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57

第57章 有的人

异语2

晋明帝司马绍小时候,坐在晋元帝(司马睿)的膝上。

晋元帝问晋明帝:“你觉得长安远还是太阳远?”

晋明帝回答:“太阳远。听过人说从长安来,没听过人说从太阳那里来。”

晋元帝听后非常高兴。

第二天,晋元帝召集群臣们宴会,晋明帝就对群臣说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并特意问司马绍,太阳远还是长安远。

晋明帝说:“洛阳远。”

晋元帝有些不知如何应变,说:“你怎么和昨天的答复不同了呢?”

晋明帝说:“我抬起眼睛就可以看到的是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世说新语》

——————————————————————————————————————————————————

谁都有不知道的东西,孔子也不例外。学生们问到他不知道的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很坦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很谦逊的做法。

不过他要是一口一个不知道,哪里还会有人跟他学东西,不知道不要紧,弄懂就好。鲁国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于是他打算去洛阳,哪里有很多文献,很多有声望的人,可以从他们身上弄懂自己的疑惑。

公元前518年,孔子带着弟子南宫敬叔,征得鲁昭公同意后,乘车到了周朝。

周朝藏经阁里很有名的便是老子李耳了,大家都说是位很有名声的博导。孔子于是便去向他请教,他言语之间不离礼乐兴国,老子等他说完后,对他诚恳的说,你说的那套行不通,当初制定礼仪的那帮人都死了几百年了,没人听了。

老子的理想国度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相处这才有了江湖,这才有了纷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孔子很尊重老子的想法,尊重但不接受,他说天上飞的可以用弓箭射下来,水里游的可以用网捕捉,只有龙,我不知该怎么对付,老子就是龙吧!

大抵每个人都有自己没信心能赢的人。

当时周朝定期派人去采风,了解民俗。那些官派官员到田野之间,听着乡间流传的曲调,加工而成,到朝堂上演奏,很动听。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孔子也不例外。

他如获至宝,在周朝学弹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我大学玩Dota的时候,每日里让同学带外卖,千篇一律的蛋炒饭吃完后立即开始新的一局,梦中还是纷飞的画面,一星期就病倒了去医院,看来夫子痴迷程度更甚于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是乐在其中。

他在周朝学了一年,留学归来,当年就遇见了叛乱。

起因是季氏家族季平子跟郈(hou)昭伯斗鸡,庄子说过,最厉害的斗鸡是呆若木鸡,是当时贵族流行的活动,跟后世斗蛐蛐、斗鹌鹑一样。双方为了能赢也真是机关算尽,季平子给鸡的翅膀上撒上了芥末,类似韦小宝一言不合就石灰粉伤人;郈昭伯就给鸡爪上加上暗钩。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季平子不甘示弱,给鸡加上了护甲,可结果还是输了,恼羞成怒——赌品不好,可能还喝了点酒,老夫聊发少年狂,于是派兵攻打郈昭伯,大战一场,都向鲁昭公告状。鲁昭公已经在位二十多年了,听说之后怒不可竭,率军攻打季平子。

君要臣死,臣不想死啊!

季平子向鲁昭公求饶说,我是忠臣啊,你若是一定要处罚我,念在昔日恩情上,把我流放到沂水边算了。

鲁昭公不答应。

季平子说,把我囚禁在鄪(bi,今山东省费县境)邑也好。

鲁昭公不答应。

季平子慌了,要是实在看了我就烦,给我五辆马车,把我驱逐出境算了。

有人看不过去了,劝鲁昭公说,季氏在鲁国当政很多年了,门生故吏且不说,没功劳也有苦劳,何必赶尽杀绝呢!

郈昭伯不答应,落水狗不打是会变成狼的,鲁昭公于是坚持。

季平子对鲁昭公绝望了。

天无绝人之路,旁边的叔孙氏兔死狐悲,想想唇亡齿寒,季氏被赶尽杀绝后,下一个就是我了,于是奋起一击,派兵救援,一鼓作气的干趴了鲁昭公的部队。

形势逆转的太快了,缓过神来的鲁昭公赶紧派郈昭伯去拉拢孟氏,不想郈昭伯人缘不佳,老孟家早就想对他下手了,听说叔孙氏赢了之后,将郈昭伯捆了起来,三家结盟一起找鲁昭公算账。

当初做的太绝了,鲁昭公没打算季氏放过自己,一溜烟跑路了,跑到了齐国。刚学成归国,就得跑路,孔子很郁闷,不过也无法。

孔子的名声远播,齐国和鲁国关系复杂,齐景公早就听说孔子是个贤人,对他额外优渥,问他治国之道。

可能想起了鲁国刚发生的事,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个人感觉,能说出“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以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的孔子不可能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的。

齐景公很高兴,毕竟他是君王。

孔子看不起晏婴,你当了这么多年上卿,执掌国政,国家还是这副烂样子,我是没有机会啊!

备哥哥说,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

晏子也看不起孔子,觉得这家伙绝对是个绣花枕头,说什么克己复礼,不外乎沽名钓誉。晏子从当地方官员开始一步步进入中央的,自然看不起孔子这样的空降官员,这也是齐国大多数人的态度,听闻国君要重用孔子,那你的主张是什么?

孔子的主张自然是守礼法,你死了什么规格,用什么谥号,那也忍了,关键还有封地城池不可以超过国都二分之一之类的,这就头大了,总不能拆了吧!

于是,有人灵机一动,不如派人杀了他算了,一了百了。

孔子没有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的决心,笑话了,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好容易学富五车,要出来做一番事,养活家里老婆孩子,怎么能死呢!

孔子找到齐景公,说外边传言有人重金买我的人头,你可得为我做主。

齐景公叹口气,他是君王不假,可是众人捧着他他才是君王,如今连晏婴都不支持自己,自己一意孤行,齐国人又不是没杀过君王,只好说,我老了,管不了许多了。

孔子还能说什么,自己原以为会有人欣赏自己的才华。

鲁昭公来齐国,齐景公很高兴,对他说,我给你二万五千户作为封邑。

鲁昭公心中不乐意,我是一国之君,收了你的封邑,不就成为了你的家臣了吗?

人在屋檐下,鲁昭公婉言推辞,齐景公也不在意,事情就这么拖着。季氏受不了了,国君流亡在外,另立一个吧,齐国随时都有可能派兵送鲁昭公回国,自己肯定打不过,思前想后,派人去联络鲁昭公,说之前的事都是我们不对,回来要打要骂我们都忍了,家丑不可外扬,你在外面待着面子上也不好看。

鲁昭公早就后悔了,如今有了台阶,表示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想要回国。

不曾想叔孙氏和孟氏担心自己落井下石被报复,于是反悔。

鲁昭公大怒,向齐景公求情,齐军一拥而上,攻下了郓邑,让鲁昭公居住。季氏他们打仗不行,于是派人行贿,正巧跟鲁昭公关系不错的宋元公为他四处奔走,死在途中。

齐国人说,鲁国人这么讨厌鲁昭公,宋元公也死了,是不是有点不吉利啊!

齐景公毕竟年纪大了,有点忌讳,就罢兵了!

鲁昭公去找盟主晋顷公,晋顷公想要主持公道,当初卫国叛乱的时候,晋文公就如此做过。

季平子听后穿着烂衣光着脚请来请罪,晋顷公很感动,加上六卿说和,于是不了了之。

折腾了好几年,心力交瘁的鲁昭公也死了,含恨九泉。

公元前512年,鲁国立鲁昭公的弟弟公子宋为国君,是为鲁定公,孔子于是回到了鲁国。

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岁了,见到了很多,他说自己四十不惑,大抵是见过了很多事,看见了生老死别。那时候即便是贵族,寿命也大致是五十多岁,他可能自己看自己都是行将就木的人了。

孔子这种有前科的人回来之后自然被闲置,好在他有了自己的寄托,那就是教导子弟,著书立说。他去过很多地方,听过很多民风诗词,那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动人的篇章,好的东西,他想让更多的人听到。

他总结了诗三百篇,写了《礼》和《乐》两本书。我大学的时候才看是看诗三百,惊为天人,以前只听说乐府诗,不知道是什么,看过之后,里面“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是我不能餐兮”,“静女其姝,侍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篇篇都让我爱不释手。

我模仿着写过一些四言的诗,总感觉有些娇柔,词意空洞,也只有诗经里的诗篇,才让我一遍遍的读,能感受到里面纯真美好的所在。

于是我想,仅仅是诗经就足以让孔子永垂不朽了。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