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 20
刘父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墨翟勤劳肯干,与人为善,调节村民的纠纷,匪患来了也能带着壮丁打跑他们,在村中威望很高;二儿子孟子喜欢读书却不喜欢种地,科举又是屡试不中只能当教书先生饥一顿饱一顿的养活自己,时不时的还要家中接济;三儿子杨朱则喜欢吃喝赌钱,不过能花也能挣,对自己的事务上心,对家中兄弟不怎么关心;四儿子庄生,不事产业,每日里无所事事。
刘父年事已高,便把儿子招过来要分家,对墨翟说,你能干,将来肯定能养活自己,就少分点家产吧。
墨翟说,父亲说的是,大丈夫靠自身就好,家产我不要了,给两个弟弟吧。
杨朱反对说,我不喜欢别人占我便宜,也不喜欢占别人便宜,家产我只要四分之一,其他的你们自己分吧。不过我劝大哥,该是自己的还要争,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我嫂子和侄子们考虑啊。
墨翟于是说,三弟说得对,可是我是兄长,理该礼让弟弟们。那这样,我只要我改得的一半,剩下的你们俩分吧。
杨朱说,我不要。
庄生说,哥哥给我,我也不推辞,不给我,我也不强要,一切顺其自然好了。
孟子说,既然三弟不要,四弟有这么说,那大哥的一半家产就给我吧,父母也交给我赡养就好了,我会把大哥那一半全用来奉养父亲,让老人家吃上肉,穿上丝绸,不再下地干活。
刘父叹气,我和你母亲都一把年纪了,还贪图什么吃的穿的,只要你们三个有出息就好了。好吃的、好穿的给孙子孙女就好,我嘛,趁着还能下地干活,就多做一点,能帮一点是一点。
孟子说,不行,孝顺父母是应当的,就算苦了儿女也不能苦了父母。
刘父说,小孟这话就不对了,当初我有了好吃的好穿的,都给你们而不是给我父母,因为父母吃苦受累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孩子。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后却不能好好养,那跟无后有什么区别呢?
杨朱点了点头,父亲说的是,好的东西应该先照顾自己,因为自己是顶梁柱,自己身体不好万事皆休,其次是儿女,因为自己会老,下一代要健康成长,再次才是父母。所谓力所能及,让父母吃上好吃的。
孟子反驳道,三弟这是什么话,当初你是婴儿的时候,母亲把你抱在怀里,三年才让你离开怀抱,好吃的好喝的都给你,如今长大了却不知道回报父母,那跟禽兽有什么区别。
庄生说,你因为我对你好,所以对我比你儿女好。那么你儿女长大了,说你当初对他们不好,也不愿意对你好,而对自己的子女好,这种循环又有何益。反不如都对儿女好。
刘父笑笑,是啊二郎,都对儿女好,他们还年轻,对父母好又有什么用呢,我们顶多多活几年,还要给你们填不少麻烦。一场病就累得你倾家荡产,所以有这份孝心就好,能顾得上就帮我们一把,顾不上我们也不怪你,我当年也是这么对我父母的。
孟子说,我不这样认为。我对父母孝顺,我儿女看在眼里,知道这是对的,也就会对我孝顺,这就是言传身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对父母好,也是为了将来儿女对我孝敬,我吃了一辈子苦,也能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不用再下地干活,所以父亲就不要拒绝了。
杨朱忽然心有所悟,不再反对。
刘父叹道,二郎啊,你哥哥很能干,能从土地中挣来钱,我是不担心的,你三弟他从不吃亏,也能治产业,我也不担心,最担心的是你和四郎。四郎长得好看为人又潇洒,喜欢他的大户人家着实不少,将来入赘到人家也不愁吃穿。唯独你,你年纪也不小了,还没成亲,教书也只能养活你自己罢了,真打算抱着那几本破书守一辈子吗?将来别说侍奉我和你母亲了,你能养活自己一家我心愿就了了。
墨翟也说,二郎,父亲说得对。我的一半家产就给你好了,父亲我和三弟也会照顾好,只是还望你谋个出身,你既然能书能写,又能言善辩,且不如去富贵人家当当账房先生,或是去官老爷哪里当当文书师爷,你如果想的话,我可以替你找人问问。
孟子叹道,没办法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反而让父母为我担心,兄弟为我发愁,大丈夫却连自己也照顾不好,这都是我自己的过错啊!
孟子于是变卖家产,一半留给父母,托哥哥和三弟保管,另一半带着外出,发誓要求取功名,以赡养父母。
十年后,孟子带着千乘车马还乡,威风百倍,拜见父母兄弟。
孟子得意的对刘父说,父亲昔日以为我不如大哥、三弟和四弟,如今再看看我,以为如何啊?
杨朱好奇的问,哥哥现在什么官?
孟子说,我不是官,只是皇帝尊敬我,向我咨询问题,并给我一万钟粟米来收徒弟、养父母、济朋友而已。
墨翟说,那很厉害啊,你有做什么利国利民的事吗?
孟子低下头说,皇帝只是认为我名气大,把我养起来表示自己尊重贤士罢了,言不听划不从,我原本想一走了之,可是想想父母在家受苦,这才贪图俸禄留下来的,利国利民是没做过了,只是写诗词文章歌颂下君王,宴会上助助兴而已。
墨翟勃然变色,二弟这是什么话,我在家虽然没有你那么威风,可是村中原本相互斗殴,我让他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歹人来了,我也能带他们赶跑。原本村中很穷,可是哥哥我带村民辛苦耕种,闲时挖沟渠引来河水灌溉,如今村子富有了,人口也多了,算是有益于一方。弟弟拿着那么多钱,百姓却没有因你而富有,你又凭什么拿那么多钱呢?你难道不是戏文里的弄臣吗?
孟子怒道,大哥这是什么话,昔日我贫贱的时候,大哥劝我另谋生路。如今我凭着你说的几本破书,挣来如今的地位,王侯见了我都得恭恭敬敬,我回乡,地方长官巴结奉承,算是光耀门楣,我们家也不再受人欺负,难不成你还想我成为昔日一事无成的二郎?
墨翟说,昔日里一事无成,苦的不过是你一家,如今你富了,苦的却是天下百姓,我倒宁愿你苦自己。
刘父劝解说,二郎功成名就是好事,不仅能够养活他自己,你们兄弟也跟着沾光。大喜的日子,不要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了。
墨翟说,父亲这么说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我行的端坐的正,是不会贪图二郎什么好处的。
杨朱也笑道,如今我虽然没有功名,却也是家有千金,二哥的福气自己享受就好,我既不贪图,也求将来别连累我们。
孟子问庄生,四弟,你呢,愿不愿随我入京当官?
庄生笑笑,弟弟我本来就是性子舒懒的人,每日睡到自然醒,醒来找朋友聊聊天,喝喝酒,日子挺美的,当官就不那么舒服了。不过二哥既然当了大官,能够接济一下我,多给些银钱,我自然不会推辞,说不定将来花完了,还要去找二哥要,到时候二哥不要嫌烦就好。
孟子哈哈一笑,四弟是性情中人,哥哥俸禄如此之多,给你一些又如何,当时候尽管找我来取便是。
庄生谢过孟子。
孟子问刘父,愿不愿意和母亲来京城?
刘父摇了摇头,要是十年前我和你母亲就跟你去了,如今就算了,人老了,当官的还知道衣锦还乡,我去了也不过给你添麻烦。大字不识一个,来了客人见了我也让人笑话,还是在家吧,以后有什么事借着里的名义找找县太爷也好,总不会把我赶出来。
孟子心中顿觉黯然,回京之后忽忽不乐,想起大哥所言,想起朝廷中你争我斗,想起皇子们明枪暗箭,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得到重用,何必趟浑水呢,如今名望也有了,回家里开个书院教教学生,收收学费也能过得很滋润。
于是孟子向皇帝请辞,皇帝加以挽留,孟子说,我来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的,并非贪图俸禄,俸禄对我来说还有什么用呢,多养活几个小老婆,还是住好房子,还是接济一下亲朋?
大丈夫不好美色,不好宫室,也不为自己博取乐善好施的名声,我之所学只是为了有益于国,为了治理百姓,既然君王不用,那不妨让我回去开个书院,教教学生。
皇帝于是为书院题名,并送他到了城外,依依惜别。
刘父大笑,如今我的儿子中,老大在乡中很有威望,又能带领百姓致富,可惜就是困在这里,舞台有限。二郎名传天下,皇帝都敬重,不仅家里免税,县老爷还要逢年过节看望自己,称呼自己老太爷,自己何尝这么威风过。
三郎能治产业,过得很滋润,不用担心,四郎虽说游手好闲,可是岳父家养得起闲人,别人也喜欢跟四郎相处,总的来说算是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种人,自己一家何其美满。
————————————————————————————————————《闲庭记趣*这个异语有点长》
孟子兄在大梁城内待了一段时间,摸透了魏惠王的本性,知道他不是什么无道昏君,可是也算不上什么明主,虽然礼遇自己,但却不会重用自己。
已然四十不动心的孟子兄收拾行囊,金钱美女对他是过眼云烟,他不是贪图这些才来的,也不是图嘴皮子利索跟人辩论而来的,他为的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国。
坦白说,魏惠王不用孟子兄并非是他昏庸,反倒是他很明事理。泰戈尔曾说,一滴水是透明的,可是大海却是蓝色的,小的道理说的清,大的道理却很难说清。
当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这涉及光线理论,海水吸收其他颜色,反射蓝色光线,所以是蓝色的,深海处反射的光线少故而海水是黑色的。
这些东西泰戈尔当然不懂,他只是发现现象,而后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慨,也不会深究为什么,只是把发现的现象当做世间的真理,顶多如庄子,说天之所以是蓝色的,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天空的尽头,看不到尽头的东西就是蓝色的,我们看海洋也是看不到尽头,海洋也是蓝色的。
孔子还算是实践出真知,当过大司寇,掌管刑狱,教导的弟子也大多在政坛混得不错,可是一百年后,儒家大多成了书本上的学问,教书先生大多是理论派,没什么实干经验。孟子虽说是儒家拔尖的人物,可是也只是会教学、会辩论而已,他的理想国太理想了,有些纸上谈兵的嫌疑。
所以我前文说,孔子要做的克己复礼,尽管老子、晏婴都说不合时宜,可是我觉得能人能人所不能,别人虽做不到,孔子却能做到。但到了孟子兄,我心中也没底。
犹如国外的乌托邦实验一样,有理想的贵族捐出家产来,养活一帮子人,让他们根据需要免费拿东西,平日里谈谈理想,做做事情,过的很如意,可是那种如意是要花钱的。犹如电电脑一样,里面的花花世界是要靠电支撑的,断了电就什么都没了。钱花完了,乌托邦也就没了。
而中国儒家两千多年下来,也有不少儒家学子,家中颇有余财,便养活你一个村子,按照孟子理想国的搞法来做。我是看小说看到的,里面那个儒生的结局,是被起纠纷的村民打死,官员以为儒生有向圣之心,而民众非教化之民,惩处了杀人的村民。
我们今天大致算是实现了孟子的理想,可是是按照儒家那套实现的吗,也不是,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资文明极大的丰富,使得百姓老所有养壮有所用,这是我们人人都学过的了。
故而魏惠王心中没底,也不敢让他试,只是名气太大,所以不时地找他聊聊天,免得旁人说自己有眼无珠,冷落了贤人,更怕这人是另一个商鞅——虽然可能性极低。
如果换作我来,我可能会给孟子一个县来试验一下,成功的话再给一个县,可是这是在我知道孟子后世莫大名声的情况下,才肯出一个县给他试试,而当时跟孟子齐名的人很多,名家惠施在魏国还当过国相,还有墨家、道家、农家,他们来了是不是也要给一个县?
韩国大致有七十多个县,而魏国大致国土为山西省大部,河北河南省小部,如今山西省有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大致119个县,魏国大致一百三十个县,看起来不少,其实哪里够分。
前文说,子产不同意让年轻人当地方官,觉得年纪不够,会害了当地百姓,我还夸他同情百姓,轮到我自己,却愿意给孟子一个县的百姓做实验,想想还真是讽刺,只是真想给他个机会。
如此魏惠王其实也跟子产差不多,对百姓也不错,其实魏国的败仗都是将军们打的,将军们打得好,那就是盖世明君,打得不好,那就是昏庸无能,算起来不仅君主把臣子的功劳揽在手里,臣子的错误也一并担了。
常说无道昏君,而谈起崇祯却说有道无福,崇祯很上道,奈何属下们不上道,可是他尽力了,旁人自问换做自己也做不了更好,自然也差不了那里去——顶多早几年亡国,这么看来,康熙见到孙儿乾隆,大喜说,此儿福气比我更甚,于是决心传位给雍正,又隔代指定了乾隆,也不是没有道理。
魏惠王我个人认为也算有道无福,爷爷珠玉在前,他萧规曹随就好,后期军队打仗,他很支持,魏国军队也是天下间最精锐的,可是战争比的东西太多了,庞涓两次中伏,商鞅还扣押公子卬,在大破魏军,四方诸国一拥而上,当年父亲有吴起等人才撑下来,庞涓终究比不上吴起啊。
还是那句话,在国家的赌桌上,少有才智不行的,论赌本、论决心,还论运气,摊上崇祯一样,陕西七年旱灾,倒霉事此起彼伏,很多研究明史的也只能说气数已尽,我虽不信气数,心中也着实无奈。
孟子还是离开了,下一个目标是齐国。我记得说过,孟子给战国各国取周朝而代之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君可以说自己是奉天承运,当然也不是孟子提出来的,周武王的时候就有这种说法了,孟子只不过进一步宣扬,扩大这种理论的影响力。
可是孟子的理论也给了各国卿大夫取代国君的理论依据,按照他的说法,韩赵魏取代晋国,田氏代齐都是天命,对国君而言可就不是什么开心的事了。
比如朱元璋就十分讨厌这种理论,先讲一下这位朱老兄做的一件事吧!
朱元璋俘虏了很多元朝大臣,对他们施恩重用,有个汉族臣子心系元朝不愿臣服,朱元璋花了很多力气才劝说成功,用在身边,说他是贤臣啊,是我大明所需。
等元朝跑到塞北,坐稳江山之后,朱元璋开始看这位降臣不顺眼了,为蒙古人卖命不说,国家要的是忠臣,自己却重用一个降臣,这样传出去名声不好啊,于是给了暗示,不知道是不是送了个空盒子。
降臣也是七窍玲珑心,于是自杀了。
而乾隆的时候,褒奖为明朝尽忠而死的臣子,更是将洪承畴、祖可法、尚可喜、钱谦益、孙之獬(xie,希望你还记得这位仁兄)共157人列在《贰臣传》里,表示大清入关不得已用了这样一批人,如今大清坐稳江山,对这种人骨子里也是瞧不起的。如今大清坐稳了江山,最怕这类人将来挖墙脚,于是干脆给你们定性,让你们知道,就算给新朝立下再大的功劳,再是英雄识时务,再是顺应天命,也是大节有亏。
朱老兄起自布衣,据说还要过饭,珍珠翡翠白玉汤什么的,一穷二白打天下,虽说刘邦在前,但是心中也怕对方不服,所以最开始还是蛮欣赏孟子的,觉得自己为民请命,天命在我,取代元朝是合理合法的。
可是坐稳江山之后,一想我儿子万一不怎么贤明,岂不是有人要以此为借口犯上,于是下令将孟子从孔庙中挪出去,换个人。可是孟子兄也不是吃干饭的,人死了这么长时间,茶不但不凉,反而热得烫手,一大帮儒生自居的大臣自然不干,这不是拆庙门嘛,给顶了回去。
朱老哥见不能硬来,于是命人将《孟子》一书删繁就简,很多地方直接**,并下令**不能出现在科考试卷中,否则就不给你官做。
孟子兄自觉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很圣人的说其他与我如浮云,可是他的学说反动性太强,而且威望太高。
魏惠王也许想,你一直说天下归有德之人,那么在你心中,最有德行的怕就是你吧,你说的这么冠冕堂皇,那么等你治理好国家后,会不会说寡人是无道昏君,对了专业名词叫“独夫”,杀了我而后孟氏代魏呢?
孟子兄啊,就算你不这么想,又怎么能阻止别人这么想呢?不想明白这点,就算到哪里都一样,都不会有人愿意用你的。
其实孟子兄未必不知道,但是心怀坦荡。明朝大儒王阳明死时,学生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要交代吗,王阳明摇头,以手捂着心口说,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我以前骗人,后来发现很多人是不值得你骗的,于是只是编写善意的谎言骗亲人,因为不想他们为我担心。可是谎言终究是谎言,你说了,他们信了,于是你就要圆谎,为了圆谎说出更多的谎言。
我弟弟笑言,圆谎很累吧。
确实,于是我想,以后还是不要骗人了,谎言终究会有揭穿的一天,只不过是拖到后面而已,终究是不好的,也许某一天也会变得实话实说,尽管不讨人家喜欢或是被笑话。
记者问阿甘,你为什么跑步?
阿甘说,i, just, like, running。
孟子大约如是,我就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要这么做,你说可以骗骗人,成功后对方也不会计较的,对不起,那如果没成功呢,对方也会不计较吗?
《论语》:做人勿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孟子说孔子是最伟大的人,是我的老师,所以论语的这句话他记在了心中,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有人说如丧家之犬。
我知道啊,当今还有谁比我更了解孔子的吗,以他的才华尚且在世上不受重用,何况我呢,但是夫子明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但依旧走下去了,因为他知道这条路是对的,我虽然不肖,但是依旧愿意走那条路,尽管我知道很苦很苦,将来可能一事无成,但我也会走下去,因为我知道那是对的,对的就要坚持下去。
我们都知道许多是对的,比如扶老人是对的,比如对人好对的,可是总有那么多顾忌让我们做不下去,或者做下去经历了一两次寒心,也就罢了,但孟子做下去了,我想之所以说他是圣人,除了他的文章、言行,也就是他的这种觉悟了。
佛家说修身,不吃肉,不娶老婆,不生孩子,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我知道不会有人飞升,他们也不过生老病死,老的时候皮肤枯萎,齿动耳聋,而且养活一大批不事生产的人,对国家也没什么好处。
我曾经想过,和尚们不生孩子,为嘛当和尚的人不少呢,唐僧是江流儿,也有看破红尘的要出家,也有养不起孩子的送过去出家,为的是那里吃得饱饭,可是有那么多人吗?
我不理解他们,就如他们不理解我们,说我们还在红尘宦海中苦苦挣扎,又是何必。
庄子说,你怎么知道人怕死,不是游子的近乡情更怯,怎么知道死亡不是回家呢?
是啊,我知道死亡就如不做梦的睡觉,醒来的时候想,对之前一无所知,那就是死亡的感觉吧,睡着之后,什么感觉都没了,亲情友情爱情,人生理想抱负,什么都没了,你会怀疑我怎么会醒来的呢,就算醒不来,我也什么感觉。
一无所知,想知道的话可以多想想睡着不做梦的自己。
总是物以稀为贵的,为自己打算的多了,大家就佩服那些无私风险的,为人民服务说得多了,大家想太假,真小人远胜假君子。
战国的世道,我所倾佩的苏秦张仪在为自己谋划,各国君主也在为自己谋划,人人都在为自己谋划,识时务的俊杰太多,以至于有些厌了。
忽而出现个豫让,为智伯报仇,赵襄子都不忍杀;忽而出现个聂政,士为知己者死,司马迁称颂他为豪杰;忽而出现个孟子,为天下人奔走,后人夸他是圣人。
春秋英雄志,英雄虽多,却也是起自公元前700年开始,至今已写了四百年,称得上英雄也是有数的,所以古代真的那么多俊介吗,却也未必。就如我看过一段网上的民国史,就大言不惭的说了一句“民国多奇士,英杰乃辈出”,觉得比现在好得多,真的如此吗,我也未必这么想,就如我也写诗,为了押韵写几句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话也常有,这句话也是。
总而言之,我佩服孟子,所以想,若是真能给他个机会多好啊。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