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5062300000010

第10章 说得好不如说得巧(3)

我们必须清楚,承认一个人的价值和赞美一个人,与“奉承”是有区别的。“奉承”是毫无事实根据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而赞美却是在他人优点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夸张,因而使听者感到温暖,无意中会对说话人产生一种依赖和亲切感。这是与人和谐相处的秘密武器!

乾隆皇帝就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人,他一生中先后七次下江南,游遍了全国名山大川;乾隆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曾多次游历,再加上饱读诗书,所以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同时,他也喜欢在处理政事之余品茶、论诗、题字。

有一天,宰相张廷玉刚上完朝,办完公事,回到家休息。乾隆突然来造访,张廷玉感到这是个莫大的荣幸,忙跪拜乾隆道:“臣在先帝爷手下当了十三年差,从来没有这个例,哪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

张廷玉深知乾隆很好茶,命令把家里的陈年雪水挖出来煎茶给乾隆品尝,乾隆很高兴地招呼跟随的人坐下:“今儿个我们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礼。席坐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

水开后,乾隆亲自给各位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由衷地叹服:“我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茶和水,却从来没闻过这样的香味。”李卫也乘机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叫人叹为观止,吃一口茶竟然有这么多学问!”乾隆听后心花怒放,谈性大发,从“茶乃水中之君子,酒乃水中之小人”讲到“宽猛之道”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众臣洗耳聆听。

乾隆话刚结束,张廷玉就赞道:“下臣在尚书房办事几十年,只要不病,与圣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良心说话,私心里也常有‘圣祖宽,世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想头。只是我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就是贤能宰相。今儿个皇上这番宏论,从孔孟仁发端,譬讲王朝政纲,虽只讲‘超中庸’三个字,却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开,皇上圣学,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场的随从都应声附和,乾隆心中自然乐不可支。

赞美是门艺术。托尔斯泰说得好:“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赞和赞许也是必要的,正如用油润滑轮子是必要的一样,可以使轮子转得更快。”

也许批评可以使人醒悟,但总会令人垂头丧气;而赞美与表扬则可以使人骄傲,但总让人满怀希望,有了希望才就有了努力的源泉和动力。

11.这样批评最有效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无凭无据地批评别人,其结果只能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在没有实施批评之前,一定要细致调查、搞清事实,不能听风就是雨,这样极容易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

批评是一种艺术,它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批评别人而要让他心服口服,就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批评和责备不等于劈头盖脸乱骂一通,批评、责备用得好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呢?

你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请教式批评,即用请教的口气包含批评的意思,给个梯子让别人下得了台。

有个人正在一个养鱼池里钓鱼。这时,鱼池的主人走了过来。那人心里一惊:糟了,这下不但要挨骂,恐怕还要受处罚!谁知,鱼池主人走近后,指了指池中“禁止钓鱼”的牌子,不仅没有教训他,反而很客气地说:“先生,你在这试钩,是不是太浪费了?”

那人面红耳赤,连忙道歉,收起钓竿走了。鱼池主人把批评变成了请教,既达到了目的,又维护了对方的自尊,使对方心服口服,制止了他的不道德行为。

——暗示型批评,即不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采取隐晦、含蓄的方法把批评的意思暗藏在谈话之中,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暗号,让被批评者自己去理解并接受,使他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

某公司总经理的助理欧贝和他的女友莎拉决定旅行结婚,准备到风光旖旎的瑞士去度蜜月。他正在为计划做准备的时候,公司的总经理问他:“你们已经决定要旅行结婚了吗?”欧贝说:“决定了。”“真心祝福你们,什么时候出发呀?”欧贝高兴地说:“就这几天吧!”

总经理又无奈地说:“唉!公司正要与一个客户谈判并签订一份重要的合约,你是惟一的谈判人选,而且你一向都是以公司大局利益为重的,不巧的是公司签约跟你个人的喜事凑到了一块,你要是走了,公司签约的事还真没有人能替代呀!”

在这个对话中,双方都有理由:欧贝与女友旅行结婚已经决定,无可非议;总经理有一个重要合约要签订,惟一的谈判人选又不能离开。公司总经理无法批评助手欧贝,但在强调欧贝的谈判地位时就暗中含有批评之意,当然也含有期望。

聪明的欧贝不会不了解,而结果不说大家也知道。

——安慰型批评,即一面指出对方的错误,另一面又对他表示肯定的批评,让犯错者得到真正的安慰。

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在听完后说:“你这首诗,句子中的意象过多,虽然不易理解,像吃一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才能吞下去。”

这个批评虽严厉,但仍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把批评的语言用安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批评语言的诀窍。

——模糊式批评,用模糊的言词替代直截了当的批评,虽没有指名,但实际上已道了姓。

某公司职员工作一度十分松懈,公司经理便召开职员大会进行“整顿”。

经理说:“最近这段时间,本公司职员工作态度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表现不佳,有的迟到,有的早退,有的上班聊天……”这里所使用的“大多数”、“也有”、“有的”,都是模糊的语言。用这种语言,既顾及了职员的面子,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不指名的模糊式批评,效果比直接点名批评要好多。

——旁敲侧击型批评,即在指责别人时,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从侧面刺激,当发现苗头不对,由于某种原因又不便正面指出时,便可通过“对事不对人”的方式提出警告。这样既可以点出问题让对方心生警惕,又维护了对方的面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旁敲侧击”作为一种间接表达方式,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它同样可以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不得已要对别人提出批评,一定要委婉地说出,用协商式的口吻而非命令的语气来批评别人,就事论事。要明白,批评的是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方的人格。

12.巧舌如簧是一种艺术

宋朝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外出游玩,玩了一整天,又累又渴,远远看到一个小寺庙,便喜出望外地跑过去想要讨杯水喝,顺道休息一下。

庙里的老僧看到穿着极为普通的苏东坡,对他爱理不理。为了想喝水,苏东坡只好报上姓名。老僧一听,原来是赫赫有名的苏大学士,瞬间变了一个样,不仅百般殷勤地奉上好茶,还请苏东坡到上等客房休息。

待苏东坡欲离去时,老僧脸上的笑容甜得像喝了蜂蜜一样,谄媚地话说了一连串,之后他又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面对这个势利鬼,倒也不摆架子,立刻拿起笔来写了一幅对联:“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火尽炉寒,备把意马牢拴。”

老僧得到大学士的手墨,非常兴奋,把它挂到了大堂之上,并且不时地对过往香客炫耀一番。

一天,一位文人来到寺庙里,一见到挂在大堂中央的这幅对联,忍不住捧腹大笑。老和尚看得莫名其妙,这个文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解释道:“这幅字写得真妙,日落香残是个‘禾’字,‘凡’字去了一点就是‘几’字,合起来就是个‘秃’字。‘炉’去火是为‘卢’,再加上马就是‘驴’。所以,苏大学士是在骂你‘秃驴’哪!你竟然还这么得意!真是笑死人了!哈哈……”

苏东坡文采飞扬,骂人不带个脏字,让老僧自取其辱,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自认为有苏东坡的文采,当然可以畅所欲言,道尽你心里想骂的话。如果没有,你又有什么资格去骂别人?

清代的纪晓岚与和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饮,和珅指着一只狗问:“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珅是在拐弯抹角地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于是,他泰然自若地说:“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珅用谐音攻击纪晓岚,自以为稳操胜券,聪明卓绝,没想到纪晓岚用同样的技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珅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

汉武帝即位之后,开始讨厌抚养自己长大的乳娘,嫌她好管闲事,事无大小都唆嘴,后来便决定将她赶出宫外。

乳娘在皇宫住了几十年,不愿离开宫廷,无奈之下,便向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东方朔求助。东方朔安慰她说:“这没什么困难,只要在向皇上辞行的时候,多回头看皇上两次,我就有办法了。”

东方朔深知汉武帝是乳母一手抚养大的,乳母对他的恩情胜似生母。但乳母也确有不是之处,喜欢多嘴饶舌,尤其是汉武帝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以后,她却不知收敛,常常毫不客气地指出他的缺失,使汉武帝下不了台阶。但乳母终究是乳母,虽有小过错还不至于非把她赶出宫不可,因而东方朔决意帮助乳母。

到了送乳母出宫的日子,她叩别汉武帝后,满眼泪水,频频回头望武帝。东方朔乘机在一旁大声说:“喂!乳娘,快点走吧,皇上早已经长大,用不着喂奶了,还担心什么呢?”

汉武帝一听到此话,不禁一颤,心中感到十分难过,想起自己是乳母喂养长大的,而且她又没犯什么重大过错,就立刻回心转意,让她继续留在宫中。

荷姆斯曾经写道:“夸人只需要舌头,骂人却需要智慧。”

的确,钟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确;指责别人的话不在于脏,而是在于是否能切中这个人的要害……

13.用口才营造一个回旋的余地

世事难料,许多变化都出乎意料。在遇到各种特殊情况时,若不能遇势转换,整个场面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但若能镇定借用环境,巧妙说话,一定会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大太监李莲英为人机灵、嘴巧,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物,他都能应付自如。李莲英也常常帮慈禧太后打圆场,解脱困境,因此,他深得“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喜爱。

慈禧太后爱看京戏,所以不断有戏班子进宫专门给老佛爷演出。由于慈禧喜怒无常,这些戏子们都提心吊胆。演得好了,这个老佛爷开心了,便赏赐他们一些小玩意儿,以示皇恩浩荡;演得不合老佛爷的胃口,他们便有掉脑袋的危险。

有一次,著名的京戏演员杨小楼率领他的戏班进宫给老佛爷演出。这天,慈禧心情舒畅,看完戏后,把杨小楼召到跟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赏赐给你,带回去吧!”

哪有赏赐糕点的,何况慈禧这人极为奢侈浪费,她一顿饭点二百多道菜,可想而知那些糕点也绝不会少,杨小楼心想:这么多糕点,我怎么带回去呀?

于是,便叩头谢恩,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只是,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

这话把周围的宫女太监们可吓了一跳,按老佛爷的脾气,赏赐你的东西你不要,还敢要求另外赏赐,这不是找死吗?哪知,这天偏偏慈禧心情出奇地好,并未动怒,只是问了一句:“那你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也想露一手给大家瞧瞧,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大笔一挥,一个硕大的“福”字就写成了。

没想到的是,慈禧的这出戏却演砸了。她把“福”字写多了一个“点”。在慈禧身旁的一位小王爷眼尖嘴快,马上告诉了慈禧:“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杨小楼一看,可不,确实错了,这可怎么办?若是拿回去肯定会遭人议论,再要是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遭殃了。不拿吧,慈禧动怒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一时急得他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而慈禧也觉得为难,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不想让杨小楼拿出去丢人现眼,但自己也无法开口说重写。

这时,一旁的李莲英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走向前,笑呵呵地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她老人家的‘福’自然要比世人的多一‘点’了。要不怎么显示出她老人家的高贵呢?”

杨小楼一听,马上会意了,连忙叩首道:“老佛爷这万人之上之‘福’,小人怎敢领呢!”

慈禧正愁没法下台,听这么一说,也就顺水推舟,笑道:“好吧,改天再赐你吧!”

就这样,李莲英的一句话化解了慈禧的一次窘境。这样的奴才岂能不讨主人喜欢?

古人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惟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也。”要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就要学会随机应变的本领。随机应变不同于见风使舵,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技巧。做人应该有原则,随机应变应该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去灵活地改变做事的方法、形式,而不是去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