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56

第156章 兵凶战危

从猎人到猎物,赵军的角色一下子变过来了,但是没什么好可惜的,毕竟这就是战争。

战争,你想着拿别人的人头换功劳,也得接受自己是货物的事实。

你所拥有的一切,背后依靠的都是武力。得到一件东西,还要有能力保护,才是真正的拥有。

战争的起源,我想得到的在你手上,可以是女人、土地和房屋,你不愿意给我,那我就只有抢了。假设你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妹妹,得了不治之症,只有大户人家的人参能够医治,而你又没钱买,换你会怎么做,难道不会去偷去抢,而是眼睁睁的看着妹妹离开吗?

乔峰这么做了,依旧是顶天立地的豪杰。

换一种假设,你锦衣玉食,我是被一分钱难倒的英雄汉,只要我愿意,我可以用武力把你拥有的都抢过来,你愿意去做吗?

令狐冲带着恒山派的尼姑们劫富济贫,依旧是很多人的偶像。

村庄的建立基础,就是村民们相互认可对方的财产,一同抵御别人的掳掠,而后是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争执的,正是财富的认可。当天下间还有道理的时候,大家还会坐下来评评理,是你的我不会强要。齐桓公、晋文公不灭人国,评判是非,是为霸主。

后来道理说不过拳头了,战争成了决定因素,我打得过你,你就得给钱给地,委屈就全,因为无人给你做主。其实世间的事物都是如此,人类战胜了很多动物,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本来也是靠拳头和智慧抢来的。

美国人说,希望黑人回非洲。

印第安人说,那希望白人也离开北美洲。

但是事实是,黑人不会离开美国,白人也不会离开美洲,即定的事实,你我都得承认。

我曾经看过一本穿越小说,里面颠倒了很多的既定的历史。中国在常瑞青的领导下北伐成功,建立共和国,成为领袖。而北方斯大林在政治内斗中被红军之父托洛茨基击败,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后迅速强大,渴望解放全人类。

美英开始支持德国总理希特勒抗衡苏联,而苏联、法国和日本达成同盟,一同对抗美、英、中、德。战争的最后,德国、中国夹攻打败苏联,法国、日本投降,德国统合欧洲势力,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军力不足,只好停留在美洲,建立美洲同盟,成为第二强国,而中国统合亚洲,成为第三强国。

内容虽扯,值得深思的也不少。常说,成王败寇,德国老兵曾说,若是希特勒成功,如今绝对是正面人物。

正义的到来,伴随着战争的结果。

我们如今称为中国,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随之而存在的是国家对个人财富的认同。而在以前,这种认同是没有的,那自然会引来纠纷,战争,而战争是要死人的。

国虽大,忘战必危。

因为世界还没有统一的认知,你拥有的东西,你的国家认同你,别的国家却不认同。一旦你纸醉金迷,把得来的当做理所当然,忽略了拥有的本质,那么就会失去。

《笑傲江湖》里,少林方丈和武当道长曾对令狐冲说,福威镖局有辟邪剑谱而林镇南武功平平,犹如童子拿着黄金在集市上逛,想抢的人着实不少。终究是青城派的于矮子脸皮最厚,而你尊师岳先生技高一筹。

金庸说《笑傲江湖》写的不是江湖,是政治。

林平之家破人亡,少林、武当也不来主持公道,反而见于矮子后客客气气的,方丈还救过于矮子一命。左冷禅野心勃勃,属下杀了刘正风满门,又假扮日月神教攻打恒山派,还联合华山派剑宗对付岳不群,机关算计,可是任谁见了都要称呼一句左盟主。

为何正义总是迟来,因为不到最后,你不知道谁是正义。

令狐冲帮助林平之对抗青城派,帮助岳不群对抗左冷禅,相助向左使对抗正邪两道,帮助任我行对抗东方不败,帮助恒山派对抗左冷禅,最后帮助少林、武当对抗任我行。

林平之、岳不群、任我行,算是正义吗?

少林、武当笑到最后,他们正义吗?

那令狐冲呢,他是行侠仗义,可是很快退隐江湖,江湖上的一切还是没有认同和归属。少林武当以前没能管好江湖,以后也不可能管好江湖,再出现辟邪剑谱、葵花宝典,还是会腥风血雨。

屠龙宝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惹来杀戮,直到谢逊将它带到冰火岛,于是成为谢逊之物,张无忌常说,我义父的屠龙宝刀;《九阴真经》惹来争斗,王重阳华山论剑赢得此书,有了归属,于是又安宁下来,直到王重阳身死。

对于战国群雄,宝物就是土地,为了争夺土地,用尽阴谋,背信弃义、强取豪夺、栽赃陷害、搬弄是非。有的耍狠,不要命的就来夺;有的玩阴,任你奸似鬼,还要吃老娘的洗脚水;有的口蜜腹剑,让你暗箭难防;有的前倨后恭,让你啼笑皆非。

但是,江湖是要死人的。

谢逊夺得屠龙刀,杀了很多帮派人士,不乏死有余辜的;少林接客僧得罪了郭襄,一番动手留下了两根手指,郭姑娘后来自然平安无事;赤练仙子为郭襄找乳母,找到了一个哺乳的母亲,夺去了人家的孩子,乳母护着孩子逃走,被她一拂尘打死,杨过在旁心道好狠的婆娘,暗自叹息。

都说赤练仙子为情所伤,本身也是苦命人,后来对郭襄也蛮不错的,可是看到她连不懂武功的村妇婴儿都杀,跟蒙古人用刀挑着婴儿有何区别?

江湖人看见圣姑和令狐冲在一起,圣姑大怒说,你们挖去双眼到海岛上去,此事不得再言一字。可怜的江湖人只好遵命,自我流放。而这正是欲拒还迎的任盈盈,脑中只有情郎的女人,相比起来岳灵珊太善良了,难怪令狐冲始终钟情小师妹。

若是生活在那样的江湖,以我们的资质,多看人两眼就是杀身之祸,在江湖上混下去,不丢个双眼、几个指头,恐怕算是老天垂青,真的令人向往吗?

战国的残酷性不亚于小说中的江湖,春秋的时候,楚庄王攻打宋国,宋国人易子而食,坚持了下来。

明朝的时候,皇太极派兵围困住了祖大寿驻守的孤城。外无援兵,明军吃完了粮食,吃骡马,吃完了骡马,吃民工,最后民工都吃完了,皇太极的兵还在外面,祖大寿只好投降。

而赵括的赵军被围困在了长平,吃完了粮食,只能吃人,依旧咬牙坚持。

而秦军,也在咬牙坚持。

此时的秦国已经将倾国的兵力调了过来,赵军有近五十万众,秦军也不少于五十万。而秦国的补给线更长,绕至敌后的三万秦军,上千公里的补给线,几乎压垮秦国。

秦王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qin阳)借兵借粮,宣布所有百姓都加封一级爵位,但是便宜不是白拿的,还是要出粮食出壮丁。

秦国爵位是有俸禄的,秦王也是下了血本了,总之这一仗必须赢,下令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都得服役,运粮食也好,当预备役也罢,反正供白起指挥。

赵国将全部力量集结,想要打通归路,这时候还管你什么世家亲戚不亲戚,要么抱在一起死,要么拼了,咬紧牙关。同时赵国派使臣去魏国、楚国、齐国拉拢援兵,粮食也好,士兵也行,全都要。

围困了四十多天,饥一顿又饥一顿的赵军绝望了,赵括亲自带领军队突围,战死。

第四十六天,混乱的赵军达成一致——投降。

近四十万人投降,秦军笑到了最后,只是笑容太苦涩了。

白起看着赵军的俘虏,心中下定了决心——不能让他们再回到赵国。

凯撒俘虏了敌方士兵,便把俘虏右手大拇指截去而后放走,俘虏们就此无法握紧长矛,难以再次成为自己的敌人。

而白起的选择是坑杀,至于是杀了埋起来,还是让俘虏挖坑,挖了再活埋,那就不得而知。

打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最有效的方式。

有理由相信,这种事情不是白起独断,而是得到秦王认可的。

当然也不是全杀了,白起挑出260个年龄实在小的赵人,放了他们,你能说白起仁慈,只是在战争中,尽自己的本分罢了。如果赵国赢到最后,白起将成为头号战犯,可是没有。

赵国举国震惊,尽皆哀然,家家戴孝,对赵括恨之入骨。

林肯得知一户家庭的五个儿子都死在了南北战争后,写信给那位母亲,信中写道:我感到我言辞的无力,根本不足以安抚你的悲哀,挽救你的损失,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死的,愿天主安抚你的悲痛。

得知瑞恩的三个兄弟都死在战场上,而瑞恩生死未卜时,美军参谋长坚定的说,那孩子还活着,派人找到他,带他离开这场该死的战争。

然而在赵国,一家兄弟四五人死在同一场战役的不计其数,悲剧多的不计其数,以至于让人忘了曾经拥有什么,只看见身边还剩什么。

站在彼此的立场上,你很难指责谁做错了,换作赢得是赵国,秦军的下场一样悲惨。

赵国被打疼了,打怕了。

在赵军被围的时候,赵国上下一直在努力。赵王派遣郑朱去秦国求和,虞卿说,赵军已然必败无疑,郑朱此去,秦王和应侯必定大张旗鼓,让天下人以为秦赵结盟,那就没人来救赵国了,徒劳无益。

可是不能什么不做,就这样等着战败吧!

赵王终究还是派遣了郑朱,一切也如虞卿所言。

白起率军进攻赵国,此时的赵国危若累卵,除了防守邯郸等城的士兵,几乎已无可以抵御秦军的部队了。

此役震惊了天下,魏国、齐国、楚国越加害怕秦国,于是乎,苏代出现了。

苏代找到了应侯范雎,问他,马服君是否被擒?

应侯说,然。

其实赵括已经死了。

苏代说,秦军是否要围困邯郸?

然!

苏代说,赵国一亡,秦的天下矣,武安君可为三公,你甘愿在其下吗?何况秦国攻下邯郸,赵国北面必被燕国夺去,东边是齐国的,南面是楚国的,秦国又能得到多少地,还不如跟赵国谈判,不费一兵一卒,赵国西面的城池就能得到,那时候功劳不全是应侯你的吗?

当然,书上是这么写的,但我真正的理解在于,范雎其实在报恩。

范雎能上位,背后一定有推手,苏代的可能性最高,而一旦秦国攻下了赵国,势必更加强大,那时候再谈合纵怎么合纵的起来,必须保留赵国,限制秦国了。

范雎和白起的矛盾是其一,范雎能够通过谈判得到功劳也是其一,但真正决定性的,还是范雎要偿还当初的恩情。

范雎于是竭力周全,最后秦王同意了赵国割地求和,命令白起撤兵,而此时的秦兵确实已经强弩之末了。

白起大怒,此时秦兵犹可支撑,攻下邯郸在歇息不迟,眼见第一次攻下邯郸的功劳唾手可得,却又失去,一气之下索性不管了。

但是白起之前的战果足够丰盛,秦王得意非常,一日里忽然听闻韩国的汝南得而复失,连忙请应侯来商议。

范雎却说,这有啥可担心的。

秦王反问,何故?

范雎说,有一人儿子死了却并不伤心,人问何故。那人说,我以前没有儿子的时候也不伤心,如今不过又回到了当初,为何要伤心呢?

秦王听后心中不爽,对将军蒙骜(ao)说,一城被围,寡人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而应侯却说的满不在乎,是真的不在乎,还是另有隐情。

蒙骜是齐国人,后来入秦国做武将,很会做人,在外屡立战功,在内是秦王的心腹,自然知道秦王的意思,于是甘愿去拜访应侯,探明应侯的心意,回来禀报秦王。

应侯是秦王心腹,秦国权臣,蒙骜前去试探,既不能咄咄逼人,让应侯一定说出心里话,也不能含糊过去,那样怎么回去禀告秦王呢?

蒙骜见到应侯说,我欲求杀。

应侯一怔,他本来也是个说客,自然知道蒙骜这么说只是让自己接下去,于是说,何出此言。

蒙骜说,秦王以先生为师,天下皆知。我蒙骜得势于秦王,统兵为将,如今韩国夺走了秦王的土地,蒙骜却只能坐视,不死何为?

应侯拜谢蒙骜,韩国的事就拜托将军了。

蒙骜愣了,这算什么回复,什么叫拜托我了,你是丞相,听我这么说,起码也要说点自己的苦衷之类,我好回禀,如今只说一句交给我了就完了?

蒙骜无奈,回去把应侯的意思报告秦王。

秦王自此对应侯心生嫌隙,以后应侯再言韩国之事,一律不以采纳。

而以应侯的聪明,却在韩国的事情上栽这种跟头,着实不明白为何,而只有一种解释,他受到了威胁。

威胁肯定来自外部,如今的应侯风头正劲,之前魏国国相魏齐都被他逼得自杀,秦国又刚刚大胜赵国,又有谁能威胁他呢?

范雎对此讳莫如深,不敢置一词,可见对方的威胁正中要害,参考范雎的发家史,在评点一下范雎此时的地位,威胁只能是,范雎是间谍,有很多让他身败名裂的把柄在对方手上。

范雎自得秦王信任以来,一手策划了秦王夺权事宜,掌握秦国最核心的机密,他有的是机会将这些情报通报给别人。

而得到情报的组织,并不是要利用情报对秦国不利,得到情报只是为了更清晰的了解秦国的实力和目的,以便于安排将来的计划。而且间谍能混到范雎这个份上,算是意外惊喜,组织上一定慎之又慎,平常根本不会动这枚棋子,只在不得不用的时候,利用范雎的影响力,改变秦国对某些事情的态度。

《门徒》里,吴彦祖作为警方卧底,安插到了大毒枭刘德华的身旁。刘德华赚够了钱,对吴彦祖很是欣赏,将他当接班人培养,吴彦祖也得以了解贩毒制毒买毒的整个流程,最后将这个贩毒集团一网打尽。

吴彦祖出于以往的情谊,去见刘德华,说我是卧底。

刘:你忘了,你赌博欠高利贷,是我连夜拿钱去救你。

吴:那些是假的。

刘:那哪天呢,我被人砍,你帮我挡刀。

吴:那些都是警察,我们骗你的。

刘:你当警察一辈子都挣不了三个亿,跟着我,就可以挣到,为什么你要背叛我?

吴:你在害人啊,你知道不知道。

其实都是苦肉计。

范雎被当作间谍,几乎打死,受尽屈辱,偏偏有人救他;救出来后,孑然一身,报仇无门,偏偏有人带他去秦国;到了秦国,遇见秦王,出谋划策,帮助秦王搞定了太后和穰侯,一跃而成左丞相;左丞相任上,散布舆论,将魏齐逼死……

特别传奇的人生,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未必范雎是在演戏,而是有人安排好了戏让他演,情非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