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阿保机死了,一个时代的巨人就此谢幕。他身后留下的是江山社稷,是一片把中原各国全加在一起都还要大得多的广袤土地。上一讲我们说了耶律阿保机死后留下的是“一块不可分割的蛋糕”要如何分配的问题。
公元926年契丹刚灭掉了东丹国不久,长子耶律倍被任命为东丹王,耶律阿保机偕同大军返回,耶律阿保机死于回临潢府的途中。
自古皇位的争夺都是充满血腥的暴力游戏,即便是亲兄弟间也要骨肉相残,为了皇位可以不惜一切,留下累累白骨又算什么。
契丹是一个刚刚才实行皇帝制度的游牧民族组成的国家,在皇位交接上没有先例和制度可循。如果按照汉人的方式就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直接传给嫡长子就完事了,而且耶律阿保机还把长子立为了皇太子。但眼下有三个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他们三个都是耶律阿保机和述律皇后的儿子。
这三个继承人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汉文名),次子耶律德光(汉文名),三子耶律李胡(契丹名)。虽然大家已经被剧透了,我们已经知道是耶律德光当了皇帝并且还灭了后晋。
但是按我们汉族皇帝的继承制度是有问题的,汉人的皇帝是嫡长子继承制。契丹是仿汉人的皇帝制度,按优先顺序是长子兼皇太子耶律倍即位。
这里我们要看看谁能主导皇位的继承问题。
契丹是奴隶部落制度跳跃演化到现在这个状况的,在这个文化里还有很强大的母系氏族的影响。我们前面讲了契丹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讲的是白马青牛的故事,骑白马的是天人,骑青牛的是仙女,这对神仙眷侣是平起平坐的崇高地位,在契丹人神庙里有他们的神像受人敬拜,香火不断,这是与我们古代汉人男性拥有绝对权力是完全不同的。契丹的皇帝耶律阿保机死了还有他的遗孀皇后述律平,述律平是有很大权力的,她是个政治权力欲望很大的“铁娘子”。正因为她是一个狠角色,所以历史上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描述的是有一次述律平经过潢水与土河交汇处时,偶倒了一个骑青牛的仙女,结果仙女主动避让了述律平。我们讲过契丹人有白马青牛的传说,契丹人对骑着白马青牛的神仙是相当敬重的,然而神仙都怕述律平,这说明述律平是个神仙都怕的狠角色。这就是童谣“青牛妪,曾避路”的故事。述律平对于阿保机的事业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她本人就非常有智谋,而且还能领兵作战。
与汉人男尊女卑的社会不同,契丹男女地位更平等。在耶律阿保机建立皇帝制度以前,草原上最高统治者叫可汗,而可汗的正妻叫可敦。契丹还专门把契丹西北最为重要的一座城命名为可敦城,这座城还在两百多年后起到彻底改变历史的作用,以后两宋交接的时候我还会提到。
现在我们在分别来看看这三个合法继承的人的状况。
长子耶律倍是个汉化程度很深,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的人。最重要的一层身份是他是嫡长子,按照继承的传统方式本事是不需要选举而直接让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由于被契丹灭掉的东丹国是一个汉化的国家,如果由契丹的奴隶制来管理是困难重重的,但是如此重要的地方又不适合交给一般人管理。所以汉化程度很高的耶律倍被任命为了东丹王。在耶律阿保机在位时曾立耶律倍为皇太子,所以耶律倍本该可以跳过竞选直接当选契丹新的皇帝。但是皇后述律平最不喜欢他,耶律倍突然就从大热门变大冷门了。
次子耶律德光文武双全,治国主张也符合皇后述律平的心意。他们都奉行“一国两制”,契丹人使用奴隶制而汉人使用封建制。这点也很符合众多契丹贵族的利益,这点让很多契丹贵族支持,这场竞选投票的只有这些贵族。更何况耶律德光是契丹的兵马大元帅势力雄厚。耶律德光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很顺着皇后述律平的心意,述律平比较喜欢他。
三子耶律李胡勇武强悍,力大无比,生性残忍酷虐,是个典型的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人。能力上远不及他的大哥和二哥,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妈生的。人和人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但是他有个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他深得皇后述律平的喜爱。
那客观的来讲谁是最佳候选人呢?首先我们先排除那个最不适合的候选人耶律李胡。耶律倍汉化程度很高,汉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分析了契丹的强大得益于他们采用了非常先进的“一国两制”制度所以全面推广汉化制度其实并不符合契丹的国情反而会激起更大的矛盾。
耶律阿保机遗孀述律平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皇后,述律平本来还是想让小儿子耶律李胡当皇帝,但是大臣们全都反对。你看你会问为什么耶律李胡这么差劲述律平还要想立他当皇帝呢?原因很简单,述律平权力欲望强大,她这么做完全是希望立一个没用的皇帝做自己的傀儡。但是大家反对,这事就黄了。
剩下的两个儿子选谁呢,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耶律倍是大家都不喜欢的,最起码大家都知道耶律倍本来是直接的继承人,现在要大家出来搞选举这意思不是明摆着不想让太子做皇帝吗。那这么一来就只好让耶律德光当皇帝了,不过“选举流程”还是得走下过场。
于是,契丹朝廷就举行了一次“民主”投票,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骑着马在竞选场上站着让大家给投票。投票规则很简单,大家去牵两个候选人的马头,结果耶律德光被大家围得水泄不通,谁都怕去慢了靠不上去,而耶律倍那边一个人都没有。结果是耶律德光全票当选,太子耶律倍得票为零。
耶律德光虽然是当皇帝了,可是权力全在母亲述律平手里掌控着。述律平没有把小儿子弄来当傀儡皇帝只好把次子耶律德光弄来做了傀儡皇帝。于是述律平以主少国疑为由自行临朝称制代行皇权。开始不遗余力地铲除她认为可能会妨碍自己易储大计的“异己”。
要知道这时候当皇帝的耶律德光都二十八岁了,述律平居然提出“主少国疑”的理由好让自己摄政。在古代人均寿命也就才三十多岁,即便把那些还没长大就夭折的人除开,一个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四十多岁吧,她居然说一个二十八岁的人还太小了,这么荒唐的理由肯定是很多人站出来反对她的。
即便是在契丹这个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国度,反对述律平当权的人还是有不少。述律平作为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要如何应对呢?
述律平仰仗已故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余威,每次遇到有反对自己的人她都一律予以打击。当时还有很多契丹的大贵族自恃功高,很多大臣不服述律平。所以述律平必须予以反击,这个反击还相当猛烈。
述律平会告诉这些反对自己的大臣:“你们想先帝(耶律阿保机)吗?”这个问题没有第二个答案,群臣都回答:“当然想。”于是这个套全把这些大臣套进去了。
述律平告诉大家:“先帝也想你们了,你们去陪先帝吧!”这下这些大臣全傻眼了。但是没有任何办法,这些全被抓取杀头了,一百多个契丹贵族被处死。
这些大臣的夫人们知道了全去找述律平给个说法。她们纷纷质问述律平:“我们的丈夫都是犯了什么罪,为什么把他们都杀了?”述律平连这些大臣都不怕还怕这些寡妇吗,述律平给出了她的回答:“咋们君臣一体,我贵为皇后现在都守寡了,你们也应该跟我一样守寡!”这是个相当霸气的解释,服不服都不管用,要是不服述律平可能还会说:“你们的丈夫也想你们了,要不……”这些寡妇们还是识趣。
从此以后大臣们怕述律平了。要是谁不服,述律平就会使出她的杀手锏,“你们想先帝吗?”
不过这屡试不爽的招式居然把自己给套进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次述律平把一个汉人官员赵思温找来了,原因很简单赵思温是汉人自然拥护支持汉化制度的太子耶律倍。述律平对契丹族的“同胞”(述律平本是回鹘人,因为嫁给了契丹人也算是契丹人)都能下死手把一百多个契丹贵族全都杀了,她杀汉人更加不会手软。
述律平再次使出她的杀手锏,她问赵思温:“你想先帝吗?”这赵思温自然也是没第二个答案,赵思温回答说:“当然想。”述律平高兴的道:“先帝也想你了,你追随先帝去吧,正好先帝要下葬了需要你去陪葬。”
但是述律平远远低估了汉人官员的政治才能,举个简答的例子帮契丹人推行一国两制的就是汉人韩延徽,显然汉人官员的政治才能是比刚刚崛起的契丹人高的。赵思温估计也是知道之前的契丹大臣是怎么死的,所以赵思温早已做好了准备,赵思温回答道:“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这下述律平完全傻眼了,按理说的确是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老婆,她才是跟耶律阿保机最亲近的人,要殉葬当然述律平是优先的。场面一下冷场了,当场的人全都僵持住了。
好个赵思温,你不按套路出牌啊,简直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
正当众人等着看述律平哑口无言、承认过往之非的好戏之时,述律平发话了:“我不是不肯跟先帝同去,只是先帝一去留下了我孤儿寡母要治理这广大的国家,我是不舍契丹的子民。我只好断下自己的手,让我的手陪伴先帝左右,待将来我再与先帝合葬。”述律平狠下心挥动金刀,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镇定自若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耶律阿保机棺内代自己陪葬。
这位太后顷刻间自断手腕的狠辣劲头,却比她从前逼别人殉葬更具杀伤力,满朝大臣更是傻眼了,她对自己都能这么狠心你说她要对付起别人来还了得。
赵思温怎么办呢,他的一席话居然把述律平逼的自斩手腕。按理说应该下场很惨吧,但实际的结局是述律平把他放了并没有处置他。这是为什么呢?我估计是述律平自知赵思温不好对付,说不定再跟他找茬又会把自己套进去了,这一只手都没了万一再出点差错岂不是双手都没了。
从此后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述律平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不敢违抗。述律平也因此有了个特别的称呼叫“断腕太后”。
公元927年耶律德光当选契丹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为辽太宗。不过耶律德光只是述律平的傀儡。
述律平是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代耶律德光临朝,在她的治理下契丹国力日盛。但是作为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过的很压抑,一国之君只有听命于母后述律平的差遣。
皇帝都过得如此不愉快,那么选举败选的耶律倍呢,肯定更惨。耶律德光虽然当了皇帝过的有不愉快自然要把怒火释放出来,作为威胁自己的帝位的耶律倍也是倍受欺压。耶律德光派人对耶律倍进行严密监视,兄弟之间的关系恶化,矛盾进一步加深。
但是耶律倍没有实力,是不可能搞什么政变改变局势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出逃。
这个时代正值五代的的哥朝代后唐。作为中原政权对契丹的一举一动是十分关注的,契丹是中原政权的强大威胁。唐明宗李嗣源所知,出于政治目的,他派人持书密诏耶律倍。公元930年,耶律倍投奔了后唐。当他在金州(今辽宁省金县)即将上船时,面对故国,悲愤满腔,在海边立了一块小木牌,上刻《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他把“大山”比作自己,“小山”比作二弟耶律德光,寥寥几笔,勾勒出契丹皇室内部矛盾的尖锐。李嗣源的目的估计是想把耶律倍扣留作为人质,这也是一种作为制衡契丹的政治筹码。
耶律倍到达后唐受到了热情地接待,后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仪卫迎接,并赐姓东丹,名慕华,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后又赐皇姓李,名赞华,移镇滑州(今河南滑县),遥领虔州(今江西赣州)节度使。这些所谓的封官都是虚职,完全挂个空头衔,不会真的派他去任职的,更何况虔州还不是后唐的地盘。
但是好景不长,耶律倍本事因为契丹政局太乱自己才逃到后唐避祸的,没想到中原比契丹还乱。公元933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逝,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
之后李从珂当了后唐的皇帝,李从珂为了巩固帝位,对朝中权臣大肆杀戮,其中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死里逃生回到了山西,眼见李从珂还是不放心这次要动真刀子了。在中原又一场又要拉开帷幕了。
虽身在异国,但耶律倍却常思念故乡和亲人。耶律倍认为这是攻打后唐的极好时机,派人密报耶律德光,希望利用后唐内乱之际攻打后唐。
但这并不足以打动耶律德光。真正打动耶律德光的是石敬瑭发来的“入伙邀请函”。石敬瑭的势力远不及李从珂的中央军,为了生存不得不找靠山,当时唯一比中央政府强大的就是塞北的契丹。石敬瑭向耶律德光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向契丹称臣,石敬瑭认耶律德光为父亲,事成之后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刘知远(即前文提到过后汉的开国皇帝)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就够了,认他做父亲有点太过了。用大量的钱财贿赂就行了,还不足以致使契丹兵力太盛,更不必给他们良田,恐怕会让契丹成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于是一个和吴三桂齐名的大汉奸由此诞生了,不过多少还是有点栽赃石敬瑭的意思,后文我们还会详细对其进行论述。
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即将在开封城再会,这对兄弟在异国他乡又会有什么撞出怎么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