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危险的“三岔路”
在嫉妒心重的人看来,没有比他人的不幸更能令他快乐,亦没有他人的幸福,更能令他不安。
——17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
我们的内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内心的念头,如果把它看作是电波的形式,那么就一定要在某个范围内波动,我们才能够快乐地向前走。多之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内心是在为了满足我们的动机,但是却忘记了电波的范围。以至于在某些环境的催化下,不自觉地落进了人性弱点的分岔路。
嫉妒便是一个岔路!它往往隐藏于我们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想法中,很多人一边在告诫自己“不要嫉妒”,一边却已经踏入了嫉妒的分岔路。
分岔路一:从“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到“希望别人不如自己强”
“我希望比XX更强!”这是我们很多人在遭受打击之后的惯用语句,这样的语句其实反映了我们的思维惯式。我们说这句话其实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取得某某人那样的成功”,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前面说过,强烈的企图心可以让我们获得奋斗的无穷动力,有这样想法的人正是有一种竞争的动力。如果一个品格坚强、内心力量真正强大的人,他会一直把“某某”放在那样一个高度,自己去追逐,这是正当的竞争,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走到嫉妒的岔路上。
然而,对于那些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的人来说,在奋斗路上遭遇的接连不断的困难使其不由得产生失望与焦躁。但此刻他们内心渴望实现目标的欲望依旧强烈,于是他把自己的目标主观地降低——主观告诉自己“某某的成功其实没有那么高,不过像我一样。”接着他会去寻找支持他主观想法的内容,挑出成功者的缺点或者干脆捏造一个缺点骗取大家的支持。此时,他就由正当竞争走入了嫉妒诋毁的分岔路。
分岔路二:总是怀疑别人要比自己强
有些人在工作或学习上非常卖力,但是却没有做出什么出色的成绩。他们自己也深深地知道这一点:“我现在所做的事,别人一样可以做。”于是在面对同事,特别是相同部门工作的同事时,就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担心别人超过并取代自己。因为担心,所以格外关注周围人的变化,比如当同事关心自己的 工作进展,当老板与同事多说几句话或者同事的业绩有所进步时,他们就会忍不住怀疑别人的目的就是要超过自己甚至取代自己。这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例如贬低他人、阻碍他人进步等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地位。
分岔路三:偏执地幻想自己的人生
我们都非常渴望理想中的生活或成功,并且往往会在某种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产生幻想。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幅欧洲古堡田园风景的画面时,那些向往这样生活的人就会不可抑制地幻想自己已经置身于画面之中。
在这种幻想的驱动之下,有些心理克制力较弱的人往往会做出一些偏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