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选一种姿态,让自己活的无可替代
5550000000025

第25章 为你留着一盏灯

夜很深了,城市里的灯火都灭了,早早安睡的人们已经进入了梦乡。

唯有一盏小小的床头灯,几十年不变地一直亮着,等待着未归人。

半夜失眠的时候,我在黑暗中爬起身来给自己倒杯水喝。从卧室的窗口望出去,对门邻居的窗口还透着灯光。我知道,李老太太一定又在窗口守望着,像一块年代长久的望夫石,一夜一夜地守望着爱人的归来。

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搬到了现在住的这个家里。这是一幢欧式风格的老公寓,我家住在第五层。从新卧室的窗口伸头望出去,我看到底下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小公园。

“新搬来的?”一个柔柔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我转头一看,一个穿着深蓝色改良旗袍裙的老太太正站在对门人家的窗台旁,笑脸盈盈地望着我。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对门邻居李老太太,很快我认识了她的丈夫,高高瘦瘦、头发花白的杨老先生。“这是老杨。”李老太太向我介绍,“有空来我们家玩,让老杨给你做好吃的。”杨老先生在她背后微微点了点头,有些严肃。

爸妈工作忙,晚上常常加班,于是对门就成了我的“食堂”。杨老先生的菜做得非常好吃,雪菜炒毛豆、炒粉干、千张包儿、油爆虾……全都是地道的杭州风味。

这对老夫妻都是老杭州,他们将最好的年华交给了国家的下乡政策,等到被分配回杭州时,已是人到中年。他们唯一的女儿在美国,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李老太太常常拿出她女儿的全家福给我看,还颇为得意地告诉我,女儿已经在美国买了房,买了车,生了两个孩子。我拿着李老太太视作珍宝的那张照片看来看去看不出个究竟,只记得照片上她女儿的肤色被晒得黝黑,他们家的那只小金毛犬特别可爱。

每天我放学回家,只要一听到对门厨房里传来的炒菜声,就知道今天又有好吃的了。李老太太很和气,她总是把好菜都夹到我的碗里,在她眼里,我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小孩。杨老先生自己吃得不多,他总是会点起一支红塔山,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着他做的小菜。他的话向来不多,很多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固定的人像,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只有手中的香烟还在一节一节地燃烧着。

李老太太原来是个工厂职工,工厂效益不好,她也就早早地退休了。杨老先生还在工作,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开夜班。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年纪这么大了,女儿的经济实力也不差,可还要这么辛苦地工作。

吃完饭,杨老先生就要出发去工作了。李老太太每天都会提前为他泡好一壶龙井。在把茶水交给杨老先生的时候,老太太还会嘱咐一句“早点回来”。晚上,李老太太总是一个人在家,所以有时我爸妈出差不在的时候,我也会陪李老太太一起睡。

其实我不喜欢睡在李老太太家,因为她睡觉时总是开着灯。她床头的那盏小灯在夜里竟然这么亮,实在是刺眼得让我睡不着。李老太太常常会轻轻拍着我的背,安慰我,只要静下心来就马上会睡着。她的声音柔柔的,我听着听着就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我觉得她似乎从来就不用睡觉,有时候半夜睁开眼,还看到她伏在窗口,一动也不动,像一块石头。我也问过她为什么不睡,她说是要亮一盏灯给老伴。“杨爷爷都这么大了,难道还会认不得路吗?”我问她。她笑笑,但是我还是从她脸上看出了一丝落寞。

我心里暗想,也许老年人就是睡眠浅吧。我翻个身又睡着了,等到我醒来,天已经蒙蒙亮,床头灯却还没熄,李老太太也不在房里。客厅里飘来了饭菜的香气,我睡眼蒙眬地起来一看,杨老先生已经出车回来,坐在客厅里喝粥,李老太太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端出包子、油条。看到我,她就热情地招呼我吃早饭。她脸上满是欢喜,和昨晚完全不同。

“杨爷爷,你是不是不认路呀?”我问他。

杨老先生放下手中的碗,感觉有些奇怪,他反问我:“我不认路的话,还怎么开车呢?”

“那为什么李奶奶晚上还要给你留灯呢?”

“小孩子不要乱说,快吃早饭。”李老太太打断了我的话,把一个大肉包塞进我的嘴里。

“你赶紧去休息一下,累了一晚了吧。”她对杨老先生说。杨老先生点点头,离席进房休息。李老太太还跟着进房,一会儿问被子够不够,一会儿问要不要喝水,简直把杨老先生当成了小孩,一点也不像个一晚没睡的人。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当作笑话讲给妈妈听。妈妈却对我说:“傻孩子,人家那叫恩爱。”

恩爱就是晚上不睡觉吗?我满心疑惑。

长大之后我就很少去对门蹭饭了。后来又上了大学,住进了大学宿舍,半年都回不了一次家,也渐渐淡忘了对门那对老夫妻。直到我过年回家,看到对面冷冷清清的,一问妈妈才知道,杨老先生一直有心脏病,最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机能也在退化,几个月前,他已经完全病倒了。唯一的女儿在国外,李老太太也不肯请看护,一直自己在医院里陪他。

我去医院看望他们,躺在病床上的杨老先生戴着氧气面罩、插着输液管,原本高大的他现在已经瘦得不成人形。李老太太坐在他的病床前,看到我们来了,猛地一起身,没站住脚又趔趄两步,险些倒在地上。我们赶紧上去搀扶,好不容易让她又重新坐回了座椅上。许久不见,我发现李老太太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倦容,圆润的身材也消瘦了不少,快要撑不起她身上的那件旧旗袍。

“他现在很不好,清醒的时候很少。醒来后也没有胃口吃饭,喂他一点都会吐出来。”李老太太满脸忧愁地说,“晚上也很折腾,常常咳嗽、不舒服。”

我更关心李老太太的身体:“为什么不请一个护工?搭上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又是何必呢?”

李老太太固执地摇头:“我伺候老头子这么多年了,他所有的生活习惯我都知道,别人做不好的。”

离开医院以后,妈妈悄悄告诉我,其实李老太太非常固执,女儿以前也请过护工,可是都被她用这样那样的理由给辞退了。连医生都劝她应该雇用专业看护,但是她还是坚持要自己陪病人。其实这样对病人的疗养并不好,因为她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是一味地要用自己多年来的习惯来伺候杨老先生。医生说,再这样下去,不仅杨老先生的病情不会有好转,只怕李老太太的身体也会垮掉。

我问妈妈为什么李老太太要这样固执。“年纪大了,相守一生也不容易,所以有的时候想不开也是正常的。”

又过了半年,我放暑假回家。听说一个月前,杨老先生的身体急速恶化,有一天人突然不行了。在医院发出病危通知的时候,长期疲劳的李老太太也倒下了。等到她缓过来的时候,杨老先生已经不在了。

现在,李老太太也住回了自己家,可是经过这一番折腾,她的身体也很糟糕,精神上好像也出了问题,不吃不睡,还整日整夜地哭。妈妈让我给李老太太送饭去,我提着刚做好的几个菜,敲响了对面的房门。

过了很久,终于有人来开门。在我面前的,是变得更加苍老的李奶奶。才半年不见,她头发全白了,头发凌乱不堪,不知道几天没有梳洗。她越来越瘦了,衣服空荡荡地挂在身上。看到我,她无神的眼睛总算有了些光亮。

“天天回来了呀。”一句普通的问候,听在我耳里却像是带着哭腔。

一餐饭,她没有动过几筷,大多数时间都在哭。

她哽咽着和我讲了很多事,说到她和杨老先生初次见面的时候。当时两个人都是一个地方的知青,刚开始她也不喜欢这个看上去有些凶的年轻人。那时候李老太太身体不好,总是生病,干不了重活,杨老先生就常常帮她、照顾她。后来回了家乡,两个人就结婚了。结婚后也不好过,那个时候穷,没有营养,杨老先生满世界地借钱,就为了给她买鸡蛋补充营养。生孩子的时候,体弱的李老太太还一度难产,那个时候的杨老先生,一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照顾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幼女。

“他伺候了我那么久,现在终于轮到我要伺候他了,可为什么我自己这么不争气,身体这么差呢?”她捂着脸哭,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人心疼。

那天晚上,我留在李老太太家过夜。她的精神太过脆弱,我只想多多陪伴她。

夜晚还是那样的宁静,如果不是早已知道,我会以为一切就像从前一样,杨老先生出去开车,而李老太太哄着我睡觉。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长大了,李老太太也已经老了,她已经没有精力哄我,而是需要我去安慰伤心的她。

她坐在床边还是不停地哭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真没用,都怪我。”我拉住她的手,干瘪的皮肤下是一种几乎失去温度的绝望。“奶奶,我们睡吧。”我拉着她的手说。她点了点头,终于乖乖地躺了下来。但是无论我怎么劝她,她都不肯关掉她床头的那一盏小灯。

“留着灯……给老头子回来……看路。”她虚弱地说。那天夜里,我知道她一定又醒来了,像以前一样趴在窗口,希望看到杨老先生回家的身影。

回到家后,妈妈问我李老太太的状态是不是已经到了很糟糕的地步:“她在美国的女儿前几天还打电话来,问要不要去精神科给老太太开点药,都抑郁成这样了,还不肯找人照顾,自己硬撑怎么行。”

我没有说话。

夜很深了,城市里的灯火都灭了,早早安睡的人们早已经进入了梦乡。唯有一盏小小的床头灯,几十年不变地一直亮着,等待着未归人。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守望着你最爱的那个人。无论他在触手可及的近处,还是在遥不可追,亦不可望的远方。

有一天早上我醒来,看到手机上有一条来自好友莫小姐的微信,上面赫然写着五个字:“我要去表白。”

莫小姐的表白对象是她最近颇有好感的一个男生,我看过他的照片,高高瘦瘦黑黑的,气质有点“暖男”的感觉。莫小姐一直纠结于这段感情,男生对她很好,可总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出自日文“友达以上、恋人未満”,表示两人关系在朋友关系之上,但是还没有到恋人的程度)

“为什么呀?”我在微信上问莫小姐,“你不是说自己从来不表白的吗?”

“我想通了,”莫小姐回复说,“我喜欢他就要让他知道,否则我不是白喜欢了那么久吗?至于他怎么回应,那是他的事。我不留遗憾地喜欢了,这才对得起我自己。”

我对莫小姐说,现在有考虑门当户对、经济实力的,有琢磨怎么设圈套让人追的,也有广撒网、培养备胎的,但是能够做到像她这样不留余地的人已经很少了。

我说:“你让我想起了高中的时候我给喜欢的男生送纸条的事了。我从没有和他谈过恋爱,但是我也从没有忘掉过那种光是见到他就心跳加速的感觉。”

现在,恋爱好像就不仅仅是爱不爱的问题了,考虑的问题一多,感情便也不再单纯。大家都是成年人,利弊权衡得无比清楚,爱情像是场买卖,谁都不愿意亏本。

然而,似乎只有那场奋不顾身、不留余地的爱情,才真正让我们怀念。哪怕在很多年之后,回想起这一段曾经,我们还是会嘴角上扬着说:“原来我们也年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