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4968300000082

第82章 孔子的学生中以孝著称的是谁

在孔子的学生中,曾参以“孝”而著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曾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生于公元前505年,死于公元前435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16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据说传世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汉代和《论语》一起被升格为儒家经典。

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曾子行孝的故事。其中《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据说,《孝子传》里还有这样的记载:“曾子食生鱼甚美,因吐之。人问其故,曾子曰:‘母在之日,不知生鱼味,今我食美,故吐之。’遂终身不食。”因为母亲在世时,从来没有尝过生鱼的美味,因此曾子吃到美味的生鱼,马上就吐出来不吃了,并且终生不再吃生鱼。

曾子事奉父母,可谓尽心尽责,他早晚都问候照顾父母,冷暖饮食等无微不至。《孔子家语》中也有他“弃官养亲”的例子:“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齐国曾经要聘请曾子为卿之官员,他没有应聘,是因为不忍心远离亲人,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孝经》是一部怎样的儒家经典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巨大。《孝经》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是先秦古籍。儒家经典如五经之《易》《尚书》《春秋》等,在先秦均不称“经”,只有《孝经》在书名内有“经”字。因此,《孝经》是儒典中称“经”最早的一部。《孝经》共分十八章,也是儒家十二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

《孝经》的作者是谁,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曾子所作,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的是第三种观点,即《孝经》是由曾子的弟子编录而成。该书以孔子与其弟子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全书文字不足二千,篇幅虽短,但内容很丰富,也很深刻。后世讨论孝的书籍,其宗旨很少有能超出《孝经》的。《孝经》通篇谈孝,那么,《孝经》之孝是什么呢?“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三才章》),“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开宗明义章》)。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

实际上,《孝经》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协调好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现实的一种曲折的反映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