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翻译】从那以后,凡是碰到考试,名次顺序都跟孔先生之前算的一模一样。唯独给我算领廪米九十一石五斗之后当出贡,结果才领到七十余,屠宗师就批准让我补贡了,我心里暗暗的怀疑,孔先生算的是否全准。
【解读】了凡先生一开始接触孔先生给他算命,并没有完全相信,而是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样子,直到碰到了这件事,他才完全百分之百相信命运的存在。哪件事呢?就是补贡这件事。
本来孔先生算的是,领91石5斗廪米,就结束廪生了,而补为贡生,结果才领了七十几石,就被批准补贡了。他心里就开始怀疑孔先生算的是否准确。
因为前面所有的考试、任何的点点滴滴,孔先生都算的非常准,为什么这次会不准了呢?了凡先生不免有些疑惑。
【原文】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翻译】后来果然为屠宗师的代理杨先生给驳回来了,一直到1567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之前在考场中的试卷,感叹说:“五篇文章,就像写给皇帝的五篇奏议一样的好,怎么能够使这样博学多才、义理贯通的儒生老于窗下呢!”于是就把之前的补贡给批准了。连之前领过的米粮,总的一合计,真的是91石5斗。跟孔先生算的完全一样,我因此更加的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了。
【解读】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会非常的大,一方面,你看,你命里有的,不管是巧合也罢,还是偶然也罢,总是会发生一点事情让你有,根本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你命里没有的,也总是那么巧合让你没有。
实际上,是真的巧合吗?当然不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你根本左右不了。你如果不懂得改命的话,那命运就是这么被束缚着,说实在的,活的很辛苦而且很没有意义。
你看,了凡先生,本来已经有教育官员给批准补贡了,可恰巧就有人给他驳回来了。可能那位屠宗师有事出差了,杨先生来代理他的职务,如果屠宗师不出差,说不准就补贡了。这里有“如果”嘛,当然没有,这是命中注定,不是偶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也不要过于纠结或者是恼怒,都是命中注定,何必在意呢,不然多冤枉啊。
也正是巧合,过了多少年之后,另一位教育官员恰好就翻看之前的考试记录,恰好就看到了凡先生写的文章了,恰好他觉得了凡先生写的文章非常好。你看,了凡先生不是没有文采,不是学的不好,而是文采义理都很贯通,可是命里不该他中,他死活不中。命里该他补贡,就出现这么多巧合。
这些道理很重要,会让我们消除生活中的很多烦恼。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命运是可以改的了,那你现在关注的就是应该如何改变命运,如何积功累德,而不应该在那些表层事务上过于纠缠,因为那没有用。尽到你应有的责任就可以了,更多的要关注善。当然,你不尽责任也是恶,但你要恰到好处,过于纠结、钻牛角尖就不是善了,你能控制的,尽点力,你控制不了的,就不要尽力了。还有,那件事情是善,你就尽点力,不善,你就不要尽力了,或者非善非恶,适可而止就可以了。更多的是,节省你的时间与精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做更是善的事情。还有,做任何事的标准不是有利还是无利,而是是善还是不是善。是恶的事情,给你黄金万两也不能做,是善的事情,刀架在脖子上不让你做,你也得做。
明白这些道理之后,生活中做决定就轻而易举了,不会那么多犹豫、那么多纠结、那么多后悔、那么多不甘,种种的烦恼,你会消除大部分。如果真的看得破、看得真,烦恼会消失的很快、会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