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17

第17章 休养生息(2)

元年冬十月,刘恒正式称帝。汉王朝,终于可以好好地安定一会儿了。刘恒充分借鉴了曹参等人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安稳无事。

一个安定的内部环境,换来的首先是外部弱小势力的尊重与畏惧。元年,文帝派遣书生陆贾前往南越国,南越国皇帝赵佗看到汉朝内乱已经结束,与周灶的作战又没有什么好处,再一次向汉朝称臣。南越大地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而面对强大的匈奴,汉文帝依旧只能采取忍耐的态度。汉文帝即位之初就重新开始和亲的政策,并且几乎年年赠送匈奴丰厚的礼物,类似宋代给契丹的岁币。

但是,冒顿并不领情。汉文帝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部攻入了北地郡(今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又在河南地区(今天河套地区及其南方一带)劫掠财物,甚至屠杀边民。

此时的汉文帝正在甘泉宫度假,这是他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六月,做好一切部署的汉文帝决定组织一次有限的自卫反击——这是继白登之围后的第一次对匈奴的军事行动。

汉军在高奴县(具体地址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今天的延安一带)集结八万五千边防骑兵,由丞相灌婴指挥。但是,这次作战可能很让汉中央没面子,因为《史记》《汉书》上都只记载了三个字,“匈奴去”。也就是说,等汉军集结完毕到了战场,匈奴人已经劫掠完毕,得胜回朝了。

可能是为了挽回颜面,汉军调整了军事部署,加强了长安的守卫,随后文帝亲自到了高奴县,顺路到了太原,也就是过去代国的王都。

这明显只是对匈奴入侵的一个表态性质的动作,真要汉文帝此时去亲征,汉文帝不会同意。

可是,没骗到匈奴人,骗了自己人。齐王刘襄的弟弟刘兴居此时被封为济北王,原来为了削弱齐国势力,刘章、刘兴居都被封王,封地都是从齐国划出去的。刘兴居以为汉文帝真的想北伐匈奴,长期驻扎代地。他天真地举兵谋反了,准备进攻荥阳(这个地方经常躺枪)。

文帝当即命令灌婴回撤,派遣陈武为将军,集结郡国兵十万人前去讨逆,命缯贺驻守荥阳。七月,文帝回到长安,下令:叛军领地内,在官军到来之前归顺的,官复原职,不问其罪。结果,八月就把刘兴居团伙悉数抓获。

此时汉朝政府的动员力和整个国家的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处理个叛乱干净利落。虽然,面对匈奴机动性超高的大规模骑兵有点追不上的感觉,但是至少组织了一次抵抗。

针对文帝三年的战事,汉中央政府两次通过给单于的书信发表强烈谴责。

第二年,也就是汉文帝四年,前176年,冒顿单于首次针对去年的边境纠纷表态,寄了一封回信给汉文帝:

“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支等计,与汉吏相恨,绝二主之约,离昆弟之亲。皇帝让书再至,发使以书报,不来,汉使不至。汉以其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少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愿寝兵休士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以应古始,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得安其处,世世平乐。未得皇帝之志,故使郎中系虖浅奉书请,献橐佗一,骑马二,驾二驷。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则且诏吏民远舍。使者至,即遣之。”

这封书信很有意思,首先,表示冒顿单于与汉文帝和亲政策是正确的;二来,将事态恶化的责任推了一半在汉朝边防人员身上,把匈奴方面的责任全部推给右贤王,各打四十大板,言下之意这次的纠纷不会造成汉匈两国政府高层之间的往来;再者,话锋一转,说为了惩罚右贤王,命他率军攻打月氏国,现在“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明着是道歉,实际上是显摆;最后,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继续修好,希望双方撤离部分边民和边防军队,在边境建立军事缓冲区,最后还说明了礼单。

说白了,这就好比说,哎呀,不好意思啊,我也没想到我们匈奴一个右贤王就能随随便便把你们汉朝打成这样。为了惩罚他,我派他去与西域交战,没想到,西域也不经打,现在全部臣服于我了。

实话说,匈奴这封信真的很欠揍。

接到书信后,汉文帝开始与大臣们商量汉匈关系的政策,和亲还是战争。朝臣普遍考虑到此时匈奴已经进军西域,国力正强,远远不是开战的时候,更何况对于汉朝来说,匈奴贫瘠的土地不能耕种。汉朝只能继续和亲的政策。

文帝六年,汉朝方面予以了回应:

“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系虖浅遗朕书,云‘愿寝兵休士,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世世平乐’,朕甚嘉之。此古圣王之志也。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背约离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勿深诛。单于若称书意,明告诸吏,使无负约,有信,敬如单于书。使者言单于自将并国有功,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长襦、锦袍各一,比疏一,黄金饬具带一,黄金犀毘一,绣十匹,锦二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遗单于。”

信的语气一如既往地低调。冒顿单于的自称是“天所立大单于”,称汉文帝为“皇帝”;而汉文帝的自称是“皇帝”,称冒顿为“匈奴大单于”。这封信中,虽然语气谦逊,但是俨然是平等的对话,甚至告诫匈奴方面不用过于指责右贤王,并且希望匈奴单于能够做到书信中说的承诺。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向来好战的冒顿单于为何主动伸出和平的双手,甚至愿意撤离部分军队和牧民。而且是在攻取西域获得大胜的情况下。其实,这时候的冒顿已经是个垂垂老矣的人了。汉朝的书信到了没多久,冒顿就结束了精彩的一生。冒顿之子稽粥(音基玉)继位,被称为老上单于。

为了对新继位的单于表示和平的诚意,汉文帝在诸侯王的子女中找了一位翁主(相当于后世的郡主)前去和亲。可是这次和亲,却给汉朝惹来了几十年的麻烦。

当时,汉朝派遣一个燕国的宦官作为陪嫁去匈奴。这个宦官一百个不情愿,凭什么我就得去那么鸟不拉屎的地方?可是在政府的安排下,他是不去也得去。临走前,他带着满腔的愤恨和对社会的不满,扬言:“等我到了匈奴,一定是汉的祸患。”这个宦官到了匈奴还真的成了老上单于的心腹,成为了单于帐下的对汉关系的首席智囊。这个宦官,叫中行说。

中行说成为老上单于的亲信后,汉匈关系逐渐恶化。在中行说的建议下,匈奴停止了对汉的向往。中行说分析说,匈奴的人口不到汉的一个郡,如果饮食服饰与汉地相同,那么很快就会被汉吞并。只有让民众知道,汉的丝绸不如匈奴的毛皮粗布,汉的美食不如匈奴的乳制品肉制品,保持游牧的风俗,才能让汉廷惧怕。

在两国的书信来往中,汉朝使用的是一尺一的木片。在中行说的挑唆下,匈奴不管是信札的大小,印章的规格,都高于汉朝使用的,而匈奴单于的开头问候语,也变成了“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之后汉朝使臣与中行说也屡次针对匈奴的风俗展开过辩论,中行说身为汉人,却对汉极力贬低,更使两国交恶。

实际上,无论对当时的汉人,还是现在的文明世界,匈奴的很多陋俗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不过,当时的大部分游牧民族,就是这样。

汉文帝十一年夏,匈奴在边境狄道县(今临洮)挑衅。汉十四年(前166)冬,匈奴集结十四万人,越过边境的朝那、萧关,进攻北地郡(今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名叫昂的北地郡都尉战死。汉军的边民畜牧遭到大量掳掠,匈奴军队一直打到彭阳县(今宁夏东南部)。匈奴前锋部队甚至烧毁了汉代在边境的回中宫,侦察部队进入雍地的甘泉宫(皇帝度假地,离长安不远),不仅对汉代的边关贸易、边民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汉中央政府的安全。

汉文帝被彻底激怒了,得到消息后,当即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遣战车一千余辆,骑兵十万人在长安附近的渭北建立防御工事,防止匈奴的奇袭。并派遣卢卿、魏脩、周灶分别为上郡将军(今陕西榆林一带)、北地郡将军、陇西郡将军(甘肃东南部),张相如为大将军,董赤为前将军,集结大量车骑部队反击匈奴军。

汉文帝亲自去劳军,跟将士们待得久了,慢慢地也想起了当年做代王时,驻守边关的情形。加上这次匈奴入侵规模大、性质恶劣,文帝在向往和愤怒中,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亲征匈奴。

虽然汉文帝没去成,但是任命老将栾布为将军,参与指挥作战,也算为亲征找个台阶下。匈奴在汉地坚持了一个多月,汉军将匈奴驱逐出境就没有继续追击了,所以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匈奴军的伤亡并不大。

接下来的几年,匈奴日益骄横,几乎年年在边境闹事,大量屠杀无辜的边民,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县一带)、辽东郡(今辽宁省东部一带)、代郡(今河北省与山西省东北的交界处)最为严重,死亡人数超过万人。

汉文帝十七年,因为得到了一个“仙人”的玉杯,破天荒地改称十七年为新的元年,史称后元元年。不过,当年就发现其实是民间术士的把戏,但是后元元年就这么将就下去了。其实这已经是年号的雏形了。

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汉匈边境关系依旧紧张,长期拖下去,对汉朝是不利的。匈奴入侵,打个县城就能抢到钱。汉朝如果越境反击,估计只能在地上捡点马屎牛粪运回去当肥料。彻底撕破脸全面开战,闹不好把整个国家搭进去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汉朝方面只有主动示好,寄书信给老上单于:

“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渠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爱。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毋离,臣主相安,俱无暴虐。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趋,背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欢,然其事已在前矣。书云‘二国已和亲,两主欢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翕然更始’,朕甚嘉之。圣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敌之国,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蘖金帛绵絮它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独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昆弟之欢。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避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毋言章尼等。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不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

信写得不卑不亢,但是和平的意思很明显,并且明确表示再次和亲之后,汉朝会继续赠送纺织品和粮食,并且保证不会主动挑起事端。

匈奴方面出于种种考虑,同意与汉廷继续和亲。汉匈的争端告一段落,双方约定,两国军队都不能擅自越过边境。

四年后,老上单于去世,军臣单于继位,中行说依旧是首席智囊。汉朝继续向匈奴示好,但是,这个新继位的单于并不领情。

后元六年(前159)冬天,匈奴分别派遣三万人在云中、上郡两地发动战役,一共六万人大举入侵。这次,汉军派遣三个将军驻守北地郡,代国地方军驻扎句注山(今山西代县北部),赵国地方军驻扎飞狐口(今河北张家口市一带),相互呼应,防范匈奴。为了防止匈奴奇袭长安,又在长安附近的细柳、渭北、霸上加强防备。

这次的匈奴军队很狂,主动进攻有大量汉军驻守的句注山,烽火台的烽火一直延绵到了甘泉宫和长安。此时的汉朝已经休养了二十二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一场战争就能崩溃的困境帝国。汉军与匈奴军在战线上僵持了几个月,匈奴一直劫掠,汉朝也源源不断地输送援兵。这下成了消耗战,无论汉军还是匈奴军,都显得疲惫不堪。几个月后,事态逐渐缓和,双方都开始慢慢撤军。

汉文帝后元七年夏,汉文帝逝世。

在汉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中,汉朝中央政府十分勤俭节约,休养生息,没有大的工程,没有大的改革,也尽量避免卷入大的战争。同时,汉文帝改革了律法,废除了肉刑,增强了汉朝政府的民意支持度。总之,在这个英明的皇帝领导下,汉朝逐渐走向复国强兵的道路。虽然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并没有多少斩获,没有歼灭多少匈奴的军队,但是在不卷入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保证了领土完整,这一点,难能可贵。

接着,汉景帝继位,云中、上郡的战役,又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