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理科生读宋史
37246400000005

第5章 黄袍加身

看完标题你以为我要讲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吗?还没那么快,这中间还差了八九年的历史,此时的赵匡胤还是个虾兵蟹将呢。我们继续接上节的故事,看完你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其实这跟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有点“原版”跟“盗版”的区别。

公元949年郭威击败李守贞后凯旋班师回朝。

久别的赵弘殷和赵匡胤父子终于重逢了,赵匡胤没有靠父亲而是靠自己的实力找到了工作。

赵匡胤轻松应对工作中的苦难重重,用不了多久就会升职加薪,当上军官,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你以为赵匡胤从此就过上了没羞没躁的幸福生活了?这怎么可能,这个乱世没有太平给你享受。

用周润发的经典台词来讲:“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郭威回来不久又因为契丹打来了,又被领命去魏州抵御契丹。久别重逢的赵匡胤又得跟父亲、家人再次分别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赵匡胤轻松应对工作中的苦难重重,用不了多久就会升职加薪,当上军官,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得了吧,剧情不是这么回事。故事开始峰回路转了,契丹没有打成,而是打契丹的郭威要被反打了。

后汉皇帝刘承佑对大臣的疑心没有减弱,反而更强了。这次他怀疑的对象是刚刚帮他打了胜仗的郭威。郭威可是才帮他拿下李守贞的功臣啊,可是刘承佑的屠刀依旧指向了郭威。这不是过河拆桥吗,刘承佑你好卑鄙。刘承佑旁白:“很奇怪吗?政治家不都是过河拆桥吗?”

这是什么道理?刘承佑当然有理由猜疑郭威。首先,郭威成了朝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功高震主;其次,刘承佑是沙陀人而郭威是汉人,刘承佑夺了汉人的江山肯定坐立不安、草木皆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刘承佑肯定做梦都担心郭威造反。

但是郭威是个老谋深算的大人物,他为刘承佑父亲刘知远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是刘知远临死前的托孤时的顾命大臣之一,杀他可不是下一道圣旨让他自尽就能了事的。搞不好郭威会更刘承佑拼命,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打起仗来郭威可不含糊,他大大小小参与了数十场战争,战绩就摆在那里,虽然刘承佑手下人多,可真打起来谁吃亏还不一定呢。

明的来不了,就来阴的。

于是在公元950年,刘承佑与亲信李业密谋,下密诏派人去杀郭威,希望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

刘承佑派去的刺客人选是一个叫郭崇的将领。

事与愿违,派去杀郭威的人发现事情很棘手,可能在刺客看来与其去杀郭威可能杀皇帝的难度可能还低些。因为这个刺杀名单上还不止郭威一个名字,还有像郭威一样的顾命大臣之一的王峻等等。别说杀这么多了,就是杀一个都难如登天啊,但是这是圣旨,完不成也是要脑袋的。

郭崇心想:“纳尼!这哪是让我去杀郭威呀,这分明是让我去送死!”

结果这刺客找人商量后决定向郭威告密。只有这样死的几率会低一些,日后也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郭威接到告密就知道大事不好了。现在摆在郭威面前的选择要么被杀要么跟皇帝拼了。但是造反的风险太高了,弄不好要被株连九族。

但是不反又不行,现在刘承佑要对郭威下杀手了,刀已经架脖子上了,现在已是不能再忍了,说什么也要反。

郭威把密诏藏了起来,又叫来了自己的谋士魏仁浦商量。通过分析当时的形势,魏仁浦劝郭威反了。郭威心里当然也是想反了,不反就只有等着让人宰了,还有让郭威担心的就是在京城的家眷,他们显然已经是刘承佑手上的人质了。可是关键是要怎么反,地方哪干的过中央啊。这时候魏仁浦就现了一个计策。

这个计划是这样子的:皇帝杀你不是用的密诏吗,密诏的话自然谁也不知道,基于这个特点让郭威做些假密诏。这些假密诏就写要郭威去诛杀其他的权臣,然后郭威好心就向这些权臣告密。这么一来这些权臣就会感激郭威不杀之恩,而且跟郭威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了,要么被皇帝杀要么一起造反降低造反的风险。拖更多的人一起下水这的确是个好计策。

但是你可以会问要如何造假密诏,诏书上可是有皇帝的公章的。

其实你要是知道明朝发生的空印案就知道了其中的猫腻。明朝朱元璋时期发生了一个大案子叫空印案,被牵连杀头的官员超过十万人。空印案缘由是地方的官员到中央的户部去报税,由于账目复杂经常都会有问题要修改。你可能会问要是一次性把账目算对不就行了吗,答案是当然不行,因为税一般是粮食交上去的运输过程中肯定有损耗这是无法预计的。可是要回去修改好了再送到中央的话路程遥远,偏远地区可能一年的时间都要浪费在来回的路上,于是这些官员都随身携带盖好章的空白文书好随时修改了重新上交。户部的官员当然知道其中的问题,因为他们也知道那些地方官要是回原地改了再盖章回中央怎么也得花很长时间可那些地方官基本过一两天就重新交上来了肯定是带了空表的。当然这对双方都方便,对户部的官员不用等上几个月就把纠正的报表整理好省了时间,而且要是地方官员再弄错岂不是还要再等更久,地方官当然也不愿意跑的那么辛苦。所以这就成了当时潜规则。全天下就朱元璋不知道,于是有一天不巧被朱元璋撞破,就引来了血腥的杀戮,从中央到地方被杀的官员超过十万。

这么你大致就明白了为什么官员出差总会带些盖了章(准确的说叫玺,皇帝用的叫玺,其他的才都叫章)的空白文书了吧。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其他很多时期为了办公方便都是如此行事。

你可以想象郭威、王峻可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官,皇帝派个小官要去杀他肯定很困难,因为小官的权利太小根本指挥不了什么人。所以皇帝必须给他特权,但是有人好色,有人好财,有人好权,等等都是无法预知的,人的爱好五花八门,那会用到些什么特权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所以皇帝也给了一些已盖好章的空白文书。让这个去杀郭威的小官有些特权,比如可以以皇帝的名义许诺要是干掉郭威给你升官委任状或是其他什么的。毕竟杀掉郭威、王峻才是大事,小恩小惠的牺牲都是应该的。

既然郭崇向郭威告了密,就把密诏连同那些盖了章的空诏书给了郭威。这下正好成全了郭威。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郭威:“我不是慕容,我不会武功……”

具体的作为是这样的:郭威用这些空白的诏书伪造成要命令郭威去诛杀其他大臣的诏书,然后郭威向这些大臣“告密”。这下引起了大臣们共愤。这时候郭威化身为了大慈大悲的佛祖,郭威表示你们都跟我一样同朝为官一心报效国家我不会杀你们,这皇帝是个昏君,但是我不杀你们这下又违抗圣旨了我现在也是死路一条,于大家跟郭威当时想法是一样的,他们都只有一条出路——造反。

于是,大家一拍即合。

一起造反!手握重兵的将领们都纷纷表示拥立郭威起兵。当然朝廷里的还有个正牌的皇帝,造起反来似乎名义上不太正。

但是在机灵的政治家眼里这算事儿吗?他们是有理由的。

这个理由叫“清君侧”。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本应是正义之举,但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正当理由。

这下郭威的势力远远强于中央了,这样一边倒的战争是没法打的。姜还是老的辣,郭威果然是个厉害的老家伙。

在那个乱世只有永恒的权利,没有永恒的忠臣。原来能从后唐投降后晋,后晋亡了他们又能投降后汉,现在后汉的局势不对了大家又开始支持郭威了。

赵弘殷也是如此的人,要不然赵匡胤的老爹也不会换了那么多皇帝还在开封当官了。

不过此刻内心最纠结可能是赵匡胤,因为他参军才没几年就遇到造反的大事件,输了可能会掉脑袋,要是赢了也不踏实,开封城内还有自己的家人呢,到时候兵荒马乱难免又是造反军在开封**掳掠,头两次倒是契丹人来抢劫,这次可是要赵匡胤来扮演这个角色了。对赵匡胤而言输赢都是个难题。

在开封的大战就要父亲赵弘殷各为其主,战场上要刀枪相见了。不过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就在军中混迹的赵弘殷还了很多位皇帝也都在军中当官,应付大势所趋的战斗该如何保全身家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郭威已经反了,双方必须撕破脸了来大干一场了,战争只能是一个结局,郭威和刘承佑必须死一个才能结束,除此别无其他结果。

造反军是老谋深算的郭威带领的,他久经沙场是个战争大师。相反政府军反而势单力薄,开战没多久后汉的政府军就节节败退,就差开封城的决战了。

开封很快迎来了郭威与后汉皇帝刘承佑的大战。皇帝刘承佑亲征,说起来也谈不上什么亲征,只不过出了趟城门而已,决战的地点就在开封城外没多远的刘子坡,刘承佑希望激励将士打出创造奇迹的一战。

这场战役史书上称之为刘子坡之战。

战争进行的很快,后汉军队依然不堪一击,刘承佑的亲征没有起到作用,老道的郭威没有给刘承佑的机会,在开封城外刘子坡观战的刘承佑亲眼目睹了后汉大军的惨败。

这种情况下对刘承佑来说只有逃跑一条路了,可是开封的守军也成了墙头草居然不让刘承佑进城。刘承佑肯定气哭了:“我可是皇帝,这些虾兵蟹将居然都敢不听我的!”

看来这个皇帝已经被人彻底抛弃了,为何你们要放弃治疗。

没办法,进不了城也得继续逃。刘承佑上演了真人秀古装版的奔跑吧——皇帝。

不过夺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最后刘承佑在逃亡过程中被手下所害,至此战争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郭威的联军击败了刘承佑后带兵入京,开封城的守军不战而降。

打赢了战争之后三天的**掳掠是老规矩,也是潜规则,这是不可避免的,郭威也是没有办法的。

我们前面讲到契丹灭了后晋,契丹士兵在开封疯狂的抢夺。不过事实上以文明自居的中原人对待自己的同胞也是,郭威的联军进入开封开始了疯狂的抢劫,即便郭威本人不愿也是无法避免的潜规则,整整持续了三天郭威才开始制止,并郑重宣布本次抢劫开封的嘉年华到此结束。

有一点虽然史书上没有描写具体经过,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至少有一个人没有参与抢劫。他的名字叫赵匡胤。因为他的家就在这里,不仅如此,赵匡胤甚至可能还第一个跑回家并中保卫家人在这三天中免于劫难。当然这有些夸张,毕竟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可是禁军将领,战争后赵弘殷等后汉禁军也转而投靠郭威,不但赵家不会被抢劫所波及甚至或多或少会受到郭威的奖赏。

另外还有一个人的心思没有在这三天的抢劫上,那就是本次战争的带头大哥郭威。郭威在这次造反中失去了很多亲人,他所有的儿子全都遇害了,只剩下一同在军中服役的养子柴荣。

接下来还有大事要郭威去做,造反虽然结束了,但是国家大事还需要做个了断。

郭威的打算是先觐见后汉李太后,名义上让李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

郭威当然不是真的要让刘赟为帝,郭威冒着全家被诛连九族的危险造反哪能帮他们做嫁衣。

下一步郭威就是该如何自己称帝了,直接登基可不行,这样名不正言不顺。会被后世批判是造反派会留下污名,那要如何正名呢。郭威要想自己当皇帝必须有个正当的名义,否则郭威怎么说都是造反派,你郭威能当皇帝别人也能造反当皇帝。皇帝是天选之人,是真命天子,必须跟普通人有着本质区别。

郭威为自己写下了最佳原创剧本。

向朝廷报契丹南下,于是要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作为群众演员的士兵们兵变,给郭威黄袍加身,拥立为天子。

郭威返回开封,逼太后下诏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刘赟被废,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广顺,史称后周。郭威即为后周太祖。

这一切赵匡胤都是亲身经历的,这个原创剧本也会成为赵匡胤后来抄袭的范本,九年后同样的故事会再次上演。

谁叫当时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呢!

不过就靠赵匡胤一个人是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像拥戴郭威一样去拥戴赵匡胤去当皇帝的。

赵匡胤还需要朋友,还需要组织像这么多的群众演员才有可能,未来是你的,但你必须向大家证明。

赵匡胤可能会成为真命天子,也可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