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创造的世界,也被雪辖治
飞鸟被雪藏了,猛兽也是
连鸟鸣也消失在丛林里
整个世界都被霸道的寒冷专制禁锢
连院子里的一丛杂草,也凝结成了一朵冰花
被雪藏的还有城镇、村落
以及人的踪迹和喧哗的声响
但有两匹马不知从何处突然奔跑出来
马蹄踩踏得积雪和冻土吱喳作响
群犬大吠,冲破寂静的清晨
只有每一间小木屋屋顶缓缓飘散的炊烟
以及从山那边逐渐呈现的朦胧晨曦
证明着这里还有人的气息与动静
证明着这个世界仍然还有生活、自由与美
——银白世界里的诗情与画意:《雪国》赏析
大学毕业以后,李少君就一直在海南岛生活和工作,在充满蕉风椰雨的南国,几乎难以见得大雪飘飞的镜头。少君的《雪国》依凭自己少年时代对白雪纷飞场面的记忆,又添加上自己的想像与虚构,为我们描画了富于诗情画意的北国银白世界的生动图景。
诗歌首先描述了雪国里的静默安谧、悄无声息。“雪创造的世界,也被雪辖治/飞鸟被雪藏了,猛兽也是/连鸟鸣也消失在丛林里/整个世界都被霸道的寒冷专制禁锢/连院子里的一丛杂草,也凝结成了一朵冰花”,在诗中,“辖治”“雪藏”“禁锢”“凝结”等几个动词使用得恰切而精当,写出了白雪世界的冷凝、冰结、寒气逼人等特性。尤其“雪藏”一词,将原词中的“雪”所具有的比喻性意义现实化,扩大了词语的内在容量。冷凝、冰结的洁白世界里,一切的闹腾、声音都遁入无形,天地间静得出奇。诗人对雪国静谧情态的写照,为后面的动态景观作了必要的铺垫与蓄势。
接着,诗人敞现了雪白世界中动的一面。在城镇、村落、人的踪迹与喧哗的声响被纷纷雪藏之后,“但有两匹马不知从何处突然奔跑出来/马蹄踩踏得积雪和冻土吱喳作响/群犬大吠,冲破寂静的清晨”。作为一幅画,如果光有上一节所呈现的静寂悄然景致的话,那么这幅画一定是单调的,不活泼的。但当诗人写到了马踏积雪的吱喳之声和一路引爆的犬吠之声,这画面立刻显得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动静相合,俯仰生姿,银白世界中的诗意氛围也顷刻间添加了立体感和层次性。
世界的主体不是外在的物质,而是人,没有人的世界是空乏的世界,人文地理学上所谓的“世界”必须要人的存在与参与,当人类未曾出现时,世界即使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少君在描写雪国动静相生的格局之后,没有忘记讲述人的活动,凸现白雪覆盖的世界中人的在场性。在最后一节中,诗人设置人的出场时很讲究策略,他没有直接写“大雪飘飞之中,人影移动”等句子,而是写“每一间小木屋屋顶缓缓飘散的炊烟”,写“从山那边逐渐呈现的朦胧晨曦”,以人们的日常生活情节和翘望日出的眼眸巧妙地点明了人在白雪世界中的主体性存在。在这里,通过交代“人的气息与动静”,为银白世界的诗情画意着上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