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与孩子一起成长
3699700000009

第9章 育儿误区:父母常犯错误在哪里(1)

亲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由于父母缺乏专业教育技能和职业教育理念,往往沟通不力、问题多多。所以,亲职教育不简单,其实需要大智慧。

父母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以及父母又该怎样去做;其次要懂得做父母就是做人,时常进行自我反思,明白胸怀“成长意识”的重要意义;再次要明白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因而要掌握好教育的边界。否则,父母将会常犯错误,而且还难知其所以然。

孩子“当官”当鼓励

前不久老乡聚会,正值成都市计生委李琢事件,大家便讨论到官场一事,都觉得与单位领导不无关系,朋友举了一例,让人感觉哭笑不得。原来省直机关一厅长,由于领导能力欠缺,导致单位管理混乱,其在年终向组织提交的述职报告中称,单位上有三位处长要杀他,因此他白天不敢上班,只好晚上加班。这档子事情应该真实,因为诸如此类事情很多,又不能登大雅之堂,自然只能在坊间流传。这说明做官是个系统工程,是对人能力、修养、情感、方法等素质的综合考量。受此启发,我特别重视对孩子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将来创业管理团队,没有领导素养是万万不行的。

但是,一说到当官,就会让人觉得惊诧,因为这个话题太敏感,甚至会以为我是有意拿来说事。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前不久报纸上正讨论学生当官一事,因此我便想把这个话题拿出来,作为教育孩子的内容谈一谈,这也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我绝对是持支持观点的,因此也常常鼓励孩子去竞争。原由很简单,学生领袖会学到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需要逐渐培育的上进心、责任心、奉献意识、竞争意识、管理能力和决断能力等等,同时还能增强自我的控制力和表率性。

就拿我的孩子来讲,我特别希望他顺应时代潮流,长大后做一名企业家。为什么呢?将来就业必将是多元化的,且会以创业为主,这是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启示,同时也是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思考,总希望他能在经济领域去书写人生,因为任何一个朝代,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是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对社会推动最直接的力量是经济能人而不是政治精英。客观地讲,政治家只是把经济能人挣得的钱拿来重新分配一下,只要眼睛视力好,谁都能干得好干得来,但要把经济做大做强就不是这样了,靠的是自己的本事、能力和水平,因为我们一家子都信奉本事才是硬道理,所以特别支持孩子竞争班干部。不过现在的班级管理,学校也发现了家长的想法,觉得这可是个好资源,因此慢慢实行了风水轮流转,让孩子们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在学生时代多参与班级管理,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确实好处多多:一则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到更多的社会资讯和社会知识;二则可以积累很多的经验,进而增强自我成事的信心和本领,特别是在策划实施大型活动中,对人的成长是受益匪浅的;三是能够增强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要不拿学生干部不当干部,其实学生当上班干部后,就和其他领域的干部一样,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礼貌待人等等方面,他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朝榜样上去靠,同时会懂得如何服务同学,进而赢得同学的支持和认同;四是会极大地提升人际互动能力,学会与人互动的技巧;五是对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和驾驭团队的能力帮助尤大。因此,我对孩子竞争学生干部是积极支持的,目的就是想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说前次吧,孩子参加学校乐队,主修乐器黑管,当时老师要求大家自荐班长,结果妻子回家讲,惟有小子没有举手推荐自己,尽管后来同学们推荐他并当选了,但他表现多少有些过于含蓄,与当下社会的格局不相称。于是,她就开导孩子、鼓励孩子,以后有机会要大胆毛遂自荐。我听了后,便接着话茬给儿子讲,毛遂自荐不是丑事,而是好事,表明了你自信有能力。我也知道,你不自荐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谦逊,就如爸爸当年一样,我没有选自己,但最后仍旧高票当选班长,并为当选校学生会主席奠定了基础。可现在的社会背景全变了,干什么都需要自荐,否则别人就不了解你,比如找工作,不仅要笔试,而且要面试;又如爸爸所在的行政单位,要想多拿点工资争取个领导职务,你必须得向评委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以得到别人的认同后才能实现……

为了提振孩子的竞选精神,我只好拿自己说事,讲解我当年做学生会主席的收获,一则满足了自我的虚荣心理,二则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三则丰富了自己的学生生活。就说国庆节,师兄师弟们聚会,还夸老爸在学校是个活跃分子呢。事实上也是如此,至今我都为此感到自豪,因为当时经常在数千名师生的大会上讲话,很多大型的活动在自己的策划下得以顺利实施,同学们撰写的新闻稿件自己签字后就可在广播里播放,尤其每年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还能抱回一个优秀学生干部荣誉证书……这些,都成为了我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所以将来学校有什么竞选,你一定要主动去迎接挑战,并要将其养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生涯才是丰富的、充实的、精彩的,同时将来出身社会,也不至于感到陌生,并能很快地融入其中。儿子听了后,虽然激情没有调动起来,但我想他至少懂得了这个道理。

智慧点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尤其能从中获取很多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必将有益自身的健康成长。

不要常对孩子大声吼

我喜欢到图书馆去借书,借书目的自然是阅读了。因此,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前几天在阅读《读者文摘》时,我就读到一则关于古印度的故事:居住在一个原始森林里的人,他们砍树和我们绝非一样,现在的人都是拿着斧头,或者更为先进的电锯,三下五除二就把树锯掉了。然而,生活在这个原始森林里的人,他们却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如果想要砍伐哪棵树,便会爬上树梢,天天对着树尖吼。这样日复一日,树很快就会死掉,等到树干干后,他们再把树砍下来拖回家。

吼声的威力还有如此强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人们分析后发现,这种做法确实具有现实性可能性,因为吼声动摇了树的心力,并使其慢慢地衰竭致死,于是我联想到了孩子的教育。作为公民社会的一员,无论年长年幼,我们都是平等的,而且和树一样需要对心力的呵护,特别是小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心智比起成年人而言,要稚嫩得多。假如父母不管孩子的个人感受,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心情或者习惯行为教育孩子,不分何时何地对孩子大喊大吼,则必然会像古印度人砍树一样,无意识中伤及孩子的心智,从而使孩子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以至于影响到创造才能的健康发展。

不要对孩子大声吼。这是对天下父母的警示,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哪怕孩子触及到了你所谓的底线,让你感到失望和气馁时,你都要自觉地抑制激动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自然的神情,和风细雨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在对接互动的过程中给孩子讲明事理,使其改变不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或者其他。倘若我们容易犯急躁情绪,见到孩子有不合自己意愿的行为,就一味地对其吼叫,孩子就会逐渐产生逆反心理,慢慢地还会和你对着干。

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的全是全新的问题,不像过去多孩子年月,在教育第一个孩子中多少会为教育第二第三个孩子积累一定的经验,因此什么都要从头学起,自然常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就说自己,家中小子还算不错,学习有很强的自觉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消化能力较强,让家长少****不少心。但作为父母来讲,我们也有自己的打算,希望他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有一些业余爱好和特长,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更强。没想到,业余爱好学习多了,天天都像在打仗,不仅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就是我们家长都感到头昏脑胀。

我和妻子天天得做好分工,一个买菜回家做饭,另一个负责接孩子回家,并要认真检查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由于英语只要求多读,没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忙中就放松了对英语听读的督促,结果孩子很少打开过收录机,两三周过去了,状况就跟着出来了,小子的英语阅读能力下降了,所学单词读得结结巴巴,当时把我气得人都快疯了,因为在我们家里,读书还没有马虎到这个程度的。这一次,我是狠狠地教育了孩子,想的是要孩子牢牢记住,学习上绝对不允许有半点的马虎,更不能有欠账的习惯。

事情过后,等到我情绪平和下来才发现,当时自己的行为很愚钝,这或许就是人长不大的原因,即情绪激动的人永远也成熟不了,不管他九十岁还是二十岁,其结果都会犯冲动的毛病。于是,我就扪心自我检查,并主动把这个故事拿出来再读了一遍,而且反复在心里提醒并强化自己,以后遇到任何状况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务必平等地与孩子做好沟通交流,决不再做有损孩子自尊的事。就是那件事过后,我便有意识地告诉儿子,我们现在推行家政革新,只要你好好表现,家里坚持“三不”政策,即不吼、不骂、不打人。至今这个政策都有效。

总而言之,我们教育孩子时,无论孩子状况如何,都应以平等、平和、平静的心态去对待,绝不能对孩子大声吼叫,因为那样会伤及孩子的自信、动力和心智。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因为当我们回首过往的问题时,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智慧点经:关爱和鼓励永远比训斥更有力量。

延迟满足的非凡意义

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能够增强其自控和约束能力,进而提升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本领。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这种现象,似乎觉得孩子生活中缺不了这些,一旦缺少了就会影响成长似的,还有就是存在我的孩子什么都不能缺,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还有一种畸形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自己就一个孩子,又不是不能满足孩子需求,孩子需要什么自然就该提供什么。

久而久之,便会使孩子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似乎自己就像天上仙,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这样的孩子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便难以适应群体性生活,因为他不懂得自我控制,尤其在欲望的控制上,往往会出现意识膨胀,自然就会和外界发生碰撞,于是产生矛盾和问题。一件事一个问题没什么,但日积月累下来,不健康的人际环境便会影响到学习的推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比较注意对孩子需求的满足,一方面要看是不是客观的,如果真是生活或者学习必要的东西,则会尽量及时地满足他;一方面要看是不是很急的,如果不急的话,我们会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使其在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用心用力。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在必需序列,属于玩耍类的东西,则要求其通过自己给家里打工挣钱来实现,假如连购买的必要都没有,则会断然地拒绝,使其放弃这种念头,以便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前不久,儿子回来提出要购买溜溜球,起初我觉得完全是小孩玩耍的,过去已经购买过,体验过这玩意儿就行了,当即便回绝了儿子的要求。后来一打听,说是学校还专门举办了溜溜球大赛,这说明我们已经OUT了,对学校教育状况了解不够,于是便提出了相应的条件,要求他通过在家里洗碗、打扫卫生等挣钱,然后用自己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去购买。结果儿子照着我们的意见去办了,而且没有多少天就挣足了购买的钱,当他拿着自己的钱买到溜溜球时,心情特别地愉悦,自豪得无以言表。

当时,看到儿子的高兴劲头,尤其那种通过自己劳动来实现愿望的幸福感和自信劲,作为父亲的我真是高兴在心里、美也美在心里、乐也乐在心里头。

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特别是在满足孩子需求上,一定要掌握延迟满足的方法,既要帮助孩子克服问题,但又要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绝不是使其养成遇到问题绕道走的不良习惯。

智慧点经:学会自控才能步履稳健,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攀比是育儿的最大误区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进入攀比性的教育误区,倘若不加以注意和克服,往往容易废掉一件优秀的作品,使孩子成为自我教育的牺牲品。

自己在育儿过程中就有过这样的感受和经历。从客观上讲,孩子综合表现不错,不仅仅学习成绩尚好,帮助老师开展社会活动也比较积极。一次儿子上学忘带工具书,我中午送去时,刚好遇到他的班主任,老师对孩子在校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由于有一段时间工作任务较重,没有精力和时间陪儿子一起练棋,儿子学以致用方面不够,光是听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棋艺长进就特别小,尤其是没有了我的陪练,降低了学习兴趣,在完成死活棋、手劲题上就没过去用功,甚至有时到了上课前才草草完成。一个月后,尽管比赛排位没有多大变化,但在棋院举行的选拔赛中,却名落孙山。看到他的这种表现,我的心里气不打一处来,下来后不仅指出了光吃老本的问题,而且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事情过后,儿子便给婆婆讲,说我对他太严厉,看不到他学习取得的成绩,只是看他学习中的不足。母亲便告诉我,对小孩子要多鼓励少教训,其实我后来也在认真反思,当时我情绪激动的原因和教育的效果。儿子棋艺排位在班上第一名,只是在细项方面暂时落后了,可我为何对儿子还要这么严格呢?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攀比心理在作祟。因为当时看到他的同班同学有的选拔到棋院参加手劲等细项比赛,结果儿子没有进入选拔赛,自然而然将这种攀比心理转移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上。

按照常理来讲,严格当不是坏事,可在儿子的心里,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方式。当我找到原因之后,并没有就此打结,而是深入思考了攀比性教育的危害,发现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不利:容易忽视孩子的天性、兴趣和长处,产生一种跟风的强迫性教育行为,自然会事与愿违,教育效果也不会特别理想;以强行推动的方式迫使孩子学习,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行为,既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学习压力,同时还会给孩子增添学习疼痛感,使其难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常会影响教育者的正常心智,使其难以客观地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把孩子推入非健康的成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