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18

第18章 曲终人善

在晋文公南下中原时,晋国周边的白狄等游牧民族对晋国实施侵扰。当初夷吾败给秦国,公子圉(yu)就曾向那些游牧民族借兵。这些人盘踞在外,当你忽视他们的时候,很有可能给你一个惊喜,实在比蚊子还烦。

城濮(pu)之战后不久,为了表彰那些在战斗中表现优异者,晋文公设立三行,其中以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三行军的主要作为防御在太行山一带游弋的胡人。

三行作为晋国不怎么起眼的后备军,却为史家所反复提到。不仅是荀林父因此而创造中行氏。三行只设有将,无佐,即不是军,三行之将应该都不是卿,而只是大夫。按照代制度,诸侯扩军不能超越三军,而此时晋国则是三支正规军,三支后备军,对外宣称晋国没有逾制——掩耳盗铃而已。

荀林父、屠击、先蔑,都属于晋国的大家族,在晋文公称霸过程中,册封了不少新兴贵族(主要是跟随他的那帮人),地位也日渐显贵,让这些站错队的家族颇为不满。晋文公提拔三行将,无疑也有着另一层意义——平衡贵族权益。

在文公即位以来,文倚狐偃、武用先轸,整个晋国高层和气一堂,大家同心协力。大家之所以如此亲昵,主要是当初一起共患难,相当于发小,两小无猜,自然更容易当朋友。

晋文公对这些人中,最信赖的莫过于赵衰。

晋文公初设六卿,赵赵衰先后推荐郤榖、郤溱(zhen)、先轸、狐偃、胥臣、先且居。赵衰到此时尚未有过任何军权,文公赏赐给他的封地、财富他又让于他人,这让文公很过意不去。

前629年,晋文公于绵上再度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为了表彰赵衰,晋文公裁撤仅存在了三年的三行预备役,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以赵衰为新军最高领导,在晋文公的刻意安排下,赵衰始将军。诸侯扩为五军,旷古未有。

狐偃属于晋国狐族的大家族,才能卓越,又是晋文公的大舅子。

在晋文公始作三军六卿时,文公要立狐偃为卿,狐偃为卿无可争议。狐偃说狐毛更有才华,让晋文公也立狐毛为卿(狐毛留在翟国,未曾跟随晋文公流亡)。

晋文公对狐偃有些不满,最主要的是赵衰确实出色。于是,他文公有意无意的疏远狐偃,赵衰已是文公内定的下一任执政官。

在公元前629年,文公以赵衰将新上军,几个月过后,狐毛去世,文公撇开表弟狐溱(狐毛之子),命赵衰代狐毛,与狐偃同领上军。晋文公五十多岁,自感时日不多,打算让赵衰作托孤之臣。

一年后,狐偃死去。狐氏家族的支柱没有了,对王权没有了威胁,文公终于松口气,正式任命赵衰为执政大夫,赵氏开始强盛。

公元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晋文公即位起,公元前636年就征伐不休,最后成就霸业。应该说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和弟弟,在他们的积累下,晋国的国力已经很强了,不然,怎么可能刚即位就拿出千乘战车。

他在外流亡多年,却仅仅执政了9年。齐桓公在位四十余年达成的霸业地位,他用不到十年完成了,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位霸主。如果晋国能够延续下来,很有可能取代秦国一统天下,可惜没有。

世人说的秦晋之好,指的就是这段历史。终晋文公一生,他始终没有与秦国有过太大的争执,西河之地划给秦国之后,也没有去争夺。

秦穆公对晋惠公夷吾有恩,夷吾恩将仇报,衬托出秦穆公的贤明。而秦穆公跟晋文公在一起,自己却成为背弃约定的一个(与郑盟),不是秦穆公不贤明,而是晋文公更加宽宏。

晋文公用自己的智慧和仁德怀柔天下,得以善终。

人们称呼春秋,会说齐桓晋文之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