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99

第199章 志在天下

异语4

各国一直奉行的名言有哪些?

秦国: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当年秦始皇的时候

楚国:德不孤,必有邻。吞并了陈国、蔡国,还有越国、鲁国,当年楚庄王的时候……

齐国:穷则共同开发,达则自古以来。当年管仲的时候……

赵国:无其实不敢居其名,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年赵武灵王的时候……

燕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年乐毅在的时候……

魏国:长吟咏叹,怀我圣考。当年我当大哥的时候……

韩国:强军合作抱大腿。当年申不害的时候……

卫国:我们不生产人才,我们只是人才的搬运工。当年吴起、商鞅、吕不韦的时候……

宋国: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天下终究是我们的……

鲁国:尔曹身与名俱灭,《左传》《春秋》万古传。当年孔子的时候……

——————————————————————————————————————————《闲庭记趣》

秦朝一统天下,将各国的史官、档案都带了回去。秦国史官通过翻阅,惊异的发现,纵横家们的翻云覆雨,他们用不同的言谈说服不同的君主,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不由得叹为观止,将这些史料汇总起来,打算流传后世。

鸿门宴后,刘邦很识趣的将咸阳的一切都交了出来。

项羽大军进入咸阳,以占领者的姿态,开始大肆收罗美女金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别管到底有没有这个宫殿,反正放火是肯定的。

萧何没有带走的图册文书,多半被毁被抢。项羽军中也有博学之人,未必没人不喜欢秦朝藏书,据为己有传之后世,也是常见的。

咸阳商鞅建成以来,从未遭受过攻击。秦国统一天下后,豪强富户又多在这里修建府第,收罗天下珠宝美女,也被项羽一并打包带走了,这是很短视的行为。

项羽爱惜士兵,知道士兵拼杀,除了当将军,更多的是捞足了金银,享受欢乐。攻城之时,身冒矢石,尽力冲杀,为得就是能够破城后分一杯羹。

项羽很能满足他们,所以很得士卒拥戴,所以所过之处无不残破。

最开始,项羽迫不得已,因为你要拉拢人跟你做事,就要给人家好处,那时候命尚且只在旦夕,还去计较别人的生死。可是,之后大权在握,可以制止,却依旧放任,往往自己人都会对你灰心的。

以人为例,享乐是他自己想要的,可是他也知道要自律,要上进,有时候难免放纵,但是放纵之后,心中更多的是悔恨,而不是知足。

《大唐双龙传》里,寇仲指责杜伏威,说你手下的江淮军作恶多端,奸淫掳掠,可见你根本不是做大事的人。

杜伏威说,有道是发财立品。你爹是仅堪糊口的穷光蛋,立身保命尚且很难,哪有心思再去收买人心呢。

李密在瓦岗山时,军队未必不如此。可是他攻下隋朝粮仓之后,开始给百姓发粮食,于是豪杰归心,成为最大的义军势力。

朱元璋在站稳南京后,曾经发布命令说,士兵攻下城池,严禁屠城取乐。为了立规矩,朱元璋抓住徐达的过失,要杀了徐达,自然众将求情,最后放过徐达,表示下不为例。

徐达自然知道是演戏,表现得诚惶诚恐,回去后严令约束手下,表示再有连累我的,我先砍死你。

这种命令定然会引起军中反感,好比你说喝酒误事,军中禁酒。从上到下都不开心,军中岂可无酒,于是明着暗着违背,要么你从严整治,杀杀人,要么只能把命令当做空文。

朱元璋为何要整肃军队呢?

一、军队攻下一处,烧杀抢掠,得到了城池却没了百姓,还要从其他地方迁徙百姓过来。没有百姓,谁给你交税、服役,得到了也没多大用。

二、军队暴行,必然引起四方愤慨。一城之中百姓甚多,他们的亲友故交也很多,屠戮一时爽,可是结交的敌人也多。

三、以前军队四处颠沛,反正要离开,这样玩也不算什么。如今在一处安稳过日子了,就要收敛点,争取民心,治理一方。还任由军队这样搞,还算什么义军,百姓宁愿支持元朝也不会支持自己的,愿意加入自己的人也就少了。

朱元璋志在天下,所以在有了一定势力后,就要严肃军纪,甚至不惜杀几个老乡,因为到了这个阶段不去转变,那最后死的就是自己。

《投名状》里,攻下城池之后,主帅庞青云发现两个很早跟随自己亲兵奸**女,而后命人将二人抓起来,要处死。

二当家前来求情,说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啊,士兵们犯点错教训一下就行了,下次他们就不敢了。

三当家上前对亲兵说,快向大哥道歉。

一个亲兵哭着说再也不敢了,另一个很倔强,觉得自己没错。

庞青云说,我以前当差时,看见一个衙役打一个穷人,只是因为他想打。而穷人也不敢反抗,就是因为他穷。当时我就立誓,如果有一天我掌权,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你们当初之所以跟我打仗,是有人欺负你们。如今没人敢欺负你们,可是难道你们就能欺负别人。我今天要杀他们,为的就是还世道一个太平。

庞青云杀了两个亲兵,军中悚然。

从发展的历程来说,乱而后治,这是一定的。一个军队,不能顺从这种趋势,就算闹出再大声势,也是过眼云烟。当然,就算是顺从趋势,能否走到最后还是一个问题。

如履薄冰冰未破,谨慎还要靠天托。

刘邦攻入咸阳后,浪子回头金不换,赢得好感。项羽进入咸阳后,我心依旧,使得百姓怨恨,果然是名副其实的暴君。

不过,全部归咎于项羽那是不合适的,因为手下的义军还有那么多,而且多是刑徒、盗匪等人,趁火打劫还用交吗,可是作为名正言顺的领袖,他没有约束手下,反而当了头目。

据说项羽还要去挖秦始皇陵墓,说来秦始皇陵墓修好之后,将几十万工匠全都杀了殉葬,真是人以类聚。不过,按照现代科技探测,秦始皇陵墓还好好的,也许真有一天会被发掘吧。

子婴虽然投降了,还是一并被杀,终究难逃一劫。

一切都做完后,项羽决定分封诸侯。

他此时并非君王,只是将领,如此作为已经表示,楚王不过是一个傀儡,还是一个即将被废掉的傀儡。

也不怪项羽分封天下,楚军汇聚多国联军攻破咸阳,这时候你要说独吞利益,必然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要分封。按照道理说,你的全是我给的,那么我就是天子,到你们要给我进贡啊之类的。

所以项羽切了蛋糕,给十八路诸侯王了一块,分别是:

熊心,楚王,郴(chen)县(今湖南郴县);

项羽,楚国上将军、鲁公,西楚霸王,彭城(今江苏徐州);

刘邦,沛公、武安侯,汉王,南郑(今陕西汉中);

章邯,秦国上将军,雍王,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司马欣,秦国长史,塞王,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董翳(yi),秦国都尉,翟王,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魏豹,魏王,西魏王,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申阳,赵相张耳部将,河南王,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成,韩王,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昂,赵将,殷王,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歇,赵王,代王,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张耳,赵相,常山王,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布,项羽部将,九江王,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吴芮(rui),番君,衡山王,邾(zhu)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敖,楚国上柱国,临江王,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燕王,辽东王,无终(今河北蓟县);

臧(zang)荼(tu),燕将,燕王,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市,齐王,胶东王,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田都,齐将,齐王,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田安,原齐王孙、项羽部将,济北王,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其实看起来,项羽的分封还是很花了一番心思的,少不了范增出谋划策。

分封首先考虑功勋,功勋大的必然被封:

项羽、刘邦、张耳、英布,这些都是将领,依靠功勋被封,张耳是陈胜时的部将,又拥立了赵王,巨鹿之战时也是赵国国相,别的都在作壁上观的时候只有他出工出力——其实也没办法。

分封其次,就是现有的君王不能打乱:

楚王熊心、魏王魏豹、韩王韩成、赵王赵歇、燕王韩广、齐王田市,这些都已经称王的,还要保留其爵位。

但是为了限制这些人,项羽采用范增的计谋,将他们分封的国都都改变了。

熊心被安排在了郴县,离开了原国都彭城,也不是旧国都陈县。

魏豹被安排在了平阳,燕王被迁到了无终,赵王直接到了代郡的代县,靠近匈奴,韩王到了阳翟,齐王到了即墨。

那么原国都怎么办呢?

分封的第三类,削弱。

首先起义军那么多,而王位那么少,恢复到战国七雄的状态,明显是不够分的。所以必然要将国土划分的细一点,这样分封的人也多,还能削弱各国势力,保证项羽一枝独秀。

但凡巨鹿之战中,跟随项羽作战的人都获得了封赏,算是项羽自己人,跟原先的诸侯王平起平坐。

燕将臧荼被燕王派往巨鹿帮助项羽,被封在了蓟城;

齐将田都被封在了临淄,而齐国本来就是大国,于是项羽灵机一动,部将的田安是齐王的孙子,也将他分到了齐国,三家分齐。

最惨的还是赵国。

赵将司马昂被封在了朝歌当殷王,三家分赵不算,项羽甚至连张耳都不信任,张耳的部将申阳被封在了河南雒阳,周朝旧都,算是四家平分。

至于秦国,子婴被杀后,项羽任用投降自己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家分秦,互相牵制。

然而大势已定,还有一些人为了平衡势力要分封:

吴芮是秦国官吏,也是百越族人,番阳令吴芮善于治理,号番君。陈胜吴广起义,吴芮起兵响应,?后又支持项羽,起用刑徒带兵,资历很老,于是被封为衡山王。

共敖是楚国上柱国,跟项梁都平起平坐,又有战功,于是被分为临江王。

楚国被分为了项羽、楚王、吴芮、共敖、英布五股势力,楚王的权势被极大地削弱,其实也是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么多诸侯王中,项羽最花心思的还是刘邦。

刘邦被分到了汉中,在地图上的位置,是在陕西、四川、重庆交界的地方,他的统治区域是巴蜀之地,在当时人心中是蛮荒之地。

有多蛮荒,大致是一辈子到不了中原了。项羽的意思很明显,把你封在最偏远的地方,眼不见心不烦,你还怎么跟我争。

而且为了压制刘邦,项羽在哪里放了三颗棋子,以章邯为主,你刘邦想要出山,那就得跨国他们。章邯可是秦国目前最杰出的将领,连项梁都被打败了,你刘邦也就打顺风仗,这下还压不死你。

有人劝项羽,说咸阳是块宝地,你为何不留在这里称王?

项羽说,富贵了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如今我这么威风,怎么能不回去让楚国父老看看。

那人估计是儒生,听后大为不屑,颇有些竖子不足与谋的说了句,听说楚国人都是猴子戴衣冠,果然名不虚传。

楚国当时被认作蛮荒之国,礼仪荒废。中原的人看楚国人,犹如还没有开化一样,猴子穿上人类的衣冠,其实不伦不类,见识短浅。

项羽大怒,虽然有谦下的好名声,但你也不能地域黑,还一黑黑一片,于是下令让人将他扔到开水里煮死——烹杀。

有理由相信,这不是项羽第一次这么做。古代战争是残酷的,惩戒罪犯、虐待战俘的方法也很多,很多你很难想象。

四川哪里有一种逼供手法,就是将你的四肢固定,而后将脚放入水中,慢慢的煮熟,仅仅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项羽定都彭城也是有深意的,首先楚国是他的根,自己又杀了那么多秦人,留在咸阳着实没什么基础,还是家里安全。

何况项羽此时自比商汤、周武,分封之后怎么着也能安稳个数十年的。秦国吞并天下,也以为自己怎么着也能统治个几百年,凡事不能太想当然。

而此时的刘邦,也有衣锦还乡的想法,最起码留在咸阳哪里称王啊,可是偏偏项羽玩了个黑色幽默,楚王说入关者称王,也没有说在哪里称王啊,你就去蜀地吧。

刘邦也怒了,吩咐手下说,今天大吃一顿,回去跟项羽拼了,太欺负人了。

刘邦说的是很多属下的心声,毕竟中原才好,去蜀地有啥前途。

然而,项羽成功的拉拢了天下诸侯,这个时候你敢说个不字,立刻剿灭了你,连蜀地都不给你。

于是张良找到刘邦,对他说,事已至此,你最好还是认了吧。

刘邦其实心中也知道,自己没资格反抗,只是着实不甘心。

这时,萧何来了。

萧何告诉他,天下大乱,唯有蜀地安宁,他查了下蜀地的户籍,发现民众还真不少,而且都江堰、郑国渠修成后,这里年年丰收,收成很好,咱们是捡了大便宜了。

刘邦于是认了。

而后张良对刘邦说,汉王过去之后,最好将栈道也烧了,以示不归之志,那样项羽就不会再找你麻烦了。

刘邦听出了异样的意思,急忙问张良是不是要离开。

张良说,韩王已立,要回阳翟了,我是韩相,自然一并回去,以后不能陪在汉王身边了,汉王多多保重。

刘邦很生气,也很无奈。

刘备第一次见赵云,爱不释手,不愿分离。

赵云说,我原先以为公孙瓒是英雄,前来投奔,谁知道也是袁绍之徒。恨未能早遇使君,得投门下。

刘备说,你姑且屈身事公孙瓒,一旦有变,我刘备随时欢迎你。

大丈夫一见倾心,结为知己。良臣择主而事,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张良也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怀,可是终究要分离。

刘邦率部下出发去蜀郡,沿途中,不断地有将领逃走。毕竟将领也是奔个前程,自己也有好朋友,好朋友写信来请自己帮忙,怎么着也要比去蜀郡强啊,于是不告而别。

刘邦一边走,一边生着闷气,忽然听说,萧何也跑了。

刘邦大怒,自从起兵的时候,萧何就在自己左右,攻下城池之后负责治理一方,负责军中粮草维护,负责招募士兵,他都跑了,那以后谁还帮自己做事呢?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

第二天,忽然听说萧何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见到萧何之后大骂,昨天你跑什么?

萧何说,我去追韩信去了。

刘邦骂道,撒谎都不会撒,每天跑的将领好几个,韩信是什么人,也值得你去追?

萧何说,那些将领无关紧要,不值得去留。汉王若是想留在蜀地,那么韩信跑就跑了。若是想得到天下,必须要留住此人。

《论语》中有言,夫唯不言,言必有中。

说的就是,一群人在那里讨论,君子要么不说话,要么就一语说中要害。这样的人沉稳有度,说的话也有人愿意信。

萧何就是这类人,办事稳妥,说话做事都很有一套。

刘邦见萧何说的这么正式,也来了兴趣,说你把他叫来跟我聊聊。

萧何面露难色,说汉王你对待将领呼来喝去的,太过随便了。韩信这人自尊心非常强,你这么做,他肯定认为你看不起他,又要跑了。

刘邦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做,便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做?

萧何说,大王应该建立封台,自己斋戒沐浴三天,而后正式封此人为大将军,这样他才会为你效力。

刘邦立刻答应。

其实只要有好处,刘邦从来没有推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