走慢些,再走慢些,好好看看这些熟悉的身形与模样——粗的,细的;弯曲的,笔直的;阔叶的,针叶的;有果的,无果的;皮薄的,皮厚的;它们形态各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乔木,都向上生长,都要依赖泥土和阳光。它们与我们生活中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呢?树虽然不说话,却似乎能与我密语,能听懂我的倾诉;虽然不着一字,却可以担当生命中的最好教材,鼓励我,启发我,引导我,灌注给我快乐和文思。仅凭这些,我能昧着良心说,这些树与我无关吗?这草木只是为了生长而生长吗?
人类其实并不孤独。我们本可以从大自然中,从万事万物中找到我们生活的根本联系。没有东西远离我们,也没有不能为我们所用。没有一物不是我们的朋友和导师。那飞舞的,那跳跃的,那游动的,不都在生动宜人地说着么?我们不懂,并不等于没有啊!难道打雷仅仅是天空发出巨响吗?难道闪电仅仅是引出雷的轰鸣吗?难道叶子飘落仅仅说明秋天到了吗?
一场冰雪灾害,冻结的绝不仅是水,还能让我们麻木不仁的心打了一个寒战——温柔的雪花能够摧毁任何貌似坚硬的东西。
路边闪出一丛绿色,那是一株不知名的植物。过去我从它身边走过无数次,并不曾特别关注它,也就不记得这里长着这样一株植物。现在,只因这绿丛中间绽放了一朵花——一朵毛茸茸的红花,才引起了我的视觉的关注。这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我的视觉世界里烁烁其华。只有心灵如荒原一样的人才会对它漠然视之,才会对这个大自然神奇般的广告毫不动心。这意境,这品质,这内涵,是世界上任何广告作品都无法达到的境界,是人类创造力永远的追求。我敢说,人类诞生的所有广告作品,都只是它的抄袭,而非超越与取代。这种原始质地的创造,可以广告一切,说明一切,启发一切。修禅者看了,悟到了道;诗人瞥一眼,采集到了诗心;物理学家放眼观察,捕捉到了非凡的原子;遗传学家看到了进化的基因,而信徒们则把花当作天使。这朵万绿丛中的红花,吸收了天地的精神,开放只是释放精神。它是天地的创造,也启发人间的创造;它是真善美的化身,也引导我们去认识真善美,追求真善美。
一阵风吹来,梧桐树上的雨滴洒落下来,打碎了这森林的宁静,把我从梦幻中惊醒。告别红花,拾级而上。一阵宛如少女笑声的鸟鸣声凌空飞起,在碧空如洗的天穹下飘荡——空气中少了污秽,鸟的歌唱更加动听。
我又坐到了我的读书台上。眼前的山坡似一面新绿如染的画布。我极力从这熟悉中寻找新的变化,寻找自然与世事的联系。节前还灿若天仙的山茶花,现在终于凋谢了,把美丽埋藏到了地下。山下,锣鼓咚咚,偶尔传来鞭炮的炸响。春节——这东方大地上最有世俗意义的传统节日,并不对自然产生什么影响,尽管“过年的事”已经影响到政策,但山川依旧,白云依旧。没有哪一棵树,哪一朵花,哪一只鸟,对这个人类的重大节日给予回应——自然总是以它的法则运行。
新春,我从这个群山环抱的城市中心走来,坐在这块亿万年前造就的原始石头上,远远打量着我所居住的家——那栋高高耸立的楼房,以及那个拥挤着无数高楼的城镇,像偶然飘离肉体的灵魂注视自己的身体一样,注视着我的庇护之所。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感到自己诗意地安居在这个星球之上。
君不见,凡传世之作,不都得益于大自然的启发吗?那些人类社会的鸿篇巨著,与自然界的发展不也有着深刻的同源性么?我由此相信,如果能读懂这座山,世上就没有读不懂的书,也没有不明白的事。人类有史以来,一切文明的记录似乎都能说明,万物相联系,世上没有毫不相干的事物。大师的伟大,就在于他们看到在我们看来毫不相干的东西产生的联系。他们总能在陌生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阐述他们的观点,史诗作者、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遵循这个准则。谁最先找到了一种新的联系,谁就是发现者、创造者。你看,生命科学家在分子层面寻找联系破解生命的密码,政治家在纷繁事物中寻找联系向人民大众宣扬其党派的政治主张,文艺家在人与自然间寻找联系构思惊天地、泣鬼神的传世作品,天文学家从宇宙星球中寻找联系,计算出避免地球毁灭的公式……
于是,在2009年新春的第四天上午十点,在细雨过后、白云飞渡、罕见人迹的云山之巅,面对山下的滚滚红尘,在新春第一缕阳光刺破厚云的偶尔一照之下,我写下这句话:一切创造、创新、发现、发明、探索、开拓,其实就是建立新联系,都不过是让风牛马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