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58

第58章 一展宏图

异语1

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对于人,是一向非常重视的。至于偶有凌辱诛戮,那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人的缘故。皇帝所诛者,“逆”也,官军所剿者,“匪”也,刽子手所杀者,“犯”也,满洲人“入主中夏”,不久也就染了这样的淳风,雍正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满洲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

——鲁迅《准风月谈》其实鲁迅的杂文玩的梗都挺有趣的,尖刻而不乏深思。

作者:張太嶽

————————————————————————————————————————————————

2017年7月18日,晴,38℃~30℃,微风

子贡问孔子:我有美玉,是把它珍藏起来呢,还是找个好机会卖掉?”

孔子曰:沽之哉,我待价而沽久已。

姜子牙八十岁而才学渊博,不肯埋没于荒草间,又不愿毛遂自荐,自跌身价,只好垂钓于江畔。周文王见到姜子牙,知道定是贤人,于是降尊纡贵,亲自为姜子牙拉车。

士为知己者死,姜子牙于是说,你既为我拉车行八百步,我便保你国八百年。

孔子自负才学渊博,经纶济世,可是只能在鲁国当个小官,下班后教教学生,想要一展抱负,可是又拉不下脸去跟领导强烈要求进步,只好如姜子牙般待价而沽,期待世上有识货的人。

四十不惑,孔子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看起来风度翩翩,雍容有度。

颜回称赞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在学生心目中,一副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的样子,可是他自己内心也是十分焦灼的。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孔子虚岁48岁,自己依旧一事无成。而自己的对头,季氏家臣阳虎却收到重用。因为一直跟孔子不对付的季平子去世,年轻的季桓子季孙斯上台。

季氏的封城是费邑,常年拍守费邑的公山不狃(niu)跟仲梁怀有仇,趁机联合阳虎。阳虎于是带兵赶走了仲梁怀,顺便软禁了季孙斯,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应当被重用,为了表示自己不是闹着玩的,将季孙斯的堂兄弟们杀了几个,季孙斯只好委任他掌管季氏。

而叔孙氏叔孙武叔,孟孙氏孟孙何忌年少没有威望,于是阳虎也就成为了鲁国第一权臣,领导着三桓少主,执政鲁国。

所谓三桓是指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先祖是鲁桓公(公元前711年——694年在位)的三个儿子,皇亲国戚,至今传承已有两百年,执掌鲁国的政权,可谓根深蒂固。

孔子彻底怒了,什么世道吗,自己既有才华又有威望,偏偏一个个有眼无珠,竟然连臣子的家臣都能擅权。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孔子不再上班,颇有天无二日,势不两立的意思。

偏偏阳虎不识趣,派人来请孔子叙叙旧,想要孔子帮他处理政务,孔子表示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阳虎心生一计,命人送了一只猪过去,表示一点点心意,还望笑纳。

有道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又道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么多学生在旁边,人家的好意不收显得言行不一,收了不去回礼更不合适。孔子心中烦闷欲死,思前想后,灵机一动,算准了阳虎上班的时间,而后去阳虎家回礼,哦,阳虎兄不在啊,真是可惜了,那下次再聊吧,我先走了,不用送了,不用送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庆幸度过一劫的孔子在回家路上正好碰见阳虎,这就尴尬了!

孔子这点小心思阳虎何尝不知道,阳虎生气了,不客气的指着孔子说,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

阳虎是孔子的上级,臣子见皇帝要一溜小跑,孔子虽不愿意也只好按礼仪规规矩矩过去。

阳虎说,你一身才华却不用来造福百姓,算得上仁德吗?想要做事却又不把握机会,算得上聪明吗?要知道白驹过隙,时不我与,甘心就这样一事无成吗?

孔子幡然醒悟,自己因与阳虎不合而置气,到头来辜负的还是自己,论胸怀甚至比不得阳虎,于是跟阳虎表示自己愿意来上班了。

孔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阳虎也够意思,孔子被推举为中都宰(汶上县次丘镇湖口、朱庄一带)。当时城池按照规格,国都的城池最大,大都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都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

孔子当了中都的最高长官,制定了养生者、送死者的礼节,根据长幼分配食物,根据强弱分配任务,男女不一起行走,路不拾遗。

孔子常说,奢则不逊,简则固;与其不逊,宁固也。故而中都的器物上也不过多雕饰。

古代葬礼也是有严格等级区分的。

中国的葬礼是棺椁(guo)葬,棺放在椁中,棺放置死者和器物,椁在外面其屏蔽和保护的作用,和棺用的木材不一,古代有用青铜和石为椁的。天子二椁五棺,诸候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二棺,士和平民用一椁一棺。天子棺厚为8寸,诸侯为6寸,平民为4寸。

孔子规定,棺为4寸厚的棺,一寸为3.3厘米,也就是厚13厘米,而棺要放在五寸厚,也就是16厘米。

此外要以丘陵为坟,不封不树,封是封土成堆,树是在坟墓旁种植松柏以作纪认。

因为孔子的规定有规有矩,有理有据,四方信服,于是一年以后齐国西边的诸侯国纷纷效仿。

孔子崭露头角,得意之余也有一件事如鲠在喉。自己随鲁昭公流亡在外,昭公死后,季氏将他葬在了鲁国先君墓地的南边。包拯便说包氏子孙如有贪赃枉法之人,死后不得葬入祖坟,可见昭公的待遇。

孔子派人将鲁昭公的坟墓迁到他的祖坟中,跟季孙斯说,之前你父亲和昭公的事毕竟不光彩,如今昭公死了,你的父亲也死了,人死业在,何必再让死者蒙羞呢!

季孙斯点了点头,逝者已矣,何况孔子先斩后奏,不必为此跟他闹得不愉快。

很快孔子被提升为少司空,从地方调回中央。

天子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司空和少司空的职责是营建城邑宫殿、修整道路,必须是卿或大夫才能担任。

土木工程向来是肥差,明朝的时候严世蕃统计说,拨给工程的钱只要花一半工程就能合格,花七成就是优秀。孔子自然兢兢业业的工作,业绩很好,有口皆碑。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阳虎出事了。

阳虎居安思危,知道三桓少主渐渐长大,早晚要反抗,于是结交了三个家族内部不得志的子弟,以季氏内的季寤取代季孙斯,叔孙氏的庶子叔孙辄(zhe)取代叔孙武叔,而自己则取孟孙氏而代之。

原本计划本家子弟阳越杀掉季孙斯,林楚作内应,可公山不狃反水,顺便将林楚拉下水,反杀阳越,而后躲到了孟孙氏那里。

阳虎孤注一掷,挟持鲁定公和叔孙武叔攻打孟孙氏,又被孟孙氏的猛将公敛处父击败,只好辗转逃到晋国。

大局已定,季寐在季氏的在祖庙中祭告后逃走,叔孙辄跟公孙不狃交好,躲在了费邑。

公敛处父趁机想将季孙斯一并除去,这样孟孙氏便可以独掌大权。可惜孟孙何忌比较重感情,季孙斯患难投我,不忍杀之,只好赶紧把季孙斯送走。

忙活了一圈,季孙斯惊魂普定,依旧让公山不狃执掌费邑。鲁国的政权来了次洗牌,孔子不仅没受阳虎牵连,反而水涨船高,于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53岁的孔子升任鲁国大司寇,主管刑狱,督造兵器,公检法一把抓,而自己也从一跃而成鲁国的掌权阶级,卿大夫。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喜不自禁。

子路不满的说,君子宠辱不惊,老师你这么高兴,不好!

孔子哈哈一笑说,你说得对。不过君子也乐于能身在高位,礼贤下士嘛!

当你不满意这个社会的时候,只能融入其中,不断地往高处爬,等你到达一定高位的时候,就能按照你的意愿改变这个社会。

其实又有谁能最终到达独孤求败的高位,即便到了,恐怕也早就成为权力的一员,反倒不期望改变了。

孔子是有政治理想的人,也可能是太一帆风顺,理想和主张还未被抛弃而已。所幸他遇见的是阳虎,而不是政法委的老梁书记。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而今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孔子上任的第七天,就忍不住拿自己的同行少正卯开刀,换句话说,就是我忍你很久了!

话说有市场就有竞争,孔子也不是第一个开办私学的。少正卯也是博学多才,而且辩才无碍,在鲁国被称为“闻人”。他在课上讲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很喜欢听。孔子班上的学生除了颜回,很多都跑过去听少正卯的课,这就欺人太甚了。

孔子说少正卯,巧言令色,鲜仁矣!

孔子很不爽,但是又惹不起,因为少正卯是大夫高官,少正是官职,名卯。大正是鲁国的执政,总理,少正便是副总理。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孔子于是将少正卯诛杀,暴尸三日,可见怨恨之深。

这件事做的很不地道,孔子的学生也不理解,这算是排除异己吗?

孔子解释说,少正卯这个人是有才华,可惜心术不正。怎么心术不正呢,这个人明白事理却喜欢行险,喜欢与众不同而又意志坚定,说些歪理又能自圆其说,对那些坏事记得很清,很能煽动是非。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有其一就该杀,何况他五毒俱全,留下来终究是祸害。

孔子把少正卯当成毒蛇,毒蛇未必伤人,但人见毒蛇,不能避之,必会杀之。其实很好理解,一个想着为民请命得律师,总是看不起那些只为有钱人服务的律师,觉得他们在法庭上巧言善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得犯罪的逃脱制裁,受害的申冤无门。等到自己当法官时,更不会允许他们在法庭上般弄是非。

闻姓在中国有约20万,主要在江苏和湖北省(古楚国、吴国)。闻姓来源之一,是少正卯的后人改姓而来。

有道是杀人立威,孔子也算杀出了威名,接下来便是施政了。

子贡问政。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

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去掉什么?

孔子回,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仪,历来民以食为天。若真的二选其一,选无信不立的会死,而我们都是活下来的人的后代。

80年代中日友好时,一批大陆学子去日本勤工俭学。那时候日本有一个职业叫做背尸客,很多孤寡老人死在高楼里,又因为习俗尸体不能乘电梯运下,只能派人将尸体背下来。

日本人都觉得这行晦气,故而背尸客工资很高却少有人应征。中国人吃苦耐劳,于是纷纷去做背尸客,起码比餐馆刷盘子轻松些,说起来不也是生活所迫嘛!

也有去垃圾场捡垃圾,去疏通地下水道的,只因这些在日本都被认为是没出息的人做的,日本人都不愿意做,故而开的价码高。

等他们学成回国,赶上日本在华投资需要会日语、有文化的中国人,于是他们又一跃成为经理级的高层,至如今已成为先富的那一批人。

我想任何民族遇到这类事情,想的都是活下去。

孔子说,颁布政令,严刑峻法,百姓不敢犯罪;倡之以德,约之以礼,百姓不愿犯罪。

比如偷盗,一旦抓到砍手,大多数人不敢偷盗,却依旧有人铤而走险;从小被教育偷盗可耻,自然不愿下手,可依旧有人生活所迫,身无长计而为娼。

《新宿事件》里,一群中国偷渡客到了日本,言语不通,又无户口,只好打黑工、捞偏门,里面有一句“日本人傻,自己不偷,就以为别人也不偷”。

胡适总结过,总是讲道德的国度,会出现很多伪君子;而总是将法律的国家,会变得有道德。

孔子的理想国度太难达成了,可是他依旧在努力。事在人为,对我而言太难,我却不否认孔子能做到。

孔子曾说,若是让我管理刑狱,我必定会让刑狱减少。

《我不是潘金莲》里,李金莲抓着并不在理的一件事去层层控诉,一件小案子搞成市长、县长、法院院长一并裁撤的大案,最后弄成李金莲无人敢惹,而李金莲又控诉无门,得不到裁决。

李金莲要的是,判定上次离婚不合法,而后再和秦玉河正式离婚。

我想交给孔子来判,肯定是李金莲和秦玉河一并过来,人无信不立,假离婚骗取房产,李金莲主谋二十棍,秦玉河十棍;秦玉河始乱终弃,再罚十棍;之前假离婚,判决无效,但二人已无感情,当庭宣判离婚。

不过哪有这么简单,古代地方官可以酌情审判,如今有法庭、律师和法官,那容许如此随意。

一次一对父子对讼公堂,孔子把他们抓到一间牢房中三个月没理,最后当父亲的受不了了要求撤回诉讼,孔子便把他们都放了。

季孙斯听后很不高兴,你常对我说治国要推崇孝悌,为何不杀掉不孝的儿子呢?

孔子说,军队积弱,打了败仗,斩杀将士也不能解决问题。如今社会风俗败坏已久,罪责在我们不能实行教化,应该先在乡里向百姓宣行孝悌之念,让百姓知道什么是对的,而后选拔孝廉作为表率,最后才是惩治冥顽不灵的人,如此三年之内必定大治。否则就是杀了不孝的人又有何益?

若是我来判,肯定冤仇何来,剖析清楚是父不慈还是子不孝,而后定罪,很公道。于是但凡父子有了纠纷,肯定会来公堂诉讼。孔子来了个冷处理,于是以后父子纠纷知道公堂不判,也就不会来,世事往往出人意表,让孔子做下去,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孔子做事总是很有条理,有自己的宏伟蓝图,故而他也很有信心: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而后成。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可是要做的事情却不少。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调转枪头,要求三桓毁其城都。

孔子也不是蛮干,他先和定公商议。鲁定公早就不爽三桓好久,一拍即合,而后孔子让推荐子路去季氏家做管家,同时劝说最弱小的叔孙氏。

也不知道是孔子太有魅力,还是叔孙武叔不经吓,率先把自己的城池给拆了。季孙斯和孟孙何忌见此,心中不爽,却不好明的反对,于是口头同意。

季氏费邑的执政公山不狃当即反对,所谓先下手为强,起兵攻打鲁国都城曲阜。

鲁定公、孟孙氏、叔孙氏全躲进季孙氏家里看热闹,好在孔子早有准备,帅军打败公山不狃,把他和叔孙辄撵到国外作流民,顺便将费邑城墙拆了。

只剩下孟孙氏的成邑了。

公敛处父不干,我们靠近齐国,还让我们拆城墙,你是齐国派来的奸细吧!

公敛处父还真有两把刷子,孔子派兵死活攻不下来,那就没得说了。季孙斯和叔孙武叔自然不爽,孟孙氏也得罪了,这下又踢到钢板,孔子也算到头了。

眼看鲁国搞得风生水起,齐景公有些想念孔子,晏婴死了三年了,他当初想重用孔子,知道他是贤人,可以治国,可最后还是送走了他。如今他在鲁国大展抱负,鲁国强大了,齐国怎么办?

齐国大夫上前:主公莫忧,我有一计。驱虎吞狼,坐收渔利。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八十个舞女到鲁国。季孙斯宴饮数日,让舞女们跳舞。

按照礼制,天子用八佾(yi,每佾八人),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两佾。

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是他无能为力,季孙斯是他的上司,鲁国的大正,他知道季孙斯已经很抵触他了。

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会给大夫们挨个送祭肉,却没有给孔子送。闻弦歌而知雅意,不然岂不是太不识趣了!

我是姜尚,可这里没有周文王,那他一定在其他地方,终究有我的用武之地。姜尚本在商朝为官,最后却在西岐(qi)重用。如今我在鲁国为官,也要往西走了。

孔子收拾行囊,带着愿追随自己的弟子,带着自己的理想国,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