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38

第38章 秦汉(12)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工具书。“尔雅”取意用当代话语来解释古代书面上的词语。该书大约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后经许多人增补,到西汉才汇集成书。《尔雅》共三卷,20篇。现在流传的只有19篇,共有词组2091条,其中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兽》、《释蓄》、《释木》、《释草》等篇,全书内容丰富。它不仅说明了许多词语的意义,还包含了各方面的广博知识,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名称的词典。《尔雅》解释词义的方法,主要是用意训法,也就是从意义上就与古今语言不同,方言的异同和本意转义的差别上来解释词义。

经济科技

秦汉经济总述

秦汉两代是我国第一次经济大发展时期,统一的政权,统一的经济政策,统一的市场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方面,水路、水渠的开通保障了农业灌溉,冶铁技术致使铁器农具的大量出现,牛耕、马耕成为先今生产力的代表。农业上植桑养蚕的发展为手工业的丝织繁荣创造了条件,冶铁、铸铜、漆器、造纸等技术也取得很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兴起,交通运输也随之发达。由于不当的经济政策,两汉时期货币贬值严重,通货膨胀多有发生。

灵渠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征讨南越。为了运输军粮,下令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凿运河,这就是灵渠。灵渠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为联络中原与岭南的水上交通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也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之后,汉代的马援,唐代的李渤、鱼孟威都曾相继主持修筑灵渠。

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

度: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引=2310厘米,1丈=231厘米,1尺=23.1厘米,1寸=2.31厘米,1分=0.231厘米。

量:1斛=10斗,1斗=10升;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

衡: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1石=30360钧,1钧=7590克,1斤=253克,1两=15.8克,1铢=0.69克。

第一次统一币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废除之前各诸侯国的贝币、布币、刀币、环钱、金饼等货币,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秦朝的货币分为上下两等,上币的材料是黄金,其单位为“镒”,用于大数目的支付。下币用铜等制造,单位为半两,称作“半两钱”,后人称其为“秦半两”,下币用于民间日常交易。“半两钱”外圆内方,符合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自秦代的半两钱起,中国货币外圆内方的样式一直沿用到清代宣统年间。因此,半两钱不仅是我国最早统一的货币,也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形制。

外圆内方的缘起

古钱有“孔方兄”的称呼还得益于古钱的形状。秦统一六朝钱,中国就已经有圆形圆孔的环币,使用方面。人们在长期的铸造过程中又发现,将圆孔改为方孔加工更便捷,又不影响它使用的方便。因此可以说,钱外圆内方的形状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而逐步改进的。而代称“方兄”最早见于西晋鲁褒的《钱神论》,其中两句这样说到:“爱之加兄,字曰里孔方。”

集市的发展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出现了集市,周代已初具规模。《周易》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春秋时代,魏国商人白圭最善掌握集市行情,经商如孙子兵法一样有成套的运作手段,被称为商人的祖师。唐代,集市设有市令官,专门管理市场交易,并规定午时击鼓300下,商人此时入市;日落前七刻再击鼓300,商人离去,散市。古代集市形式繁多,名称不一,盐市、草市、米市、庙市、香市等。其中以庙市(又称庙会)规模最大,根据各地习惯不同按期举行。宋代的庙会盛极一时,商品丰富,场面宏大,除了各地的土特产,还有各种外来商品,西洋布、多罗绒等,堪称古代国际集市贸易。

休养生息

由于秦末连年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市场混乱,物价很高,国库空虚;加之异姓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和北方匈奴的骚扰。因此,汉初社会极不稳定。刘邦君臣在巩固了国家政权之后,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生活秩序,具体政策有:兵士罢武器归乡,免除他们部分的徭役;卖身成为奴婢的人,一律恢复自由,回乡务农;抑制商人,限制他们对土地的兼并;减轻农民田租等。这就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不但恢复了封建社会经济,也使西汉王朝的政权得到稳固。

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是西汉行政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政府正式将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编入户籍,被编户的要按照田租、人头税、徭役、兵役等项目对国家承担一定的义务。具体标准如下:田租:十五税一;人头税:A.算赋:120钱;B.口赋:20钱;徭役:每年一个月,不去则交更赋代役;兵役:一生服役2年。

屯田论

屯田论形成于西汉,倡导者为晁错。这是一种封建社会里有关屯垦目的、方式、规划、土地制度及经济效果等问题的经济政策思想。最早的屯田活动是商鞅以国有土地招诱流民耕种以供军队之需。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遣派军队或组织人民到指定地区以各种预定方式进行长期或短期耕垦的屯田活动。清代的屯田论继以往屯田思想之大统,国家土地面积达到鼎盛。

漕运论

漕运论是古代中国通过水路运送公粮的议论和主张,“漕运”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秦本纪》秦攻匈奴的事件。由于中国历代王朝多建都于北方,而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地自东晋后却一直在江淮地区,公粮的运输就成了国家之大事,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有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财政问题,所以漕运自隋唐以来就成为朝廷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历代统治者为加强漕运而采取很多措施,大运河的开凿、漕粮折银、海运漕粮等手段都是对漕运活动的重视。1901年,清政府规定漕粮全部折成钱币交纳,漕运自此在中国经济史消失。

汉代财产登记

汉代时,政府对民户的财产进行登记,目的是为了征收财产税、评定户等、选拔官吏、民户迁徙等管理。据考证,汉代对民户的财产称为“民赀”,其登记手续和过程严格详细,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自占”,首先由各户户主向国家呈报自己的全部财产,即所谓的“家长身各以其物占”。核实,即政府对所呈报的家赀进行核实,如有弄虚作假,没收户民全部财产,户主还会受到戍边的处罚。揭发,鼓励人们对隐瞒财产的人进行揭发,对揭发有功的人奖励没收所得的一半财产。登记入册,如果对呈报的财产核实无误,就可以登记入册,作为征收财产税、选拔管理、评定户等、移民活动的依据。

最早的价格规定

西汉王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价格规定。王莽推行的市场经济管制措施中有这么一条“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市平。”即在之行“市平”时,各个市场参照四季的中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商品价格,在根据商品质量定为上、中、下三种标准价格。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价格规定。

最早的宾馆

西汉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宾馆。张骞出使西域后,来长安的西域人增多,中外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为了解决西域人的居住问题,西汉政府下令在长安城兴建“蛮夷邸”,专供外国使节、外商及国内少数民族食宿,这就形成了最早的国家宾馆。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南北朝时期设立了“西夷馆”,隋唐及宋设立了“四方馆”,元明清设立了“会同馆”。历代统治者在国家并关内还按客人的国籍及民族分设馆舍。除了京都,这种性质的宾馆在各商业都市及贸易港口都有设置。

最早的通货膨胀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通货膨胀发生在西汉初年。西汉继承了秦代的币值,以黄金和铜币同时流通。因秦钱太重不便使用,改铸汉钱。当时人们没什么经济常识,以为有了钱币就有了财富,于是纷纷自铸钱币。另一方面,西汉新政府为了解决财政苦难,也无限度地扩大铸钱的数量,并减轻钱币的重量以图节省金属材料再造新钱。这样,货币流通量越来越大,钱币也越来越轻,终于引起了通货膨胀。西汉的通货膨胀自汉高祖刘邦,经半个多世纪的波动才得到控制,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

瓷器

中国瓷器以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象征着古代中国先进的工艺科技及灿烂的文化,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双重意义。瓷器出现于东汉晚期,它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在饮食用具方面的一次革命,美观、轻便、适用又防污染,对改进饮食卫生也有积极作用。欧洲最早的瓷器是经来中国的阿拉伯人传过去的,意大利于1470年专门派人到巴格达学习制瓷技术,回国后在威尼斯创办欧洲第一家瓷器厂,晚于我国瓷器制造1000多年。

被中香炉

被中香炉是中国汉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基本用法是将火炭置入容器放于被中,以备薰香和冬天取暖用。被中香炉的奇妙在于:不论香炉在被子里怎么翻滚,香炉四周的环形支架都能保证香炉呈水平放置。在物理学上,如果要使一个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不倾斜翻倒,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支点悬挂,被中香炉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保持了平衡,完全符合现代航空、航海中使用的陀螺仪原理,堪称现代平衡杯,比欧洲此类平衡设置早1000多年。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能自报行车里数的车辆,堪称现代车辆上计程仪的先驱。它是利用汉代鼓车改装而成,配有减速齿轮系和凸轮杠杆等机械。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车轮在地面的转动带动大小不等的若干齿轮,每行一里,其中一个齿轮恰转一圈,车上木人受凸轮的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记里鼓车出现在东汉之后,用作帝王出行时的仪仗。

地动仪

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观测和报告地震的仪器。据《后汉书》记载,候风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很大的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汉顺帝永和三年(138)二月初三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城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就说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驿使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人们这才认识到地动仪的高超。陇西距洛阳有1000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浑天仪

张衡是浑天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在此理论基础上,张衡设计出一种观察天象的新型仪器——漏水转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由精铜铸成的球体模型。浑天仪利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这样就可以把当时肉眼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表示出来。人们只要看着这台仪器,就能清楚地观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现象,这在当时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唐代僧一行、李淳风,元代张思训和苏颂等人在张衡浑天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水碓

水碓是一种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出现于西汉末年。它的动力机械是一个大的立式水轮,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转轴上装有一些彼此错开的拨板,拨板是用来拨动碓杆的。每个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下面的石臼里放上准备加工的稻谷。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臼拨动碓杆的梢,使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利用水碓舂米方便省力,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劳动时间。

立帆式风轮

早在1700年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把风当作动力为人们生活服务。除了最普遍应用的帆船,其他方面也有对风力的运用。立帆式风轮是利用风力使一个轴发回转运动而产生动力,它可以不受风向改变影响,总是单向回转,设计巧妙。它的构造可以说是直接由船帆变化而来。把同样大的八个船帆编装在一个直立的杆上,外边一部分较窄,里边一部分较宽,各个帆的正中上端由一条绳栓上,这条绳经过滑车下行系在下边的横杆上。各帆的里边用几条绳子粒紧。绳长度,以当帆面与风向垂直,结果能得到最大的风力。当帆转向逆风的一边时,帆就自动地和风向平行,结果受到风的阻力最小。不管风由哪一个方向吹来,风轮总是向同一个方向旋转。这就是风轮的运动原理。

水排

水排是我国古人冶铁所用的水利鼓风装置。因早期的鼓风器多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最早是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所造,因为它“用力少,见功多”,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根据《王祯农书》记载,水排是通过轮轴、拉杆及绳索把圆周运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的,以此达到起闭风扇和鼓风的目的。因为水轮转动一次,风扇可以起闭多次,所以鼓风效能大大提高。水排在我国历史上沿用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地方仍在使用。

炼丹术

炼丹术又称金丹术、炼金术、点金术、黄白术,“丹”原来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长生药”或“点金药”。随着方士们的神仙思想发展成为道教,炼丹的风气逐渐深入民间。中国炼丹术源自于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观念。战国时代方术概念已经萌芽,秦皇汉武都好神仙和相信长生之说,连汉武帝的大臣刘安也是著名的炼金丹人物。汉景帝时炼金风气盛行,道教也与炼丹术扯上关系。除了丹药成仙说,炼丹术还有一种炼丹头,即用点金的神丹点化铜、铁等普通金属以转变为黄金和白银。客观上,炼丹家在长期的炼丹实践中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火药的发明最早就是来自于炼丹家的炼丹房里。欧洲的炼丹术更是欧洲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麻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