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秦代丞相,也是秦汉时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早年为楚国郡小吏,后来跟随荀子学帝王之术。当看到“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战国末年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因向嬴政献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大计,受到重用,拜为长吏。公元前237年,大臣建议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采纳,不久官为廷尉。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官至丞相。他主张废分封,设郡县;明法度,定律令;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以小篆为标准,统一全国文字;销毁民间兵器,加强对人民的统治。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赵高诬陷为造反,腰斩于咸阳闹市。
奸相赵高
赵高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蒙君惑主,阴险狡诈。他在秦朝最后的几年统治中秦的暴政推向顶峰,直接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赵高从一名小小的宦官起家,为了博得秦始皇的重用,他认真研读刑法以投其所好,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卖弄自己才能。赵高精通刑律的名气终于传到了秦王嬴政的耳中,赵高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后来赵高更是尽其所能讨好秦二世,终于飞黄腾达,一朝为相。赵高为相后,他挟持秦二世,独专朝政,结党营私,导演了“指鹿为马”的闹剧。他在任期间,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人民苦不堪言。赵高还设计谋杀李斯,迫秦二世自杀。多行不义必自毙,赵高最后被子婴设计诛杀。
蒙恬
蒙恬(?—前210),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蒙恬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他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秦始皇死,赵高谋划政变,胡亥即位。赵高为报私仇,捏造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在众大臣的说情下,被囚禁于阳周。经过赵高的挑拔,胡亥杀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杀蒙恬。蒙恬自知无人再能救自己,便吞药自杀。
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一代英雄。楚国灭亡后,项羽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时年24岁的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城,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刘邦
如果说项羽是军事奇才,那么刘邦就是统览全局的战略家。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就胜在懂政治,会用人。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受萧何、曹参等推举,据沛县聚兵3000人反秦,称沛公。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九月,刘邦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三年七月,攻克宛城(今南阳),顺利挺进霸上(今西安东南),次年灭秦。因与项羽兵力悬殊,亲赴鸿门宴,接受项羽封号汉王。脱离项羽的掌控后以杀害楚怀王之罪声讨项羽,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围歼楚军于垓下,统一天下。刘邦知人善任,故能屡败屡起。他曾与诸将论楚汉战争得失,认为自己之所以获胜,主要在于重用张良、韩信、萧何。刘邦称帝后仍屡次亲征,先后平定燕王臧荼、楚将利几、韩王信、阳夏侯陈豨、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反叛,并剪灭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为大一统的西汉奠定了基础。
田横五百士
刘邦打败项羽以后,统一了中原,建立汉王朝。接着,刘邦又派大将军韩信去攻打齐国,齐王田横势单力薄,寡不敌众,根本无法抵御韩信大军的进攻,于是带上500多名残兵逃到东海边的一个小岛上。刘邦派人给田横带去一封信,说:“如果田横带500多名士兵回到汉朝来,可以封他威望,如果不听劝告,马上派兵攻打。”田横不忍心自己的将士无辜受难,就带上两名随从去洛阳求见刘邦。离洛阳城不远的时候,田横突然改变主意,停住了马车,对两名随从说:“刘邦原是汉王,我是齐王,我投降他,那不是莫大的耻辱吗?”说完,拔剑自杀。两个随从痛哭不已,也自杀了。刘邦听说后,为田横举行了葬礼,还建立一座“齐王墓”。接着,他派大臣到海岛,准备将田横的部队全部召回,封官重用。但是海岛上的将士听说齐王田横死了,一个个抱头痛哭,悲痛欲绝。他们带着宝剑登岸,向洛阳赶去。
500多名士兵一到洛阳,就立刻来到田横的墓前,用最隆重的齐国仪式祭奠了死去的齐王。接着,士兵唱起凄凉悲怆的哀歌,他们谁也不愿做亡国奴,纷纷拔剑自杀,表达了对齐王和国家的无限忠诚。
霸王别姬
楚人家乡有一首歌:“力拔山越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当年楚汉战争打了四年,项羽逐渐失去优势,面临失败。公元前202年,项羽军队被汉军包围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一天夜里,项羽和自己宠爱的美人虞姬在喝酒解闷,这时外面传来楚歌。项羽和他的手下大都是楚人,听到家乡一代的歌曲都很伤感,项羽便也唱起了开头的那支歌,唱完兵士们无不落泪。虞姬誓死效忠项羽,她趁项羽不备,拔剑自刎。当天夜里,项羽率领800子弟兵突围。后被汉军追至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拔剑自刎。
吕后
吕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后,吕后执政并遂临朝称制,继续推行刘邦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成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吕后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入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62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谋圣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是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祖与父相继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国灭掉韩国后,他为了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没有成功,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时,刘邦曾一度想复立六国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给刘邦提了很多有利的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张良堪称谋士的楷模,被后人尊为“谋圣”。
萧何
萧何为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汉代第一位丞相。秦时为沛县狱吏,后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大军攻下咸阳时,诸将都争夺金银财宝,唯独萧何收集起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接收了秦王朝的秘密文件,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其他社会情况,对刘邦用兵作战、统治国家起到很大的作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汉王,萧何为丞相。萧何善于识别人才,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军,为楚汉之争最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不断为刘邦大军输送兵卒粮饷,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晚年,萧何积极拥立惠帝,并奉刘邦之命制定《九章律》。萧何居相位14年,对西汉王朝的巩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萧何死后被惠帝封为文终侯。
韩信
韩信(?—前196),今江苏淮阴人,我国秦朝末年著名军事家,汉朝开国功臣。韩信自幼父母双亡,但是他并没有自卑,反而怀有更远大的抱负。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军前上将军,统领义军,南征北战,推翻了秦王朝。汉朝建立后不久,韩信就奉命平定诸侯叛乱,接着是带着很少的军队去讨伐赵国、占领齐国,一路连战连捷,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前201年韩信被人告发谋反,被刘邦从齐王降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萧何和吕后为防止韩信谋反,设计诱杀了韩信,并灭其三族。韩信参与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修订了军种律法,他还根据自己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教训,编写了兵法三篇,奠定了中国军事学术研究的科学基础。
漂母分食侍韩信
韩信生于淮阴,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爱读书,同时喜欢习武,不但才华出众,而且武艺高强。父母早死,他缺乏挣钱的本领,不得不靠一个远亲的亭长供养。韩信一连在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几个月,引起了亭长老婆的烦感,她为人小气,凶恶,动不动就辱骂韩信。韩信哪里肯忍受这样的委屈,于是愤然离去。由于生活所迫,韩信只得每天来到淮河畔捕鱼捉虾,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换点油米回来度日,每逢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韩信捕不到鱼虾,只好饿着肚子,生活非常艰苦。韩信捕鱼捉虾时,经常看到有位老奶奶在河边漂洗沙絮,人们都称她“漂母”。漂母看到韩信饿得有气无力,十分怜悯他,还给他食物吃。韩信遇上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心里很感激她。于是韩信对老婆婆说:“您老人家这样待我,这恩情我永生不忘,有朝一日我出人头地了,一定好好报答您。”谁知老婆婆听到这句话,反而很生气地说:“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报答!不过,像你这样的男孩子连自己都养不活,太没出息了!”韩信听了老人的话,羞愧万分,便去投奔项羽大军。韩信帮刘邦打下江山后,被封为“淮阴侯”。功成名就的韩信时刻不忘漂母之恩,派人到处打听她,并带厚礼千金报答她。
汉初三杰
西汉王朝的建立离不开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他们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后,曾对人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这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军粮,我比不上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他们三位皆人杰,我能够得到他们的大力辅佐,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这三个在刘邦称帝过程中如此重要的人物,刘邦却并不放心。刘邦对韩信从来就没怎么放心过,韩信有勇无智最后惨死;刘邦曾三次怀疑萧何,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虚心接受别人意见,从容化险为夷,最终幸免于难。张良淡泊名利,刘邦和吕后才都对他放心,一直都得到汉王室的尊敬。
窦太后
窦太后(前205-前135)名漪,河北清河郡人,汉文帝妻,在武帝前期成为西汉的实际决策者,笃信黄老之学,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继续实行“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窦太后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入选进宫。由于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惨遭遇,常劝文帝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后来,窦氏年长色衰,在一场大病中失明,她遂渐失宠。汉文帝病逝后,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窦太后喜欢黄老之术,景帝及窦氏兄弟也不得不读《老子》而尊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窦氏历经文景二朝,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与推行黄老之术的宽民政策有很大关系。窦太后死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71岁,与文帝合葬霸陵。
贾谊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初被汉文帝重用,遭到群臣猜忌被贬到长沙,因此又被称为贾长沙。在文学方面,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散文重要代表,文采斐然;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出名,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贾谊才华横溢却生命短暂。32岁那年重用他的梁怀王不幸坠马而死,贾谊伤感过度,一年后郁郁而死。唐代李商隐曾作诗纪念他的忠义和才华:“宣室求贤访逐客,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可以说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
晁错
晁错(前200--前154年),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因有辩才而号称“智囊”。后来得到汉景帝的重用,升迁为御史大夫。晁错对汉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削藩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为西汉王朝的统一、皇权的加强做出很大的贡献。无奈晁错削诸侯和改革法令的建议受到诸侯们的忌恨,七国之乱时被腰斩身亡。在经济学方面,晁错也很有建树,《汉书》的《食货志》、《爰盎晁错传》等篇中略能窥见他的经济思想。
李广
唐代著名军旅诗人王昌龄曾作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西汉著名军事家李广。李广所处的时代是汉武帝“有为进取”的时代。他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对峙70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作战时在战术上灵活机智,有勇有谋,敢于打硬仗、打恶仗,射术之精堪称一绝,威震匈奴各部,“匈奴闻其名则远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被匈奴畏誉为“飞将军”。但李广只是一名斗将,而非真正大将之材,所以造成“李广难封”的浩叹。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他寄以深深的同情。
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