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者,须有贤圣心肠。英雄才识,其谋国忧民也,出于恻怛至诚,其图事揆策也,必极详慎精密,踌蹰及于九有,计算至于千年,其所施设,安得不事善功成,宜民利国!今也怀贪功喜事之念,为孟浪苟且之图,正粉饰弥缝之计,以遂其要荣,取贵之奸,为万姓造殃不计也,为百年开衅不计也,为四海耗蠹不计也。计吾利否耳。呜呼!可胜叹哉。
【译文】
当权的人须有圣贤心肠、英雄才识。为国家谋划,为人民担忧,出于至诚和同情;计议事情,筹划策略,必须极其详慎精密。要从九域着眼;周密地考虑,合计要达到千年久远。这样做,所提出的措施办法怎能不事善功成、宜民利国呢?现在当权的人只怀着贪功喜事的念头,做那些鲁莽苟且的事情,工于做那些粉饰和涂抹的表面工夫,来实现其要荣取贵的奸谋,是否会给百姓带来祸殃,他们是不考虑的。是否会给百年大计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开端,他们不放在心上。也不计算消耗了天下多少财力,只计算对自己有利无利。唉!对这种情况,真是感叹不尽啊!
一三二
为人上者最怕器局小,见识俗,吏胥舆皂尽能笑,人不可不慎也。
【译文】
作为上级,最怕度量狭小,见识庸俗,在地方官府中办事的小吏和差役吏胥舆皂也会嘲笑你,不可不慎重对待。
一三三
为政者,立科条,发号令,宁宽些儿,只要真实行,永久行。若法极精密,而督责不严,综核不至,总归虚弥,反增烦扰。此为政者这大戒也。
【译文】
制定政策的人,订立条文,发号施令,宁可宽一些,重要的是真正实行,长久实行。如果制定的法律非常严密精细,没有监督和检查,终归还是一纸空文,反而增加许多的麻烦,这是制定政策的人最应戒除的。
一三四
民情不可使不便,不可使甚便。不便则壅阏而不通,甚者令之不行,必溃决而不可收拾;甚便则纵肆而不检,甚者法不能制,必放溢而不敢约束。故圣人同其好恶,以体其必至之情,纳之礼法,以防其不可长之渐。故能相安相习,而不至于为乱。
【译文】
对于民情,不可使他们不便利,又不能太便利。不便利则壅塞不通,甚至命令不能实行,必溃决不可收拾。太便利则放纵恣肆而不加检点,甚至法律都不能控制,必放溢而不敢约束。因此圣人和民众好恶相同,以体会他们不得已之情,并纳于礼法之中,防止那些不可让它滋长的错误苗头,因此能相安相习而不至于为乱。
一三五
居官只一个快性,自家讨了多少便宜,左右省了多少负累,百姓省了多少劳费。
【译文】
居官只图一个欢快。自己得了多少好处,左右减少了多少负累,百姓减轻了多少劳苦和费用。
一三六
自委质后,终日做底是朝廷官,执底是朝廷法,干底是朝廷事。荣辱在君,爱憎在人,进退在我吾辈而今错处,是官认作自家官,所以万事顾不得,只要保全这个在,扶持这个尊。此虽是第二等说话,然见得这个透,还算五分久。
【译文】
自从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国家以后,终日做的是朝廷的官。执的是朝廷的法,干的是朝廷的事。是使我光荣还是耻辱,权力在君;是爱我是恨我,这在于别人;是努力于政务还是向后退,这在于自己,我们这些当官的人现在错把这个官当做自己的官,因此万事都顾不得,只要保全住这个官,保住这个尊严。这虽是说的第二等的话,然而对这点能看清楚,还算是五分人。
一三七
铦矛而秫挺,金矢而秸弓,虽有《周官》之法度,而无奉行之人。典谟训诰何益哉!
【译文】
矛头虽然尖利,却是秫杆,箭头虽是金作的,但箭杆却是麦秸作的。即使有《周官》那样严密的法度,却没有去执行的人。这样那些典谟训诰又有什么用处呢?
一三八
二帝三王功业,原不难做。只是人不曾理会,譬之遥望万丈高峰,何等巍峨!他地步原自逶迤,上面亦不陡峻,不信,只小试一试便见得。
【译文】
二帝三王的功业本来不难达到,只是人们不好好理会罢了。比如遥望万丈高峰,何等巍峨,但登山的路却是曲折婉转的,山上面也不陡峻,不信只要小试一下便可看到。
一三九
洗漆以油,洗污以灰,洗油以腻。去小人以小人,此古今妙手也。昔人明此意者见?故以君子去小人,正治之法也。正治是堂堂之阵,妙手是玄玄之机。玄玄之机,非圣人不能用也。
【译文】
用油能洗掉漆,用灰能洗掉污,有腻能去掉油。用小人除去小人,这是古今的妙手啊!从前的人明白这个道理的很少,因此用君子去除小人,这是从正面治理的方法。正面治理是堂堂对阵,而妙手却是玄玄之机。玄玄之机,非圣人不能运用。
一四○
吏治不但错枉去慵懦无用之人,清仕路之最急者。长厚者误国蠹民,以相培植,奈何?
【译文】
整顿吏治,清除软弱无用之人,是当务之急。但是长者、厚者误国害民,却相互培植党羽,怎么办呢?
一四一
余佐司寇日,有罪人,情极可恨,而法无以加者。司官曲拟重条,余不可。司官曰:“非私恶也,以惩恶耳。”余曰:“谓非私恶,诚然。谓非作恶可乎?君以公恶轻重法,安知他日无以私恶轻重法者乎?刑部只有个法字,刑官只有个执字。君其慎之。”
【译文】
我在刑部任职的时候,有一名罪犯,案情极其可恨而根据法律又不能再重判了,有关主事人要曲意判他重刑,我认为不能这样做。主事人说:“不是我个人憎恨他,而是为了惩戒那些恶人。”我说:“你说不是你个人憎恨他,事情确实如此;但说曲意重判是对的,这行吗?您因公众对他的憎恨就加重刑罚,怎么知道他日不会以个人的憎恶而随着轻判重判呢?刑部只有个‘法’字,刑官只有个‘执’字,请您慎重考虑一下。”
一四二
有圣人于此,与十人论争,圣人之论是矣。十人亦各是已。论以相持,莫之能下。旁观者至,有是圣人者,有是十人者,莫之能定。必有一圣人至,方是圣人之论,而十人者、旁观者,又未必以后至者为圣人,又未必是圣人之是圣人也。然则,是非将安取决哉?昊天诗人,怨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噫!彼王也未必不以邪谋为正谋,为先民之经,为大犹之程,当时在朝之臣,又安知不谓大夫为邪谋,为迩言也。是故执两端而用中,必圣人在天子之位,独断坚持,必圣人居父师之尊,诚格意孚,不然,人各有口,人各有心,在下者多指乱视,在上者蓄疑败谋,孰得自禁之,孰得而定之?
【译文】
有圣人与十个人论争,圣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而十个人也各自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来了一些旁观的人,有的说圣人的意见正确,有的认为十人的意见正确,是非还是定不下来。必须再来一个圣人,肯定原来那个圣人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那十个人和旁观者又未必认为后来的人就是圣人,又未必认为肯定圣人意见是正确的见解也是正确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判定是非呢?《诗经》中《小珉》一篇就是诗人抱怨国君被邪谋所迷惑,不能判断是非从而向善的诗篇。唉,诗中所说的国君未必不认为邪谋就是正谋,而把它作为民众遵守的法则,作为治国的大法。又怎知当时朝廷的官吏不认为大夫的主张是邪谋是浅末之言呢?因此处事要权衡两端而用中道。只有圣人处在天子的位置,才能独断坚持;只有圣人居于父师之尊位,才能用诚意去感动。不然人各有口,人各有心,在下位的人胡乱指责扰乱视听,在上位的人心生疑虑败坏事情,谁能够禁止呢?,谁来判定是非呢?
一四三
易衰歇而难奋发者,我也。易懒散而难振作者,众也。易坏乱而难整饬者,事也。易蛊蔽而难久常者,物也。此所以治日常少,而乱日常也多。故为政要鼓舞不倦,纲常张,纪常理。
【译文】
容易贪图安逸而难以发奋向上的是我自己;容易懒散而难以振作的是民众;容易办坏办乱而难以理顺的是事情,容易腐朽而难以保存的是物品。社会安定的时候少,而混乱的时候多,原因在于此。所以,治国理民要振作精神,孜孜不倦。申张纲常,理顺法纪。
一四四
滥准株连,差拘监禁,保押淹久,解审照提,此八者,狱情之大忌也。仁人之所隐也。居官者慎之。
【译文】
随意准状、株连他人,随意抓人、随意关人,随意让人保取,随意久留,随意提解,随意押审,这八点,是管理狱案的大弊病。是仁人所不能接受的。居官的人,要谨慎。
一四五
养民之政,孟之云:“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韩子云:“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也。”教民之道,孟子云:“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洪范》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道,无偏无党,无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予每三复斯言,汗辄浃背,三叹斯语,泪便交颐。嗟夫!今之民非古之民乎?今之道非古之道乎?抑世变若江河,世道终不可反乎。抑古人绝德,后人终不可及乎。吾耳目口鼻视古人有何缺欠,爵禄事势视古人有何靳啬,俾六合景象若斯,辱此七尺之躯,面面万民之上矣。
【译文】
对于养民之政,孟子主张:“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够有丝棉的衣服穿有肉吃,一般百姓饿不着冻不着。”韩愈主张:“那些鳏夫、寡妇、孤老、孤儿和残废有病的人都有人抚养。”对于教民之道,孟子说:“让契这样的贤人任司徒,教给人民行为的准则和人伦道理,使父子相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尧说:“督促他们,纠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各得其所,然后加以提携和教诲。”《洪范》说:“不偏不邪,遵从王的法则;不要有所偏爱,遵循王规定的道理;不要作恶,遵循王指出的道路;没有偏私不结私党,王的道路才能平坦;不要偏袒,没有偏心,王的道路才能平易;不要反复无常不要偏斜不正,王的道路就会又正又直。天子聚合诸侯臣民要有法则,诸侯臣民归附天子也要有法则。”我每当诵习此言,便汗流浃背;每感叹此语,便泪流满面。唉!现在的民众难道和古代的民众不一样吗?现在的道理难道和古代不一样吗?还是世道的变化如长江大河一样,古代让人向往的世道终究不能再现呢?还是古人那高尚的道德后人终究达不到呢?我们的耳目口鼻比古人缺少了什么?爵禄地位比古人又缺少多少?让天下弄成这个样子?白白长了这个七尺的身躯,处于万民之上真是面有愧色啊!
一四六
智慧长于精神,精神生于喜悦,喜悦生于欢爱。故责人者与其怒之也,不若教之。与其教之也,不若化之。从容宽大,谅其所不能,而容其所不及,恕其所不其,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谕。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才,人非木石,无不长进。故曰:“敬敷五教在宽。”又曰:“无忿疾于顽。”又曰:“匪怒伊教。”又曰:“善诱人。”今也不令而责之豫,不言而责之意,不明而责之喻,未及令人,先怀怒意,梃诟恣加,既罪矣而不详其故,是两相仇两相苦也。智者之所笑,而有量者之所羞也。为人上者,切宜戒之。
【译文】
智慧长于精神,精神生于喜悦,喜悦生于欢爱。因此责备人的人,与其对他发怒,还不如去教育他;与其教育他,不如感化他。要从容宽大,体谅他不能做到的,而容忍他达不到的;宽恕他不知道的,而体贴他不想干的。随事讲解,随时开导。对方对你的诚心相待感到高兴,就会喜欢你所爱好的事;感谢你对他要求比较宽容,就对自己不能成材而感到惭愧。人非木石,没有不长进的。因此《尚书》说:“努力地宣传五常之教,在于宽厚。”又说:“对那些愚顽不化的人不要愤怒憎恶。”又说:“不要发怒而要施教于人。”又说:“善于诱导人。”现在的情况却是:没下命令就要求人先有准备,没有说话要求人先要会意,没有晓谕要求人先要明白。命令还未发出,先怀有怒意,任意打骂,对方既已受到责难,还不知什么原因。这种作法是使双方都互相仇视,给双方都带来痛苦呢!有智者会觉得这样做很可笑,有胆量者认为这样做的人应感到羞愧。居于人上的人,切记不要这样做。
一四七
德立行成了,论不得人之贵贱,家之富贫,分之尊卑,自然上下格心,大小象指,历山耕夫,有甚威灵气焰!故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首德行。
【译文】
道德操守修养好了,就不必再谈论到人出身的贵贱、家庭的贫富、个人身份的尊卑。自然上下都能做到正心,大人小孩都听从你指挥。舜本来只是历山的一个耕田的农夫,有什么威势气焰?因此《易经》说:“默默地成功了,不说话别人就会相信,主要在于要有高尚道德品行。”
一四八
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激人之过者,甚人之过者也。
【译文】
宽大他人的过失,可以促使人改正错误;激他人犯错误,就会促使人犯错误。
一四九
五刑不如一耻,百战不如一礼,万劝不如一悔。
【译文】
使用五刑不如自己感到一耻,百次战争不如一次有礼,劝说万次不如自己悔悟一次。
一五○
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不然,彼其气力智术足以撼众,而败吾之谋,而吾又以直道行之。非所以成天下之务也。古之人神谋鬼谋,以卜以筮,岂真有惑于不可知哉?定众志也。此济事之微权也。
【译文】
举大事,动众情,必须众心协调一致才能成功。不能达到完全协调,必须用诚意去感动他,用恳切的话语去劝说他,如果还不行,必须用婉转曲折的办法求得事情的成功。不然对方的气力智术足以感动众人来败坏我的计划,而我又以直道推行,这不是成就天下大事的办法。古代的人声称是神的意志、鬼的谋略,又用卜筮的办法来预测,难道真是因为迷惑于不可知的力量吗?这是为了安定众人的心啊!这是使事情能够成功的微妙办法。
一五一
世间万物皆有所俗,其欲亦是天理人情。天下万世,公共之心,每怜万物有多少不得其欲处。有余者盈溢于所欲之外而死,不足者奔走于所俗之内而死。二者均俱生之道也。常思天地生许多人物,自足以养之,然而不得其欲者,正缘不均之故耳。此无天地不是处,宇宙内自有任其责者。是以圣天治天下,不说均,就说平。其均平之术,只是挈矩。挈矩之方,只是个同好恶。
【译文】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欲望,这些欲望都是天理人情。天下万世那些出于公心的人,每每怜悯万物有多少不能得到自己应有的欲望。欲望得到过分满足的,会因为欲望已超过了他的需要而导致死亡;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也会为了要满足欲望到处奔波而劳累抑郁致命。二者都是养生之道。我常想,天地生这么多的人物,自然足以养育他们,然而有许多不能满足的,正因为不均的缘故。这里天地没什么错处,宇宙内自有应承担责任的人。因此圣王治理天下,不是说均,就是说平,均平的办法就是要有法度,实行法度的办法就是能根据共同的好恶推己及人。
一五二
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圣人胼手胝足,劳心焦思,惟天下之安而后乐。是乐者乐其所苦者也。众人快欲适情,身尊家润,惟富贵之得而后乐,是乐者,乐其所乐者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