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是的,我最棒
5733100000064

第64章 抚慰羞怯(5)

首先是家庭环境。据调查,有羞怯行为或羞怯感比较严重的孩子,他的家庭中要么是父母有羞怯感,做事畏首畏脚;要么就是家庭中父母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小孩缺乏依靠、爱与交流,于是感觉自己比别人差,行为、语言、眼神中就没有力量感。

其次是学校环境。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习惯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在幼儿园里,通常那些表现好的小孩,如不哭不闹、听话的小孩易受到老师的爱护,而那些略微调皮的往往遭来训斥,这些从小就遭到训斥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在交往中产生害怕、自卑的心理。

第三,重大的刺激。小孩在家庭里突然遭受到来自外界强大的刺激,如被人打骂、被人耻笑等容易造成自尊心严重受伤的行为。在遭遇这些行为过后,虽然他们可能不久就会忘记,但是在其潜意识里,那样的情绪体验被牢牢地记住了。这种情绪体验会在小孩成长的路上不断发出信号,引起他们的羞怯的心理。

既然知道了这种情绪体验的来源,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来说,看了这一节可能会觉得有点可惜,因为对于我们,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不过对于我们的下一代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个人如何克服羞怯心理,将在下一节进行介绍,下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一下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父母要多与小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小孩子生下来之后,自我意识是后天慢慢形成的,但是他对于安全与爱的需求是天生的,在父亲母亲的怀抱中,小孩会感到安全与温暖,更重要的是与大人眼睛神情的交流,这些美好的体验都会在小孩的潜意识里储存,作为他日后成长中的动力点。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成人每天要四个深情的拥抱,孩子每天要二十个拥抱才能达到内心的温暖。”

要给孩子鼓励。在2~3岁的时候,虽然小孩子不懂大人的语言,但是大人的眼神与表情他是能够看得懂的,在眼神与表情的交流中,他就能够从大人那里获得力量。有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这样描述妈妈的鼓励:“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的鼓励就像救公主逃离城堡的王子那样!”

让孩子在一个平等、理解、与温馨的家庭中长大。生长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会更具有勇气和自信。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采取平等、尊重的态度,一些小的事情不妨交给孩子来作主,比如家庭出游的准备、买菜等等,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决策能力,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主动组织活动等,显得非常自信。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很多小孩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往往会导致羞怯的产生,因为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会受到打击,不过这时家长能够给与积极的引导与鼓励,让小孩逐渐对交往有清晰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孩就不容易陷入羞怯中。

战斗启示:

幼儿时期是人类最敏感的时期,这个时候,恰当的呵护和引导,远比教育指责更重要上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