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4021000000062

第62章 人文聚焦(9)

也许,一个人只有真正长大了,方能了悟“父爱如山,母爱如天”的妙谪。追忆父亲母亲的一生,许多细节令人揪心感动。二老一生没有享过清福,却吃过很多的苦,受过很多的累。慈母念过几年书,作为长女很小就操持家务。上世纪50年代,母亲嫁到范家,从此与父亲一起同甘共苦60年,生养子女8个,白天下地干活挣工分,晚上做家务照料孩子,经历艰辛、劳苦、烦恼,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述得了的。父母为人宽厚,饭不够吃时,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儿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快吃吧,吃饱!”。口粮不济了,就由父亲南下海原兴仁一带用大米换回芋头、黄米,摆脱饥荒困扰。孩提时,因做错事情,因调皮捣蛋,因不想上学,有时还因为母亲的严加管教而心生怨恨,现如今才懂得您曾经的苦口婆心。上小学高年级那会儿,家里为长兄娶了新嫂子,第三天晚上母亲为全家做了一顿肉面,着实高兴的我抢着把饭从伙房往上堂屋端,不料手下打滑,砂锅落地,香喷喷一锅面条撒了一地。此时,母亲说了声“别动弹!”,只见她用铁勺子一点一点地刮舀到碗里。饭重新做了,可这碗残饭却自己热了热吃了。母亲心灵手巧,举家所穿的衣服、鞋子,全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无数个夜晚,我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疲惫的母亲还在灯下赶制衣服;无数个清晨,父亲披着衣服烧炕、掖被、生火炉、扫院子。她们啥时候睡下,究竟睡了多久,又是什么时候起的床,我们从来都不屑一顾,司空见惯。上初中时,我肚子吃不饱,学校组织农业劳动多,有时经母亲格外开恩,允许我炒点豆子带上充饥。一次匆忙了事,便将家里仅有的一只正在哺乳的母羊反锁在了堂屋里,不料羊吃了缸里的黄米,中午收工被父母发现并拴在了树上。下午放学回到家,看见羊渴得要命,便忘了回家路上母亲的叮咛而给饮了水,这般情况,全家人都傻了眼,闯下如此大祸谁不害怕呀,可母亲并没有斥责,只说道“糟了”,羊肚子胀得像个鼓,虽采取土法拨置了一夜,但还是死了,不几日小羊羔也夭折了,从此断送了家里的羊根。父亲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怕得罪人,子女遭遇吃亏受气之事,母亲总是挡在前头。像其他农村孩子一样,在爹妈为生计而辛勤劳作时,我们却享受着天真无忧的童年。读高中的时候,我偶尔还有尿炕的毛病,自己感到非常羞臊,而每临此境况都是母亲遮护,悄悄地洗晒了了事,生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那时,个人卫生不好,身上老生虱子,母亲隔三岔五地责令换下内衣内裤,要么手逮指掐,要么用滚开水烫,从不嫌弃,还挺管用的。书读到大学三年级时,时兴戴手表。因农村实行“大包干制”,我的家景有所好转,便试着向母亲说出了心中的愿望,不想她当即与父亲商量就给我买。翌日,父亲套上骡拉架子车到城里卖了麦子,一车麦子所得130元,其中花了125元购得一块海鸥牌手表,父亲将所剩5元硬是没舍得吃顿饭,如数交到了母亲手上。从记事起,老家的院子里多年来一直喂养着一群鸡、两头猪,换钱贴补日常开销,吃或煮或炒的鸡蛋并不稀罕,有时还会宰只鸡解解馋,这样的生活邻里羡慕。每年家里只卖掉一头生猪,另一头留待春节宰杀自食,亲戚庄邻也送一点,如此这般光阴全村鲜见。母亲擅长生豆芽菜、焖枣糕、包饺子、扯揪面,做的饭菜有滋有味。母亲最拿手的要数烙一拃厚、比锅盖还要大的月饼,面粉掺茴香,表皮描图案,酥香可口,放置十天半月不坏,每年中秋节我们都能一饱口福。

尊敬的父亲母亲,你们用无私的爱养育了我们,可我们正要好好地报答时,你们却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这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让儿孙们痛心疾首呀。二老虽然生活节俭,但在我们兄妹几个的教育问题上,却从来都舍得花钱,她们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宁可节衣缩食,变卖家当,四处求人,饱受委屈,也要把几个儿女送进大学。至于为我们筹集学费发了多少愁、白了多少发,又哪能说得清呀。二老善良心细,无论是对待儿子儿媳,还是女儿女婿、孙子孙女,都是讲究平等的,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儿女刚拉扯大又带大一群孙子孙女。每次我们回到村上的老房子,你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一句“回来了”的问候,一碗面条、一盘热菜,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浓浓的父母之爱和家的温暖。每次离家,你们总是恋恋不舍地把我们送到巷口,好像有许多叮嘱的话要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论走多远,只要回头一望,总能看到你们只身村头……

适逢母亲周年忌日,令人思绪万千。父亲、母亲先后平静地走了,谁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许,你们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你们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但此刻,我们还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教导的几句话:“谁要糟蹋了五谷,明儿死了吃蛆呢。”“昧良心的事做不得,终究是会遭报应的。”“能吃下多少苦,就能享多少福。”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话语,多么符合她老人家至善的思想品格呀。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恰恰是父母亲给我上了人生最为重要的一课: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吃苦头、不做出牺牲,是绝对不会有收获的。你甚至必须百分之百地付出,才能得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回报。为此,平凡一生,我从不抱怨所得不到的东西,不但不相信天上掉馅饼,而且就连地上能否长出麦子也不盲目乐观。细细回首走过来的艰难岁月,我还应该郑重并亲切地道一声:我感恩我的父母。你们的后人一定会牢记嘱咐,勤走动,多帮衬,尊老爱幼,俭朴尚道,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十七人在旅途

范学灵生于1962年4月榖旦,中卫县柔远公社范庙大队第二生产队人。父亲范德智,母亲刘淑珍。前有哥哥范学文,姐姐范学香、范学兰,后有弟弟范学成、范学全,妹妹范学萍、范静文。其中,范学萍于1980年7月夭折,时年11岁,范学兰于2012年9月去世,享年55岁。

1970年2月至1975年7月,在柔远公社范庙学校上小学。历经雍孝忠、范家升两任校长。

1975年9月至1977年7月,在柔远公社范庙学校读初中。陈万平为校长,严国璋为班主任。

1977年8月至1980年7月,在中卫县柔远中学读高中。孟克恭为校长。历经赵学贤、谭学荣两任班主任。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宁夏农学院畜牧专业就读,本科毕业,取得农学学士学位。储常林为院长,焦宗辉为系主任。历经朱玉华、苏学轼两任班主任。

1984年7月至1987年11月,在隆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助理畜牧工程师。历经柳富、苟鸿济、徐耀武三任主任。主编《隆德科普》期刊。出任隆德县食用菌协会秘书长。建立科技“三项经费”有偿使用机制,食用菌栽培技术在全县推广。自修完成中国农业函授大学食品专业全部课程,西北大学函授新闻系毕业。其间,于1986年5月被任命为县科委副主任。经由柳富做媒,于1985年8月28日与隆德籍朱根荣先生之女朱丽燕(1984年7月固原农校毕业,于隆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供职)结婚。1986年10月31日女儿范敏出生。

1987年11月至1993年5月,在中卫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担任助理编辑。主任为李荣春。1987年11月26日由常务副县长周兴华、县政协副主席谭学荣引荐调入原籍,享受行政副科级待遇。1989年8月经李荣春、冯万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偕同妻朱丽燕入籍。妻子先后在中卫县税务局、中卫市国家税务局沙坡头区分局供科员之职,专业技术职务为助理会计师,2009年6月办理病退离职手续。

1993年5月至1996年11月,在中卫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任副主任、编辑。历经张发盛、冯万和两任主任。担任副主编、总纂,出版发行《中卫方言志》《中卫县志》等,其中《中卫方言志》被评为宁夏社会科学着作一等奖,《中卫县志》获得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6年11月至1999年8月,在中卫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任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副编审,《中卫年鉴》主编。编着出版《中卫文库大观》《香山酒文化》《乾隆中卫县志校注》等。成功承办由县委、政府主持的“再塑文化县新形象战略研讨会”。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修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1999年8月至2002年4月,在中卫县文化中心工作,任主任、党总支书记。杨琼程曾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为胡玉德。组建成立中卫县秦腔剧团,开发建设中卫县电影公司并建成中影酒店,运用市场经济理念发展文化产业。所在单位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2002年4月至2004年2月,在中卫县文化体育局工作,任局长、党总支书记。胡玉德、刘剑宁为副局长。组建成立中卫县书画院。负责拆除旧有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并实施异地迁建,合作建成中卫文化广场、体育广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4年2月至2004年9月,在中卫市文化体育局工作。祖惠才先后任筹备组组长、局长。因撤县设市以俟安排,享受行政正科级待遇。健全完善了中卫市社会文化体育组织和管理服务机制。

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在中卫市政协工作,任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总支部副书记。王有才任主席。历经俞学军、刘学录两任秘书长。

2006年3月至2007年7月,在中卫市教育局工作,任副局长、党委委员。杨文刚为局长。完成新建中卫第一中学、中卫第六小学项目工程并实现整体搬迁,开工建设中卫中学新校区。

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在中卫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任主席、党支部书记,宁夏文联委员。麦振江为副主席。主编《沙坡头》文学艺术期刊,编纂出版《中卫民俗文化经典》(着作)、《魅力新中卫》(系列丛书)、《中卫在腾飞》(画册)、《新歌唱中卫》(音像专辑)。协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玲组织完成大型花儿风情歌舞剧《回乡婚礼》剧本创作。被评为“全区文学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父亲于2008年11月10日故世。

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在中卫市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作,任局长、党委委员。白军利为局党委书记,黑富宏、胡玉德、田应福为副局长。在任期间,建成中卫市体育馆,开工建设了中卫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负责完成部门机构改革,形成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稽查“四位一体”大部门行政建制。协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秀岚组织完成大型花儿风情歌舞剧《回乡婚礼》编排并成功搬上舞台。出版发行《家乡的花儿》音乐光盘。2010年6月因身体不适,主动请辞并得以转任。女儿范敏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定为优秀毕业生,于2009年7月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分别于中卫市财政局、银川大学、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供职。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中卫市教育局工作,任党委书记。葛生玉为局长,茹小侠、王自强、李春锁、巩中升为副局长,邵东安为教育督导室主任,赵文胜为纪委书记。完成本系统党组织关系上收划转任务,并组建了局党委领导下的党总支、党支部、功能党小组组织体系,率先在全区实现了党的组织对地方教育单位的全覆盖。所在单位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党务工作先进单位”、被自治区教育党工委授予“全区创先争优先进集体”荣誉。

2011年7月至今,在中共中卫市委党校工作,任常务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周建武、俞斌曾任副校长,现任副校长为宋兆瑶、高明文。作为单位法人,在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党校校长张举领导下主持全面工作。负责建成市委党校新校区并实现整体搬迁,实现内部科室构建、扩编增员、条件装备、园区绿化目标,探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形成本地党校事业科学发展基础。2011年9月于中央党校“全国地市州盟党校常务副校长培训班”结业,12月应邀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考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母亲于2012年5月11日作古。2013年6月21日至28日谭学荣先生莅临,敬呈黄河文字奇石“寿”为念。出版《中卫文化纵横》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