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46

第146章 将相和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文帝曾对李广说,凭着你的一身武艺,若是生在高祖时候,怎么着也能封侯吧。

李广的箭法很好,算是百步穿杨,汉景帝的七王之乱中没有立功封侯,汉武帝远征匈奴他也点背,不是跑错路找不到主力,就是找到的是人家主力为他设的陷阱。

《汉武大帝》里汉武帝无奈的说了一句:李广就是点背。

后来大规模出征匈奴,李广向汉武帝讨要先锋的官职,此时李广已经年迈,估计就是最后一战了,想想霍去病和卫青都算是晚辈了,却都封了侯。汉武帝不好拒绝,只好同意。

可是打仗不仅看你是不是勇将,也看你是不是福将,常说勇将不如智将,智将不如福将,有的人就是运气好,连开十六把大,还不是作弊,让你着实没话可说。

果然李广这个卫青的先锋将又出了事,死在了途中,儿子李敢大怒,为父亲讨说法刺了卫青一剑,而后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一箭射死。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而蔺(lin)相如则是生逢其时的典范,其实赵国如今声势正盛,能跟赵国比肩的只有秦国、楚国,算是三强之一。

既然是三强,那么人才自然不少。之前提到的平原君赵胜,学习大哥哥的方案,门客三千,名扬天下,主父死后赵国的下一代将领已经成长起来,独当一面,廉颇就是佼佼者。

秦琼交朋友,有名的八百,无名的不计其数。赵国的人才,有名有姓有地位的何止八百,来求官的也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然而对赵王,“虽曰如云,匪我思存”。

常说供需决定了价格,士人中谁能脱颖而出,也看赵国的招聘需求了,就算你有盖世武功,可是人家不需要,有两个会两下子的护院就行了,也不会说非得天下第一来当保镖。

所以能不能出头,首先看你投的谁的门路,朝廷有人好做官,然后就看你有什么特殊才能。比如你是高级技工,我们是做软件的,你说我们找你干吗,所以专业对口很重要。

蔺相如其实说来,他也没什么特别厉害的本事,剑法如何,会不会领兵,能不能从底层干起,估计他都是不怎么行的。

而蔺相如聪明啊,反应快,就是机智吧,能够为主人家出谋划策,但是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少,你能想到的未必别人就想不到,大家都是聪明人,智商在线的话,一般不会差太多。

可是蔺相如不仅会说,还会做,知行合一,那就比一般人厉害多了。好比你知道办法,但是关键时候能够不掉链子才行,也是大多智谋之士的短板,我能安排别人如何如何,轮动我自己上就不行了,怕死。

蔺相如出身不怎么好,保定市乡村出生,靠家族是没出路的,只能靠自己,而靠自己的大概意思是,努力奋斗,其他的只能随缘了。

可是机会来了,赵王为和氏璧的事头疼。蔺相如敏锐的抓住机会,知道正因为此去九死一生所以无人抢,而这是自己的唯一机会。

前文说没人愿意去,其实也是大臣贵族中没人,门客之中也不乏有人想要借此搏一搏功名,未必就会比蔺相如差到哪里去。按照故事的逻辑,赵王如果在朝内找不到人,必定询问赵胜之类的大臣,问谁合适。赵胜那么多门客,贴出榜文,未必没有胆大的接单。

好比拍戏,因为存在危险所以知名的都不愿意来,那就招群众演员吧,那么多北漂的肯定有人愿意演的,毕竟是一个露正脸的机会啊,以前留下的不过是背影而已。

蔺相如此时在令缪贤门下,近水楼台先得月,拔了头筹,有理由相信他对整个过程都有完美的规划,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起码赵国在秦国的间谍、眼线等人都会为他服务,说不定和氏璧就是赵国内线悄悄送回国的。

蔺相如一跃成了下卿,这可了不得,一下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初专诸刺杀吴王僚,算是立下了奇功,阖闾这才封专诸的儿子为卿,可见这地位得来的不易。

而后蔺相如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色,博得赵王好感,就此成为上卿,算是光宗耀祖了。

蔺相如之所以这么顺利,还要感谢一个人——秦王。

若是没有秦王赢稷的种种蛮横,赵王上下也不至于为此食不下咽,也正是发现自己无法对付赢稷这类人,赵王才破格提拔蔺相如,因为事实证明,只有他对付的了赢稷,其他人不行。

而国君一般都是有下限的,起码要讲点道义,赢稷这样不按套路出牌的着实罕见,赵王上下也没跟着路人打过交道,顿时抓瞎。而蔺相如正好对付得了,那就没得说了,有需求就有市场,真要时来运转大家也只能说就该人家发达的。

一个小故事:

朋友说他表姐06年来上海,做医药代理的,那段时间正好是行情好的时候,赚的不要不要的,年薪百万,07年买了房子,如今价值上千万。不过10年之后医药代理不好做了,后面人没赶上。

然后朋友做软件销售,说软件销售在14年之前很好赚,前辈一年赚五十万,轮到自己加入已经不好做了,所以一直没赚到钱,如今转行,不是说能力不行,而是时运不济。

之前提到张仪感叹,一个人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多么重要,我是指他的遇见楚怀王。

蔺相如也是,原本他是没什么机会的,以后估计顶多做个大夫,但是就是秦王让他一下子发了。我都想,秦王这么配合,莫非蔺相如是秦王的人,暗地里达成协议什么的,虽然可能小但不是不可能,不过想来还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世界上这么多条线再进行,碰巧两条线有了交集,于是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事事难说的很啊,我想赢稷一定同意这句话。

要谈点虚的,那也可以说蔺相如的名字好听,名字里就有个“相”字,而如字,如家,像家一样,还是“相”。

蔺相如成了上卿,饮水思源,令缪贤自然是他的贵人,算是双赢。而今蔺相如也有了府邸,老子说,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如今君王自称孤、寡人、不谷,其实都是贱本,安能久乎!

蔺相如没忘记那群穷兄弟,把他们招来府下做事,也招揽门客,毕竟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得益于他曾经穷过,在门客的圈子里,他知道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也知道他们欺骗主公的方法,也知道他们牟利的办法,知道他们有私心,因为了解,所以能更好的运用。

此时的蔺相如没有封地,顶多是有食邑,很可能是靠死工资养活自己的,这就是平民出身和贵族出身的区别,没有资本。

常言,离得远了会崇拜,离得近了会嫉妒。

士人们心中,蔺相如就是传奇人物传奇人生,佩服不已,可是在高层看来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最不满的还是廉颇,廉将军自己都说了,洒家先跟从主父,后跟从赵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才挣到今天的地位,我都不称镇关西,他蔺相如不过一泥腿子出身,何以敢称镇关西。

这位廉将军说来跟蔺兄弟还是老乡,都是保定人,不过廉将军的家世那是没得说,首先人家本姓嬴,如果你还记得话,赵王也是本姓嬴,其实和秦国国君都是同一先祖。

不过蔺姓本姓姬,听起来似乎也差不到那里去,不过如今姬姓不行了,就算还行,你穷苦人家出身,也配姓姬,古今都是嫌贫爱富的,今天可能还好点。

廉将军辛苦耕耘,终于在乐毅联军攻打齐国的时候熬成婆,成为上卿,此后赵国不断地进攻齐国,攻城夺地,就算田单复齐后都没停止,每一份功劳都是人家挣来的,自然看不起蔺相如这种暴发户。

从军的都有点暴脾气,廉将军对外宣言,等下次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给他好看,三拳打死那是玩笑,不过也不是不可能,万一蔺兄弟光棍精神爆发,拔剑要决斗,廉颇也只好让人作证,是他先拔剑的,估计还是蔺兄弟输面大。

坦白说,蔺兄弟根基尚浅,此时的赵国是可以无蔺兄弟,不可一日无廉将军,这道理谁都懂。

果然,蔺兄弟用事实证明,自己并不是光会不要命,还会审时度势,就是看人下药,秦王这种不要脸要命的,那就不要命要脸,廉颇这种要脸不要命的,那就要命不要脸。

说来说去,就一招——躲。

生病不上朝,要么下了朝就跑。问题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有碰面的时间啊。

一天两人的马车在街上遇见,车儿向东,马儿向西,卿大夫的马车要豪华些,一般要有清道夫,诸人回避之类。对于这种情况,蔺相如很干脆的说,我们在小巷子里躲一会儿吧。

反正这种乌龟战术惹了很多人笑话,邯郸也就那么大,一点破事立刻传的沸沸扬扬,都说蔺相如怂了,到底是山间芦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哪比得上廉颇泰山石敢当。

主辱臣死,不争馒头争口气啊,于是蔺相如的门客怒了,不过是怒的蔺相如,用行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门客表示你不要脸我要脸,咱们后会无期。

蔺相如自然拦住门客,语重心长的问他,你说廉颇厉害还是秦王厉害?

门客说,自然秦王厉害了。

蔺相如说,秦王如此厉害,我尚且敢以死相争,不辱赵国分毫,我为什么会怕廉颇呢?

是啊,为什么呢?

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赵国文有我蔺相如,武有廉颇,我们内斗岂不是便宜了秦国,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啊。

门客们恍然,被蔺相如说服,难怪人家能起来,这胸怀就把自己甩了十万八千里,这才是为国为民呐!

古来将相大多不和,一般也是君王故意的,毕竟你们穿一条裤子了我怎么办,所以要制衡。但是制衡要有度,有点摩擦就算了,别误了国家大事,也别老是那你们那点破事烦我。太平盛世,一般将相都会有点摩擦,有些也是为了自保,并非心胸狭隘。

不过也分什么时候,精诚团结毕竟能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这是战国,每天你打我我打你,将相不内斗才是王道,不然不死不休,如邹忌和田忌,两忌相斗,必有一伤,而且一般武官吃亏,到底还是损害了国家利益。

蔺相如这么说也讨巧,他毕竟根底浅,赵王又不傻,自己能够成功脱险其实也是仗着有廉颇在,狐假虎威而已,说到底还是斗不过廉颇的。但是随着自己掌权日久,那么廉颇就危险了,想想又是何必。

要么一死一伤,要么自己丢人,蔺相如选择了后者,可见十分的识时务,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很重要。

门客们留下了,再碰上有人诋毁蔺相如,自然把蔺相如的话传出去,为自己和蔺相如挣回面子。这番话说服性太强,很快传遍了邯郸。

廉颇虽是将军,也有不少门客,人家听后告知廉颇,说全城的都在夸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都在说将军有些得理不让人,做的有点过了。

廉颇顿如五雷轰顶,圈子里的人都重名望,要是名声毁了,那也就不用再混下去了。如今危机公关的时候到了,怎么才能挽回声誉呢?

跟蔺相如斗到底?

玩笑,拿自己趁早卷铺盖吧!

不再跟蔺相如斗了,偃旗息鼓?

那就是说自己知道错了,但是死不认错,那就是笑话。

登门认错?

似乎唯有如此了,可是大家还是夸蔺相如,而自己成了反派人物了。

最后门客出了个绝招——负荆请罪。

齐王对田单不爽,田单于是脱掉帽子鞋子,光着上身请罪,而负荆请罪,大概类似军中犯了错让属下捆住自己,表示不用你们捆我,我有自觉。

而荆条可能是刑具,就是上面带刺的树枝,估计还是泡过水的柳条一类有韧性的,再蘸点盐水,打起来绝对是鞭鞭见血,一般用来惩罚犯人,或是主公惩罚家奴用。

廉将军负荆请罪,估计还是招摇撞市,引得人围观。等廉将军到了蔺相如门前,然后单膝跪下表示先生高义,我错了,请你原谅,之前骂过你,你要是不解气,就打我两下,算是赔罪了。

蔺相如自然一把扶起,大家都是为国做事,个人荣辱算什么,折煞我也,折煞我也。

于是乎,邯郸都在传,廉颇登门请罪,二人和好,真是皆大欢喜的好故事啊!

赵王听后很开心,之前估计也在为此发愁,特意嘉奖二人,命群臣向二人学习,一定要把国事放在第一位。

将相和一直以来都是美谈,也是中国以和为贵的体现。

翻阅中国三千年的历史,总结出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家和万事兴,国和邦乃昌,道理倒不是万能的,但大体如此。

王朝覆灭,大多起于斗字,文武斗,文臣斗,拉帮结派的相斗,党争历来都被称作亡国的象征。

以将相和为例,其实代表着文臣和武将两种势力范围,在战国的时候,文臣地位总体来说还是要略高于武将的,但差别不明显。而文臣最害怕的一个词,莫过于出将入相。

武将建立了足够多的功勋,于是想着更进一步,便只有入朝为丞相了,这在以前是很平常的事。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总司令,后来竞选美国总统,共和党和民主党纷纷拉拢,因为资历太高,在美国是英雄人物,而美国一般都有英雄情结,所以只要他参与竞选,入哪个党派,哪个党派就一定会赢。不过希拉里的事告诫我们,板上钉钉也不一定很靠谱,只是赢面大而已。

文臣首领就想了,你出将入相,那我怎么办?

很明显,文臣的首领只有一个,你虽然出将,但是军队依旧唯你马首是瞻,入相后,又成了文臣第一人,对你个人那是莫大的荣誉,可是对我就不是了,那是抢生意来的。

故而文臣考虑到这里,会阻止武将百尺竿头,闲置你甚至诬陷你,总之妨碍我的都要滚。厉害点的也可以里通外国,让你武将吃败仗,这样你丢了人,那我就安全了,也算是文臣个人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种文武斗极大的损害了国家利益,这是无可置疑的。

如今都是二元政治结构,军政分离,军人不干政。在欧洲,国防部长通常是文官担任,而后挑选武官担任副部长之类,政治决定军事,也是一种对武将的极好的牵制。

不过也有弊端,那就是军队战斗力必然下降。宋朝就是这么做的,范仲淹、韩琦、包拯都担任过枢密副使,就是国防部副部长,他们是文职,狄青武将出身,出生入死,也不过是枢密副使,岳飞功勋很多,也不过是枢密副使,便是如此,可是宋朝军队也是出了名的弱。

个人感觉战国最合适的二元结构,还是赵国主父那套,主父主政军事,赵王主政政治,均有独立性,文人不领兵,武将不干政,只是太过理想化。

不过,武人不干政绝对是金科玉律,因为之前井水不犯河水,两个系统还能维稳,否则就是双方就会起争执。

所以将相和,最好的一点在于能够各自划清势力范围,达成共识之后,那么事情就好做多了。这未必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却是合理地解决方案,也是能够被认同的,虽然有弊端,但是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