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和办事的“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在倾听与响应、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就不会得罪人。
1.赞扬别人要把握火候
赞美别人也要注意技巧,不得体的赞美不仅不易成事,反而还会得罪人。
大仲马在俄国旅行,来到一座城市,决定去参观这个城市最大的书店。
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想方设法做点让这位法国著名作家高兴的事情。
于是,他把所有的书架都换上了大仲马的著作。
大仲马走进书店,见书架上全是自己的书,很吃惊。
“其他作家的书呢?”他迷惑不解地问。
“其他作家的书?……”书店老板一时不知所措,信口说道:“全……全都卖完了!”
书店的老板本来是想赞美和讨好大仲马,却弄得大家尴尬,大仲马也不高兴,其原因就是“赞美不得体”,效果适得其反。
人人都喜欢别人恭维,因为这种恭维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自尊、自信。我们在日常应酬中,适当地恭维别人,可以抬高对方的自信心,赢得对方的好感。这确实是一种感化人、打动人的有效方法,但是,恭维也要适当,切忌无谓的恭维、谄媚的恭维,以免激起人家的疑心,甚至产生反感。
有一年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弗尔帕斯教授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铲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内闷热而发牢骚。19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弗尔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关注。”
在这种关注之中,真诚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赞语具有效力。做父亲的劳累了一天后回家,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将脸贴着窗子,正在等待和注视着自己的时候,便会感到自己的灵魂沐浴在这甜蜜的甘露之中。
得体地赞扬别人,能帮助我们消除在日常接触中所产生的种种摩擦与不快。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偶尔不妨佯装
称赞并不是教你使用卑鄙谄媚的手段来操纵他人,你当然不必连人们的缺点、坏事都加以称赞,而且也不应该称赞。不过,请想想,如果我们不能对人类的缺点及肤浅幼稚的虚荣心佯装不知,又如何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呢?
谁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比实际来得聪明、美丽,这种想法,并不会伤害任何人。如果你告诉这些人这种想法太幼稚、太不正确了,对方必然与你疏离,视你为仇敌。因此,你最好采取取悦对方的手段,尽量恭维对方,使其成为朋友。若是对方有优点,你就该迅速地赠与赞词,然而,有时也不得不面对自己并不十分赞同、但却为社会所认同的事,此时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了。
(2)在背地称赞对方
为了使对方高兴,你可以在褒奖办法上略施技巧,那就是在背地里夸赞对方。当然,若你只是在暗地里称赞对方而他却一无所知,那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你要想办法将你的夸赞通过巧妙的方式传达到对方的耳里。这里,慎选传达讯息的人选最重要。
你所挑选的人最好是通过传递此讯息也能获益的人。如果你选有此企图的人做信使,他不仅会确实地传达你的讯息,还有可能添油加醋,更增效果。对他人的称赞,以此种方法最具功效。
(3)在称赞别人之前无需犹豫
布莱雷在一首诗中写道:假如你认为他应该得到赞美,现在正是时候,因为他去世后,不能读自己的墓碑。
有一位商人常去光顾一家古董店。一天,他刚离去,店主的妻子对丈夫说:“刚才我真想告诉他,我们对他经常上这儿来感到多么高兴。”丈夫回答说:“那么等他下次来时告诉他吧。”
第二年的夏天,一个年轻女子来到这家古董店,自我介绍说她是那个商人的女儿,并说她父亲已经去世了。店主的妻子告诉了她,在她父亲最后一次来店时自己和丈夫的谈话。这个女子顿时含着泪水说:“要是你当时把你的话给我父亲说了,那该有多好啊!”
“从那天以后,”这位店主说,“每当我想到某人有什么好的地方,我就告诉他,因为说不定我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如同艺术家在把美带给别人时感到愉快一样,任何掌握了赞扬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赞扬不仅给听者,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把世界的喧闹声变成了音乐。
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只需把它说出来就是了。赞扬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
2.插嘴讲时机,见缝就得钻
插话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好的插话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适当的插话则使事情更糟。
看下面几个谈话的场景:
场景一:两位女孩子正在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说着什么,一位男士不自觉地凑上去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结果遭到两个女孩子的一句“讨厌!”男士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场景二:一位老师滔滔不绝地给他的学生谈着他对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看法,正谈得兴致勃勃,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你刚才说得不对。我认为……”那老师一怔,继而脸色一变:“你给我坐下,有问题下课再谈!”
场景三:小王的老板正发泄着对小王这几天表现的不满:“最近这几天你怎么老迟到?”“为什么上班的时候心不在焉?”“真是的,太不像话了,你看,连头发都留这么长!”
旁边的小李忍不住插了一句:“老板,小王的头发不算长。”
“什么?不长?那是我的审美观有问题了?”老板的脸色相当不善。
从此,老板对小李就很冷淡。
生活中不乏上面的场景,那位男士、那位学生还有小李之所以把事情弄僵了,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插话的技巧,结果遭到别人的抱怨或憎恨。
在社交场合与人谈话,一味地沉默寡言、我行我素的态度显然是不明智的。在谈话时,注意观察对方的情绪,在必要的时候找准时机,巧妙插入对方的谈话,这样的谈话效果会更佳。
在交谈过程中应该懂得如何插话,才能有助于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有时会因为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伺机说几句安慰的话。
譬如: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十分想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感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非常愿意听你的诉说,不管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我都喜欢听。用话语来消除对方的顾虑,坚定他说话的信心。
②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譬如: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不平。”
“你似乎觉得有些心烦。”
“你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当你说完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发泄的情感好坏都不足为奇,因为,你所说的那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说这番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你不应对他人的话做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应该这样”之类的片面语,你的责任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疏通感情,而不应该“火上浇油”,使他的抑郁情绪进一步加强。
③当对方在叙述时,迫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推测对方话中的含义。
譬如:
“你是说……”
“你的想法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谈话内容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交谈中的插话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客观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不过,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沟通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说话除了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外,还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时候可插话,什么时候不可插话。
讲话要及时地“切入”话题,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内容。
事例1:
小李家的电话老是出现杂音,他几次找当地的电信部门要求检修一下线路。
电信部门负责人立即把正在看杂志的小于找来,批评小于工作上的不认真,并令其赶快随小李去检修线路。
一路上,小于锁着眉头不吭一声,小李灵机一动,问道:“你刚才看的是什么杂志?”
“《体育世界》。”
“哎呀,这杂志我家订了好几年了,包你看个够。”
于是一路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有滋有味,到小李家后,电话线很快检修完毕,后来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小李适时地找到了和小于共同关心的话题,使他俩原来紧张的气氛很快消除了。
事例2:
洗衣机用久了,功能减退了,妻子想再买个新的,丈夫不同意。
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昨天换的衣服洗完了没有?我明天有重要会议,必须穿!”
妻子打开洗衣机一看,说:“还转着呢,第一道程序都没完。”
“这个破洗衣机!”丈夫道。
“还是再买个新的吧。”妻子乘机赶紧插道。
“买一个吧。”丈夫欣然同意了。
一到商店,两人看中一台洗衣机,一问要一千多元。
“太贵了,以后再买吧!”丈夫说。
“衣服那么多,又老换,急着穿怎么办?”妻子说。
这时服务小姐插入一句:“这台洗衣机虽说贵点,但质量好、容积大、功率大、洗得又干净又快。”
“行,那就买一台吧。”丈夫终于同意了。
聪明的妻子和服务小姐能够敏捷地捕捉住插话的时机,达到了目的。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说话看脸色。脸色是心情好坏的晴雨表,人心境好时,万事皆乐,心境不佳时,举事皆忧,插话或提反对意见时务必考虑这一点;等对方平静下来,心平气和、心情舒畅的时候去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自己的目的。
3.开玩笑不要过了“火”
开玩笑随意性固然很大,但要注意的禁忌也很多,玩笑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千万不能乱开。开玩笑应有分寸,否则伤人、得罪人而不自知,那才得不偿失。因此,在开玩笑之前应先三思,以免出口成刀,伤害他人。
一家出版社里的一位男员工新婚不久,大概是心情愉快生活稳定吧,人渐渐胖起来,和婚前差别很大。
有一天,一位女员工的先生来,他和那位日渐发胖的员工是旧识,大家聊了一会儿,女同事的丈夫突然对新婚的同事说:“你怎么搞的?胖得这个样子,满脸横肉,像肥猪一样。”大家听了都笑起来。
那位员工一时变了脸色,一声不吭。
人们谈心、聊天,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讲细节,把握分寸,也要遵守些“规则”。
(1)内容要高雅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会给对方启迪和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出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吸引了观众们的心。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人,从而与你结怨,不愿与你交往。
(3)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4)对象要有别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情绪信息。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正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5)场合要分清
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不恰当的场合、不恰当的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
玩笑是要开的,但要开得适时,开得恰当。
4.逞口舌之快,不是真正的英雄
生活中不少人能言善辩,好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殊不知,若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给别人带来难堪,人家可能口头上服气可心里并不服气,从而在对方心里留下了怨恨情绪,也给自己带来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真想改善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或是提升自己的人脉,我们不妨去读一读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故事,看他是如何改掉自己争强好辩的恶习,使自己变成美国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一名外交官的。
富兰克林年轻时,意气风发,说话锋芒毕露却不知收敛。有一次,他的一位教会朋友突然把他拉到一旁,教训了他一顿,并带给他改变一生的启示。当时这位朋友教训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富兰克林,你这人真是不可理喻!当你提出与人相左的意见时,措辞总是那么强硬,这种话别人是听不进去的,有朝一日,你的朋友都将离你而去。事实上,你懂得确实很多,别人根本无法辩得过你,他们会因此更加懒得与你交谈。如此一来,你不懂得集思广益,你的知识将会变得非常贫乏、空洞。”
本杰明·富兰克林一生所做最值得称道的事,莫过于冷静地接受了这位朋友的训诫。若非大智之人,是不会有这种勇气认错,并立即痛改前非,着手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