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31

第31章 秦汉(5)

邓禹(2—58)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他少时敏慧,13岁时游学长安,遇见刘秀。邓禹虽年幼,但觉得刘秀非常人所及。王莽末年,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乡里豪杰多推邓禹起事,邓禹不肯从。公元23年,刘玄称帝,是为更始帝。更始帝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不久命刘秀往定河北镇抚州郡。邓禹闻讯,便前往与刘秀会面,一直追到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刘秀大喜,后经常与之谋议。二人都不符对方所望,刘秀后来成为著名的光武帝,邓禹也屡建军功封侯进爵。

马援比较二主

王莽末年,公孙述于公元25年在蜀地称帝,国号成家。西州大将军隗嚣派马援去探公孙述虚实。马援跟公孙述本为老乡,过去交情甚好,马援以为这次会面一定会很圆满。公孙述却对昔日的好友摆起皇帝架子,双方行君臣大礼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他。马援回来回复隗嚣说:“公孙述虽井底之蛙而妄自尊大,比不上心力专一的洛阳刘秀。”28年,隗嚣让马援带信到洛阳去见光武帝刘秀,马援认为自己见到了真正的帝王。回来回复隗嚣说:“光武帝才智勇略,非一般人所能比,而且胸怀坦荡,注重大节。”隗嚣问他刘秀与高帝相比如何,马援说:“赶不上高帝,不过却喜好从事官吏事务,举动合乎规则,又不饮酒。”隗嚣很高兴,说:“照你这样说,光武帝反而又胜过高帝了。”,于是同意归汉。

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思念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过程中的功臣,就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这28人以邓禹为第一,其次是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佑、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后来又加上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32人,称云台三十二将。马援也是东汉开国功勋之一,因是皇后的父亲而未入列。

白虎观会议

东汉初年,各学派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56)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79),议郎杨终秦议,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由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淳于恭、班固、杨终等。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此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这次会议使儒学更加神学化。

百戏兴起

“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对音乐、舞蹈、杂技、魔术、角抵戏等表演艺术的统称。早在秦朝时,民间艺人的表演技术已被传入宫廷。至西汉,在汉武帝的倡导下,百戏极为兴盛。到东汉时期,在宫廷庆典、民间节日、各种宴乐聚会等场合,百戏成为表演助兴的最重要活动。至唐宋时期,百戏表演发展到鼎盛,数百人同台演出,场面热烈。

马皇后禁止外戚参政

汉明帝的马皇后为东汉名将马援的女儿,是东汉历史上唯一禁止外戚参政议事的皇后。她自小就聪明能干,十三岁被选入太子妃,她高尚的品德,温和的性情,大度的胸怀,立刻赢得太子刘庄的喜爱。尽管她一生没为刘庄生下一男半女,仍然被立为皇后,与明帝一生夫妻恩爱。汉明帝去世后,马皇后的养子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在对待朝政上,马皇后以史为戒,禁止外戚参政。她曾列举历史上外戚恃宠而骄的例子,讲明外戚应该谦恭自律,不能参与朝政。自己母仪天下,应该为朝廷作出表率,马氏家族子弟不能参与政事,更不能专擅朝政。马皇后的美德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赏,她死后被封为明德皇后。

佛教的引进

佛教早在东汉时期便传入中国。一次,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头顶上带有白光的金人绕着大殿飞行,忽然升到空中往西去了。他醒来以后,把这个奇怪的梦告诉大臣。有个博士傅毅说:“天竺有一位神,名字叫做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就是天竺的佛。”傅毅说的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汉明帝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就派两名官员到天竺去求佛经。两个人到了天竺,受到天竺人民的热烈欢迎。当地人向他们介绍了佛经,并赠送他们佛经。公元67年,两名官员带着两个天竺僧人,用白马驮着一幅佛像和佛经,经过西域,回到国都洛阳。著名的洛阳白马寺,便是因此得名。从汉明帝时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并不断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本以抄写文书为生。曾感慨张骞立功异域封侯之事,遂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匈奴,立下战功,受到窦固的赏识,派遣他与郭恂率36人出使西域。他们一行先到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受到鄯善王的礼遇。此时恰逢北匈奴也派遣使者到鄯善国,班超定计,消灭了匈奴使者,鄯善此后专心臣服于汉。班超因此升任为大司马。此后班超仍率原来的36人出使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焉者(今新疆焉耆一带),大秦(罗马帝国)、安息国西界(波斯),经略西域诸国30余年,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后来西汉对西域政策有所改变,班超奉命还朝,于阗王侯等痛哭流涕不舍他的离开。班超的功绩在于巩固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使当地人免遭匈奴的奴役。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前后担任此职者,无人能与班超的功绩相比。

班超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为边疆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古西域一呆就是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对家乡的思念也愈发强烈了,就写了封信,送到汉朝,请求和帝将他调回,可是此信没见任何回应。他的妹妹班昭又给和帝上书,说明哥哥的意思。班昭给和帝的信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者现已年过花甲,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猝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和帝看完信后,深感触动,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朝。可是当年已经71岁的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病去世了。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大秦指的是古罗马帝国。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即罗马皇帝安东尼?庇乌斯)派使者自日南徼来象牙、犀角、瑇瑁等贡献。这是中国首次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史实。此后300余年,大秦与中国海陆均有直接或间接交往。

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自汉和帝起,东汉皇帝都是幼年即位,如和帝10岁即位,殇帝不到半周岁即位,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因此国家大事都由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的亲戚们就掌握了朝政大权,这就是外戚专政。小皇帝长大成人后,想把权力从外戚的手中夺取过来,就利用身边比较亲近的宦官打击外戚。宦官得到皇帝的信任后,也开始把持朝政,皇帝又成为傀儡。此时外戚就利用皇帝读宦官的不满卷土重来。东汉朝政就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争相夺取权利的斗争,终于导致了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宦官与外戚相互倾轧,引起士大夫的不满,他们建议朝廷过处“清议”来挽回朝政正常局面。当权的宦官于是以皇帝的名义全面打击反对自己的士大夫阶层,造成党锢之祸。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166年。河内豪强张成指使儿子杀人,士人李膺逮捕杀人犯不顾大赦令而斩杀。在宦官的干预下,桓帝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因被逮捕的都是很有名望的人士,很多人以未被逮捕为耻,纷纷要求连坐。窦武上书朝廷为党人求情,部分党人释放。

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169年,官侯览指使人诬告山阳郡东部督邮张俭结党,图危社稷。同时将第一次党锢也牵扯进去。昏庸的灵帝准其奏。李膺等百余人被逮捕死于狱中。宦官将天下豪杰及儒学有行义者通称为党人加以法办,六七百人因此获罪。直到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朝廷才宣布大赦党人,党锢问题最终解决。

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出自《后汉书》,指与自己意见相同的结为朋党,而对异己者加以攻击。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西汉正统思想之后,儒家经典著作被陆续挖掘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儒学思想也有各自不同的解释。为了更好地发扬儒学传统,汉宣帝召集群生讨论“五经”。在激烈的争论中,儒生们把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看成是一党,而对意见不同的人进行攻击。范晔等在编写《后汉书》的时候,把这种行为称为“党同伐异”,此后就作为成语被流传下来。

黄巾农民起义战争

东汉汉灵帝昏庸无道,朝廷腐败,加上天灾不断,民不聊生,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当时巨鹿郡有弟兄三个,名叫张角、张宝和张梁。张角创立太平道,收了一些弟子一起传教,又派兄弟张宝和张梁的弟子周游各地,一面给穷人治病,一面传道,各地的教徒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他们把全国八个州几十万农民都组织起来,密谋于“甲子”年(184)三月初五,在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可是起义前一个月,由于叛徒高密,形势突然变化,张角当机立断,提前一个月起义。36万起义农民同时起义。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故称“黄巾军”。

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汉灵帝慌忙拜外戚何进为太将军,同时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朱儁、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黄巾军面对东汉朝廷和各地地主豪强的血腥镇压,坚持了九个月艰苦顽强的战斗。在紧张战斗的关键时刻,黄巾军领袖张角不幸病死。张梁、张宝带领起义军将士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以后,先后在战斗中牺牲。起义军的主力虽然失败。但是化整为零的黄巾军一直坚持战斗了20年。对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是致命的打击。

董卓之乱

公元189年,董卓以讨伐宦官为名率军入京城,控制了京中的军权。然后胁迫太后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掌握了朝中大权后,董卓更肆无忌惮。公元190年,迫使汉献帝和洛阳数百万民众迁到长安,一把火将洛阳烧成焦土,其部下也在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天下的不满,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等人设计杀死,董卓之乱终于结束。东汉进入风雨飘摇的军阀割据时代。

“好好先生”的来历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叫司马徽,他从不讲别人的坏话,无论队和任何事,他都只说一个“好”字,有人向他打招呼,他说“好”。有人向他诉苦,他答道:“很好”。他的妻子责怪他说:“人家尊重你,有事才告诉你。为什么听见别人儿子死了,反倒说‘好’?”司马徽听了之后说:“这个意思非常好。”于是,“好好先生”的名号就传开了。后人就将在生活中总是一团和气、不分是非曲直,不得罪任何一个人的人叫做“好好先生”。

冬至传说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自汉代起人们养成冬至过节的习惯,北方人在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据说不吃饺子的人当年会冻掉耳朵。冬至作为节日的传说故事有几个版本,一说是汉代人仇恨匈奴,便在冬至这天包饺子吃,并以匈奴首领“浑”和“屯”名字命名,后来演化成“馄饨”;河南人说冬至吃饺子源于张仲景的一次义医;版本三是说刘邦冬至这天吃了热气腾腾的鲜美狗肉,念念不忘,民间就形成此俗。总之,冬至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江南人以吃米糕、汤圆等食物以庆祝。据传冬至还曾是周代的元旦,更是个喜庆热闹的日子。

结发夫妻的由来

头发对于古代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犯罪的人,将被削去头发和胡须。秦汉时期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是刮去头发,另一种是剃去胡须,一般说来前者要重于后者。在古代无论男女都要蓄起长发。那时男女一到20岁就会行“冠礼”。即将头发挽起来盘成发髻,称作“结发”,再戴上冠(帽子),代表成年了。男子20岁也叫“弱冠”。女子到15岁行“笄簪之礼”,就是将头发盘成发髻之后插上簪子,代表长大成人。“结发”原指男女成年的时候。汉代苏武有首诗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那以后,按照这首诗,结发又被视为“结婚”的意思,同指夫妻。男女结发之后就变成成年人了,此时结婚也称作结发夫妻。

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先秦到现在有三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书法艺术体、硬笔、软笔、指书等书写形式。书法卓越的艺术魅力不仅受过人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世界文化领域的赞赏。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由此可见书法也是一门学问,讲究笔法、笔势、笔意。书法不仅是学问和艺术,而且也是表达意境和书法家的情操的载体。

五禽戏

五禽戏是汉代著名神医华陀创立的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的一种健身方法,也是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名人

秦始皇

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名嬴政(前259—前210),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嬴政出生在赵国,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始皇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传承有重大影响。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了人性是立体的事实。

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