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其实太子说的也没错,阿娇的确是傻,不过,在这个世上活着,人傻点,反倒是好事。”
刘彻眸子一眯,狐疑地问:“哦?阿娇何出此言?”
林欣笑了笑,敷衍一声:“正是因为傻,守拙,才可以全身而退。呵呵,难得糊涂嘛!”
“难得糊涂?”刘彻细细琢磨着这四个字,眼中满是深意。
恰在这时,一道‘咕咕咕’的响声倏地响起,林欣一怔,赶忙一手捂住肚子,一脸尴尬。与此同时,刘彻也听见了那道奇异的响声,看向林欣,见林欣捂着肚子,刘彻当下了然,好笑道:“阿娇,怎么,你没吃饭吗?”
林欣不自然地撇撇嘴,应道:“一天未进食了,本打算等规劝你之后,再进食的,如今看来,是遥遥无期了。”
“呵呵,阿娇,你这么一说,好像孤要是不听你的规劝,你就不进食啊!你若饿死了,岂不是孤的罪过?”
林欣看向刘彻,平静道:“那日你陪我跪在长乐前殿外,说我们是夫妻,要同甘共苦。如今你已三日未进食,我是不是也该陪着你一起绝食啊?”
刘彻一怔,心中倏地涌出一股股甘甜,仿佛替代了早前的悲伤,于是,他欣慰地笑了笑,道:“孤即将成为大汉的皇帝,怎会允许自己的皇后饿死呢!”
话音刚落,刘彻看向殿门,大喊一声:“来人,传膳,孤要与太子妃一同用餐。”
“诺。”殿外的韩焉立即应了一声,一脸欣喜,心想:还是太子妃有办法,太子果然十分在意太子妃。
刘彻与林欣一同进食过后,便走出了宣室殿,开始准备为先皇下葬一事。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之第五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出生于代地中都。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了“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刘启在位16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启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同年太子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汉武帝。第二年即汉武帝建元元年,陈娇以太子妃身份立为皇后。
初登大宝的刘彻任命国舅田蚡任太尉,卫绾继续任丞相。宣布改元变法,建立新制度。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更化改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听君一席话,顿时醍醐灌顶,龙心甚悦。
这日夜里,心情大好的刘彻莅临椒房殿,自从刘彻登基后,政务繁忙,一心奋发图强,来椒房殿的次数少了许多,这倒也遂了林欣的意。刘彻踱进寝宫,一眼望到阿娇站在窗边仰头望着什么,便笑着问:“阿娇,看什么呢?都出了神。”
林欣回神,扭头瞥到许久未见的刘彻,略显诧异地问:“你怎么来了?”
“呵呵,阿娇,每次朕来你说的第一句就是这句,别的女子都巴不得朕来呢,就你,还一个劲儿的把朕往外推。”
林欣撇撇嘴,来到桌边,跪坐,道:“我是觉得你每天忙着变化,日理万机的,怎么会来我这儿。”
刘彻以为阿娇是埋怨自己冷落了她,便笑着来到林欣身旁,落座,一把揽林欣入怀,安慰一声:“是朕不好,最近忙于政务,疏忽了你。
“我不是这个意思、、、、、、”
“好了,不要生气了,朕这不是来看你了嘛!”
见刘彻执意认为自己为了邀宠在耍小性子,见辩解无果,便撇撇嘴,不再多言。
“朕今天特别高兴,哈哈哈。”
“我也看出来了,自打进门你就一直在笑,有什么好事儿让你这么高兴?”
“朕这次招贤招到了一个难得一遇的人才,他叫董仲舒,朕与他聊了一整天,惊叹他果真是经世济民之才啊!”
董仲舒?这名字听起来好耳熟啊!应该在历史上也有一定名气。林欣暗忖着。
“陛下,这个董仲舒都说了什么?”
“说了很多,都是治国之道,对了,他建议朕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林欣一惊,立即想起好像历史上就是董仲舒提出此建议,也使得儒学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蓬勃发展。
刘彻低头看向怀中的林欣,试探地问:“阿娇,你觉得董仲舒这个建议如何?”
林欣回神,抬头瞄了眼一脸期待的刘彻,沉思了一下,道:“太皇太后向来提倡黄老学说,我大汉自开国以来,也是推崇无为而治,这是既定国策。董仲舒这个建议是很好,但恐太皇太后会不允。”其实林欣并未说出真心话,她知道刘彻欣赏董仲舒,乐于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但是对林欣而言,她与太皇太后一样,在现代就喜欢黄老学说的,但是不好当面扫了刘彻的兴致。
提到太皇太后,刘彻禁不住无奈地叹息一声:“是啊,太皇太后定会阻挠,这倒确实是个问题,可是朕已登基,就不该被束缚手脚。好在前一阵儿太皇太后说要去汤泉宫休养,那就是说她不想干涉朕,朕应该把握机会。”
看得出刘彻野心勃勃,一心图谋变法,林欣不忍泼冷水。历史上刘彻的这次变法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太皇太后窦氏的阻挠而以失败告终。
这时,刘彻低头很是认真地盯着林欣,问:“阿娇,你支持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