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对周朝以来传弟不传子这样的事情这样敏感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有些时候刻意打破明文规定的嫡长子继位制度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人心是个非常奇怪而微妙的东西。
按照嫡长子继位的制度,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也不会去想,大家各就各位虽然不利于最顶尖的人才站到最高的岗位,但对于政治格局的稳定还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一旦嫡长子继位的规则毫无征兆的被打破,往往就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
宋宣公在位时本来立了与夷为太子,但在临终前无缘无故非要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弟弟子和,这样一来搞得大家就十分尴尬了。
子和坚持不肯接受,宋宣公坚持要传位给弟弟,几次三番。
与夷:……
公元前729年,宋宣公病重,子和最后还是推迟不过,答应了宋宣公的要求,成为宋国下一代国君,也就是后来的『宋穆公』。
宋穆公在位时间不长,到公元前720年,宋穆公九年时就撑不住了,他在临终前找来大司马『孔父嘉』。
当然,他不是要把国君的位置传给孔父嘉……
孔父嘉姓子,名嘉,字孔父,后来更多被称为孔父嘉。
孔父嘉不是孔子的父亲,他是前面我们提到不肯接受国君位置弗父何的第四代后人,孔子则是他的后人。
宋穆公嘱托孔父嘉要支持与夷的工作,管理好宋国的工作,务必不能废弃先君的功业,孔父嘉这下闹不明白了,因为与夷是上任国君宋宣公曾经立过的太子,属于过气产品,而目前朝中默认的接班人是宋穆公之子『公子冯』……
原来宋穆公这是为了感谢宋宣公的破格提拔,为了报答自己的老哥,顺便弘扬先君的美德,决定把国君的位置还给宋宣公的儿子,前太子与夷。
这样的兄弟感情深不深?
那是相当深。
这样的办法好不好?
其实不好……
宋穆公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临走之前还专门把自己的二个儿子『公子冯』和『子勃』赶出了宋国,就这样虽然老爹宋宣公没能让自己当上国君,与夷还是在叔叔宋穆公的提拔下成为了宋国国君,史称『宋殇公』。
这一年是公元前719年,本来已经失去当国君机会的与夷还是成了宋殇公;
本来以为能当国君的公子冯却被发配到了郑国。
提一点,『殇』这样的谥号其实不好,通常与短命有关……
话说州吁杀害卫桓公自立为君后,为了安定国内人心便决定给郑国点颜色看看,随后组织宋、陈、蔡组织了个四国联军,守在郑国东门,五天后才离去,这个我们前面提到。
陈、蔡当时跟卫国关系不错,属于打个招呼一般都会给面子的那种。
当然了,在陈国被大义灭亲的州吁可能会对此表示严重抗议……
宋国当时跟卫国关系没这么铁,所以为了拉拢宋国加盟跟郑国之间形成一个一比四的局面,州吁还需要做点工作。
州吁是这样跟宋殇公分析的:你看啊,这公子冯目前呆在郑国,他本来是能够当上国君的,这会心里肯定不服气,不平衡,以后肯定会作乱。为了宋国的安危,不如现在和我一同打郑国,讨伐公子冯。
郑庄公:……
公子冯:……
这么看的话,州吁这忽悠的水平其实还挺高的啊,怎么就上了石碏的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