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山庄春秋(高平作家丛书)
5115600000066

第66章 父子团聚(2)

李忠知道,自己的母亲无论做任何事情,从来都是想好了之后才去做,不但有板有眼,而且有规有矩。眼下,听妈妈这么说,李忠知道妈妈让他急切见到生身父亲的期望之心就要转变为具体行动了;他该怎么样地去做,妈妈已经盘算清楚脉络了;他该怎么样地去行动,妈妈就要让他按步骤付诸实施了。妈妈的大主意既然已经定了,李忠放开自己托在母亲大腿上的双手,站起身发开了愣。李忠呆呆地站住一动不动,只是瞥几眼母亲,眨巴几下大眼睛,突然中,他怎么也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有点无所适从,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样去回答自己至亲至爱的母亲。

“孩子,我在问你话哪,你怎么不回答我?我说的不稳妥吗?”

吉丽发现儿子的表情异常,连声问。

几年了,只要一闲下来,臆想中的爸爸总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李忠,总在李忠的眼前闪动和盘旋,赶不走驱不开。母亲连声的问话把自己爸爸的影子又带到了李忠的眼前,他内心对自己父亲的急切思念之意,期盼能早日见到父亲的不安之情,霎时间被母亲激荡起来。激荡中,李忠不再发愣,不再为北京已有的工作转到山区感到惋惜,毫不犹豫地跟吉丽说:“妈妈,您的话在理,我听您的。”

“好。”

吉丽作为母亲,又具有较高文化水准,还几十年为人师表,她最能读懂自己的儿子。听儿子说出了肯定的话,吉丽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她轻轻松松地舒了一口气,细声细语地吐出了人世间人人都喜欢听、都希冀事情最终结果能有的一个字。

李忠是由祖国的首都北京调入山区的车务段的,当他遵从母亲的意愿向北京车务段递交了调转工作的个人申请后的不长时间,他就很顺利地调入了长治北车务段。调入长北车务段之前,李忠已经结婚,孩子都三岁了,他把家安在了河南新乡的获嘉县城。李忠的妻子随家调入了获嘉火车站,当上了一名售票员。

吉丽已经退休,也被儿子接到获嘉,与儿子的一家人一起生活。

那天,李忠在火车上邂逅李金后,在一个工休日,他是唱着歌回的家。一进门,李忠见妈妈逗着孙子玩得很开心,为让妈妈更高兴,他故意装成得意忘形的样子跟吉丽说:“妈,我爸爸的情况我的确打听准了,你该放话让我去找他了吧?”

吉丽不以为然,漫不经心地问:“忠,前几天你也这么样和我说过,我嫌你做事情莽撞,没把事情打听确实,还批评了你。这回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你说说,我听听,你回柏村的道理能不能站住脚。”

李忠把他在列车上偶遇李金的事从头到尾向自己的母亲学说了一遍。

吉丽等李忠兴冲冲地叙说完,拿捏不准地问:“这次你打听的讯是准确的,可你爸身边已有了一个男孩子,这又有些不好办喽。那孩子叫什么来着?”

“叫庭庭。妈妈,怎么又有些不好办了呀?”李忠身上的高兴劲被吉丽的话像一阵冷风刮得干干净净,他泄气地回答着妈妈的话又急急地问他挚爱着的妈妈。

吉丽看到儿子的神态不十分对头,全身是那种恼火的姿态。但是,吉丽因为深深地理解自己儿子当下的心情,所以也不责怪儿子什么,只是努着劲说:“对,庭庭,那孩子是叫这么个名字。然而,我的好孩子哦,当下是这么个情况,我认为你还是不能焦急着去见你的爸爸。你坐下,你要耐下心地听我慢慢地跟你说一说你还不能急着去见你爸爸的理由。”

吉丽喝一口桌子上的茶水,缓缓神,一字一句文文气气地向李忠讲开了他还不能一下子就去柏村认亲的道理:“孩子,你爸爸家乡人的情况我也打听了,虽说已经解放这么多年了,可是,他们那里每个村子中那种顽固封建的世俗传统的流俗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还得打听清楚你爸爸家庭的一些细节才能回去找你爸爸。你爸爸没说的,事情是明摆着,他没有费多少辛苦又白白捡了一个亲生儿子,高兴还来不及呢,不会有别的事情。有另外一些问题也是明摆着,比如说你爸爸的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庭庭又是一个什么脾性呢?

你脱俗地回村认亲,在村上会不会影响你爸爸的声誉?这些等等的一切都得敲实问准。你如果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你毛毛地回柏村那是很不恰当的。孩子,你说妈妈讲的这些问题有没有道理呢?”

妈妈的一番话再一次像一阵冷风把李忠急切盼望得到的东西给吹得没了踪影。李忠扫兴地说:“妈妈,你们这些上了点岁数的人真麻烦,考虑起事情来颠过来倒过去的就没有个完,看来我算白调长北车务段喽。因为调来也没用,我的爸爸就在眼前,然而,我要想去找他,比找不上登天的梯子还要难。”

吉丽严肃地郑重其事起来:“孩子,你爸爸在村上的身份是大队会计,他可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呢,你怎么能一下子就冒出来去找他?如给他带来负面影响怎么办?算你的呢还是算我的呢?这些且不说。一直以来,妈妈总认为,咱娘儿俩无论办任何事情,事与事的中间都得有个铺垫,如果中间没有个过渡的办法,贸贸然地去做,那是会砸锅的。你还年轻,虑事还不行。世界上的事情复杂得很哪。”

李忠彻底泄气了。他无可奈何,莫衷一是地说:“我的好妈妈嗳,您所说的过渡办法又是个什么呢?我是想不出来的。您老人家去想吧,那个脑筋我不动。”

吉丽不慌不忙:“无论任何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孩子,咱娘儿俩等了三十多年,以前你爸的消息咱们一点都不知道。现在好啦,咱们就在他的身边,就在他生活的太行山的山脚下,你还不能再耽误一小会儿工夫吗?你在列车上多留点神,如果有你爸那乡的人,细心点听口音会听出来。你向人再好好地打听打听。办事情心急了不行,一急,什么事情也办不漂亮。”

“那我就这么办吧。”李忠在吉丽的面前不能说是唯唯诺诺,却也顺从得很。

李忠又一次向母亲做着妥协,但是,在口气上,他的底气明显不足。

田成老汉是从新乡火车站上的车,老汉上车时李忠还扶了几把。老汉上车后,李忠紧紧跟在他的身后就没有离开过。老汉在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了,李忠记住老汉的车厢座位号,先去忙手头的工作。

火车出了新乡站,车厢里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李忠向一位年轻的女乘务员交代了几句工作上的事情,匆匆往老汉坐的车厢走。

火车运行在西、南、东三面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中州大平原上,眼前不断地闪过纵横交错的亘阔原野。时令已经是晚秋,块块农田已收割完毕。然而,有不少庄稼的根部却顽强地露出浅绿嫩黄的新苗,各种树木的叶子仍然黄红苍绿地挂在枝条上,把单调的大平原上仍旧装饰得丰富多彩。往北望,太行山东西横亘,千山万岭极其迷人,远远近近的山巅上到处是蓊蓊郁郁的松柏树,望不到尽头……田成老汉注目在车窗外的美景中,能看得出,他的心情不错。田成老汉是一位极善言谈的老人,他的座位紧挨车窗,正在跟座位周围的旅客们天南地北、天上地下的瞎搭腔,说得云天雾地。

李忠忙完杂务,搓着手来到田成老汉的坐席旁,把腰弯成九十度够住老汉的脸,低声问:“老人家,我想跟您说件事情,你跟我能到列车长室坐一小会儿吗?”

田成老汉有点慌乱,摸不准情况地站起来,准备向李忠问点什么。

李忠扶住他:“老伯,您的行李多吗?”

老汉吞吞吐吐:“你,你……我不认识你哩。你,你要找我做甚?我,我是到新乡闺女家的。我在她家住了十来天,她把给我带的东西都托运走了。当下我的手里就带了点吃食,没其他。你,你要检查我什么吗?”

老汉说话的腔调,按高平人讲是西乡腔。李忠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说:“老伯,我不是要检查您老什么,您老把心放宽吧。老伯,这儿说话不太方便,您把随身的小包给我,咱走,咱去我的办公室。”

田成老汉仍然被蒙在鼓里,本不想跟李忠走,见年轻人说话的态度谦和,心也就放下了。老汉也不再多说什么,把放在行李架上的小挎包取下来递给李忠,由李忠搀扶着胳膊进了列车长办公室。

田成老汉刚在列车长办公室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问:“同志,闲暇时我好来新乡我闺女家住几天,经常好坐你们这趟车。你哩,我能照住,我哩,你也许见过。

年轻人,你快跟我说一说,你到底找我有什么事?”

很显然,老汉是个急性子。李忠拍了拍田成老汉的肩膀,随手端过一杯茶水捧到老人手里:“老人家,不着急,请您先喝点水。您老是高平人吧?您老是高平什么地方的人呢?”

“噢——小伙子,你问得不错,我老汉就是高平人。我是高平城西面一座名叫十字岭的大山上有个叫田脑村的人。”老汉的心里已然完全没有了戒意。

“老人家,你们村离沁水的柏村不远吧?”

“下山就是。吃顿饭的工夫就能到。”

“柏村有一个名字叫李泡的人,您老认识他吗?”

“嗨——你问别人我也许对不上号,问李泡我却熟得很。李泡在我们那地方的山上山下是一个响当当得挑了号的人物,山上山下十三个小村就没有不认识他的人。”

“他这人怎么样?”

“嗨,李泡,李泡他那人可太日能哩。在我们那一片,叫我看别说和我一个辈分上的人,就是眼下的年轻人能比得上他的也不多。无论榨油、锻磨、纺绳、看病和拆字打卦等等艺道,但凡农村里能用得上的活、动脑筋的事就没有他不会的。正月天糊灯笼那就更是一绝。冬景天给人说《三国》、道《水浒》,能把人打动得什么事情也都能给忘了,不吃饭不睡觉也愿意听。别人讲只是半腰撸圪节,知道一点点皮毛。李泡讲起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弯弯绕绕,惊惊险险,红红火火的能迷死个人。”

“他现在做啥?”李忠把自己生身父亲在老家的身份看得十分重要,虽然已经听李金大伯跟他在火车上讲过,但是,他怕目前会有一个什么新的变故,他认为有进一步核实的必要。

“李泡是李沟河的大队会计,当了好多年啦。李泡做事情向来小心小胆,我敢打包票,他肯定没有做过亏公讹私的腌臜事情。”

“他的女人听说是晋南人?”

“是的。是李泡那一年遭人暗算死里逃生出去娶的老婆。那女人虽说是个二婚,却贤惠得很,遇事大方和顺,李沟河一条沟谁也知道,没有说不好的。他们老俩夫唱妇随很般配。”

“李泡怎么会遭人暗算呢?”

“那是解放前土改那阵的事情,到如今过去都好几十年了。有的说他活该挨打,有的说他很冤。旧社会那些破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也说不准。你也不用再去细打听,没有用。孩子,你打听李泡做甚?”

“大伯,您老一定不会知道,我是他的亲生儿子啊……”

李忠说着话已经很动情,泪水挂了满满一脸。

“早年间听人说他在外面还有个孩子,谁也不相信。照你这么说,这,这,这还真是不假哩。”

田成老汉虽然有些许吃惊,却也惊而不怪,他如梦方醒地说。

通过田成老汉的口,李忠对自己的生身父亲和父亲在老家一家人的情况有了一个更深刻更细致的了解。李忠怕自己再多说什么会引起田成老汉的反感,就不再向老汉没完没了地再去打听自己父亲的其他一些什么情况了。李忠的心里揣着无比的兴奋,到餐车用托盘端来了两份两菜一汤、主食是大米的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