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只要妈妈去公园练习太极,我就跟着去,人多打着也有气氛,有感觉,虽然不会,但是会点儿自创,比如有的时候:大家都背对着自己,两边还没人,看不到手势动作了,如果停下来只摆一个结果,会显得生硬,所以偶尔加一招半式,也显得流畅自如。咱这个太极功底是没有,但是这个素养还是有的。
早晨五点多,醒的次数多了,自己也有一个生物钟了,也有时在妈妈喊我之前,就主动的坐了起来,准备穿衣服。每次在我走到客厅之前,都会发现桌上有一杯温蜂蜜水,或者妈妈正在厨房准备蜂蜜水,妈妈的爱不言而喻,今天还收到了妈妈邮寄的面包零食还有山楂。
爸爸一般总是提前去或者晚去,提前去因为妈妈等我,晚去因为又在拾到。
妹妹也经常特别认真的说:“明天我也要去。”
“干什么?练太极吗?”妈妈吃惊道。
妹妹信心满满的道。“嗯..”
“行,我喊你。”我其实不会喊她的,那么早还有点儿冷,再吵吵着要回来,小孩儿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每次早晨回家,妹妹都在沙发上靠着看着电视,没梳头发,也没洗脸。
“今天喊你多少声,老是不起,以后不喊你了。”我严肃的一本正经还自言自语。
妹妹有点吃惊,有点不解不好意思笑着道:“我没听见,下次你拍拍我吧,哥。”
第二天。
“拍了拍你了,翻了翻身儿,睁了睁眼睛又睡了,以后不喊你了,喊你不醒还喊你有什么意思啊?”一副怨天尤人,特别心累的表情道。
妹妹立马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满满不解,道“我怎么不知道啊?”
“行啦妹,你别说了,抓紧洗漱,收拾收拾吧,一会儿又上该辅导班了。”无言以对,只能先发制人。
欺骗小朋友了又....
公园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挺待见我的,口甜,老远就喊:“爷爷奶奶好什么的。”因为眼睛近视所以有的时候不敢喊,还没看清。妈妈就小声道:“喊。”眯着眼睛正看是哪位爷爷奶奶呢。不看了,我就喊,挥挥手,喊对喊错先喊了再说。
经常早晨一去,就会发现有人在那里站桩。
后来听说,站完桩总要找别人打他两拳,要不身上那个劲出不来,或者自己甩两个胳膊打自己,要么就是撞那个公园中立着个的大石头。突然之间,对站桩有了兴趣,一直说百度下,也没查过,我就想知道这个呼吸是怎么调整的,想问也没好意思,准备问问吧,人家有事儿这一段时间不来了。
音乐响起就来打太极来了。每次打完太极拳,他们练习太极剑的时候,还有个退休的老教师就拿起在自行车尾巴上夹着的注水毛笔,开始在地上写字,他写一个我字儿,我跟着看一个心里默念,其实自己也对毛笔字儿感兴趣,初中还买了笔墨纸准备练习,可是练了几次就放弃了。
“写写试试?”退休老教师热情的递到我面前。
古有永字八法,所以我写了个“永”字儿。看起来特简单,点的落笔与提笔都显得那么生硬没有活力。老教师很热情的给我讲了讲,永字怎么写才显得有力道,后来多次递给我让我写着玩,总是笑着摇着手道:“不了,不了。”关键是不会,懂得太少。
妈妈经常给我讲,打太极的爷爷奶奶的励志故事,一坚持就是十几年,一打就是十几年,的确令人佩服。值得学习的不仅仅是那坚持的精神,更是他们看穿风云变幻,生活没有压弯他们的腰的风静云淡。
感兴趣的有很多,兴趣也丰富了课内外生活,有的时候坚持下来一件事,就很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