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金城二先生
3214700000006

第6章 老二英雄(4)

次日早晨,朔风猎猎,雪花飞舞,洋洋洒洒,正是一场寒流到来。“老二”吃了一碗牛肉面,来到大众巷时,恰好天已放亮,走进院里一看,杳无一人,望着飞雪弥漫,呆站在树旁,仿佛梦中一般。一刻钟后,陆续来人。“老二”握着笤帚扫雪,借以暖和身体。那几个师兄也互不讲话,只是各自习练,折腾得热了,都脱去外衣,挂在树上。

看这些人练武,真是名堂多多:力量大,动作快,招式变化莫测,脸上一派平和。“老二”看了多时,在旁跟着学习,却是不得要领。约莫一个半小时,众师兄停止习练,提衣服要走,还是“尕凤子”先开了口:“‘老二’,师傅不来了,走吧。”

“老二”见状,也不询问,自回家中。从此每日清晨,必到老师院里,看众师兄练武,自己虽呆站一旁,无人搭理,也敢抡臂踢腿,活动筋骨,暖和身子。“尕凤子”见他孤单,时常教他简单的活动方法,只不见那高大英俊的青年下楼来说话。

直到元月七日,那青年才从楼上下来,众师兄齐叫:“老师好!”那青年一笑置之,并不搭腔。

待他冲好茶水,放在窗台上,又提把椅子来坐下了,徒弟们便一个个地单独练习。约有半个小时,尽皆过去,那青年示意“老二”下场。

“老二”连说不会,不肯动作。那青年便说你这六日必有所学,只管练来我看。

“老二”看老师灰暗了脸色,只好把那抡臂踢腿之法习练一回。

老师便说“尕凤子”的“劈挂头趟”,双撞掌腰身太高,力量不圆活;“鹞子串林”腰臂配合不好,收式气度不够悠闲;小章“八极小架”开弓不硬;“抱打贯拳”必先抱后打,要秩序鲜明;“提拦”不能有提无拦。又说郭镇海“翻子拳”有拳无翻,要注意此拳法以翻转快疾为首要,只有快疾而无翻转,就丧失了劲力和身法的灵魂。几番言语,从容道来,众弟子颔首静听,并无半点异议。“老二”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师傅所说,皆指何种招式。

老师又指定“老二”:“你把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全忘掉,不要自己偷着练,没用。自明日起我教你一式,你学一式,传你一招,你练一招。你若不能从臂、腿、腰的柔韧性和身法、劲力上打下基础,那是根本练不好我这独门武艺的。”

众徒弟皆诺诺而退。那青年静坐椅子上,不用劳动身体,便点拨了一干弟子,这让“老二”大惑不解,心想他若这般教我,还不是手足无措,如听天书一般?

次日,那老师穿着肥大的灯笼裤,对襟扣绊中式咖啡色棉袄,自楼上下来,便叫“老二”对面立定。令他两脚分开四十公分,身体直立,收腹挺胸,一手叉腰,另一手臂垂直,自下向前向上向后,笔直抡动,双肩低平,向下沉落,抡动十圈;再换另一手臂,也依此法抡动。连教四种运臂方法,“老二”招招恭从。

又教他踢腿要领:身体笔直,双臂向两旁平举,不许端肩,双目平视;一脚向前一步,另一脚平勾,全腿上踢,勿高过头顶,以脚尖平眉头为上乘;腿落时顺便上前一步,另一腿如上法,依此运动。连教五种腿法,“老二”亦式式领教。又教他动前吸气,动中吐气,如音乐节拍一般吐纳,养成习惯。

老师又叫来众弟子,挨个示范指点。

自此,除春节休息三天以外,日日如此,从不停息。皮越本是个懒散之人,习武主要想防那金城关沙家“老二”报复。这老师也是个年轻人,虽有些莫测高深,但传授武艺极有章法,众多徒弟,群星拱月一般虔诚追随。他便鼓足勇气,每从老师处回家,还要私下习练,务求快点练好基本功,学点真本领。又听老师说十六岁正是习武时节,勤加努力,可补晚习武艺的缺憾,若到二十岁时,便是用上十倍气力,也不可成材。自此知道老师在警告自己的年龄偏大,私下里便愈加下力气习练。

时间过得飞快,春暖花开时节早过,“五一”劳动节时,金城社会已经很乱。自年初“一月风暴”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大权后,金城虽然还没夺权,但造反派之间互相攻击对方为保皇党,时常发生武斗事件。其中四月十八日,两派在金城报社发生大规模武斗,有几千人参与。此事影响深远,各派纷纷划定地盘,占据机关、工厂、学校等,同时组织队伍,制造各式武器,预备向对方实施武力。

“老二”的父亲还在牛棚关押,母亲照常上班,小弟小妹天天给父亲送饭,并无怨言。“老二”自己很少去看父亲,但对父亲的命运极为关注。父亲是一家栋梁,家中若无父亲,经济来源便少一半,孩子们如何生活?且那少年丧父之忧,思之心中便隐隐作痛。

且喜小弟在单位查封图书馆时,趁着混乱,多跑几次,拿回来三五十本小说,“老二”在家闲着,便逐本细读。开阔眼界之时,也生发出许多想法;知晓人类有那许多饥寒交迫、妻离子散的痛苦,又有十字军东征,俄国人扩张,列强瓜分中国,新中国成立前的黑暗时代等等。今日父亲虽被专政,相信必有释放回家的时候。自己虽是黑五类子女,不能参加红卫兵组织,何不趁此时机,习武读书,多长见识,将来定有施展本领之时,那会儿再与同学比试,不信能落人后。有时合卷闭目,思考这运动不知搞到猴年马月,学校何时复课,社会也不能总这样混乱下去吧?便觉前途缈缈,不知结局何在,惆怅之心,渐渐郁结在胸,不能自我排解超脱。

又越一年,到1968年初,父亲被释放回家,身体还算健朗,精神也觉不错。虽然瘦了些,话少了些,但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护,却较文革之前明显不同。一家人把那一年多的专政着意淡化,不再提起。

哪知造反派夺权之后,要成立革命委员会,选择革命干部参加,阴差阳错,竟把父亲结合到革命委员会里,做了副主任,行使“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之重任。一家人听到这个喜讯,且喜且悲,聚在一起,把那一年多的受迫害、受压制的烦恼和不平,尽情倾泻一回,方觉气顺。

屈指算来,“老二”习武已一年有余,日日奔波,刻苦习练,把老师教的各种拳法,练得精熟;刀枪棍棒技巧,也多少掌握一些。私下里,他对套路、过招、对练、对打兴趣极浓,勤学苦练,务求精通;但对抡臂踢腿、拔筋松骨等基础性动作,因每日必练,自认年龄偏大,总是进步不明显,渐渐心生懈怠。老师在旁,不敢偷懒;老师一旦离去,他便停练,只是求众师兄陪他习套路、练对打。虽经老师训斥多次,众师兄也时常说些基本功的重要性,他嘴上不反驳,心里主意不改,只是隐蔽一些,少被人发现,渐渐停顿了基本功的练习。

像这种练习方法上的改变,短时间里,旁人不能尽知,从习武上也不会很快表现出来。可是老师家拳法极为讲究劲力和身法,以此为武术之精华和灵魂。一个人不下决心解决臂、腰、腿的基本功,许多通过身法发出的劲力和许多必须通过劲力来表现的身法,都不能完美地体现出来,这会造成一个人的武艺水平的长久停滞。若不能下死功夫加以突破性的刻苦训练,久而久之,练者心态疲惫,教者也会失去信心,视你为一般庸才,不能深造。

老师既知“老二”的毛病,说他几次,又不见改,便让人和他对练,他若占下风,再教他注意基本功,否则练到此时,武艺便难长进。

“尕凤子”奉师命与他对练,“老二”忆起初入师门时,“尕凤子”欺他人生,打了他几拳之事,便想使出所学招式,讨些公道回来。

两人下场对阵。“老二”虽习武时间只有一年多,也不曾下得大力气,但天生聪颖,平时又勤学善记,有些喜爱的招数,练得精熟。此时,便想虚打一拳,诱对手攻击,自己上身后仰,飞起右脚,击他胸部。谋算定了,便行此招数,正要后仰时,脑门上一声响亮,吃了“尕凤子”一掌,身体向后便倒。惶急中不甘落败,右脚飞不起来,却也离了地,脚尖上翘,正探到“尕凤子”裆下软处。自己勉强不倒,再看“尕凤子”时,双手捂着裆,蹲在地上呻吟。老师急命人取来五粒去痛药片,叫“尕凤子”服下。那“老二”惹了祸,心中狂跳不已,只担心老师责骂。

待“尕凤子”痛得轻些,“老二”便送他回家,老师只说了对练不得伤人,不能下狠毒手脚等,别无他话。

有了此等经历,“老二”便告诫自己,不得造次,让人讨厌。谁知人和动物一样,但凡得手一次,便会牢记在心,反复运用,有心无心,倒在其次。

半年时间,有四五个人吃了“探裆”苦头,便相互转告,要众人注意。老师笑骂道:“你这‘老二’,脚下也积点德,武术千百个招式,你怎么专取别人的‘老二’攻击?”此事遂传为笑谈。武林中人茶余酒后,多以“老二”为咒语,咒那些不守信用、习武不努力之人,必会中了“老二”的“探裆”之术。老师私下里叹息:“这也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了。”渐渐暗淡了教他之心,只由他随着众弟子习练即可。

那时候,“当心老二”,成了金城武林中人双关警语,话中深意,外人不能尽解。传扬开来,人们只道是“老二”武功高强,反倒助长了他的名气,渐渐地又播扬得尽人皆知了。

“老二”此时已生骄傲之心,把这些事迹,说给人听,壮自己声威。江山听了几遍,又总结三条:一、“老二”用右臀射门,决胜一局;二、“老二”用右拳打人,击断鼻梁;三、“老二”用右脚“探裆”,百踢百中。

江山四处宣讲,反倒勾起了自己的雅兴,不顾身材单薄,要随“老二”习武。“老二”百般推脱,不肯教他,他便铁了心,使出纠缠不休的柔绵手段,每日里跟定“老二”,如影随形一般,看你教也不教。

那“老二”本性是闲散之人,每日习武,已觉困倦,哪有耐心教人,便四处躲闪,不与江山见面。时间久了,江山有些气恼,便在大街上人多之处,高呼“老二”,挤上前来,称兄道弟的亲热一番。街上行人,听到“老二”大名,都驻足侧目,要看“老二”的雄壮风采。“老二”此时心中气恼,但大庭广众之下不便发作,又被江山搂着脖子,推脱不开,只得挤出笑脸,与他周旋。这等把戏玩儿得多了,路人那惊讶和敬畏的偷窥目光,让“老二”生发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满足感;遂招摇过市,习以为常。只是苦恼了江山,费尽许多计谋,耗去不少时间,那“老二”却抱定初衷,不怒不恼,就是不教。多番努力,益发成就了“老二”的威名。

到了1968年底,“老二”的名声在金城很是响亮,一帮小青年仰慕不已,常尾随其后,看他脸色行事。“老二”亦时常顾盼左右,凡识他之人,遇事都让他三分,引为荣耀。“老二”遂成公认的金城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