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狂人痴语——与虚空的对话
34581500000024

第24章 生活中的中庸

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孔子让他的弟子拿来一个装满水的葫芦放在水里,水葫芦在水面上载沉载浮——当然是躺着的。然后孔子让他的学生把葫芦里的水倒掉再把空葫芦放在水里,空葫芦漂浮在水面上——也是躺着的。于是问题就来了,怎么才能让葫芦站(竖立)在水里呢?

答案很简单,可能有的朋友已经想到了:是的,就是在葫芦里加入适量的水。

从现代力学的角度来说,这肯定涉及到重心的问题,但显然不是这个故事要讲的。

在《论语·先进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就是孔子的学生端木赐,他向老师提问:颛孙师和卜商这两个人谁更贤德?孔老师回答说,按周礼的要求来说,颛孙师做的已经超过了,而卜商则做的还不到位。端木赐又问:那么是颛孙师更为贤德了?孔老师说:不是的,做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一样的。

其实我开头提到的那个故事我已经记不大清了,故事中的人物是不是孔子和他的学生我也完全没有印象,但我可以肯定那个故事是在解释“过犹不及”的意思——葫芦里水放的少固然无法使葫芦竖立在水中,而放的过多,结果也是一样的。实际上在解释“过犹不及”这个成语的时候,“过”是指“过分”,“不及”是指“达不到”,而“犹”字的解释就是“如同”,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任何事做的过分,就跟做的不够是一样的。

不过,在我的认知里,“犹”字总有一种“还不如”的感觉,就是过分还不如达不到,做事情做过了头还不如没做到。

——你要去某个地点,还没有走到,你可以继续走。如果你已经走过了,当然也可以回头走,可是这不但增加了疲劳,还浪费了时间。

而且,有的事情一旦过了头,是没有回头路的。

我要说的重点并不是“犹”字的释义究竟该是什么,无论怎么解释,我都觉得“过犹不及”对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是极其现实的。我一直认为儒家文化的真正精华不是“仁”,也不是“恕”,而是“中庸”。这不只是一种观点,而是一种态度,比如说:

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聊天,谈到了智能手机和MP3播放器,聊的是智能手机能不能替代MP3播放器。

我的朋友和我展开了“争论”,他的立场是不会替代,理由是MP3的音质要远胜于手机——那时候智能手机刚刚出现,还没有普及,还不像现在这样功能强大,从音质上来说,确实不如专业的MP3播放器。

那我的立场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和他相反:可以替代。所以才能“争论”的起来嘛。

实际上不是的,我的真正看法是,智能手机能不能替代MP3播放器,完全取决于你听什么。

——如果你是个音乐发烧友,专门听高品质的音乐,那么更良好的音质就很有必要。

——如果你只听听郭德纲的相声,那么手机完全可以替代MP3。

所以我的观点是:任何东西只要满意你的需求就好了,没有必要追求最好,更没有必要追求最贵。

当然,如果你是土豪的话——请随意。

不知道这篇小小的文字会不会对刚刚狂欢过“双十一”的剁手党有些小小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