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个代表”思想论
4808600000069

第69章 科教兴国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战略方针(6)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的、唯一的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使炎黄子孙彻底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境遇,勇敢坚决地进行了坚苦卓绝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终于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告诫全党同志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过程中,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一贯强调,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坚持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说:“中国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也指出:“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关系到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的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必须有向人民群众负责到底的精神,必须充分地相信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正建设。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正确处理好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关系,必须立党为公,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2.科教兴国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只有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才能给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大的致富空间,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的质量。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有效需求不足,劳动生产率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准的提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促使现代经济活动的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能够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目前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大多是一般的消费品和投资品,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像电子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新型材料等,并且很多产品和服务尚待开发和提供,不能满足群众生活多样化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产品、技术、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求发展,通过把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增长求发展,生产出技术含量高、成本低、加工度高的产品投放市场,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

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石。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石。这种基石作用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为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的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改善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状况,这就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创造了物质条件;科学技术能够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现代网络技术创造了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促进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先进的学习工具带来了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等等。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能够使人民群众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创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教育是关键。教育作为传播知识、繁衍文化的主阵地,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享有文化成果的权利,使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些都充分表明,进行现代化建设,科学是基础,教育是关键;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同样离不开科学和教育,他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科学技术和教育密切相关。

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人民群众全面素质的基本途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全面进步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教事业的发展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根本保证。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人类在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锤炼自身的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决定了它在促进人的素质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的理想、信念的确立以及实现理想的能力起着决定的作用。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就会主动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自觉地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应用,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劳动经验是人的智力素质的基本方面,三者密切结合,辩证统一。其中科学文化知识是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可以获得能力和经验。科学技术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教育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才的重任,各级各类教育单位是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创造新文化的重要方面军,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园地。科学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三、着力研究和解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江泽民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历程中,要做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最重要的是要把“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落实到科教兴国的各项措施、做法中,把它作为检验科教兴国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当前,在科教领域存在着一些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把“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首先要以它为标准和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上下工夫。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深化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工夫,是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在科技领域,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包括:

第一,科技成果如何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我国目前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存在“三低”现象:即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低;生产部门技术装备水平低,很多在发达国家已被更新的传统的技术和设备我们仍然在使用;产品研制和开发能力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脱节与经济发展极其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把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尽快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性问题。

第二,科技创新的问题。当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中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传统产业、低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比较弱小,其增加值占工业增长值不到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高技术含量、高技术附加值、新品种的产品少,主要依赖大量的进口,而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一般性产品相对过剩;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多,而高技术含量、清洁生产、高效率的先进生产装备和工艺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归根到底反映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低,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