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57

第157章 意气之争

异语31

范雎在秦国担任左丞相,游历之人蔡泽来秦,表示自己能取而代之。

范雎:你一个游历求官的,何德何能敢取代我呢?

蔡泽:在下何德何能,只是有一席话相对先生说,因此开了个玩笑,还望先生见谅。

范雎:年轻人,你跟我抢饭碗,你那个道上的。

蔡泽:未请教?

范雎:教上教,先请而后教。

蔡泽:先请先教。

范雎:好,本夫子原籍魏国,现任秦国左丞相,你那个单位的?

蔡泽:我原籍燕国,尘世间一迷路小书童,门前一对双花大红棍。

范雎:我呸,你大的过我。

范雎脱衣服: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闲庭记趣》

秦王其实是个很强势的人,也很有自己的主意。五十岁前,母亲包揽了一切,而后范雎帮他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秦王对此很感激,奉范雎为师,任左丞相,军国大事皆出其策。秦王对范雎,绝对的佩服,认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但随着接触的时间长了,也渐渐发现,这位老师并不是完人。

秦王依旧很尊重范雎,只是学会选择性的采纳他的建议,此时的秦王颇有些开窍的意思,很多事情开始越过范雎去做。

之前在范雎的推动下,秦赵达成协定,秦国退兵。其实秦王未必想退,只是长平之战的强度甚至超过了秦国的负荷,连他自己都不得不亲自出动,可谓是用尽了力气,操碎了心。

长平之战从农历六月打到了九月,八月份的时候,秦王甚至征调了秦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全去打仗了,那么种地的事怎么办?

秦国也因为战争而民生凋敝,还打下去,粮食还种不种了,粮食不够吃,那么百姓怎么办,岂不是要饿死很多人,国家不都乱套了吗?

正是察觉到了种种弊端,秦王这才让白起撤兵,因为再打下去,赵国崩盘,就是让燕齐楚魏占便宜,那时候若是群起攻之,秦国还要不要了?

白起是谋定战,他认为还能坚持下去,秦国还有可挖掘的潜力,燕齐楚魏不过是瑟瑟发抖,哪里还敢跳出来跟自己对垒,此时正是天赐良机。

秦王摇摇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秦国打到如今的战果,已经不错了,还在赌场上混迹,危险性太高,虽说富贵险中求,可是已经得到了富贵了,那么鸡蛋就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稳妥点好。

范雎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他并没有只手遮天的能耐,只是能运用自己的权利,将弊端放大显露出来,从而让决策者心生犹豫,最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国策。

两年后,秦王息民缮(shan)兵既罢,急不可耐的召来白起等人,昔日寡人为完全计,收兵回国,如今国内安定,可再伐赵。

之前的秦赵之约在秦王眼中,不过是权宜之计。

武安君说,不可。

秦王愣了,这句话谁说都可以,独独武安君不能说,因为他是秦国第一武将,言如泰山。战事,都说不可,武安君说可,那把军队给他,他绝对能打赢;便是都说行,武安君说不行,那么武将则会胆颤心惊,肯定是我漏算什么了。

秦王不满地说,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发书求军粮以灭赵。如今国库丰盈,三军之俸比之前多了一倍,却说“不可”,何也?

武安君说,长平之战,秦人欢悦,赵人丧胆。秦兵,死者厚葬,伤者厚养,劳者厚赏,而赵兵,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哀鸿遍野,此攻其时也,而秦未攻。赵人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如今秦国战备之资,虽倍于前,我料赵国守备之资,亦十倍矣。何况自长平之后,赵国君臣忧惧,早朝晏罢,对外辞卑重币,四面出嫁,结姻燕魏,连好齐楚,处心积虑,以御秦为务。赵国内实而外成,不可伐也。

这番话非常有道理,可惜让秦王听出了指桑骂槐的意思。

秦王面子上挂不住了,恼羞成怒,说到底就是,老子当初错了你对了,你永远是对的,地球都围着你转,你是太阳啊?

凡事扯上面子,那就很难说了。功高震主,秦王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当初,可气的是,自己说什么,他就反着来,而别人也都帮他,长此以往,君威何在?

秦王说,孤意已决。

最后五大夫王陵领兵出征,这五大夫是秦国爵位第九等,当初白起做统帅,爵位是第十等的庶长,可见王陵也不是无能之辈。

然而王陵还是让秦王失望了,作战失利,死了五个校尉。

秦王脸上挂不住了,又想让武安君出征。武安君听后干脆称病,不去上朝,你总不好意思让我带兵出征吧。

秦王只好找到应侯范雎,如之奈何?

范雎带着王命去找武安君,责备他说,不要意气用事。

武安君大怒,我何尝意气用事。

范雎说,楚国方圆五千里,持戟百万,而将军率数万之众,攻破郢都,焚其宗庙,逼的楚国迁都,不敢报复;韩魏攻秦,兴兵三十万之众,你率军不及他们一半,却能在尹阙打败韩魏,斩首二十四万,韩魏因此成为秦国的藩国。此皆将军之功也,天下闻之。

夸完了人,范雎话锋一转,将军惯于以少胜多,而今长平之后,赵卒十死七八,将军奉命出征,兵力数倍于赵,焉有不胜之理!

哎,怪只怪你太功勋卓著,大家都盲目崇拜了。

武安君只好解释说,楚国自恃其大,群臣相争,百姓离心,城池不休,故而我长驱直入,掠食于野。我军在外,以军为家,以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故能死战,而楚军各顾其家,无有斗志,兵败何足为奇。

至于尹阙之战,韩魏不和,都指望消耗对方。我明与韩军对垒,暗袭魏军于不意,魏军既破,韩军溃走,是以竟全功,何足为奇。

谋定战在于,打之前都已经算的差不多了,而旁人不明其祥,只觉得厉害却不明白厉害在哪里,所以武安君解释起来也是费尽唇舌。

武安君说,我听说平原君让自己的姬妾为军中士兵缝补衣服,可谓是上下同心,勾践在会稽山时正是如此。秦军出兵,赵军定然坚守城池不肯出兵,围城而攻,有克不下坚城,掠食于野,比无所得。且师久无功,诸侯必生异心,前来救援,那时候孤军在外,动辄全军覆没。攻赵有害无益,何况我又病了,真去不了。

范雎听了之后将信将疑,转告给了秦王。

秦王说,没有白起,寡人就不能灭赵吗?

秦王认为白起是看不起他。

韩信离开项羽,他觉得项羽看不起他,也确实如此,而刘邦看得起韩信,韩信最后投入到刘邦一方,击败项羽,证明了自己。

常言士可杀不可辱,何况养尊处优的君王。在那一刻,秦王和武安君的关系,就不仅是猜忌了,而是恨。

秦王罢免王陵,派遣王龁(he)领兵攻打邯郸。王龁围城九月而不下,劳师远征,邯郸距离咸阳直线距离不下于五百里,运点粮食过去,比长平之战还要累一倍,还要提防赵人攻击运粮部队。

赵国坚守良久,防御北方的轻锐骑兵有样学样,绕至秦兵背后,数次击败秦军。

在秦王焦头烂额的时候,忽然听人说,武安君跟人聊天,说大王不听他言,果然吃亏了。

秦王亲自去武安君府上,对他说,你虽然病了,看在寡人的面子上,领兵去邯郸,赢了寡人为你请功,我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去就太不给我面子了。

为名所累啊!

武安君顿首说,我固知行而无功,我无罪;不行,则加诛。可是还是希望大王不要意气之争。白起宁受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

秦王拂袖而去。

《史记》中说,秦王直接下令让白起去邯郸掌军,白起奉命出行,怏怏不快。秦王于范雎商议说,白起有怨言,恐投奔他国,如此秦国危矣。

秦王命人追赶白起,赐剑自刎。

白起仰天说,我何罪于秦而至此。

良久,白起又说,我固当死,昔日赵人四十万降我,我尽诈而坑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白起自刎而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武安君身死,可是邯郸的战争还在继续。当此之时,秦王只好问计于范雎,而范雎也犯了一个大错,错误的原因在于人情。

昔日范先生落难,魏人郑安平收留了他,范先生入秦,是王稽举荐。如今范先生功成名就了,却还没有报答王稽和郑安平。

王稽找到范先生说,人生有三件事不可知,也有三大恨事,先生可知。

范先生自然愿闻指教。

王稽说,君王在位五十年了,不知何时晏驾,先生年纪也不小了,不知何时仙游,而我,也不知能活多久。君王晏驾了,先生怎么举荐我,先生仙游了,谁来举荐我,我若不在了,举荐又有何用。

范雎听后很不开心,对秦王说,没有王稽,我无法见到君王,而我位列人臣,王稽却只是一个左右近侍,非我所愿也。

秦王召来王稽,封他为河东太守,三年不查你的账。而郑安平也成为秦军统帅,负责邯郸战事。

范雎散尽家财,一饭之恩不能忘,睚(ya)眦(ci)之仇必报。

然而两年后,王稽担任河东郡太守,于诸侯勾连被杀;

郑安平率军作战,被赵军包围,率两万秦兵投降。

所荐非人,两罪并罚,需要诛杀范雎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诛族是震慑手段,也是以防后患。自古以来冤案得以昭雪,总是有亲族相互奔走,这才引起注意,传奇小说里报仇的往往是死里逃生活下来的。

赵武演一出赵氏孤儿,是因为他活下来了;吕四娘杀雍正,也是因为她活下来了。能为你报仇的,必是你的亲族。

父族,包括你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子女和侄子侄女;母族,包括你的外祖父、外祖母、舅舅们、表兄弟姐妹;妻族,包括你岳父岳母、大舅哥小舅哥之类。

古代是大家族,子息众多。诗经中说,螽(zhong)斯羽,嗡嗡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意思是希望新婚夫妇如蝗虫多子一样,家族昌盛。故而一人有难,牵连甚广,这也是文字狱等公案在江南引起血雨腥风的缘故。

《史记》上说,秦王为照顾范雎的面子,下令国内:如有议论郑安平事者,与郑安平同罪。

范雎自然感恩戴德,而秦人议论秦王偏袒,太偏爱范雎了。

然后秦王真这么疼爱范雎吗?

《战国策》里,秦王大怒,想要将范雎一并诛杀。

此时的秦王已经七十多了,做君王五十多年,世间上的事归结起来——什么我没见过,什么我没经历过。

那年代的科技又不是今天这般日新月异,确实有倚老卖老的资格。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养尊处优的久了,秦王性格越来越刚愎。

刚愎的人自负,自尊心也强,最不易相处,一句话不对,可能就交代了。

《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午睡梦见鬼,起来大惊,命人捉鬼。侍卫长找不到,对汉武帝说没有鬼。

汉武帝大怒,你是说朕老眼昏花吗,拉出去,斩了。

侍卫长大惊,连忙求饶,终究难免一死。

而后汉武帝招来巫师驱鬼,惹出巫蛊案,连儿子带女儿女婿,杀了很多,最后太子被逼反,又被杀,良久之后才后悔莫及。

秦王也是,白起都被诛杀,何况范雎?

白起说,宁愿尽忠言被杀,不愿为辱军之将。

秦王说,白起有怨言啊,于是命他自尽。

如今刀口转向了范雎。

范雎说,我本魏人,开罪于魏,西逃至秦。臣外无诸侯之援,内无手足之亲,幸得大王抬爱,使我有了如今的功名地位。大王对我的礼遇天下尽人皆知,臣的一切,包括我的命都是大王的。我为人所骗,所荐非人,大王明察秋毫,要杀我,我不敢有怨言,只怕天下人会说大王不能识人。不如赐我药酒,恩礼葬臣,臣可赎罪,而大王的名声也不会受损。

秦王听后点点头,你说的很好啊。

秦王又想,难得他处处为自己考虑,杀了范雎,又有谁能替代他呢,如果不杀,那是否要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呢?

可是活罪也是惩罚,天下人也会说自己识人不明。事到如今,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自己还能有几年活头,地位财富美色都是从前的旧事了,身后名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秦王非但不惩处范雎,反而礼遇优渥(wo),归根到底,寡人无错。

魏征生前劝诫李世民,李世民即便骂骂咧咧要杀他,可是终究忍下来了,独独忍不下的就是魏征要把昔日的上书公开出版。好嘛,你把曾经做过的好事全都公布出去,身后名你是有了,那谁当炮灰,不就是朕吗?

活着我不跟你计较那么多了,因为你做事是为了国家好,而国家好朕就是明主,朕为了名声,忍了。

好嘛,死后你拿朕当垫底的,你是晏婴,朕岂不是爱砍人脚的齐景公了吗?

于是乎,魏征死后被李世民狠狠整治了一番,要出版的书也烧了。你不得不感慨,汉武帝能让司马迁留下他的书,着实是了不起,相当拿自己的名声作赌。

李世民赌赢了,他删改史料,成为英主,其实也是托现代电视剧的福气。

《康熙王朝》里,李光地收集了索额图的诸多罪状呈报康熙。康熙看后大怒,骂李光地,你是猪脑子啊,结党营私、弑君谋逆,这些能写吗,他索额图成了天底下第一奸臣,那朕成什么了,朕就成了昏君。

出来混,都讲究个面子。

白起说的都对,可是不给秦王面子,秦王于是干掉了他。

范雎死罪难逃,可是杀我秦王丢脸,秦王只好把他留下。

很多事情是做给外人看的,秦王表面对范雎恭恭敬敬,其实早就烦他了,只是希望范雎识趣。

范雎自此一蹶不振,颇为消沉。

秦王只好旁敲侧击,上朝的时候不住的叹息。

范雎走向前,主忧臣死,不知有何疑虑,可否告知我。

秦王说,楚国的剑很锋利,而楚国的歌舞却很难看。剑锋利,那楚国的士兵必然厉害,歌舞难看而楚王却能忍下来,说明其人志不在歌舞,那么一定在开疆拓土上了。楚国向来是秦国的大敌,我是以心忧。

说真的,听着这种话,再对比之前秦王之前的作为,很难想象是同一个人。

秦王这么说,其实就是在表达不满,你是左丞相,国家重任在你身上,你却意志消磨,要么给我振作起来,要么滚。

值此危难之际,一人拜访范雎。

来人叫蔡泽,燕国纲成人(河北万全)。蔡泽出身富贵,学业有成,于是也游历求官。

出来混,往往信命,蔡泽于是也想求一卦,问问前程,自然找到当时著名的相面大师——唐举。

唐举见到赵国李兑,说一百天内你定当掌握一国大权。

那时候赵国上有主父,下有赵王,李兑头上还有公子成,虽然已经是赵王心腹,但是听后也是付诸一笑。

不料随后就是沙丘之变,主父饿死,赵王年幼,公子成年迈,权利都给了赵兑,可谓一步登天,唐举也因此被敬仰,求他一卦的达官显贵往来如云,算是很有话语权的人。

唐举一见蔡泽,哈哈一笑,尊驾朝天鼻、罗圈腿、凸额头、塌鼻梁,有道是圣人必有异样,说的就是先生吧,肯定富贵。

蔡泽一笑,富贵我本来就有,只想知道能活多久?

唐举说,四十三年。

蔡泽大喜,凭我的才学,手捧黄金印、腰缠紫金带,君前享尊荣,人前享威风,四十三年,足矣。

抱着这份信心,蔡泽到了赵国——被驱逐出境,有到韩魏——途中被强盗洗劫,反正越往西越危险。

不过危机于机遇并存,危险越大,证明收益越大。蔡泽跟人聊天,得知范雎因为郑安平、王稽的事而日渐消沉,心中大喜。

我一来,范雎这种名闻天下的人就不行了,这不是天命嘛!

蔡泽抱着这份信心到了秦国,其实他的外貌让他占了不少优势,因为有特点,所以相忘都难,格外的引人注目。游说求官的多了,可是这么有特点的不多,有特点还有才华的也不多。

于是乎,蔡泽玩了一把大的。

你要做事,就要花钱。蔡泽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请人宣传自己,说蔡泽很厉害,此番来秦正是为争丞相之位而来,范雎绝对得让贤。

范先生自然生气,我虽然生病了,也不能把我看作病猫吧。范先生见闻又广,一打听蔡泽的来历,不入流的说客,竟然妄想取代自己。若是自己不出来证明一下,怕是好事者会说自己怕了。

于是蔡泽被招到范先生府上,范先生亲自接待。

看笑话的人多了,听说蔡泽被叫走,想着这下范雎发威了,蔡泽要倒大霉了。这种新闻性事件,可谓吸足了眼球,搞不好赌局都有,就等着好戏上场了。

结果如下:

蔡泽收拾东西滚蛋——50%。

蔡泽被范先生收为门客——30%。

蔡泽得到举荐,担任官员——19%。

蔡泽一步登天,真当了左丞相——1%。

这1%是来自于同情。

蔡泽原本投靠无门,相见范先生不知道要塞多少红包,托多少人,如今竟然能够面对面单独聊天,虽然风险大,也着实值了。

范雎:你一个游历求官的,何德何能敢取代我呢?

蔡泽:春夏秋冬,四时轮替,乃是常理,没听闻夏天过去,却赖着不走的。你自问比商鞅、吴起、文种如何?此三人忠心为国,却下场悲惨,是因为贪恋权位,不肯放手的缘故。你在秦国担任左丞相已经很久了,而今接连出错,我怕在这样下去,你的结局会更悲惨。何不如提前离开是非之地,趁着自己还受宠信,推荐继任者,如此可保全宗族。

蔡泽的核心意思在这里,他为了说服范雎,准备了很多言辞典故。

其实也并非蔡泽的功底多好,还看人。商鞅在位的时候,也有人劝他,不过商鞅以为,自己可以比肩姜子牙,文王用完武王用,就算换了君主,自己也能保全富贵,然后被杀。

到范雎,已经知道换个君主自己绝没有好下场,而秦王年迈刚愎,很不好伺候,能够趁机抽身也是好机会。

于是,范雎待蔡泽为上宾,举荐给秦王。常言对症下药,刚愎的人自有喜好,蔡泽也确实懂得投其所好。

蔡泽跟秦王一拍即合,成功当了丞相,而范雎安然而退,可谓两全。

比起白起,范雎没什么好抱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