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书法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
■《徐孝穆集笺注》
[南朝陈]徐陵(507-583)撰,[清]吴兆宜笺注。1部3册,3元购得,见《日记·甲寅/1/27》。
《四库提要》谓:“陵文章绮丽,与庾信齐名,世号徐庾体。陈书本传称其缉裁巧密,多有新意。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为一代文宗。”
■《许白云先生文集》
[元]许谦撰。4卷。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3/1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谦初从金履祥游,讲明朱子之学,不甚留意於词藻,然其诗理趣之中颇含兴象。五言古体,尤谐雅音,非《击壤集》一派惟涉理路者比。文亦醇古,无宋人语录之气,犹讲学家之兼擅文章者也。惟其《与王申伯》一诗,宗旨入於庄、老,非儒者所宜言。
《求补儒吏》一书,代人干乞,亦可不必编置集中,为有道之累。”
■《学诂斋文集》
[清]薛寿撰。《日记·1927书帐》提及此书。薛寿,字介伯。所居曰“学诂斋”。薛氏于音韵尤有造诣。另著有《续文选古字通》20卷,《读经札记》2卷,《诗集》2卷。
■《有学集》
[清]钱谦益著。见《坟·我之节烈观》。参《初学集》条说。
■《幼学堂文稿》
[清]沈钦韩(1775-1832)撰。《日记·1927/9/16》提及此书。
沈钦韩,嘉庆举人,官宁国县训导。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也能诗文。所著另有《两汉书疏证》、《水经注疏证》、《韩昌黎集补注》、《王荆公诗补注》、《王荆公文集注》、《范石湖集注》等。
■《馀冬序录》
[明]何孟春(1474-1536)撰。65卷。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1935/2/20》。
何孟春,工诗文,少师从李东阳门下,为“茶陵诗派”重要人物。
所著有《燕泉集》、《馀冬诗话》、《何文简疏议》及《孔子家语注》等。
■《元遗山集》
[金]元好问著。或即《元遗山先生全集》。1部16册,购于上海来青阁。《日记·1934/1/1》提及此书。参《元遗山诗注》条说。
■《袁中郎全集》
[明]袁宏道著。袁氏倡“性灵”,为明小品文之代表。鲁迅对“小品”一向不屑,对模仿明“小品”者尤其不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明季文风流变有卓识,可以加深对鲁迅的理解:“盖明自三杨倡台阁之体,递相摹仿,日就庸肤。李梦阳、何景明起而变之,李攀龙、王世贞继而和之。前後七子,遂以仿汉摹唐,转移一代之风气,迨其末流,渐成伪体,涂泽字句,钩棘篇章,万喙一音,陈因生厌。於是公安三袁,又乘其弊而排抵之。三袁者一庶子宗道、一吏部郎中中道、一即宏道也。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於一新,又复靡然而从之。然七子犹根於学问,三袁则惟恃聪明;学七子者不过赝古,学三袁者,乃至矜其小慧,破律而坏度,名为救七子之弊,而弊又甚焉。观於是集,亦足见文体迁流之故矣。”
袁集是由欣赏明小品的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的整理本,但断句错误较多。如《全集》中《广庄·齐物论》中的一段话:“色借日月,借烛,借青黄,借眼;色无常。声借钟鼓,借枯竹窍,借……”却被标点得不可卒读。鲁迅在《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中讽刺说:“现在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人古而事近的,就是袁中郎。这一班明末的作家,在文学史上,是自有他们的价值和地位的。而不幸被一群学者们捧了出来,颂扬,标点,印刷,‘色借,日月借,烛借,青黄借,眼色无常。声借,钟鼓借,枯竹窍借……’借得他一榻胡涂,正如在中郎脸上,画上花脸,却指给大家看,啧啧赞叹道:‘看哪,这多么‘性灵’呀!’对于中郎的本质,自然是并无关系的,但在未经别人将花脸洗清之前,这‘中郎’总不免招人好笑,大触其霉头。”
当时曹聚仁也曾发文,指出该书这类标点的错误。
《全集》中有《瓶史》1篇,《花边文学·读书忌》提及。
■《月河所闻集》
[宋]莫君陈撰。笔记。周建人寄来,见《日记·1922/1/5》。莫君陈,约宋神宗熙宁中前后在世。少从大儒胡瑗学,嘉佑登进士。
熙宁中,新置大法科,君陈中首选。为王安石所重。曾知婺州。该集所记,皆当时杂事。《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
■《越缦堂日记》
[清]李慈铭著。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说:“吾乡的李慈铭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果然,现在已有人将那手迹用石印印出了,每部五十元,在这样的年头,不必说学生,就是先生也无从买起。那日记上就记着,当他每装成一函的时候,早就有人借来借去的传钞了,正不必老远的等待‘身后’。这虽然不像日记的正脉,但若有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又畏人知的,却不妨模仿着试试。”
《三闲集·怎样写》中又说:“《越缦堂日记》近来已极风行了,我看了却总觉得他每次要留给我一点很不舒服的东西。为什么呢?一是钞上谕。大概是受了何焯的故事的影响的,他提防有一天要蒙‘御览’。二是许多墨涂。写了尚且涂去,该有许多不写的罢?三是早给人家看,钞,自以为一部著作了。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仿佛受了欺骗。翻翻一部小说,虽是很荒唐,浅陋,不合理,倒从来不起这样的感觉的。”所谓“何焯的故事”,是指康熙时文人何焯因事入狱,所藏书籍和文稿被没收,康熙亲自检查他的文字,未发现罪证,因此免于刑罚。
■《越缦堂日记补》
[清]李慈铭撰。13册,8元1角,周建人代买,见《日记·1936/10/3》。
■《张苍水集》
[明]张煌言(1620-1664)著。张煌言,号苍水,明代文学家。《坟·杂忆》等提及此书。
■《昭明太子文集》
[南朝梁]萧统(501-531)著。文集。又称《昭明太子集》。原本20卷,已佚,有后人辑本6卷。《集外集·选本》等文提及此书。鲁迅有多种版本,其中之一购于上海来青阁,见《日记·1935/12/30》。
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是萧统所作。《金刚经》原本不分段,经他整理成为容易理解的32段,各段又有精要副题。该经遂成为佛学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鲁迅曾阅读《金刚经》。
萧统,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较有研究,招集文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原有集,已散佚,《昭明太子集》为后人所辑。
■《郑守愚文集》
[唐]郑谷撰。诗文集。3卷。有《四部丛刊》本。见《日记·1934/10/13》。其诗多写景咏物,表达士人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还往,号“咸通十哲”。鲁迅所见本是国家图书馆馆藏宋刻本,共1册。
该集《四库全书总目》不见著录,著录者为《云台编》。《提要》称其“诗格调卑下……方回《瀛奎律髓》又称谷诗多用‘僧’字,凡四十馀处。谷自有句云‘诗无僧字格还卑’。此与张端义《贵耳集》谓‘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举为美谈。至其他作,则往往於风调之中独饶思致。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籀述林》
[清]孙诒让撰。10卷4册,鲁迅于琉璃厂购得,见《日记·丁巳/1/28》,参《历代画象传》。
■《诸葛忠武侯文集》
[三国蜀]诸葛亮(181-234)著。《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中提及《梁父吟》,就出自该集。也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乐府解题》也收录此诗,文字稍异。
■《朱舜水集》
[明]朱舜水(1600-1682)著。朱舜水,明朝思想家。《坟·杂忆》等提及此书。
■《资暇集》
[唐]李济翁著。3卷。该书考证古传文物,记述历史事件。鲁迅曾经误以为“马虎子”就是“麻胡子”,后来见到《资暇集》知道应为“麻祜”。
《朝花夕拾·后记》中对此作了更正。参《开河记》条说。《中国小说史略》也提及此书。
杂集类(24种)
■《北江诗话》
[清]洪亮吉(1746-1809)著。《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考证《史》作者屠绅之诗歌风格。参《史》条说。
洪亮吉,号北江。该书卷1有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鲁迅作七律《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中用典源于此书。
■《碧声吟馆谈麈》
[清]许善长(1823-约1889)撰。杂录。又称《谈麈》。4卷。见《日记·1935/3/21》。
许善长,清末戏曲作家。著有传奇《瘗云岩》、《风云会》、《灵娲石》、《神山引》、《胭脂狱》、《茯苓仙》,合称《碧声吟馆六种》。
■《本事诗》
[唐]孟启撰著。《四库全书总目》列入集部诗文评,但该书史料内容丰富,也可作野史读。
《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书中认为许尧佐《柳氏传》“记诗人韩得李生艳姬柳氏,会安禄山反,因寄柳于法灵寺而自为淄青节度使书记,乱平复来,则柳已被蕃将沙叱利所取,淄青诸将中有侠士许虞侯者,劫以还。其事又见于孟启《本事诗》,盖亦实录矣”。孟启,也作孟棨。
■《典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