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不要太张扬
5028200000003

第3章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2)

在当今社会,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其实在好的团队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周围的人可能在经验、能力、资历上都有胜过自己的地方,随时掉队的危机感会压迫你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只有奋发图强,认真总结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强者对话,你才有可能在职位转换的时候成为更优秀的“龙头”。

因此,与其暂时做一个不称职的“龙头”,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不妨去做做“凤尾”,有了做“凤尾”的经验,而显得稳重老到、胸有成竹,再做“龙头”,便绰绰有余了。

总之,无论做事或经营企业,不管从“凤尾”、“鸡尾”或“麻雀尾”做起都没关系。只要你有远大的目标,作“凤尾”只是暂时的。所以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做事情还是低调一些好,这样能够使你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信:只要心中的火不熄,必有燎原之日!

平凡之中见伟大

英国哲学家埃·斯宾塞说:“即使是世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兴许也常常需要瘦弱的手去扶掖。”这句话说明了伟大离不开平凡,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离不开许许多多平凡的基石的支撑一样,如果没有这些平凡的石块,高耸入云的大厦就会坍塌;一条雄伟的拦河大坝,也是由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碎石和沙子搅拌组成的,如果没有了它们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大坝就会被冲垮。由此可见,伟大离不开平凡,平凡之中见伟大。

所有人都知道圣人伟大,他那平易近人的形象和显赫的帝王形象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呢?圣人是民心所向,帝王是民心所背;圣人的伟大是长久的,帝王的显赫是一时的。如果圣人的形象和显赫的帝王形象一样的话,那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也就逐渐变得渺小了。因此,圣人是于平凡之中见伟大,帝王是于显赫之中见渺小。

有的人总是喜欢张扬,瞧不起低微、平凡的工作,认为:平凡的工作应该由平凡的人去做,而我是做大事的人,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有伟大的抱负,远大的理想,无可厚非,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能因此就摒弃平凡的工作。再平凡的工作也需要有人来做,而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平凡的工作也许很单调、乏味,无名无利,没有鲜花和掌声,就像路边的小草,可是小草却是最先感知春天的。当人们看到由无数棵小草顶着冰冻的大地破土而出,组成嫩绿的草坪时,会有莫名的感动与快乐。那么不起眼,却同样朝夕努力,直到迎来最后的成功。这成功虽然没有人前来道贺,没有奖牌和鲜花,却那么鲜活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以激励和启迪。

令世界瞩目的万里长城,绵延不断,那是人们用一块块石头垒起来的。当你站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抓一把沙子,你会为这一粒粒平凡的沙子而感到震惊。但是,如果你只是惊叹长城的宏伟,沙漠的无垠,而不愿去做那些石沙,可以断言:人类的一切理想都将是不会实现的幻想,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我们都是平凡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都想在平凡里走向伟大,但是,有许多人会抱怨:“我为什么不具有那些伟人们所生活的条件呢?”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能在日常那些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工作,专一努力地做下去,往往也能在平凡中做出非凡之举。

在21世纪的中国邮政史上,有一种原始古老的通邮方式堪称“绝唱”。这种通邮方式叫“马班邮路”,其意思就是“用马驮着邮件按班投送的邮路”。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个邮递员,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里默默地行走了20年。这个人叫王顺友,他所服务的凉山州木里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至今仍然有好几个乡镇不通公路。几十年来,王顺友和他的同事们顺着马帮走出的羊肠小道,开拓出了15条、长达2400公里的“马班邮路”。20年来,王顺友每月都有24到28天独自在邮路上度过,每年投递报纸8400多份、杂志330多份、函件840多份、包裹600多件。

时至今日,王顺友已经在深山里跋涉了53万里,相当于走了21趟长征!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一桩桩、一件件极其普通、极其平常,但对大山里的群众来讲却极为重要的“小事”。然而这些小事汇集起来却创造了中国邮政史上的壮举。

“人生如流水,只有在它的急流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再平凡的人,也有伟大的一面,只是不被人留意而己。恰如我们脚下的土地、身边的空气,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极其平凡的元素,但它们却与世界同在而不朽!

不要蔑视平凡,不要懊恼你是平凡中的一员。一只蚂蚁是平凡的,但一群蚂蚁却能搬动石块。一滴水是平凡的,它势单力薄,随时都会蒸发,然而就是这一滴平凡的水,它们成千上万地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组成河流,最终汇成大海。平凡,是生命的要素。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星光璀璨,只要用你有限的精力,有限的时间,在有生之年,选定一个岗位或目标,专一做下去,只要不停地努力,就离成功不远。这种成功或许有形,会赢得赞扬和掌声;这种成功或许无形,你的成就并不被世人所知。但只要你持之以恒,不灰心丧气,在低调平凡中奋斗,同其他平凡的人一起,共同完成伟大的事业。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平凡能给别人带来欢乐,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不知不觉中,你就能成为伟大人物中的一员。这时你就会知道,其实从平凡到伟大,只有一步之遥。

在低调中奋起,在平凡之中创造出伟大,你我也能够做得到。在平凡中踏实工作,将自己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就能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最终一鸣惊人。生命的辉煌伟大,拒绝的不是低调与平凡,而是低俗与平庸!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一种智慧的定位。意思是说善于用人的人反而把自己放在所用的人的“下方”、“下位”。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成就大事业,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业做得越大,需要用的人就越多,那就得学会“善用人”,就一定要能够“为之下”,对人谦卑。如果用人找不好自己的位置,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最终只能落得个自取其败的下场。

战国时代燕昭王复国,接受的是一个残破的燕国,内外交困,国势比较虚弱。燕昭王迫切希望重新振兴国家,急需人才。于是去请教燕国的贤士郭隗,如何才能得到人才。郭隗就用“处下”的方法来开导燕昭王。

郭隗讲:如果谦卑地虚心侍奉老师,向他好好学习,那么比自己的才能强百倍的人就会来了;如果做事情奔走在别人的前面,休息却在他人的后面,如果最先向贤人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那么比自己才能强十倍的人就会来了;如果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地迎上来,自己也有礼貌地迎向前,那么和自己才能同样的人就会来了;如果靠着桌子,拿着手杖,斜着眼睛指挥别人,待人不礼貌,那么只有服杂役的仆人一类的人来了。

越是要成就大事业的就越是要尊重贤人,善于“处下”。你越是希望得到大人才,你就越是要谦虚谨慎地处在贤者、人才的下面。这里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你的“处下”达到什么档次,就有什么档次的人才来到。

楚汉争霸中,最终打败项羽,而取得天下的刘邦在总结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约粮道,吾不如萧何;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是刘邦这种对张良言听计从“从善如顺流”,虚心采纳萧何的建议,拜无名部下韩信为大将的谦逊用人的策略使他最终赢得了这场楚汉战争的胜利。而霸王项羽则一意孤行,从不接受和采纳其属下的意见和建议,最终造成了乌江自刎的悲剧。

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从而得到了诸葛亮了的辅佐;由于觉得自己的孩子连累了部下他就把孩子“摔”在地上,从而换来了赵云的一片忠心,尽管他自己并没有多大本事,却本着“为之下”这一点,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他小时候口吃,父母考虑他的这种情况,就给他找了一个“球童”的活儿干。“球童”就是专门在高尔夫球场中为别人捡球的,不用开口。这种工作当然很“处下”,很底层,打高尔夫球的人大部分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种地方工作,他难免会看到或受到那些所谓的处上的、成功人士的颐指气使、傲慢不逊。这些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也激发了他也想做一个“处上”的成功人士。因此当他回到学校时,就发奋用功学习,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被通用公司录用。

在刚进入通用公司的时候就以“处下”的态度做事,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他就少说话,多干活,结果因为成绩突出,职位直线上升,最后当上了总裁。当上了总裁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以下为上”的措施,他主张“管理越少越好”,这样他就有时间去“处下”,也就是他走出总裁的高高在上的办公室,去走访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更多时间与中层、低层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启用人才。因此在他领导的20年间,公司能够保持25%的年增长率。

据说,林肯参加总统选举时,做过这样一番演讲:

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有一个办公室,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脚还有大书架一个,架子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又很大,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唯一可以依靠的是你们。

这就是林肯低调的,但又是真诚的,能够打动人心的,获得选民情感上“同情”与支持的竞选演说。

林肯当上总统后,白宫的人都瞧不起他,认为林肯的出身不好,都认为自己比总统更优越。林肯不但没有赶走他们,反而尊重他们,推崇他们的能力,征求他们的意见,虚怀若谷,诚以待人,鼓励他们奉献智力与精力来效忠国家。林肯正是用“为之下”的策略赢得了这些人的信任,又用这些人打赢了南北战争,为美国的进一步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获得了美国人民的尊重,成为一代伟人。

善待他人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尊敬,从而赢得无上的荣耀。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江海处下而不与百谷争高,因此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姓之王,是因为圣人具有谦下而不与百姓争权夺利的高尚品德。要想成为他人所爱戴、敬仰的人,就必须心里装着他人,敢为他人说真话,办实事;要想处身他人的前面,成为领导者,就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他人的后面,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戴。

总之,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善用人者为之下”是支持一个人成功最直接的方法。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老子曾说:“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也就是说,最高的境界是要完美中带有一点缺失。非常充盈的东西,要留一点缝隙。泥土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承载生命的荣耀;高山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深谷幽涧的美景;绿叶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斑驳树影的变化。环视八荒六合,四海宇宙,缝隙处处存在,在每一处生机下潜伏,在每一处美景后延伸。

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包括做人,正所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因为不十全十美,不爆满,才会有一个生命的张力,有一个后劲儿。所以说,看上去大成,要留有一点缺失。看上去大盈,要带有一点空隙。这个作用能够永远的不败,永远地用不完。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境界。

然而,现实生活当中,人人常常追求完美无缺,在某种意义上完美代表着优秀,这当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追求完美要适度,过度的追求反而会羁绊我们的双脚,使成功变得咫尺天涯。

据《圣经》记载,当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互相残杀掠夺,世间充满强暴、仇恨和嫉妒。

当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十分生气,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已经败坏的世界,只留下有限的生灵。上帝告诉诺亚说:“去用坚木打造一艘方舟吧,因为人类犯下的错误,我将惩罚毁灭他们。”

诺亚却对上帝说:“如果知道他们会因犯下错误而被毁灭,当初您为什么不直接派天使来到人间?”

上帝回答说:“不,天使太完美了,太完美就没有了进步的可能,不完美是做人的代价,也是做人的本质。”

上帝能够创造世界,也许全凭了他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倘求完美,他就该让人类永生,让美丽与和谐永恒,让善良与正义万岁,让丑恶从来不曾出世。他就不该创造花开花落、死死生生。他就该让空间无边无际,让时间无始无终,让生机无穷无尽,让发展无限可能。

然而,上帝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是破坏他的根本逻辑的。上帝毕竟是上帝,他知道对于人类来说,完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少林寺住持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

过了不长时间,大徒弟回来了,递给住持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然后说道,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住持说,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最后,主持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如果只想尽善尽美,最终常常是两手空空。人世间的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最完美的树叶,而忽视平淡低调的生活。其实平淡低调中往往也蕴含着许多伟大与神奇,关键是你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有一个地主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然而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这个地主心疼不已,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他的家人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其实,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