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寻三国记(已经完结)
341300000065

第六十四章——孫權背棄盟約,趙云截江救人

眾人望向那個反對曹操的人,原來是司馬懿!此人復姓司馬,單名一個懿字,字仲達,有經天緯地之才!曹操委以重用,但是曹操看出此人不愿甘心為臣,也沒有把重大任務交在其手上。

眾人見了司馬懿反對曹操,都看著司馬懿。曹操也望了望司馬懿,問道:“仲達反對本王,不知為何?”此時的曹操,已經被獻帝封為魏王了。故自稱本王!

司馬懿神態自若,回答道:“魏王,劉備乃獻帝親口承認之皇叔,若出兵攻打劉備,皇上定不高興。雖然皇上現在全部聽從魏王的吩咐,但是皇上也會有脾氣的,魏王雖為王侯,但是必定不好與皇上公然沖突,這樣只會對魏王不利!所以臣認為不應該攻打劉備!再說我軍剛平定北方戰事,兵力不多,若出兵攻打劉備,定無暇東顧!若江東孫權攻來,定會顧此失彼!請魏王三思!”

眾人聽了司馬懿的話,都點了點頭,望向司馬懿,對司馬懿投去贊許的目光!曹操見眾人都贊同司馬懿的說法,自己也覺得司馬懿的話不無道理,但是更想聽聽司馬懿有何高見,于是對司馬懿問道:“仲達分析的不無道理,可是不知仲達有何高見?”

司馬懿不慌不忙的,站在原地,一聲不語!等了許久,眾人見司馬懿一聲不語,紛紛為司馬懿著急,因為這就像是對曹操的不敬,都紛紛看了一下司馬懿,又看了一下曹操。果然不出眾人所料,都看出曹操的神色不對,都為司馬懿捏了一把汗,只見曹操并沒有明顯的發怒,只是說了聲,“仲達有言直說,需要本王如何?便說吧!”但曹操心里卻在想:“好你個司馬仲達,本王要不是需要你的幫助,本王定斬不赦!這次本王給足了你面子,你再不答話,本王定治你罪!”

司馬懿見曹操說話了,也知道曹操給足自己面子了,便道:“魏王,江東孫權當時與劉備結盟,劉備卻依靠諸葛亮的計謀,奪得了荊州,卻沒有分給孫權任何好處,孫權多次派人向荊州要地,劉備無法推辭,揚言奪下益州便交換荊州,但是并非如此。孫權早已對劉備恨之入骨,更加上諸葛亮氣死周瑜,讓孫權失去一臂!兩方之間的聯盟并非真正那么牢固!魏王只需派遣一人往江東,說服孫權,而孫權見對江東有好處的,定不會如此放過這個機會的。假若此計成功,孫權奪得荊州,劉備定會攻打江東。若不成,也讓兩方早日破除聯盟!而劉備這邊,魏王可借皇上之命,封劉備為真正的漢中王!劉備受封在即,定會掉以輕心,我們也就暗中幫助了孫權一把!”

眾人聽了,皆言司馬懿此計不錯,對司馬懿贊許有加。但是一旁卻有一人沒有說話,保持著沉默。那便是郭嘉。

曹操見了,對郭嘉問道:“奉孝,你一直保持著沉默,不知有何意見?”

郭嘉見曹操問了自己,便答道:“魏王,仲達之計確實不錯。但是還是需要先行安排好兵馬,以防孫權或者劉備攻來。而兩方均未攻來時,我軍也可以為孫權助一臂之力。我軍現在最強敵人便是劉備,若鏟除了劉備,定能降服孫權。”

曹操聽了,大喜,說道:“奉孝之意不錯。當然,仲達之計也相當之妙。這樣,我命夏侯敦整頓兵馬,仲達為輔佐,奉孝為本王挑選一人前往江東,這樣可好?”

眾人齊聲答道:“全憑大王吩咐!”

郭嘉道:“魏王,有一人足以完成此任務!那人便是滿寵,滿伯寧!”

曹操道:“那便著滿伯寧為使,前往江東。”

于是,滿寵前往江東,以見孫權。

滿寵來到江東之后,大言曹操欲與孫權聯盟,幫助孫權奪回荊州。滿寵上奏孫權的書信是這樣寫的:“吳侯,我家魏王雖前日與吳侯為敵,赤壁大戰,雖天下皆言是為江東而來。但是皆是為劉備此等小人而來,不料吳侯中了劉備此等小人之當,與我家魏王為敵。我家魏王明白赤壁大戰雖兩方開戰,但是錯不在吳侯。而在劉備。劉備依靠吳侯與我軍開戰之際,奪取了荆州,聽聞吳侯向劉備討取荊州之時,劉備答應吳侯奪得益州便歸還荊州。今劉備奪得益州,自封漢中王。卻不歸還荊州。我家魏王決定與吳侯擯棄前嫌,幫助吳侯奪回荊州,不知吳侯意下如何?”

孫權看完這封信之后,本是生氣拒絕的,但是卻想起孫堅和孫策的遺愿,勢必奪取天下。而曹操的這封信,也確實道出了孫權心里所想的。孫權對滿寵道:“伯寧請先行在館邑歇息,明**必定會親自答復伯寧!”

滿寵知道孫權有意結盟,便回答道:“那滿寵自行告退,等候吳侯接見!”說完,便被隨從領走了。

滿寵走后,魯肅道:“主公,不可啊!曹操此計是為了讓我軍與劉備斷了聯盟之誼,好從我軍或者劉備那邊下手,先行消滅一方啊!”

張昭道:“子敬此言差矣!我軍雖與劉備有同盟之誼,但是劉備一再欺騙我江東,不但騙走了孫夫人,氣死了周瑜大都督,還奪得了荊州各地,這不是對我江東的奇恥大辱嗎?還哪里念得我倆的同盟之誼。”

張昭的這番話,也確實讓魯肅沒有話說。孫權說道:“你二人都說得有理。但是在這個群雄割據的世界,本來便是你打我,我滅你,同盟只不過是一時的計策罷了。向劉備現在羽翼豐滿,日后未必會記得我等的同盟之誼。再說劉備勢必恢復漢室,平定天下,不會放過我江東的。但是我江東也不是省油的燈的,這便與曹操先行結盟,待奪得荊州之后,再行背盟!攻打曹操!”

這番話一出,沒有人有什么意見,也沒有什么人敢有什么意見。孫權問道:“諸位有何妙計,讓我軍輕易奪回荊州?”

這時,張昭說話了,張昭道:“主公,劉備只有阿斗一子,

兩位夫人已亡,現今只剩下孫夫人無恙阿斗了。孫夫人乃有名的孝女,只要假稱國太病危,想見夫人和阿斗,定能賺回夫人和阿斗。以阿斗換取荊州,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孫權聽了,開心的說道:“子布此言善妙!按你說得去辦。我讓親信周善去荊州騙來夫人,定能讓我那小妹上當。”

眾人說道:“吳侯考慮周全,我等不及!”

說罷,孫權大笑。后來,便吩咐周善往荊州而去。

劉備封為漢中王之后,政事繁忙,還未來得及接回孫夫人和阿斗,于是便決定讓趙云和云祿,樊華三人回荊州接回孫夫人和阿斗。而此時,諸葛亮正在荊州處理政事,于是劉備讓趙云帶去書信,拜訪諸葛亮和關羽。

荊州江陵城中

周善報知道要見孫仁,孫仁聽聞江東有人來訪,便立即讓人帶拜訪之人來見。見了是孫權身邊親信周善,便問道:“周善,你來此作甚?”

周善盡言國太病危,想見阿斗和夫人,孫仁聽了國太病危,立即灑淚哭泣。周善見了孫仁上當,道:“夫人,請帶上阿斗,隨周善上船吧。國太病危,等不了多久啊!”

孫仁哭著說道:“可是軍師讓我要離開荊州,必須得先行和他說一聲。這~~”

周善道:“他諸葛亮是何人?只是劉備的一名軍師,夫人乃皇叔夫人,還得經過他的同意嗎?請夫人快點上船吧!”

孫夫人見周善如此著急,便帶上阿斗,跟隨周善往江邊而去。到了江邊,周善安排孫仁和阿斗上船,只聽聞岸上有人大叫,“夫人慢行!夫人慢行!”

周善見了,原來是趙云和他的兩位夫人。原來此時趙云已經來到荊州,正好去見諸葛亮,有人來報諸葛亮說孫仁被江東的人接走,而阿斗也被接走。諸葛亮大驚,慌忙之中派人往江邊截堵!趙云剛好來到,便自告奮勇,率領二位夫人和一十白馬騎,來到江邊。周善見是趙云,不敢久等,馬上令人開船。趙云三人來到江邊,周善已經開船,周善令船上士兵大笑,以視對趙云的恥笑。

船越開越遠,趙云不敢怠慢,見到江邊有一艘小船,便讓白馬騎往諸葛亮處求援,自己與二位夫人上了小船,追趕周善和孫仁。

小船畢竟速度比大船快,周善見趙云船已逼近,讓弓箭手射箭,弓箭紛紛被趙云和二位夫人擋下,小船离大船悬隔丈余,吴兵用長槍亂刺,趙云把白龍槍棄了丟給云祿,便持著手中青肛劍,往大船上一躍!吴兵尽皆惊倒。趙云跑進船艙,見孫夫人手抱阿斗,孫夫人問道:“趙云,何故如此無禮?”

趙云道:“主母何故不辭而別?也不和軍師說一聲?”

孫仁氣著說道:“我母病危,想見我和阿斗,等我請辭了軍師,我母若出了什么事情,是否你等負責?”

趙云說道:“不敢!可是阿斗乃我家主公漢中王一生唯一骨肉,夫人不應把阿斗帶到江東那等危險之地!”

孫仁大怒,道:“趙云,你敢以下犯上,阿斗乃我子,我自當帶回見了我母,有何不可?來人,把趙云給我趕出去!”

眾侍女接到命令,皆持劍驅趕趙云。趙云大怒,推開眾侍女,從孫夫人手中奪回阿斗。此時,云祿和樊華也持劍跳上了大船,分開侍衛,與趙云三人,懷抱阿斗,被圍在船中心。孫夫人下令不可傷害到阿斗,把趙云和兩位夫人一同帶往江東。大船上吳兵眾多,趙云三人本來能突出重圍的,但是深怕阿斗受傷。便不好動手。樊華小聲對趙云道:“子龍,你和姐姐武藝較好,阿斗教與我,你和姐姐拿下周善,定能令眾吳兵住手!你看如何?”

趙云看了一眼樊華,沒說什么,只是笑了笑,便作出手勢,把阿斗交給了樊華,自己和云祿持劍突圍。眾吳兵一擁而上,云祿分開眾吳兵,讓趙云突圍而上,周善大見不妙,想要逃跑,被趙云一把拿下,趙云令眾吳兵住手。眾吳兵見周善被擒,紛紛棄下武器,趙云把周善押到孫仁面前,說道:“夫人,以云之見,國太之病,乃是江東之人所定下的計謀,想賺取夫人和阿斗,換取荊州。不信,夫人可問此人!”

孫仁見趙云如此認真,對周善問道:“周善,快說實話,趙將軍此言是否屬實?”

周善不敢看孫仁,孫仁一氣,持起身邊侍女的寶劍,砍翻了身邊的桌子。周善大驚,周善乃孫權身邊親信,對孫仁自是熟悉,知道孫仁的脾氣,不敢相瞞。說不定誠實,還能留下一命。于是,周善說道:“夫人饒命,夫人饒命,這都是吳侯讓小人做的。”

孫仁聽了,癱坐在地,眾侍女扶起孫仁,趙云和二位夫人皆都跪下,眾吳兵也是。孫仁大怒,砍下了周善的腦袋,讓吳兵回去報告孫權,休想賺取荊州,有她孫仁幫助劉備,孫權休想輕易得手。聽到這個,趙云和二位夫人面上出現笑意。

眾吳兵紛紛逃回江東,趙云迎回了孫仁,奪回了阿斗!來到江邊,諸葛亮已經在等候多時了。孫仁羞愧不敢見諸葛亮,諸葛亮知道孫仁的脾氣,沒有說什么,只是說了,恭迎夫人回來!孫仁聽了,沒有說什么,只是抱著阿斗隨諸葛亮回城。

諸葛亮對趙云和二位夫人說道:“今天多虧了子龍和二位夫人,你等三人救了整個荊州啊!功不可沒啊!”

趙云辭謝道:“趙云不敢!”

于是隨諸葛亮回城,吳兵逃回東吳,孫權后悔莫及,只能再行計謀,奪取荊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