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3137800000072

第72章 呻吟语(17)

天下最精辟的道理,最难做到的事情,如果能够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反复思索,不厌烦,不急躁,即便这个人的智力在中等以下,也不会一无所获。

五○

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

【译文】

做学问的最重要的素质是防止浮躁,保持心情安定。

五一

学者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

【译文】

求学的人,有各种毛病,只有用一个静字进行医治。

五二

学问以澄心为大根本,以慎口为大节目。

【译文】

做学问的根本为陶冶情操,最大的难题是言语要谨慎。

五三

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而乘之。

【译文】

读书能使人少犯错误,还能使人明白道理。每天心中所想的都与道相吻合,邪恶的念头也就无空可入。

五四

无所为而为,这五字是圣学根源。学者入门念头,就要在这上做。今人说话第二三句,便落在有所为上来,只为毁誉利害心脱不去。开口便是如此。

【译文】

无所为而为,这五个字是圣学的核心思想。求学的人,在入门的时候,就要照此去做。现在人们一开口,说不上两三句话,就说要有所作为。这是因为不能摆脱毁誉、利害之心,以致开口就这样。

五五

已所独知,尽是方便。人所不见,尽得自由。君子必兢兢然细行,必谨小物不遗者,惧工夫之间断也,惧善念之停息也,惧私欲之乘间也,惧自欺之萌蘖也,惧一事苟而其余皆苟也,惧闲居忽而大庭亦忽也。故广众者,幽独之证佐;言动者,意念之枝叶。意中过,独处疏,而十目十手能指视之者,枝叶证佐上得之也。君子奈何其慢独?不然,苟且于人不见之时,而矜持于视尔友之际,岂得自然?岂能周悉?徙尔劳心,而慎独君子已见其肺肝矣。

【译文】

自己所独知的,都可以听任自便;别人看不见的,都可以放任自流。所以君子在此时也一定要非常小心,小的行动也一定谨慎,小的事物也不遗漏,这是害怕修养的功夫会间断,害怕善念会停止,害怕私欲会乘隙而入,害怕自欺欺人的意识萌发,害怕一事随便其余的事也跟着随便,害怕闲居时疏忽到了大众面前也会疏忽。所以说,在大庭广众面前的表现,是在隐居独处时表现的佐证;言语和行动,是内心意念的枝叶。意念中的过失,独处时的疏漏,在大庭广众中被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毛病,就是在佐证和枝叶上得到的,君子怎么能漫不经心而不严格要求自己呢?不然在人看不见的时候随随便便,在和朋友相处时才矜持有礼,哪能表现得自然?哪能周到安全?只是白费心力,而那些在独处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君子早已经看透你的内心了。

五六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外面者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外面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译文】

古时候,求学的人,注重在内心的修养上下工夫,因而流露在外表上的同他内在的高尚品德相符。现在求学的人,只是在表面上下工夫,同他内心所想的相反,因而有损于德行。

五七

事事有实际,言言有妙境,物物有至理,人人有处法,所贵乎学者,学此而已。无地而不学,无时而不学,无念而不学,不会其全,不诣其极不至,此之谓学者。今之学者,果如是乎?留心于浩瀚博杂之书,役志于靡丽刻削之辞,耽心于凿真乱俗之技,争胜于烦劳苛琐之仪,可哀矣!而醉梦者又贸贸昏昏,若痴若病,华衣甘食,而一无所用心,不尤可哀哉?是故学者贵好学,尤贵知学。

【译文】

事事都有实际,言言都有妙境,物物都有至理,人人都有处人的妙法,可贵的在于学者都能向这些学习而已。无地而不学,无时而不学,无念而不学,如果不全部学会,不达到顶点就不停止,这才叫学者。现在的学者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们留心的是浩瀚博杂的书籍,用心的是靡丽雕琢的辞藻,沉溺于凿真乱俗的技巧,争胜于烦劳苛琐的仪式,真是可悲啊!而那些处于醉梦之中的人又贸贸昏昏,若痴若病,华衣甘食而对任何事都不用心,不更是可悲吗?因此学者所贵的是好学,尤其可贵的是知道该学什么。

五八

天地万物,其情无一毫不与吾身相干涉,其理无一毫不与吾身相发明。

【译文】

天地万物,其情没有丝毫不与我自身相互关系的,其理没有丝毫不和我自身相互启发的。

五九

凡字不见经传,语不根义理,君子不出诸口。

【译文】

凡经传上没有的文字,凡是没有义理根据的言语,君子是不采纳的。

六○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译文】

古时候,君子以自己无能为弊病,就去努力学习它;现在的君子,以自己无能为可耻,就去竭力掩饰它。

六一

无才无学,士之羞也;有才有学,士之忧也;夫才学非有之难,而降伏之难。君子贵才学以成身也,非以矜己也;以济世也,非以夸人也。故才学如剑,当可试之时一试,不则藏诸室,无以炫弄,不然,鲜不为身祸者。自古十人而十,百人而百,无一幸免。可不忧哉!

【译文】

无才无学,是读书人的耻辱;有才有学,是读书人的忧患。想要拥有才学不是难事,而驾驭这些才学才是难事。君子所贵的是使才学能够成就自身,而不是以此来炫耀自己;是为了匡救时世,不是为了夸耀于人。所以说才学如剑,在可用的时候要用,不用时就藏在鞘中,不要炫弄,不然很少有不成为自身祸患的。从古以来,十人有十,百人有百,无一人可以侥幸免除这一祸患,能不让人忧虑吗?

六二

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校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

【译文】

人天生的气质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培养好的一面,克服不好的一面。

六三

道学不行,只为自家根脚站立不住。或倡而不和,则势孤;或守而众挠则志惑,或为而不成则气沮,或夺于风俗则念杂。要挺身自拔,须是有万夫莫当之勇,死而后已之心。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译文】

道德学问不能推行,只是因为自己的脚跟站不住。或是因为自己的提倡无人响应而势孤力单,或是因为自己坚持而别人阻挠就意志昏惑,或是因为努力去做没有成功就灰心丧气,或因为受风俗影响就产生了杂念。要想挺身自拔,须要有万夫不当之勇,死而后已之心,不然终日只是三五人在一起聚谈,即使焦唇敝舌,能成就个什么事业?

六四

役一己之聪明,虽圣人不能智;用天下之耳目,虽众人不能愚。

【译文】

运用一个人的聪明,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足智多谋;运用全社会的智慧,即使是一般人也不会愚蠢。

六五

涵养不定底,自初生至盖棺时凡几变,即知识已到,尚保不定,毕竟作何种人,所以学者要德性坚定,到坚定时,随常变,穷达,生死只一般;即有难料理处,亦自无难。若平日不遇事时,尽算好人,一遇个小小题目,便考出本态。假遇着难者、大者,知成个什么人?所以古人不可轻易笑,恐我当此未便在渠上也。

【译文】

涵养不定的人,从出生到死亡,不知要改变多少。即使是有知识的人,尚且保不定最后会做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学者要德性坚定,到了坚定的时候,在那常变、穷达、生死时都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即使是难以料理的事情,也能克服。如果平时不遇事的时候还算是个好人,一遇极小的事便考出了本来面目,假如遇到大的难题,知道会成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古人不会轻易地笑别人,恐怕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未必就比别人做得好。

六六

屋漏之地,可服鬼神,室家之中,不厌妻子,然后谓之真学、真养。勉强于大庭广众之中,幸一时一事不露本象,遂称之曰贤人。君子恐未必然。

【译文】

在屋中最隐秘的地方,可以使鬼神信服;在家庭之中,不被妻儿厌恶,然后才可以说是有真学识真修养。在大庭广众中勉强表现出来的,侥幸于一时一事不露出本相,就称之为贤人君子,恐怕未必是这样。

六七

这一口呼吸去,万古再无复返之理。呼吸暗积,不觉白头。静观君子,所以抚髀而爱时也。然而爱时不同,富贵之士,叹荣显之未极,功名之士,叹事业之未成,放达之士,恣情于酒,以乐余年,贪鄙之士,苦心于家,以遗后嗣。然犹可取者,功名之士耳。彼三人者,何贵于爱时哉?惟知道君子,忧年数之日促,叹义理之无穷,天生此身,无以称塞。诚恐性分有缺,不能全归,错过一生也。此之谓真爱时。所谓此日不再得,此日足可惜者,皆救火追亡之念,践形尽性之心也。呜呼!不患无时,而患弃时,苟不弃时,而此心快足。虽夕死何恨?不然,即百岁,幸生也。

【译文】

这一口呼吸过后,永远也不会再返回来。每天一呼一吸,日积月累,不觉头发就白了。所以冷静地观察君子,会拍着腿感叹时光的易逝而爱惜时光。然而爱惜时光也是各不相同的,富贵之士感叹荣华显贵没能达到极点,功名之士感叹事业还没有成就,放达之士放情于美酒以乐余年,贪鄙之士苦心经营家业以留给子孙。这里尚可取的,只有功名之士而已。其他的三种人,他们的爱时又有什么可贵的呢?只有求道的君子忧虑年岁一天天过去,感叹义理的无穷无尽,上天生下自己的身体没有义理弃塞,唯恐性分有缺不能全部归还上天,而错过了一生,这才叫真爱时。平时所说的此日不再得,此日足可惜的话,都是救火追亡的念头,都是为了体现人天赋的品质,修养完满的心性的意思。啊!不患无时而患弃时,如果不弃时而心情愉快满足,虽然晚上就死,又有什么遗憾呢?不然,即使活一百岁,也是苟且地生存。

六八

身不修而惴惴焉,毁誉之是恤。学不进而汲汲焉,荣辱之是忧。此学者之痛病也。

【译文】

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就会恐惧不安,终日为名声的毁誉而顾虑重重;自己不努力学习,成天为荣辱忧心忡忡。这是求学的人常见的通病。

六九

冰见烈火,吾知其易易也,然而以炽炭铄坚冰,必舒徐而后尽;尽为寒水,又必待舒徐而后温;温为沸汤,又必待舒徐而后竭。夫学岂有速化之理哉?是故善学者无躁心,有事勿忘从容,以俟之而已。

【译文】

冰遇到烈火,我知道它是很容易融化的。然而用炽热的炭火来融化坚冰,必然是慢慢地才能化尽;化为寒水,又慢慢变为温水;温水变为沸汤,又慢慢地熬干。那么学问怎能有速成的道理呢?因此善于学习的人不要有急躁的心理,遇到事情不要忘记从容等待罢了。

七○

学问大要,须把天道、人情、物理、世故,识得透彻,却以胸中独得中正底道理消息之。

【译文】

做学问最关键的地方,是必须把天道、人情、物理、世故认识得非常清楚,然后用胸中自己得到的中平正直的道理去消化它、理解它。

七一

与人为善,真是好念头。不知心无理路者,淡而不觉;道不相同者,拂而不入。强聒杂施,吾儒之戒也。孔子启愤发、悱复、三隅,中人以下不语上,岂是倦于诲人?谓两无益耳。故大声不烦奏,至教不苛传。

【译文】

与人为善,真是个好念头。可是人们不知道,不懂道理的人,对此淡而不觉;道路不同的人,对此拂袖而去。对这种人还不停地宣谈施教,是儒者的大戒。孔子教导学生,不是他想明白时不去开导他,不在他想说话时不去启发他,教给他知识,要求他能举一反三,对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告诉他高深的学问,这样做岂是厌倦教导这些人?只是认为对双方都无益罢了。因此,大声不需多次奏言,高深的道理不随便传授。

卷三

应务

闲暇时留心不成,仓卒时措手不得,胡乱支吾,任其成败,或悔或不悔,事过后依然如昨世之人,如此者百人而百也。凡事豫则立,此五字极为理会。

【译文】

闲暇时不留心,一遇到匆忙的事情就不能应付自如。胡乱应付,支吾搪塞,不管成功失败如何,后悔与否,事情过后依然如故。世上这种不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太多了。凡事都要预先有所准备才能成功,这是应当认真理会的。

道眼在是非上见,情眼在爱憎上见,物眼无别白,浑沌而已。

【译文】

道眼表现在明辨是非上,情眼表现在爱憎上。物眼没有区别,只是模模糊糊而已。

实见得是时,便要斩钉截铁,脱然爽洁。做成一件事,不可拖泥带水,靠壁依墙。

【译文】

自己的主张确实是正确的,就要坚决果断,洒脱爽快地去做。要做一件事,是不可拖泥带水,犹豫不决的。

人定真足胜天,今人但委于天,而不知人事之未定耳。冬气闭藏,不能生物,而老圃能开冬花,结春实,物性蠢愚,不解人事,而鸟师能使雀弈棋,蛙教书。况于能为之人事,而可委之天乎?

【译文】

人的力量足以战胜自然,但现在的人却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自然,而不知经过人为努力之后,事情的成败还没有定数呢!冬天气候寒冷,植物不能生长,但老圃能使花在冬天开放,果实在春天长成。动物愚蠢不解人事,但驯鸟师能使雀弈棋、蛙教书。何况那些可以依靠人为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的事情,怎么能托付给上天呢?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责以善,又当自尽长善纠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其不见听,我亦且有过焉,何以责人?

【译文】

劝人向善也要看这个人本身怎么样。这人可以劝他向善,就应当不断完善我们使他向善改过的方法,不要指责他的短处,不要把他的过错一个不漏地都说出来,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来指责他,不要过分地严峻刚直,不要长篇大论,不要喋喋不休。犯了这六戒,虽然是忠告,也不是好的方法。对方不愿听,我本身也有过错,怎能只责备别人呢!

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人问之,曰:“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译文】

我已经五十岁了,才悟出五不争的道理,有人问什么是五不争?我说:“不与有积蓄的人争富,不与追求功名的人争贵,不与自我炫耀的人争名,不与态度傲慢的人争礼,不与盛气凌人的争是非。”

众人之所混同,贤者执之;贤者之所束缚,圣人融之。

【译文】

众人混同分辨不清,贤人能够判断。贤人受约束不自由,圣人能够通融。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人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王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自古皆然。故君子慎之。

【译文】

要做天下的好事,既要估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又要估量形势选择人才。“专欲难成,众怒难犯”这八个字,不仅随便行动的人要慎重,即使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也需要调剂人情,讲明事理,使人家信服听从,然后行动才能成功,事情才能持久。盘庚迁殷、武王伐纣,三令五申,还怕民众不从。远见卓识常常被人之常情所遮掩,小人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会群起破坏之,虽有好方法,怎能成功?怎能长久?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以君子要慎重。

辩学术,谈治理,直须穷到至处,让人不得。所谓宗庙朝廷便便言者。盖道理,古今之道理,政事,国家之政事,务须求是乃已。我两人皆置之度外,非求伸我也,非求胜人也,何让人之有?只是平心易气,为辩家第一法。才声高色厉,便是没涵养。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