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为自己的即席发言能力太差而困惑:为什么别人发言时能妙语连珠,赢得满堂欢声笑语,我讲话却枯燥乏味,全场昏昏欲睡呢?为什么别人一张嘴就能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我却笨嘴拙舌,生硬刻板?……分析原因,可用一句俗语概括:“蠢人的心在舌头上,聪明人的舌头在心上。”
怎么解释这句话呢?
发言时如果你有口无心,即“心在舌头上”,不善于思考,也不去想发言的论点、全篇的思路等,只是张口就说,想到什么说什么,这当然难以打动人心。反之,如果你的“舌头在心上”,做到“心之官则思”,“三思而言”,把要说的论点、论据、论证技巧等都想得一清二楚,讲话的水平自然会大大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自己的“舌头在心上”呢?
1.纵横交叉选论点
古人说“理定而后辞畅”,也就是说,写一篇文章或作一席发言,一定要先有明确的论点,然后才可能有流畅的表述和生动的语言。如果说话前对自己要讲的论点都不明确,文章没有主心骨,那又怎么可能有畅达的言辞呢?
要想做到纵横交错地选择论点,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古代有个叫薛谭的人,他向当时的歌者秦青学唱歌,但还没有把本领都学到就自以为学到家了,要告辞回家。秦青并不阻拦他,而是在郊外的大路口设宴饯行。席间,秦青放声歌唱,高亢的歌声震动了林木,把天空飘拂的行云都震住了。此时,薛谭羞得面红耳赤,自感不足,上前向老师道歉,要求留下继续学习。
如果让你就此作一篇即席发言,你怎么开始呢?这里有纵横两条思路:一是从横向思考,也就是把薛谭和秦青作比较,从中看出薛谭自以为是,最终碰壁,从而表现出任何人都不能骄傲的论点。另外,你还可从秦青歌声的美妙之处来说明他的技艺高超,从中引出学无止境的道理做论点。
另一方面是从纵向思考,分别对薛、秦两人的表现作出分析:薛谭先是自满,后来认错这说明薛谭是个知错必改的人,这可以作为一个论点。如果对秦青前后的行动作纵向思考,可以发现:秦青对薛谭的错误不作简单的训斥,而是因势利导,用自己的歌声启发对方,这说明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能以这一论点作为中心,作一次发言,效果也会不错。
同一材料,如果我们能从横、纵两方面思考,一定可以让发言内容既丰富又深入。经过这样准备的即席发言,一定会明显地胜人一筹。
2.追本溯源得结论
所谓“追本溯源”,是指在发言中一步一步地搜寻事物的本源,从而找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引出一番精辟的言论。这种发言的效果非同凡响,决不是一般肤浅之见或老生常谈所能相比的。要想掌握这一技巧,首先要抓住有价值的表面现象,其次还要深入追溯,刨根究底,同时还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有价值的论点。
3.逆反倒转出新意
一篇成功的即席发言,一定要有新颖的观点,能使听众心明眼亮,大获启示。而“逆反倒转”则可以帮你获得新颖的观点。这种方法的使用,可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即“反过来想一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比如说到“这山望着那山高”,大家常认为这是不对的,是过于贪心的,但是,如果“逆反倒转”思考一下,变否定为肯定,就会得出这样的观点:做人就是要有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新成就。这不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吗?
少说客套话
先不说我们自己即席发言会如何,有时候我们在听别人即席发言时,总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就觉得对方说话很啰唆,一开口就客套个没完没了:“很高兴认识大家……”“非常荣幸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相识,我觉得非常高兴……”啰唆无聊,让人听起来就觉得乏味。这样的发言,无疑是不成功的发言。
要想拥有一个完美的即席发言,就一定要尽量少说客套话,在发言时情真意切,真诚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给发言一个干净的开头和当机立断的结尾,完全没必要啰哩啰唆地说个没完,让人索然。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发言不受客套话的影响呢?
1.开门见山
即席发言时,客套话主要是用于阐明发言意义、感谢发言。既然知道这一点,在发言时就要尽量规避,让自己的发言开门见山,只用一两句话向邀请你发言的人和听众表示一下感谢就可以了,比如“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现在我……”这样的表述,既表达了对大家的感激之情,也减少了客套话,将自己的讲话引向主题,去掉了客套话的累赘作用。
2.迅速进入主题
开门见山后就要进入你的发言主题了。即席发言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不允许你站在台上长篇大论,所以一定要自己把握好发言的时间,迅速进入发言主题。不必担心自己的主题铺垫不够,而是应该留心一下自己的铺垫是否过多。
3.平等地对待自己和听众
有时候,我们在听别人的即席发言时,总觉得发言者对我们听众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客套个没完,总是喜欢在听众面前发号施令,让人厌烦。其实这就是没有平等地对待自己和听众。要让自己的发言成功,一定要保持自己和听众交流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避免讲话空洞。
4.结尾要干净利落
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就该结尾了,有些人在这个时候,就又客套个没完,把前面的客套话又重新搬出来。实际这样不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反而让人觉得虚假,不真切。所以结尾时,一定要让自己的发言干净利落地结束,“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这是最让人舒服的结尾。
情感效应
有一位老师接了一个“放牛班”。开学的第一天,他亲切地对同学们说:“有人说我们这是放牛班、垃圾班,不会有出息的,这是没有道理的。就拿我们班的体育成绩来说,我们班不仅不是垃圾班,而且还可以争当优等班……”
这一席话让同学们从低落的情绪中一下子振奋起来,在自卑的心中树起了信心。
心理上的接触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这位老师的发言对学生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人和人之间,是很难在一开始就产生共鸣的,所以必须先诱发听众对你的话产生兴趣。一篇成功的即席发言,应该是能够引起听众共鸣的。只有将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听众,让听众也被这种感情所感染,才能打动听众。
如何让自己的即席发言感动听众呢?
1.发言要贴近事实
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唤起听众的共鸣,才能达到与听众情感交流的目的。而虚假的例子,即使蒙骗了听众的耳朵和眼睛,也会因表达缺乏感情最终说服不了听众的心。
2.说出你的感受
在发言的同时,你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就像那位老师一样,在发言的同时,表达出对同学们的信心,这样就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如果发言矫揉造作,想说什么说什么,让自己的发言没有任何真实感情可言,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听你的发言。
3.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为你的发言服务的,在即席发言时,适当地配合一些肢体语言和表情,可以让你的表达更轻松自然。你甚至可以走到听众中间去发言,这样更利于把握听众的听感,也使发言显得更亲切生动。
把握好时间
即席发言往往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所以你在发言前要充分估算自己的发言时间。如果觉得自己的发言篇幅过长,应当压缩发言,删减篇幅,否则就可能使自己的发言拖沓冗长,不受听众欢迎,甚至引起听众的排斥和反感。
有一位医生,一天晚上在布鲁克林的大学俱乐部参加聚会。在聚会上,他需要进行一次即席发言。在他上台以前,已经有很多人上台讲过话了。轮到他发言时,已是凌晨1点钟了。他要是为人机智圆滑一点,或是善解人意一点,就应该上台说上几句话,然后让人们回家。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展开了一场长达45分钟的长篇发言,极力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结果他还没讲到一半,听众就希望把他从窗口扔出去,并摔断他的某些部位,任何部位都可以,只要能让他住口就行。
由此可见,控制好即席发言的时间,就必然涉及到发言内容精练的问题,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来说,即席发言要短,要精练,长了没人听。精练,是所有著名演说家的共同特色。即使是历史上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著名发言和演讲,内容虽然博大精深,却大多是以短小制胜。
例如,斯大林在苏联面临德国法西斯疯狂进攻的紧急关头,在莫斯科红场作动员卫国战争的发言时,总共才讲了1700多字,用了不到十分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举世瞩目,但却仅有1200多字,只用了五六分钟,就将马克思光辉一生的伟大贡献概括无遗。
可与华盛顿相提并论的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在他一生中发表过许多重要发言。但最引人瞩目、评价最高的一次发言,就是在葛提斯堡为纪念一次战役胜利和庆祝国家烈士公墓建成的大会上的发言。这次演讲不到三分钟,共十句话。当时,新闻记者甚至连拍照都没来得及,他就已经讲完了。但他的主题观点却非常明确,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而且逻辑严谨,语言精湛深刻,有极大的鼓动力和号召力。三万多听众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即席发言的时间呢?
1.忌说空话、套话
有些人一开口就“穿靴戴帽”,少不了客套、谦虚,一分析问题就按老俗套念空口号,有效信息几乎等于零。结果不仅延长了发言的时间,还影响了听众的情绪。
2.切忌重复累赘
有些有用的信息由说话人发出后,听众便接受并储存起来了;但如果说话人发言啰唆重复,以大同小异的形式多次输出,这些信息就成了不必要的剩余信息,让人听起来反感。
3.切忌节外生枝
如果发言人没有掌握好主题,就会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发挥太多,或意已尽而言不止。这些内容虽然也包含不少信息,但却不是主要信息,而是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信息。次要信息太多,不但会降低时间利用率,而且会干扰主要信息的传递和储存,也就会影响主题的表达,必须力戒。
4.切忌口头禅
有些人讲话总脱不了口头禅,什么“啊”“这个”“那个”“对不对”“是吗”“这个问题来说”,差不多句句不离口,虽然发言者并非有意,可对听众来说,不但全是无用信息,而且令人生厌,所以也必须戒掉。
即席发言三步训练法
即席发言被称为是口语表达的高级阶段,它的要求很高,所以不少人对此很害怕。究其原因,除了对所发言的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外,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口语表达能力不强所致,也就是缺乏语言材料,缺乏构思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当众发言的实践等。可见,要培养即席发言的本领,还要从逐步提高说话能力入手。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很会讲话,他46岁起,曾举行过四次大规模的巡回演讲活动,足迹更是踏遍了英国大小城市,甚至还去过法国、美国等地讲演。他曾在美国演说76场,把美国总统、内阁部长、外交使团等政要人物,都吸引到他的演讲大厅,可见狄更斯的确很牛。狄更斯就是在“写——背——讲”的反复循环中提高说话能力的。他曾回忆说:“我就是常常白天刻苦地练两遍讲稿,到夜里再苦练,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
“三步训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1.写
在写即席讲稿时,要注意三个环节:第一,落笔前要想清楚,不要提笔就写,一定要先考虑清楚讲话的对象,自己所要讲的内容、观点,同时还要想清楚讲话的结构以及开头、结尾的安排等;第二,写时要有宗旨,不要忘了自己所写的是讲话稿,要注意口语化,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深奥难懂的书面语,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力求使讲稿简要明确,层次清晰;第三,不要忘了修改,写完后要根据发言稿的要求细细推敲,要做到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主次分明。
2.背
背发言稿也要讲究方法,你可以在背诵前先列出全文的提纲,然后再以纲带目,逐层背诵;也可以将全文分成片断背诵,或者利用零星时间背诵,比如课间、做家务、散步等零星时间里。
3.讲
最后就是这一“讲”了。正式发言时一定要充满信心,甩掉讲稿,练习讲述。你要注意,现在你是在讲话,不是在背诵或朗读。如果有听众在场帮你最好,没有听众的话,也要假设当场有听众在听你发言。在开始时可能你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一开口忘词了,或讲到一半忘了,这时不要紧张,可以瞥一眼讲稿,那些早已背熟的词句只要有个头就能够涌到嘴边;如果半路忘了词,可把忘记的一段跳过去。只要态度从容自然,听众一般是不知道你跳过了一段的。同时每次讲完,一定要认真回顾一下发言的过程,总结经验,以利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