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笛鸣悠悠
5119500000018

第18章 心茧花开(1)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是否到达芬芳的顶点,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始终打开心门,一路天籁……感怀大度

有这样一则故事:来自美洲大陆的格林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在意大利旅游,不幸遭劫匪袭击。如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七岁的长子尼古拉死于劫匪的枪下。就在医生证实尼古拉的大脑确实已经死亡的半小时内,孩子的父亲立刻作出了决定,同意将儿子的器官捐出。四小时后,尼古拉的脏器分别移植给了亟需救治的六个意大利人。“我不恨这个国家,不恨意大利人。我只是希望凶手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格林夫妇如此说。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恢宏气度!我着实为故事主人翁格林夫妇的大度所感动。作为父母,突然间失去爱子的悲痛是揪心的,更何况是在享受愉悦毫无思想准备的异国旅行中。按常人的做法,他们应该恨这个国度,恨这个国度的人,要去追惩凶手扒他们的皮抽他们的筋,甚至要去追究这个国家治安不力的责任……可是格林夫妇没有这样做,他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大度正视了这个现实,理智地作出了一般人难以作出的决定。他们用爱子已成事实的死换取足以让他们心滴血的国度人的生,对凶手的追究只是一句话:“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是的,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良知需要唤醒,格林夫妇在痛失爱子后所表现出来的自尊与慷慨大度足以让所有意大利人灵魂受到震撼,在良知面前,在格林夫妇这面活生生的镜子面前,歹徒们真的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径给社会家庭他人带来了什么?

思考一下何为善何为美何为丑何为恶,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真正做到弃恶从善,让世间少一份暴力,多一份安宁。

现实生活中,人们赞美大度,呼唤大度,渴望拥有大度,可真正做到虚怀若谷的人又有几个呢?为了一点琐事耿耿于怀互不相让者有之,工作中无端猜疑中伤影响安定团结者有之,一些自诩为能纳川包谷的人一旦私利受损竟暴跳如雷,早忘了自己绅士的风度,这何为说是拥有大度呢?大度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一种内在功力,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做铺垫。拥有大度的人能够拥有诤诤挚友,拥有成功的事业。南非“国父”、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在与种族隔离制度抗争的过程中频频遭到逮捕和监禁,他最长的一次牢狱生活历时整整二十七年。让人动容的是,二十七年的铁窗生涯非但未能消磨他坚强的意志,反而使其历久弥坚、愈益坚强,锤炼出坚韧顽强、沉着大度的优秀品格。1994年,曼德拉被人民拥戴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在位期间,他不计前嫌,主张民族和解。他呼吁黑人“将武器扔到海里去”,而不要“将白人赶到海里去”,拯救了一个新南非。

邓小平三落三起,没有过人的度量是不会战胜重重险阻,以至晚年还得以出山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可见大度还是一种难能可贵包容背后的智慧。联想格林夫妇的义举在意大利所造成的影响和震动绝非是追究责任领取赔偿金以牙还牙痛惩罪犯的效果所能比拟的。这不正体现了宽容背后的智慧所在吗?

我记起了当年高校毕业时校长赠予的一句话:“中空器乃大,不欲品自高,”其内涵就是寄希望于我们走上社会做到胸怀宽广,豁达大度,为人处世学会谦让宽容。有一句话:“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一个能包容世间难容之事的人有什么样的心坎跨不过呢?

感怀大度,如沐春风细雨柔暖秋阳,化解了人间多少恩怨,拯救了无数罪恶灵魂,化干戈为玉帛,变丑恶成善美,毁灭中孕育生机,唤起人间真爱无限。

让生命飞扬

暑假期间,一高考生因迷恋网吧被父母批评后竟赌气跳河自尽,闻此消息佷是震惊与痛心,扼腕叹惜之余,不免对轻生者心生一丝愤然:堂堂七尺男儿,不抱鸿鹄之大志,不报父母养育之恩,不念往日师生同窗之情,不惜生命之可贵,竟为一两句逆耳忠言去自戕,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

也许我不该指责已逝的亡灵,也许我不知个中真正原因,但有一点我知道:天下父母皆同心,谁不盼自己的儿女成大器?谁不想自己的后代有作为?轻生者的母亲为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弃家来城,租房陪读,一年四季,悉心照料,难道这些还不能充抵儿子心中的“一丝委屈”,难道就不能换得数落儿子的几声权利,以死来报答父母,了却红尘间的烦恼,将一切痛苦留给疼他爱他的亲人,这岂不是显得有些绝情和残忍?草草结束自己青春蓬勃如玉如花的生命,真是太可惜太不值得。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殊不知多少身患绝症的人为了追求生命的延续而四处求医,与病魔作殊死抗争,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作着百分之百的努力,相比之下,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康体魄的人来说又有什么理由要去无端践踏毁灭自己宝贵而又脆弱的生命,毫无意义地折断生命的桅杆呢?

我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年轻的生命放弃?是父母的过分呵护?是丰衣足食的日子?不是,这肯定不是死的理由。那是什么呢?是缺少一种精神,一种抗争死亡的精神;一种博大,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一种能力,一种辨别是非的能力;一种力量,一种承载重负的力量。所以,他选择了自戕。悲哀呵!

记得一位不知名的朋友这样说过:“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你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是啊!假使这个轻生者当初能做到掌握好自己,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那么悲剧就完全可以避免。

诚然,轻生者的行为过于轻率,我们不予同情和效仿。但为父为母者也应深思反省:对子女的教育是否存在方法上的不当,对子女的期望值是否超出正常范围。如若这样,我不免要规劝各位:父母本不是精品,何以强求自己的子女非要成为极品呢?一切均需顺其自然,只要努力了即可,要知道揠苗助长其结果只能导致苗亡。让我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不要让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

你不见那阳光男孩张涛车祸身亡后搭档陈怡的悲切之状吗?她泪流满面近乎乞求的忠告让人撕心裂肺荡气回肠:“珍惜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吧,它是如此的脆弱……”

是啊,不可预知的生命消亡让人痛惜,而无端毁灭自己生命的行为不更是让人痛恨又痛惜吗?

记住陈怡的忠告吧,让我们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扬起生命的风帆!

学会欣赏,心庭必会一路风景

欣赏,是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博大的胸襟。

情操高尚者胸襟宽广,虚怀若谷,善于欣赏他人“择其善而从之”,在无声中吸取养分,哺弥自己,健全心智。而心胸狭隘者,好孤芳自赏,视他人优势为忌,螳螂自大或目中无人,无形中禁锢了自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为自己的发展无形中设置了障碍,难展志向抱负,难成大器立大业。可见,只有学会欣赏,才可以更好地为人做事,更有作为地舞蹈人生,让生命活出精彩。

“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的谦逊与明智早已给我们启示。

我们便应遵循古人的教诲,虚心地对待身边每一位同行者,取他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丰富充盈。

楚国音乐家俞伯牙,善弹,却曲高和寡,樵夫钟子期善听,能感悟伯牙心境,两人“高山流水”成知音。子期逝,伯牙摔琴,从此不再抚琴。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年。它向我们说明一点,尊重他人,同样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欣赏他人同样自己也可以获得别人的欣赏。欣赏与被欣赏同样是快乐幸福的。

欣赏是一种本领,一种境界。一件贵重的物品,你不具备欣赏的知识与能力,便辨不出物品的分量与价值,无从欣赏。境界不高,常戴有色眼镜看事观物,便不见事物的真本相。看人也是如此。想起我所在工作的单位,新组合不到十年,事业如日中天,这得益于我们有一拨慧眼识才、海量大气的领导,他们在用人上不求全责备,做到用其长,避其短,将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那些在原单位遭非议受排斥个性迥异的下属在他这里个个成了招商能手,服务精英。这不正应了《晏子使楚》“橘生淮南为桔,橘生淮北为枳”的逻辑吗?

欣赏还是一种激励与力量,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赏,这对于不少人在获取人格力量,确立价值标准上起关键作用。

我感谢祖母童年时不吝啬给予我的夸奖,感谢十年寒窗时老师不经意的鼓励,我感谢曾经的领导,没有他们的最初肯定,我不会一路风帆走到今天,也许信心的桅杆早已折断,航行的船只早已泊岸、沉寂。

当然,我们求不得每个人都能做到被人欣赏,但我们可以做到学会欣赏。欣赏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缕风一丝雨,一滴露珠一束阳光,宇宙之神赋予了我们人类那么多美好的万物之象。我们若视而不见,它们便是生冷的,而我们用心去欣赏,它们便会展露笑脸和我们一起欢舞歌唱。

培根说过一句话:“欣赏者心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学会欣赏,心庭必会一路风景。

感人的理想

有一则报道,说的是一个山村小学二年级学生这样写他的作文《我的理想》:“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大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而鬼怕狗。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看了这一篇报道,我真的想笑,可看过之后竟觉得鼻子酸酸的。

那天,去妹妹家串门,我将这个孩子的理想讲给他们听,妹妹、妹夫以及小侄儿竟笑得前俯后仰,笑过之后,一阵沉静,忽然我发现妹妹眼里泛着盈盈的泪花,小侄儿的鼻子则在一抽一抽的。

是啊,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理想,而这个孩子的理想却是如此感人。

隐忍与豪放

一篇短文,无意中读到的,一种凄婉,一种豪放,一种意蕴胸臆的切身感与震撼。于心灵,也于灵魂。

认识枯叶蝶,在这篇精美简洁的文字里:“那纯粹就是一片枯叶,灰黄的翅翼状若栀子叶,毫无生气地停歇在一枝枯茎上。她没有蝴蝶娇艳如花的容颜,没有蝴蝶轻盈柔曼的舞姿,也没有蝴蝶轻纱般精巧华美的翅翼,更没有蝴蝶临风微颤的金色触须……”它是蝶,一只失去了美丽的蝶。自此,我才知道自然类还有一种形似“枯叶”的蝶。为了生存,它放弃了所有的美丽,“宁愿在同伴们五彩斑斓的翅影里,飘逝成一道枯黄而又孤单的弧线,宁愿在同伴们飞扬翩跹的舞蹈中,坠落成一片毫无美感可言的枯叶……”一种理性明智的选择,一种隐忍与无奈之举。枯叶蝶,凄美而又散淡的生命,为了生存,它走到了归隐的极致。至此,想哭。为蝶,为隐者,为天下所有为生存而不惜压制自己才情与美丽的人们。

为蝶而歌,隐喻人类迫不得已的隐忍。弱肉强食的悲哀,嫉贤妒能的恶果,与其说在无为的争斗中消耗生命不如暂先避让,静守清贫与安宁,让风雨轻拂,让阳光洒照,自由地呼吸,平静地生活,让生命的韧带拉长,丰富而平实地越过春夏秋冬。比之为出人头地而费心伤神的争斗,隐忍不乏是一种聪明之举。只是为此而放弃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黯然退之,凄婉了点。

再说荆棘鸟吧,一种为追求理想而不惜舍弃生命的执着之灵。

“它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寻找荆棘树,唱出那销魂的歌,只一首,就死在长长的尖刺下,让血盛开成一朵嫣嫣的玫瑰……”

盛大的死亡,凄美的绝唱,“荆棘鸟它渴望歌唱,它歌尽而亡,一种绚烂而又悲壮的生命”。它,走到了豪壮的极致。至此,我又想哭,为荆棘鸟、为勇者、为天下所有追求理想而不惜舍弃生命的无畏勇士。

时光倒溯,我的眼前有森林荆枝、枯叶蝶、荆棘鸟,交替复合幻化。两千多年前,司马迁阉割跪下的苦痛纠集着多少人的心。有人唾弃他的贪生,有人疑惑他的隐忍,直至那一篇名垂千古的《史记》横空出世,人们才明白了他忍受屈辱的背后为的就是实现他撰写《史记》的理想。他跪着,实质上比站着的人高大。他拉长了生命的纬度,为的是让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刘胡兰,只有十六岁,面对敌人的屠刀,誓死如归,玫瑰绽放在冰冷锋利的刀刃下,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她选择了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生命的形式多样,或平淡隐忍,或激烈豪放。如枯叶蝶与荆棘鸟,一个选择了生命的长度,一个选择了生命的高度。为理想,为追求,为信仰,哪怕是忍受一辈子的屈辱,或为选择一刹那的惊艳摄魄都已足够。隐忍地活着,要有活着的意义,悲壮地死去,要死得其所。在特定环境下选择隐忍或选择豪壮,都是生命的态度。

喧嚣中沉默的女人

女人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尤为个性张扬的女性。扎堆了,谈天论地议工作,发感慨调侃抒情,争相表达,少说了生怕被别人小瞧似的。

在异常的喧嚣中,我倒认为沉默不言的女人是最让人注目的。

抿着嘴笑听别人的抒情或谏言,以一双女性特有的温和目光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位。她用耳去听,用眼去观,在聆听中吸取别人思想的精华,在观察中获得风景宜人的欢欣。她很聪明,也很理性,在别人口无遮拦放任恣意的言谈中,她安全地独倚一边,吸取着言多必失的教训。喧哗的场合,她的静能给人带来美和享受。

记得有一次聚会,七个女人,一个男人,都是一个地方能言善辩把守一方的人们,气氛可活跃了。工作之余,放松的男人,操起了他的超常幽默,言语中有意无意地占着女人们的便宜,这下可了得?

巧舌如簧的女人们连珠炮似的还击,攻得男人不得不暂避一会,过一会再冷不丁儿地又冒出一句,又招得一阵狂轰滥炸。噼里啪啦中,我见一位女性始终笑吟吟地坐立一边,比起相互还击的女人显得异常沉默和理性。她的微笑很美,很善,让人可心,印象中亦如微笑着的蒙娜丽莎。沉默是金,在喧嚣的环境中,争斗会导致两败俱伤,惟有沉默能保持理性。因为形式上的静止,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滞,沉默并不意味理屈与无言,它是一种积蓄酝酿,蓄势待发。我想那日的聚会舌战,若是男性强势,其他女性朋友支撑不了了,这位微笑着的女士一定不会一味地选择沉默,她会以更妥帖的方式予以还击,想必她说出的话一定具有分量而有韵味。沉默固然可贵,但并非处处唯美,关键的是看它处在什么场合。明见得弱者的利益即将受到侵害,你仍缄默不语,视而不见微笑观之,那就绝对不是正义与道德所为了。在一个僵局的场合,需要一个人站出来缓解氛围,你却静默着,那就非等同于理性与修养了。

其实,说到底,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为人艺术,在喧嚣无度中选择沉默是一种自我修正净化的表现,分辨着别人的对与错,思忖着自己的是与非,为所言而为所不言,心中就有一把标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