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过,国民革命或日伪时期,原天津廊坊地区小站警察局长有三个老婆。这三个女人除去三姨太外,其原配和二姨太倚仗她们俩有一个能呼风唤雨的丈夫和一个满嘴仁义道德、坏事做绝的公爹,横行乡里作威作福欺压良善,都很不是一些玩意儿。抗战胜利后,等小日本国的那些畜类们都滚回了东洋,他们家靠了许多年的大树一倒、猢狲尽散的局面马上形成;他们家原来的那种门庭若市的热闹境况立即被众叛亲离和门可罗雀的情景所取代;他们家随着亲朋故交的蹑迹和长工短工佣人们的全都作鸟兽散之后,就没有人再愿意涉足这户声名狼藉、肮脏透顶的家庭了。她们俩也知道大势已去,都准备着各寻各路,盘算着作散伙的准备。群众揭发出了她们俩的丈夫和公爹在他们家里的藏身之所,这两个汉奸被国民政府轻而易举地逮住了,随即被关在了天津专门放汉奸的监狱。这两个汉奸恶迹昭着,罪行累累,民愤极大,在监狱里没有被放上几天,就在抗日群众的强烈抗议下,由天津国民政府当局在廊坊泊洼村对他俩组织了数万人的公审大会。在对这两个汉奸的公审大会上,受到这两个汉奸迫害和压迫的穷苦老百姓对汉奸的滔天罪行进行了严厉的揭发、控诉和声讨。因为这两个汉奸及其帮凶坏事做绝、都有命案在身,所以,在对汉奸们公审之后,国民天津政府当局当即命令把汉奸们押赴刑场执行了抢决。公审大会的同时,韩姓局长的原配和二姨太相跟着匆匆赶到小站警察局三姨太处,想胡噜点金银细软。到了,四只眼睛干瞪着,因为警察局已被查封。站在警察局的门口,她俩待了好长一会儿,又急急地返回泊洼村,把家中一应资财除政府按规定没收的外全部变卖殆尽,然后平分细软远走他乡,不知所终。咱们按下不表。
都已经知道,三姨太是三十多年前在恶势力的威慑下,被强迫威逼着跟了小站警察局那位韩姓局长作了三姨太的。三姨太出污泥而不染,就不是那种艳羡富贵的女人,她怜贫惜弱,丝毫没有官太太的娇、骄二气,也没有官太太们目空一切的颐指气使和专横跋扈,更没有官太太的拉拉扯扯好依势欺人。三姨太在圈子里低调做人,除了乐善好施和善待家里面家境不算好的那些杂役们之外,还忍气吞声地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李泡和她生养的孩子身上。素常间,如果没有什么非要办的事情,三姨太一般是深居简出、足不出户的,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当时,那个混蛋韩姓警察局长对三姨太的所作所为很高兴,三姨太与他倒也相安无事。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日子过得恰似车轮转。三姨太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八九岁了。要不是日本人被中国人赶回了老家,三姨太是会这么枯燥无味地一直生存下去的。政局的变故打乱了三姨太的生活秩序,国民政府查封警察局时,她被无情地扫地出门,成了一个倾家荡产的无业游民。此时,三姨太无家可归,在小站的大街上稀里糊涂地牵着孩子的小手毫无目的地狼狈着游走,已经游走了五六个小时。此时,三姨太的脑子里一直在浮现着那位韩姓伪警察局长那张最令她讨厌的脸,这张卑鄙肮脏的脸为什么要像影子一样一直摆脱不掉要死死地跟着她并且总也驱赶不开呢?此时,三姨太在恍恍惚惚中有点想明白了,那就是她恨他已经恨到了极点的原因。此时,三姨太因为生无所望、虑无所求,并且悲观失望,所以,她的衣着不整,面带菜色。此时,三姨太她那本来十分端正的五官已经完全变得走了样,眉头紧锁,嘴唇紧抿,眼圈周围全成了黛黑色,更显得她那两个本来很好看的脸蛋上在已有的消瘦中更增加了许多憔悴。此时,三姨太手中牵着的孩子在黄风中哇哇大哭,哭得已经没有了力气,眼下,只剩下了无声的抽泣。孩子粉红的小脸蛋上让鼻涕、泪水和着灰尘搞得黑白相间,就像正在凋谢的桃花那样沾满污垢,煞白中带着些许浑黄……
此时,三姨太他们母子俩目中无物更无人地在小站这条不算太宽的大街上晃晃荡荡地游走,在路的中间,一位老汉挡住了他们母子俩的路。
老汉站在血红点染的暮色里,瘦骨嶙峋,佝偻着背,两个肩膀头微微地自然耸着,枯萎的脸上有斧凿似的皱纹,映着晚霞发出带涩的黑褐色,只有脸上那两撮银白的寿眉和嘴唇下那一把长须闪烁着无法形容的美。老汉虽说已经是耄耊之年,身子骨看上去却硬硬朗朗,他是专程从泊洼到廊坊小站来接三姨太的。
老汉就是边宜轩的爷爷,早几年那位帮扶过李泡的老人。
“孩子,你认不出来我了吗?你仔仔细细地瞅瞅我,我是边宜轩的爷爷,我是边宜轩的爷爷呀。宜轩这些年跑得没了踪影,你爸你妈听说姓韩的父子俩挨了枪崩,他俩嫌丢人,都上了吊。这些个情况我想你也该多多少少的知道一些。
在咱们这块地界上,我老汉应该是最惦念着你的人,你和孩子跟我麻利地回泊洼,在我的家里,你们娘儿俩先避避风雨再说吧。”
老汉杵着拐杖站立得很稳,说出的话也连贯清爽,看来老人还确实健朗。
三姨太的名字叫吉丽,她和前几年已经判若两人。许多年未见,在老汉的眼里和感觉中,吉丽那张秀气、灵动的脸蛋已经不复存在,面颊上失去了青春的滋润和红晕。生活的风刀霜剑,在吉丽的脸上已经刻下了浅浅的皱纹,岁月的浑浊流水把她的满头青丝变成了土褐色,尤其是她那一对本来在素常间就常常紧锁的眉峰下面,此时,隐藏着的是一道忧郁的眸光。这些情况都是吉丽红颜薄命的写照。
在尘土飞扬、污秽不堪和周围到处是兵痞、流浪汉和乞丐的小巷口,吉丽好半天才强辨出了老人的身份。吉丽自卑的声音像是一个幽灵似的在冥冥的地下或者缥缈的天上在发出黄莺受伤后的啼啭声:“爷爷,我很对不起您,更对不起宜轩。爷爷,我已经被畜生的秽行糟践得成了现在这副模样,怎么好意思去您家呢?我不能……”
老人的听力还行,虽说吉丽挂在唇边的话是轻飘飘的,老人家却全都听清楚了。老人不想让吉丽再往下说,自己也不再说什么,走过去挽住吉丽的一只手就往前走。祖孙三人的身子慢慢地消逝在了茫茫的黑暗中……
吉丽向边宜轩的爷爷发誓,她没有资格再等老人的孙子,也不会再嫁人。
老人对吉丽的性子还是有些了解的,他跟她说,孩子,我不逼你,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去做吧,我全依你,但是,我要管你,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操心你娘母俩往后的日子。吉丽既然这么说,就决心这么做。在以后的好长时间里,因为她毕竟是一个年轻曼妙的女子,所以,她还应该能得到爱。有不少男人就曾经向吉丽表白过爱,但是,她对他们说,我不再想去爱,爱是令我最伤脑筋的事。在吉丽的内心世界,她这个年龄段的女人们那种爱的火苗早已经熄灭,爱的激情之水早已经枯竭。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母子俩的食用常常无以为继,然而,吉丽并不是鼠目寸光地灰心丧气,而是仍然咬紧牙关苦度生涯。吉丽不在乎生活的不易,只是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自得其乐地用在了培养孩子做好人和读书的功夫上。在边宜轩爷爷的帮扶下,吉丽将父母留下的七八亩地佃出去,靠佃租生活着……
解放后,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为了更加巩固和加强人民政权的建设,党十分注重教育事业。解放初期,能胜任教师职业的文化人奇缺,吉丽的情况被县里教育局知道后,找到了她,三两天的工夫就为她办理了担任村里小学教员的正式手续。从此以后,吉丽成了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吉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党的教育事业和工作上,年年都是县里教育战线的模范人物。
孩子原来随着吉丽也姓吉,到十九岁时,也就是孩子考上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临去上学的头天晚上,吉丽把孩子叫到了自己的身边,把孩子始末缘由的身世,孩子长这么大的来龙去脉,既详详尽尽、更完完整整、也透透彻彻地向孩子讲了个连底兜。
吉丽眼含泪水饱含深情地对孩子说:“从今天开始我把你的姓也改过来吧,姓你爸爸的李姓比较恰当。你的名字我也想好啦,就叫个单字忠吧。孩子,是人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只要是一个人,就都有父母双亲。我郑重地告诉你,是人就不能忘了根本,看情况吧,我是会尽早让你认祖归宗的。这也算是我这个当妈的一个心愿,也应该是你的本分。古人好说,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你现在考上了大学,给妈妈很争气,我很欣慰。你到学校要好好读书,立志成才。将来参加了工作,有了对象,才算把人生的路刚刚铺开,也就应了古人这两句话。妈妈盼望着你的这一天。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我会让你到山西沁水的柏村找你的生身父亲的。我相信,父子俩相认肯定皆大欢喜,我深藏了几十年的心事也就了喽。孩子,这么些年下来,我为什么一直没跟你说清楚事情的根根梢梢呢?主要原因是怕影响了你的学习,也怕影响了你爸爸和你爸爸在老家一家人的生活。孩子,你必须得听妈的话,现在你还不能往老家写信或干其他打听你爸爸眼下情况的事情,这要等个合适的机会咱再另做别的打算。孩子,我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李忠身材适中,脚穿一双吉丽亲手做的家织方口布鞋,着一身也是吉丽剪裁缝做的浅蓝色学生装。李忠的脸色红润,双眼白黑分明清清亮亮,一头自然卷乌发蓬蓬松松地掩着高突的额头,样子酷似李泡。全身上下洋溢着青春年华的俊美、矫健和洒脱。
李忠是攥着妈妈的手在听妈妈说过去的事情的。李忠听着听着,先是困惑,后是惊诧,更有几许为母亲的担惊、担忧和骇怕。在妈妈有时无奈、有时痛苦、有时激奋或欣慰的叙述过程中,李忠的感情也跟着母亲的感情波澜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李忠一会儿吃惊,一会儿气愤,一会儿恼怒,一会儿感激。当听到最后,李忠的感情变得心绪如潮,热血沸腾,过去的一切猜测化为无影之后,他的心里变得透透亮亮。透透彻彻和明明白白的身世,李忠终于全都知根知底了,他有种大彻大悟之后的轻松。李忠一贯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乖巧听话,一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与母亲默契配合,一贯在自己的世界里把母亲当做自己的天空。
吉丽在李忠的心目中是值得敬重的伟大母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遵从她。
此时,李忠身上轻轻松松的,起身拿一条湿毛巾弯下腰要给母亲拭泪,吉丽拿开他的手,接过毛巾在自己的眼睛四周摁了摁,把毛巾递给李忠,刚才波澜起伏的心绪渐渐平静了下来。
吉丽过去只是隐隐约约跟儿子讲过儿子的身世,并没有说透,李忠一直在打着迷胡。当下听了妈妈的话,李忠深隐在心中的疙瘩完全解开了。以前,李忠的心房就像一间小屋子,小屋子只有一扇窗户还总是关着,对于他来说那是十分不太好受的。但是,李忠从小接受着吉丽良好的家庭教育,母亲既然不向自己说透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母亲的心里有难言之苦,他是不会主动向妈妈去细打听的。现在,小屋子的那扇窗户门被吉丽推开了,李忠有一种舒舒服服的感觉顿时溢满全身,像一阵阵清风向他迎面徐徐扑来,是一种极端幸福的清清河水在他的心里涌动和流荡。李忠两眼闪着惊喜的光芒,嘴唇颤抖着,把胳膊举向空中,展开双手高举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压低着嗓音、闷着声快乐地向素未谋面的父亲呼喊起来:“爸爸,我的爸爸,您在哪,您在哪啊?孩子我急着想要见到您……”
吉丽见自己心头肉的身上没有痛苦,没有悲伤,没有责怪,有的全是喜悦和激动,她的心里有了许多安慰。吉丽的情感在儿子的低沉呼喊中,也沉浸在清清亮亮的惬意中,总伴随着她几十年的愧疚一扫而光。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多么能理解自己的好孩子啊,多么令她舒心的结果啊!多少年的含辛茹苦、冷嘲热讽和不堪重负,在眼前孩子的理解、同情和热望中使她释然了。吉丽在儿子深深理解她的目光中又反复叮嘱李忠:“孩子,你父亲的照片我就算交给了你,你要用心地保管好。孩子,你别性急,要沉住气,你可要听妈妈的话,你千万要等到水到渠成的那一天才能去找你的爸爸,你懂吗?你可要死死记住我的话呀……”
吉丽的反复叮嘱自有她的道理:绝望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十分可怕的。
旧社会给予吉丽的那种走投无路的绝望感,她至今想起来仍然还心惊肉跳,她不能让孩子因为找父亲也产生绝望。那样的话,会让孩子背上一辈子的不痛快。
李忠喜悦的泪水从眼眶中滚落出来,掉在了妈妈的手背上。李忠强按住内心的狂喜,泪水使他的眼前一片模糊也顾不得抹一把,冲动地扑在妈妈的怀里低低地啜泣起来:“妈妈,您见我多会儿违拗过您,多会儿让您不放心过呢?我会听您的话,按您说的去做。妈妈,无论任何时候,您也要相信自己的儿子。”
李忠从小就一直接受着吉丽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他善良、诚实和正直的人生品性。吉丽是当妈妈的,对自己的儿子当然了如指掌,听着儿子的话,她不住地点着头。吉丽把事情跟孩子说透了,心上压着的石板也就掀去了。此时,吉丽恢复了惯有的娴静神态,轻轻松松地问李忠:“孩子,你说出的话,你见妈妈多会儿没相信过呢?”
平静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整整四年,已经到了李忠大学毕业的日子,他很顺利地分配到了北京永定门火车站。因为工作成效显着,两年不到,李忠就被破格提升为列车长,跑京广线,工作干得顺心顺手。
有一天回到家,李忠见妈妈满腹心事,他坐在吉丽身旁,把手轻轻地托在妈妈的大腿上,哈着腰仰起脸,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您咋啦?”
吉丽用平稳和舒缓的语调说:“孩子,妈妈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你要认为妈妈说得值,有道理,你就照妈妈的话去做,如不合适的话,也就算了。”
李忠见妈妈的神态不同寻常,像有什么压在心底的话又要对自己说,为让妈妈高兴,他嘻嘻地逗着吉丽说:“妈妈,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还是那句话,无论您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听妈妈的话,您让我怎么去做,我就怎么做。”
听着儿子说着懂事的话,吉丽的眼睛慢慢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中满溢着……吉丽掏出手绢擦了擦,然后郑重地说:“你在北京车务段的工作得心应手,当妈妈的,能够看得出来,也高兴。要论将来有出息,当然在北京工作最好啦。
可是,你爸爸的家在山西啊,要图父子们相认方便些,你就不如到山西去工作。
我前一阵向人打听清楚了,山西长治北到河南新乡郑州的列车已经开始试运行。
按我的想法,你不如调长治北车务段去工作吧。妈妈说得不一定对,你掂量着看看合适不合适。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