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水麒麟儿
36107600000006

第6章 费祎当权

说到费祎,我认为他的人品是有问题的。费祎的社交能力特别强,在魏延与杨仪闹矛盾时,经常翰旋两人之前,左右逢源。

《三国志》的记载如下:“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

而在诸葛亮死后,杨仪谴费祎前往试探魏延,魏延见到费祎后,那叫一个亲啊,拉着费祎的手开始吹牛,说自己如何如何厉害,杨仪怎么能与其相比之类的话,还要费祎与其联手,兄弟俩戮力同心、率军出征。

费祎听后,立刻答道:“当然可以啦,我早就想与将军共事了,杨仪只是个长史,论才能、论谋略、论战功、论军中地位,哪能与将军你相比呀。在我看来,他就是自不量力。将军勿忧,祎这就为你做说客,劝说杨仪将兵权交付与你。”

魏延听闻后大喜,即放费祎归营。费祎回到杨仪身边开始破口大骂,说魏延这人,他不行,他居心叵测、目中无人,完全不把长史你放在眼里。杨仪闻后大怒,遂抛下魏延,引军回国。

费祎用他的两面三刀成功地坑害了大将魏延。所以,我一直以为,魏延之死,费祎要负主要责任。

当然,杨仪之死,在我看来,费祎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杨仪引军回朝后,军政大权为蒋琬掌控。于是杨仪就非常失落,明明昨天自己还掌控着蜀汉大部分军队,怎么一夜之间,尽落他人之手?他在哀伤之余,就一个人在家喝闷酒,这时候费祎来了。前面提到过。毕竟费祎是杨仪的好朋友嘛,所以就陪着杨仪一块喝酒。喝着喝着就说道,“杨仪呀,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看这蒋琬就是个徒有虚名之辈,如何能把握蜀汉朝政呢?”杨仪听到后,感动得不得了,说:“费祎,你真是我的知己呀。你想,我曾经掌握着蜀汉的大部分兵马,如果投降曹魏,所居的官职也肯定比现在要高啊。”

然后,费祎迅速将杨仪的这番话密奏于后主,于是,费祎被贬为民,后又因不当言论而被收于下郡,随即自杀。而费祎则因举报有功,则升任尚书令,与大司马蒋琬共掌蜀汉军政大权。

关于这一部分,《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的记载如下:……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徒汉嘉郡。

当然,前面主要以调侃的形式说明了费祎的为人,但费祎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外交才能都是不可否认的。否则也不会被后人称为蜀汉四相之一。

先说外交才能,费祎多次出使东吴、面对吴臣百般的苛责与刁难,都据理以答,始终不为所屈,连孙权都为之震惊。

而且,他的军事才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延熙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率军攻打汉中,大司马蒋琬病重,镇北大将军王平以险拒守。于是,大将军费祎留马忠镇守蜀都,自己亲率军队援救汉中。而正当三军收拾停当准备出发的时候,光禄大夫来敏来找费祎,言之,既将分别,何不下盘围棋呢?而费祎呢,竟全然不顾汉中十万火急之势,果真坐下来与来敏对弈,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而下完棋后,还能引军到汉中,打胜了历史上著名的兴势之战。

关于这场战役,陈寿和罗贯中都忽视了,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皆是一笔带过。但实际上,他对魏国局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魏大将军曹爽和征西大将军夏侯玄率军十余万攻打蜀国,本是新立,欲取得战功增加威严。不料不仅未取得一丝战果,还致使魏军损失惨重,而为之帮忙的少数民族也因此哗变,为后来的魏国,乃至西晋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威胁。同时,费祎的胜利,也为曹爽失去威信而被司马氏夺权埋下了伏笔。所以,这场战役,可谓是费祎一生中对蜀汉最大的一次贡献,也使其毕生中最光彩的一笔。特别是战前一局棋,令费祎显得更加自信、潇洒、成竹在胸。

此战胜后,费祎被封为成乡侯。在蜀汉朝中的威信几与蒋琬并肩。而在蒋琬病重将益州刺史让与费祎之后,费祎的权力和威望实际上就已经超过了蒋琬,成为蜀汉执政的第一人。

而我们的姜维呢,上章已经说道,他一直在蜀汉西边作战,忙于“连结羌胡”。但是在对待姜维的态度上,费祎和蒋琬是非常相像的,那就是限制、再限制,每次拨给姜维的兵马都不超过一万。然姜维性情坚韧,不屈不挠,在蒋琬、费祎相继执政的二十年间,他带着那少得可怜的兵马,在“连结羌胡”的作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延熙九年,也就是大司马蒋琬逝世的那一年,姜维对西部边陲叛乱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威逼利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将羌胡之人收服,不仅消除了西方威胁,还为蜀国增添了可观的生力军。于是,在延熙十年(公元247年),姜维因功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主持朝政。二十年,距诸葛亮逝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我们的姜维不屈不挠,常年于人烟稀少之地,与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浴血奋战,到这一年,终于是熬出头了。

当然,姜维的升迁也引起了大将军费祎的“高度重视”。费祎极力地夸奖了姜维,赞誉之词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但在此后对姜维的限制愈发明显,给其调拨的兵马是愈来愈少。因之,熬出头的姜维,依然无法大规模地统兵作战。

《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有如下记载:(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接下来,我们再谈论一下大将军费祎的政治才能。据史书记载,费祎可以在处理政事的同时,聚餐会友,听曲嬉戏,与人对弈,既能让自己醉生梦死,又不会耽误国家大事。后来董允接到了尚书令一职,废寝忘食地处理政务,勤勤勉勉,却也没有费祎的效率高,只得自愧不如。

同时,费祎推行休生养民的战略方针,反对大兴兵戈。因此对姜维的北伐方针也多有限制和驳回。费祎的这一政策确实为积贫积弱的蜀汉带来了一定的喘息之机,也为两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无论是从短期战略还是从长期战略上看,都不失为蜀国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