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艺术大全集
3166500000079

第79章 办事的语言艺术(2)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康复不抱希望,尤其是身患重病的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遇到这种状况,应该给病人多举些已经康复的例子,以减少他们的担心,使其重新找回自信,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尽早康复。

2.选择轻松的话题

安慰病人最重要的是使谈话气氛轻松、自在,让其在这样的环境中敞开心扉。

安慰病人的目的,就在于让病人精神放松,早日恢复健康。但是假如选择一些伤感、忧郁的话题,势必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倘若话题涉及病人的病情,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有悖于安慰的初衷。

3.注意话语声调

别人的一句话,往往就会造成病人心灵的波动,因为病人非常在意旁人的看法,对探望者的语气语调特别敏感。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尽量用委婉、平和、真诚的语气和高低适中的声音与病人交流,使患者轻松和愉快。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有一次,央视名嘴赵忠祥去某精神病医院采访一位女患者。在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而赵忠祥认为如果照本宣科地发问,很可能使病人受到刺激。于是,他以委婉、亲切的提问方式,说:“您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觉得怎么不好呢?”此举果然发挥了作用,一下子拉近了交谈双方的距离。那位病人原本是一位小学教师,由于某种原因患了精神病,她听到赵忠祥亲切、委婉的提问后,恳切地说:“最近,我快出院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学生们,希望能尽快回到教师队伍中去。”赵忠祥听到病人回答后,马上接口说:“您一定很快就会出院了,我也替您高兴啊!今天咱们这段谈话已经录了像,等电视播放的时候,学生们如果看到您目前的康复状况,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4.交谈时,要以病人为中心

看望病人时,言谈一定要围绕病人展开,切勿自顾自地夸夸其谈,要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慰问的。所以,切忌自导自演,否则很可能影响慰问效果。

人在生病的时候,总希望把心中的委屈与不满发泄出来,所以要注意引导,让病人一吐为快。这样,病人的不良情绪才能发泄出来,有利于康复的进行。

5.同情、怜悯性的话不要说

自尊心人人都有,病人更甚。他们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对于别人的言语也十分敏感。此时,探病方如果在言语中流露出同情、怜悯,病人很可能会理解为嘲笑,误认为自己的病非常严重,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所以,同情、怜悯性的话最好不要说。看望患者时,可以说:“前两天我也不舒服,休息了几天就没事了,休息是良药,多休息,一定会好起来的。”这样,患者会不由自主地放下心理负担,认为只要休息一下就会好起来。

探病就是为了安慰、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病魔作斗争。因此,在安慰病人时,一定要注意谈话方式,三思之后再开口,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

雪中送炭,不但能让人由衷感激,还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别人遇到麻烦、遭遇病痛折磨或经历失去亲人之痛时,及时给予安慰,他人一定会对你心存感激。这才叫把话说到了点子上。

找准时机再说话

社交高手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让自己尽快地融入别人的谈话中去。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不妨参考如下几点:

1.适时地安慰对方

当别人与你谈论某事时,不清楚你是否对此话题感兴趣,常常表现出欲言又止的神态,有时还会为此而产生焦虑情绪,此时,应及时安慰对方。

你可以说:“我对你说的那件事很感兴趣,能否再详细一点?”“请你继续说,我认为你说得很在理。”或“我对此也是十分感兴趣的。”

这是在暗示对方:对于你提出的话题我十分感兴趣,可以继续谈下去。对方在收到这个信号以后,先前的犹豫会因你的肯定而消失。

2.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

交谈过程中,很可能谈到某些令人气愤的事情,当对方由于气愤而情绪不好时,可以用体谅性语言巧妙地插入对方的谈话。

可以这样说:“我能体会到你的心情,遇到这样的事,我和你一样激动。”“你似乎觉得有些心烦。”或“你心里一定很难受吧?”等。

如此一来,对方就会对你产生“相识恨晚”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交谈过程中,不要对对方所谈内容妄下结论,也不能说一些片面性的话,诸如“你是对的”“他怎么可以这样做”之类的话。你的目的是融入对方的谈话,没有必要评定对方的对错,至于阿谀奉承的话语,就更不应该说了。

3.做好翻译工作

与语言表达能力弱的人交谈时,做好翻译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对方可能因为急于让你知道某些事情,在言语上会出现歧义的现象,这时你应尽量去体会对方的意思,说出对方想说的话。

可以这样说:“你是说……”“你的意思是……”或“你大概要这样表达吧!”

这样一来,会给对方减少心理压力。对方也会认为你善解人意,从而对你产生好感,于是拉近了双方距离,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交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插入对方谈话时,以上三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对方的谈话不妄加评判,不要将个人想法嫁接到别人的思想意识中,走中间路线最为适宜。不过,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但要注意使用语句这条规则。违背了这一规则,很可能就会陷入沟通的误区,产生不良后果。

要想插入别人的谈话,就必须找准时机“有的放矢”,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与人交往时,语言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沉默不语或不善言辞显然是不礼貌的。所以,交谈时要时刻关注对方的情绪,找准时机,再发出自己的声音。

说话要对症下药

与人交谈时,如果只知道对方的观点和态度,而不知道对方的实际情况,就谈不上能解决问题了。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青年见同伴唉声叹气,抱怨生活郁闷、活着无聊。他问:“你这是怎么了?何出此言?”

“唉,你知道,我特别爱那个姑娘。我恨不得把自己的心给她,可她居然拒绝了我对她的爱。”

“拒绝了?咳!你别当真!更用不着为这个灰心丧气。有志者事竟成,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嘛!要知道,女人对男人说‘不’,常常意味

着‘是’。所以,你又何必当真?”

“可她并没有对我说‘不’呀,而是轻蔑地对我说‘呸’!”

这下子,这位青年傻眼了。他不知对方心结,所以怎么可能说服对方呢?

了解别人的“心结”所在,不仅要获得对方的反馈信息,而且要准确定位对方做出某种反应的原因及其含义。否则,双方的交流就无从谈起。有的放矢,这一点在说服中尤其重要。

李萍是一家工厂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在这方面,她有深刻的体会。她讲述了一件亲历的事情:

鉴于工厂的长远发展,厂领导决定重新安排在岗人员。其中一位女职工因此而闹情绪,说厂长有意整人,还要求厂长立即给她办病休手续,要吃老保。对于厂长的解释,她一句也听不进去。这天,她又来找厂长闹,李萍叫住了她:“大姐,咱姐妹关系不错,来,到我那唠两句。”

这位女士一落座,就如数家珍地将她的“理”抖了一遍。只有一个意思:此次岗位调动,是厂长有意整她。等她说完了,李萍才明白她的心结所在,李萍说:“大姐啊,厂长初来乍到,和咱无冤无仇,咋会整你呢?这次精简,机关下去20多人,你们传达室也下去了3个人,不只你一个。所以你冤枉厂长了。要说呢,这些年你在传达室工作轻车熟路,乍一下到车间劳动,肯定不适应。可话说回来,累也不是光咱一个。就说新厂长吧,50多岁了,比你还大几岁,不也照样下车间?再说,精简后,传达室现在是两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肯定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你说是不?咱下到车间后,干活虽然累点,可是多干多得,这不比先前那几个死工资强多了?”

李萍一边说一边观察那位女士,她已经阴转多云,正在思忖,李萍又继续说道:“大姐啊,你一时生气,要吃老保可亏大了!你今年48岁,差两年就要退休了。如果你现在吃老保,那退休后的工资只能拿70%,你不就吃大亏了?你想想,辛苦了大半辈子,就差这么几天就熬不下来了?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如今你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大家留个好想头儿,自己也不吃亏!你觉得这是不是这个理?”

没想到这话还真管事儿,当下那位女士就多云转晴了。她拉住李萍的手,激动地说:“你算把你傻大姐给说醒了!我这最后一步差点迈砸了!我听你的,明天就下车间!”第二天,她当真穿上工作服下了车间,而且毫无抱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定要弄清对方在“事中迷”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理攻心。这样就能做到“一番话说笑了苦恼人”,甚至在重大的问题上一语扭乾坤。

1948年冬季,平津战役中为保护历史名城北平免遭战火,中国共产党与傅作义将军进行和谈,劝其弃暗投明。但他顾虑重重,犹豫再三。傅作义将军手下的少将参议刘存同老先生,受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的委托,出面做说服工作。

刘老先生着眼傅先生的前途,语重心长地劝道:“宜生,是当机立断的时候了,一定要顺应人心,和平谈判,万万不可自我毁灭,万万不可。”当时,傅作义对形势是有清醒估计的,但他主要的顾虑在于是否会戴上叛逆的帽子。

于是刘老先生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给他讲了我国历史上商汤攻桀、武王伐纣的故事。他说:“汤与武王是桀、纣的重臣,后人不但不称汤与武王是叛逆,反而赞美他们深明大义。忠,应该忠于人民,而非忠于一人。目前,人民流离失所,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希望和平。如果你能顺应人心,倡导和平,天下人会箪食壶浆来欢迎你,谁还会说你是叛逆?”刘老先生这样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以情开路,以理攻心,终于促成了和平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拉开了帷幕。

说服教育,前提是自觉自愿。而用心相容、对症分析的过程,恰恰是启迪和实现这种自觉自愿的过程。不论说服什么人,都要以心相容,将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逐渐融入对方的思想中去,方能最终见效。

要想把话说到点子上,就要了解对方的“心结”所在。“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威力无比。

说出让他人满意的话

人生在世,皆为愿望而活,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在与人交往时,如果能了解对方的愿望,在此基础上精心解铃,势必会得到对方的回应。尤其是在劝说别人时,更应注意这一点。

多年来,卡耐基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骑马,以此作为消遣,深得其乐。

每当他看见一些小树及灌木,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橡树被人为地烧掉时,就非常痛心。这些火不是由粗心的吸烟者所致,而是由园中野炊的孩子们引起的。有时这些火蔓延得很凶,以致必须叫来消防队员才能扑灭。

公园边上有一块布告牌:凡引火者应接受罚款或拘禁。但这布告竖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能看见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在照看这一公园,但他从不忠于职守,火仍然经常蔓延。

有一次,卡耐基告诉警察一场火正急速在园中蔓延着,要他通知消防队。他却冷漠地回答说,此事不在他的管辖之内。

从此卡耐基总是自愿承担保护公共场所的责任。最初,他没有了解到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立刻阻止他们。他上前警告他们,命令他们将火扑灭。如果孩子们不听他的话,他就恫吓要将他们交给警察。这只是在发泄情感,而全然置孩子们的感受于不顾。

结果呢?孩子们虽然表面上遵从了,但当卡耐基离开以后,他们又重新生火,并恨不得烧尽公园。

多年以后,懂得了一些人际关系学知识的卡耐基不再命令或威吓孩子们,而是走到火前,向孩子们说道:“孩子们,这样很惬意是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当我是一个孩童时,我也喜欢生火,我现在也很喜欢。但这样做是极危险的,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但别的孩子不会像你们这样小心,他们过来见你们生了火,所以也会学着生火,回家的时候也不扑灭,以致火在干叶中蔓延烧毁了树木。如果我们再不小心,这里就不会有树林了。因为生火,你们可能被拘捕入狱。我不干涉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到你们快乐地成长。但请你们即刻将所有的树叶耙得离火远些。在你们离开以前,要记得用土把火堆盖起来,下次取乐时,请你们在山丘那边沙滩中生火好吗?那里不会有危险。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这种说法果然效果甚好,它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同卡耐基合作的欲望,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在承担错误时,保全了面子。他们觉得好,当然,卡耐基也感觉很好,因为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对症下药,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与人会谈以前,如果对于我所要说的,以及对方似乎要回答的东西没有一个清楚的观念,”哈佛商学院的一位院士说,“我情愿在那人办公室外的人行道上踱上两小时,也不愿走进他的办公室。”

在与人相处时,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欲望,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有人认为:人类的欲望数不胜数,有的若隐若现、含糊不清,甚至隐藏得无以察觉。但不管怎样,它确实存在着,且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作为说服高手,一般情况下都能清楚地了解对方心中的欲望,对症下药地进行劝说。

杰克的儿子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定送他去上学。可是,当夫妇二人准备出发时,儿子却趴在沙发里哭闹不止。杰克大步走到孩子面前,大声说:“你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必须去上学,赶快准备出发。”可是,孩子哭得更凶了。杰克看到此种情景后,非常恼火,可又无可奈何。这时,妻子劝说丈夫道:“孩子是不想上学,你不能用这种方法对他说话,否则适得其反。”

妻子想:假如学校里有什么人或物能吸引孩子到学校去,那就好办了。于是,她走到孩子身边说:“孩子,学校里的生活非常精彩,有你喜欢的小朋友,还可以画你喜欢的画,唱你喜欢的歌曲,老师和同学们会和你一同做游戏,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出乎意料,孩子停止哭闹认真地问:“妈妈说的是真的吗?”“当然了,妈妈从不说谎。”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就跑到杰克夫妇的房间,主动要求去上学。

劝说某人时,激烈的言语未必能够起到说服的效果,而顺着对方的愿望去说,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哈利·欧佛垂在《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写道:“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不论在商场、家庭、学校或政治上。对那些自认为是‘说客’的人,有句话可以算是最好的箴言:首先要激起别人的欲望。凡能这么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无论在什么场合,与人交谈时都要时刻揣摩对方的欲望,及时说出满足对方欲望的话,这不但能使你成为说服高手,而且能让你更有人缘。

生动的语言最具杀伤力

著名作家李准曾自信地说:“没有几下子,很难当个作家!我的看家本事是,三句话叫人落泪,三分钟过戏,把读者的心放在我手心里揉,叫他噙着眼泪还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