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月因为自己倔强的脾气,在人生路上一直不顺,几乎可以说是跌跌撞撞的。
小时候,她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她喜欢看天上的云,看大雁悠悠在白云下飞过。“它们在家在哪里呢?”她问父亲。父亲和蔼地说:“它们到处都是家。它们有翅膀,可以飞呀!”哦,天空的精灵!秋月羡慕死它们了。想象它们在旷野上,小河边,振着白色的翅膀,扑棱棱云朵一样落下来,一定美极了!
那时候有父亲啊!父亲总是那么温和,那么可亲,能回答一切疑问。怎料到忽然间,父亲没有了!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最后的对话,秋月听见了。她是躲在被子里,偷偷听见的。她听见父亲低声的,无可奈何地哀求母亲,到后来连嗓音都变了。她真希望母亲能答应父亲!可是最后的结果,是父亲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家,从此再不回。秋月恨死母亲了!她为什么那样无情呢?父亲对母亲,从来都是温温和和的,没有一句重话。在父亲遇到厄运的时候,母亲为什么不能拉他一把呢?秋月有好多年,都不能原谅母亲。随着年龄渐渐增大,看母亲夙兴夜寐,为家里操劳,秋月似乎慢慢明白了什么。母亲好像是无奈?她知道,有好几次,有人来家里,劝母亲改嫁,母亲都没有答应。最后一次,对方是一个干部,母亲好像有些动心,但是终于也放弃了。那些天,秋月常常听见母亲叹息,夜里,很晚了,母亲呆呆地坐在床前,抚着沉睡的碧月的脸,双泪涟涟,秋月看见,母亲的眼泪滴在妹妹脸上。那一刻秋月原谅了母亲。但是嘴里已经改不过来,母亲说话,她总要习惯性地顶一下。
在学校里,秋月也是以沉默寡言著称。人人都知道她有心思。和她说话,说不了几句,她就有很呛人的话出来了,所以在班上,很少有人搭理她。到运动来了,一些顽皮的男孩子,就用侮辱性的话说她,“狗崽子”是经常的。她也不反驳,知道反驳没有用。默默走开,心里却是充满愤懑的。有时走在巷子里,无缘无故的,就有弹弓射出子弹,打在她身上!她回过身,愤愤地看着攻击者,然后高傲地转身离去,还是一言不发。
什么时候,我家能脱离这样歧视的环境呢?她默默问自己,没有答案。妹妹太小,不能诉说心思,母亲?秋月不愿意和母亲谈什么,尽管她心里已经原谅了母亲。
带着这样的情绪,她下放到农村,小组里几个女生,互相之间总是嬉嬉笑笑的,就是不和她说什么。男生里面,有两个混混,成天不干活,偷鸡摸狗,回到知青点,大吹大擂,似乎做了什么非常光彩的事!那几个女生,听得笑嘻嘻的,秋月却不搭理他们,这又叫他们气恼。
小组里轮流做饭,轮到谁,谁就挑水。水塘在几里路开外,一担水,很吃亏。别的女生,有男孩子献殷勤,秋月没有,一担水摇摇晃晃挑到家,往往肩膀酸痛,水洒一地,她也一声不吭,咬着牙坚持。
招工的到县里来了。
知青轰动了。听说是大招工,只要没有太大问题的,都可以招工回城。
什么叫大问题呢?秋月想不透彻。是家庭,还是个人?要是个人,那几个偷鸡摸狗的人就不能招工。可是没有多少天,那两个竟是第一批招工走了!那么所谓问题,就只指家庭出身了。秋月真的傻了。那些天,她整夜不能入眠,想着前途,想着家,连母亲都想了!
又过一段时间,小组里所有知青,全部招工回城,只留下秋月一个。
农民是善良的,当知青点只留下她一个之后,队里宣布,她吃菜可以不用自己种,队里的公共菜园她可以随意去摘。又有大婶们来串门,说古话她听,说女人一生,只要有个心疼自己的男人,别的都不重要。秋月苦笑,心里感激厚道的乡亲。
母亲跟父亲离婚,白白离了!什么作用也没有。铁打的箍箍永远扣在头上!想到那样老实单纯的妹妹,将来也要和自己一样,经受社会风风雨雨的袭击,秋月的心更加紧揪。
大部队走了,因家庭成分不好被遗弃的知青们,互相走动,彼此打探消息。有一天,秋月这里来了两个男同学,过去在学校里都面熟,下放后,因为秋月从不和人来往,彼此生疏了。其中有一个,原是秋月一个巷子的,叫郑君实,其人与他的名字一样,实实在在的,此外,身体也壮实。
这两个,倒不是被招工的甩下来的,他们是被一个深山里的煤矿录取,不愿去,结果和秋月这些“可以改造好的子女”混在一起了。
“我想,要招工,就回到我的故乡去!”君实老老实实地说:“如果招工到那么远的山里,父母会难过的。这样我们就放弃了招工的机会。”郑君实,和秋月同届不同班,过去读书成绩是很好的,年级里都知道。秋月性子冷,可不知为什么,看见君实就想笑!或许是郑君实老是一副憨憨的样子?或许是他说话慢慢吞吞?总之,在街坊中,没有他这样的男孩子。
郑君实下放后,性格倒变了不少。这不,他十分利索地帮秋月挑回一担水,马上又去外面抱柴禾,点起大灶,又问秋月:米在哪里?好像这里是他的家一样!秋月又笑了。这个呆子!肚子饿了吧,倒不呆了!吃了饭,三个人坐在小屋里,两个男孩又说了不少的话。郑君实说,像你这样的,不要一棵树上吊死,要多找几条路。秋月不由睁大了眼睛。还有什么路呢?君实说,现在国家对知青,出了一些新政策,比如以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就不下放了。已经下放的,除了招工渠道,还可以搞病转。所谓病转,是指已经下放的知青,患有不能从事农业劳动的疾病,可以由政府直接转回老家城里。
秋月问,病转很难吧?我听说能够病转的,都是快要死的。哪个有那样厉害的病呢?郑君实说,这你就不知了。从这个政策实施以来,很多知青都转回城了。都是年纪轻轻的,哪里就有那么重的病?都是找的窍门。
“都是人,都有同情心。你只要坚忍不拔的搞,就是一次两次通不过,最后也会感动负责人。”郑君实说:“他们打个马虎眼,你就过关,就回城了。”
病转,最大的好处是不讲任何家庭成分。理论上,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许多没有获得招工资格的知青,用这种方法,回了城。
“不过回去没有单位啊!回去就是社会青年了,归街道管。由他们分配工作。国营是不可能了,只能到集体工厂。”郑君实说完这些,告诉秋月,他自己,就准备马上搞病转。“管他什么单位,先回家乡再说!”一席话说得秋月的心活动起来。自己的前途,眼见得没有希望了。这批招工的不要,再来一批,也不会突发善心的。自己一个“分子”的女儿,还要等多少年呢?不由抬起头来,去看郑君实。岂料郑君实正盯着自己哩!四目相对,秋月看他呆头呆脑的样子,想到他竟然懂那么多病转的事情!真是人不可貌相!“哧”一下,笑出声来。
记不得多久了,秋月没有这样笑过。
郑君实一点也不生气。他从秋月眼里看到了善意。两人就约好,郑君实马上回城,打听路径,顺便和秋月的妈妈联系一下,把必要的材料准备好。到材料被病转办公室接收,两人就一起回去,一心一意办理病转事宜。
秋月很同意。看着郑君实,真是个可靠的伙伴!想着人和人之间,这样大的不同!那些小混混们,毫无同情心,对于身处弱势地位的同伴,那样不屑一顾。而这郑同学,素昧生平,却热情无比地为自己想办法。真是实在人啊!这样想,不由多看了他几眼。
两个男孩走后,秋月觉得心里一阵从未有过的轻松。在菜园里摘菜时,竟然哼起歌来!
郑君实果然是实在人。很快就回城,很快就打听到了全部消息。
一个人要想从一个健康的年轻人,变成符合标准的病号,要过几道关。首先是要医院认定你有病。其次要办事机构复查。最后是领导批准。都是很年轻的人,哪里有那么多病?都挖空心思,各显神通。有的人搞了几年病转,成了专家!什么病,什么标准,什么数据,怎样养成,说起来有枝有叶,头头是道。当然这是要花费不知道多少时间炼成的。而一旦病转搞完,所有这些知识,都成了废料。
郑君实和林秋月都没有病。郑君实想方设法,找到一个当医生的亲戚,通过亲戚找到专门负责复查的人,把路径沟通好了,两人便分别找了个病例,在相关医院里搞了个证明,将材料
交给办公室。最难的是复查。很多人都是在这一关被卡下。由于亲戚的关系铁,复查办的人就没有过于刁难他们。
君实不屈不饶,失败了再来,失败了再来,毫不动摇,足足搞了大半年,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精力,郑君实和林秋月,终于通过了复查,现在只要领导签字,他们就可以凭此去乡下办理户口迁移回城了!
那天黄昏,两人在城市中心一个公园,坐在石凳上,看着渐渐落下的红日,想想自己未来的命运,都有些心动。
秋月说:“你为了我,吃了很大亏啊!如果搞成了,我怎么报答你呢?”
郑君实不假思索地说:“嫁给我!”
秋月大吃一惊,看君实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便半真半假地说:“原来你帮我做事,是有所图的!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搞了。”
郑君实非常认真地说:“不是。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开始是没有图什么的。”
秋月不禁笑起来:“后来怎么有所图了呢?”
君实喃喃地说:“变化•;•;•;•;•;•;是变化嘛!事情会变,人的心思也会变。”
秋月不笑了。她知道郑君实说的是实话。两人在一起,已经有段时间了。彼此都很熟悉。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都很亲切。
其实她不喜欢这个老实得近乎笨拙的街坊。充其量只是觉得和他一起,自己有安全感而已。但是她也不愿伤他的心。毕竟,他是少有的对自己确有好意的人。秋月读书不多,在爱情上很少幻想,却也天生喜欢那种潇洒倜傥的男人。郑君实,诚实有余,灵活不足,如果不是特殊的情况,两人恐怕不会有亲密的接触?
但是秋月绝对不愿伤君实的心。便含含糊糊地说:“你说话,那样轻巧!这种事情是随便的?总要认真经过一段时间啊!”
君实老老实实地说:“我又没说你马上嫁给我!我会等到你同意的。”
君实真的再不说这话了。在最后一关,领导签字几次都出险情,又是君实不屈不饶,反复求助于相关的人,终于在一个早上,两人拿到了正式文件!
七月里一个热烘烘的日子,君实和秋月,乘车离开家,去乡下办理回城手续,并且在三天后,一同返回了石庵巷。从此他们是正式城市居民了!
老话有乐极生悲的说法。用在他们身上,恰如其分。
回城不久,新的不愉快就来了。没有单位,关系在街道,年纪轻轻的,和那些乡下嫁到城里来的妇女一个档次。过了几天,居委会也为他们介绍了工作,都是很差的单位,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当然,一律是集体单位,什么街办小厂啊,集体纱厂的纺织工啊,建筑工地的小工啊,都是不很体面的。郑君实倒不很在乎,他说:“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是辉煌的,事在人为,我就不信那里人都是没有出息的!”他稍微选择了下,很快去一个小厂,做了个维修电工。他告诉秋月,他已经开始自学了,想把过去在中学没有学到的课程补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有用的。秋月很佩服郑君实的实干精神。不过她自己,是不可能学习什么了。在工作问题上,她还是坚持等等看。母亲也支持她。母亲说:“人生就是要选择。一要选对女婿,二要选对单位!”汪玉瓶是大户人家出身,对于人生,颇有些与众不同的看法。最经典的是:“狗走千里吃屎,狼走千里吃肉!这就是选择问题。人的起点要高,不能得过且过,做事情要想到划不划算。过去有弟兄,老大只想做工,结果就做了一辈子工,钱也没有,人也累得要死。老二不同,同样是穷,他就想做生意,开始亏本,亏本还做,慢慢摸出窍门来了,生意做成了,后来他就是老板!”
秋月冷笑:“老板有什么用?后来恐怕被戴上帽子,管制起来了吧?”
汪玉瓶说:“也不能那样说。这只是个比喻罢了。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总是不错的。”看着女儿,迟疑了一下说:“以后在对象问题上,尤其要小心。选错了人,你就一辈子受苦!”说到这里她就不说了。本来她的意思,是想把林老师拿出来做例子。林老师言行不谨慎,害得她苦不堪言。但是忽然想到秋月对父亲的离去,一直耿耿于怀,便不说了。
秋月听了,知道母亲是对郑君实瞧不起。郑家,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没有文化,也没有地位,钱财更谈不上,母亲对这些是很看重的。郑君实本人,也没有什么特色,相貌倒可以,性格却过于实诚,总体看来,不是做大事的人。不过现在,大家都一样,收入差不多,地位没有区别,自己这个家庭状况,未必还能找个什么高干子弟?想到这里,便冲口而出:“妈,以后我的事情,你就不要管啊!我知道怎么做的。”
秋月的性格,本来她自己对郑君实,也不是很喜欢,但是毕竟是她的朋友,其他人数落她的朋友,是她不能接受的。哪怕母亲也一样。
汪玉瓶见女儿这样说,就不吭声了。秋月和碧月不同,是不肯顺从的一类,一旦说毛了,都很不愉快的。
其实母亲的话,对于秋月,也是个触动。那次在公园,郑君实说要“嫁给他,”虽然后来这个老实的男子再不提了,秋月知道,他心里还是记着这事。平时两人一起,他对她总显示出无微不至,就说明他还在等着回答。秋月是不会轻易回答他的。但是郑君实,的确是很好的一个人,对于这样的人,伤他的心,是不可取的。
秋月决定看看再说。
尽管知道选择的重要性,但是哪里有几多可以选择的方向?秋月在家呆了几个月,总是没有合适的单位,后来她也疲惫了,当居委会又一次告诉她,有个织布厂需要织布女工,她再没有拒绝。这样她就每天胸前罩着白色的围裙,在机器旁边走来走去,辛勤地织布。
我像一只小蚂蚁了吧,这样辛勤?她自己对自己解嘲说。
劳动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每天夜里,睡得很香。人是非常容易适应环境的!林秋月很快就能熟练操作机器了。现在,织布女工林秋月,白天稳稳当当上班,下班安安心心休息,偶然的,郑君实邀请她去公园逛逛,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也很惬意。
只是秋月总惦记着妹妹。自己回城了,妹妹还在乡下。秋月想起那样艰苦的劳动,那样简陋的伙食,就为妹妹担心。时不时的,她会买点咸菜什么的的,用盒子包好,寄给妹妹,平时隔三差五的,她要给妹妹写封信,鼓励妹妹一番。做姐姐的,对于患难中一起长成的妹妹,有一种责任感。
身在乡下的碧月,知道姐姐通过病转回了家乡,很高兴了一阵。
她知道,她们这样的家庭出身,在正规的竞争环境下,是不具备优势的,失败是唯一结果。就在她插队的附近,好些和姐姐同年下放的老知青,都在孤单的环境里,年复一年盼望着招工,可是年复一年的迎来失落。一些人已经对未来不抱希望了。最深谋远虑的,已经在考虑农村安家的成本。人是很能适应环境的!当回城已经成为泡沫,只好准备在这贫瘠劳累的农村,度过自己的未来。
相对于这些人,姐姐是多么幸运!正因如此,对于那个帮助姐姐回城的人,自然产生感激。郑君实,街坊,小时候几乎天天看见他,一个非常老实的小伙子,对于女孩子,目不斜视。而且相貌不俗。他会不会成为未来的姐夫呢?碧月想着好笑。如果郑君实和姐姐好上了,他的弟弟郑君浩,正是自己的好朋友!这是不是一个笑谈啊?或者是美谈?碧月一个人想着这些,自己不好意思起来。
郑君浩在碧月那里住了几天,从此对碧月不能忘怀。他的生产队在平原,这里经济稍好,土地肥沃,队里有公共菜园。隔几个月,他会用筐子装一些白菜啊,萝卜啊,一根扁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地,到林碧月的住地,把菜送给她们。他知道,林碧月那里,吃菜和烧柴都是问题。
在劳动空隙中,两人还是不停地书信往来,连邮递员都熟悉了,每次送信来,都要笑着开几句玩笑:“你们要好了,不要忘记我的功劳哦!”林碧月总是笑笑,默认了。
每个月都要通信。开始,还是“同志,同学,”后来是正式的大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人就互叫小名了。
“碧月,你好吗?我们这里下大雨了,连续几天,我们都在雨地里抢收小麦。有人挑担子摔倒了,我就担心你,你们那里路滑,走路要小心,尤其挑担子,走慢些,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贫下中农能理解的……”
回信是:“君浩,你好,谢谢你的挂念。我会照顾自己的。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干活总是太猛,我们这里农民说,农业社的活是干不完的。另外,你喜欢看书,是好事,但是不要搞得太晚……”
二十岁的年轻人,能够说的,就是这么多。看似拉拉杂杂,没有什么要紧话,可是收到这样的信,心里就有温暖。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远方有一个关心自己,体贴自己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好消息。再往前走会怎样?碧月还真没有认真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老人说的,如今用在自己身上,也很合适。不管怎么说,君浩对自己有善意,而自己乐于接受这种善意,也回报以善意,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忽然有一天,已经很晚了,外面黑漆漆的,林碧月和小兰关了门,准备睡觉了,大门忽然急促地响起来。一问,竟是郑君浩!
打开门,郑君浩脸颊通红地进来,呼吸急促,足见他走得很急。他告诉碧月,他是吃了中饭就动身的,紧走慢走,此刻才到。
有什么事吗?小兰问。小兰已经不那样嬉嬉笑笑了。知道君浩一门心思在林碧月身上,现在她和君浩说话,都是一本正经的。
“我被招工了!”君浩的话,无异于一颗炸弹!霎时间激起各种反应。他要回城了!林碧月首先是欣喜。知青,回城是最高期望,如今自己的好友等到了这一天,真该为他高兴。但是马上就联想到自己,我呢?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啊?这种想法小兰也立刻就有了,以至于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还是郑君浩说了:“我听说了,留在乡下的知青,将来都要全部收回城的。不留一个人!”
“是吗?”林碧月心不在焉地说。小兰倒认真了,连着追问郑君浩,是听谁说的?有没有正式的东西?郑君浩当然没有正式东西。不过他说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他们大队有个知青,亲戚在北京,听说上边对知青问题,有个统一解决方案。
不管怎么说,还是没有确切消息。林碧月心情是沉重的。一会她说:“我心里闷不过,我们出去走走吧?”两人默默出来,沿着那条小路,渐渐走上田埂。
当初郑君浩来这里,夜里跟在碧月身后,踏着这田埂去洗衣服,那时候心里是天真单纯的,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只有友情。过了这么多时,却装了这么多心思,人生,真是说不清!
遇到一个坎,君浩伸出手,挽住碧月的胳膊说:“慢点!”碧月默默任他挽住,两人慢慢走上坎,路很窄,月色下,中央一条细长的白色小径,两边是深黑色的草丛,两人在小径上站着,慢慢靠拢,慢慢拥到一起了。
这是他们交往这么长时间,第一次离得这么近。两人格外小心,轻轻的挨着,体会着对方的善意,生怕稍不注意,就伤害了对方。风从夜深处吹过来,拂过他们的脸颊,更远处,农舍希微的灯光,时隐时现,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两人都为这乡村夜景所动,静静地站着,看着远方。这样的时光不多了啊!碧月忽然感到一阵难过。君浩就要走了!今后,再也不会到这里来了。我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像他一样,回到家乡呢?如果我回不到家乡,我们就会分手了吧?
她把这想法说了。郑君浩听了,斩钉截铁地说:“怎么会那样!你就是在外国,我们也不会分开。”停了停,轻轻地说:“我们可以通信呀!”碧月心里一阵欣慰。嘴里说:“是可以通信,可是……”郑君浩说:“要不了多久的。知青都会回城。那时候我们真的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碧月看着郑君浩,半天没有说话。毕竟,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像一根丝线,扯着自己的心。两人在夜的小路上走着,绕着村子,走了好大一圈,最后回到知青点。
小兰已经睡了。碧月赶紧烧水,又是郑君浩在灶下,红红的火光映着他的脸,青春焕发的君浩,具有一切年轻人应有的东西,生气勃勃,且又文质彬彬,碧月看着,心里漾起一阵波澜。
她已经喜欢上君浩了!她自己告诉自己。
给君浩铺好被子,碧月进屋,屋门轻轻一响,黑暗降临。一切都和那年郑君浩刚来时一样,今天感觉却格外不同。他们都长大了!
第二天,碧月和小兰把郑君浩送到村外。小兰调皮地说:“再吃不到你的青菜了!”君浩一笑说:“以后回城,我请你们吃好吃的!”碧月没有说什么,只是那样深沉地看着君浩,心里有说不完的话,都在这凝视中。
郑君浩回城一年多,果然像他说的,上面来了政策,所有知青,一网打尽,全部被招工回城。只是在单位上,还是有小小的区别。林碧月这样的,没有被国营企业录取,最后被一个运输社招去,做了个搬运工。那个社是集体性质的,设备就是板车,美丽的林碧月,两手握着车把,肩上还套一根皮绳,拖着沉重的货物,在大街上低头行走。不管怎样,是回城了,有固定工资,有八小时工作制,和农村不能同日而语。
只是巷子里街坊老人看着姐妹俩,悄悄说:“可惜了,这样一对姊妹!一个织布,一个拖板车!”不过他们也说,这样的家庭,都回到了大城市,已经是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