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人心智成长的五个关键阶段
这是著名的社会学家Eric H.Erikson的研究成果,他将人的心智成长分为八个阶段,其中最关键的五个阶段集中在人二十一岁之前,这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
第一个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个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第三个阶段:4~5岁——主动与愧疚
第四个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第五个阶段:12~21岁——身份角色的困惑
了解了这几个阶段,我们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他们的需求,从而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引导他们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了。
4. 战胜害羞的几个方法
绝对不对自己说“不”!
——国际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John Coutis)
有人以为,羞怯多是女性才会面临的问题。然而事实证明,在被羞怯深深困扰的人群中,男女比例基本上持平。在日常的交流与工作中,羞怯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在本节里将介绍几个战胜羞怯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方法一:寻找自己害羞的准确内容。
人的大脑每秒钟要接收约两万字的信息,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大脑一般会提取其中有用的部分,特别是情绪,而将真正引起情绪的原因隐藏在大脑里。当我们找到这部分真正的原因时,才能采取更具建设性的措施。比如羞怯心理,很多人只是对事情的某一部分感到害怕,但是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整体的畏惧。
比如一位学生说她不敢去学校浴室洗澡,心理导师让她一步一步回顾洗澡过程中究竟哪些部分让她感到害怕。女生一点一点地回想,终于告诉导师说她有次在洗澡的时候遇到了蟑螂,所以一提起浴室就想到蟑螂。在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换了一处浴室并且保证里面没有蟑螂,她的羞怯也就没有了。
寻找自己真正害怕原因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取冥想法,回顾事件整个过程中的细节;也可以采取记日记的形式,在放松地状态下把发生的事情用流水账的方式记下来,然后从中找到关键的内容。
方法二:假设自己不害羞了,会有怎样的表现
对于害羞者来说,多问问自己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在放松的状态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完全不知道羞怯是什么的人遇到自己面临的情况会怎么办。想象得越详细越好,然后再告诉自己,其实我就是想象中的那个人。经过两次的想象之后,我们就会获得行动的勇气,自己不再害怕去完成整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