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3137800000067

第67章 呻吟语(12)

行善的人不一定得福,作恶的人不一定得祸,这个道理君子都清楚,但君子宁肯受祸也不肯做恶事。忠厚正直的人穷困,阿谀奉承的人通达,这个现象君子是熟知的,但君子宁肯穷困也不肯做阿谀奉承之人。这样做不只是理所当然,就是自己的心也不容许自己做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

三七

居尊大之位,而使贤者忘其贵重,卑者乐于亲炙,则其人可知矣。

【译文】

身居高位,能使贤人忘记他的尊贵,地位低下的人也乐于接受他的教诲,有这种品德的人,可想而知。

三八

人不难于违众,而难于违己。能违己矣,违众何难?

【译文】

一个人违背众人的意愿并不难,难的是违背自己的意愿;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违背众意何难之有?

三九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译文】

指责我有过错的人,未必就没有过错。假如只有没有过错的人才能指出我的缺点,那么终身就不会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了。我应当感谢指出我过错的人给我带来的好处,至于他本身有没有过错,何必去计较呢!

四○

恬淡老成人,又不能俯仰一世,便觉干燥,圆和甘润人,又不能把持一身,便觉脂韦。

【译文】

安静闲适的老人,不能俯仰一世,便觉得枯燥。圆通甘润的人,又不坚持原则,就让人觉得圆滑。

四一

做人要做个万全,至于名利地步,休要十分占尽,常要分与大家,就带些缺绽不妨。何者?天下无人已俱遂之事,我得人必失,我利人必害,我荣人必辱,我有美名人必有愧色。是以君子贪德而让名,辞完而处缺,使人我一般,不哓哓露头角,立标臬,而胸中自有无限之乐。孔子谦己,尝自附于寻常人,此中极有意趣。

【译文】

做人要做个完善的人,至于名利,不要都自己占尽,要常常分一些给大家,哪怕自己有些缺欠也不要紧。为什么呢?天下没有自己和别人都能如愿的事情,我得人必失,我利人必害,我荣人必辱,我有美名人必有愧色。因此君子要贪德而让名,辞完而处缺。使自己和别人一样,不争着显露头角,不成为别人的箭靶,胸中自然有无限快乐。孔子很谦虚,把自己列入寻常人的行列,这中间的道理很有意趣。

四二

明理省事甚难。此四字终身理会不尽,得了时无往而不裕如。

【译文】

做到明理省事很不容易,明理省事这四个字终身也不能真正理解。一旦掌握了,就会无往而不胜。

四三

胸中有一个见识,则不惑于纷杂之说;有一段道理,则不挠于鄙俗之见。《诗》云:“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惟迩言是争。”平生读圣贤书,某事与之合,某事与之背,即知所适从,知所去取。否则,口诗书而心众人也,身儒衣冠而行鄙夫也。此士之稂莠也。

【译文】

头脑中有一定的见识,就不会被纷杂说法所迷惑,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就不会被浮浅庸俗的见解所困扰。《诗经》说:“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惟迩言是争。”平生读圣贤的书,哪些事与经典著作上说得相合,哪些事与书上说得不相合,就可知道如何做,可取可弃,否则嘴里说的是诗书而心中却是庸人,身着儒服而行为却是鄙陋的凡夫。这样的人,是士人中的害群之马。

四四

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今且不须择人,只于市井稠人中聚百人,而各取其所长,人必有一善,集百人之善,可以为贤人。人必有一见,集百人之见,可以决大计。恐我于百人中,未必人人高出之也,而安可忽匹夫匹妇哉?

【译文】

世上的人都爱说:“这世界没有好人。”这是很轻率的说法。现在你不必特意挑选人,只要在大街人群聚集的地方找出一百个人,各取每人的所长,每人必有一种优点,集中百人的长处就可以成为一个贤人。每个人必有一个正确的见解,集中百人的见解就可以决定大计。恐怕我和这一百人相比,未必能高出人人,怎可以小看那些普通的男女百姓呢!

四五

学欲博,技欲工,难说不是一长。总较做人只是够了便止。学如班、马,字如钟、王,文如曹、刘,诗如李、杜,铮铮千古知名,只是个小艺习,所贵在做人好。

【译文】

学问要博,技术要高,很难说不是一个长处。但和做人比较来说,学问和技术只要够用就可以了。学问如班固、司马迁,写字如钟繇、王羲之,文章如曹植、刘桢,诗如李白、杜甫,这些人铮铮千古知名,但都只是个小技艺,可贵的在于做人好。

四六

到当说处,一句便有千钧之力,却又不激不疏,此是言之上乘,除外虽十缄也不妨。

【译文】

到应当说话的时候,说一句话就有千钧之力,却又不过分激昂或粗疏,这是最好的说话方法,除此之外,还是缄口不言为好。

四七

循弊规,若时王之制;守时套,若先圣之经;侈已自得,恶闻正论,是人也,亦大可怜矣。世教奚赖焉!

【译文】

因袭先前有弊端的规章,如同遵循当时朝廷的制度;恪守时套,如同恪守先圣的经典;贪图自得,厌恶听到正确的议论,这样的人,可也太可怜了。对民众进行伦理纲常的教育能依靠这样的一些人吗?

四八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但自不可过耳。

【译文】

心要常思考,身体要常劳作。心越思考越精明,身体越劳作越强健,但是不能过分。

四九

未适可必止可,既适,可不过可,务求适可而止。此吾人日用持循,须臾离心不得。

【译文】

不适当,就必须停止。即使适当,也就不要过分追求,要适可而止。这是我们每天都必须遵循、一刻也离不了原则。

五○

士君子之偶聚也,不言身心性命,则言天下国家;不言物理人情,则言风俗世道;不规目前过失,则问平生德业。傍花随柳之间,吟风弄月之际,都无鄙俗慢之谈,谓此心不可一时流于邪僻,此身不可一日令之偷惰也。若一相逢,不是亵狎,便是乱讲,此与仆隶下人何异?只多了这衣冠耳。

【译文】

士君子偶然聚在一起,不谈身心性命的修养,则谈天下国家的大事;不谈物理人情,则谈风俗世道;不规劝眼前的过失,则询问平生的德业。即使是傍花随柳之间,吟风弄月之际,也不要有鄙俗轻狂的言词,这就是说心不能一刻流于邪僻,身不可一日让它怠情。如果一相逢,不是轻慢,便是乱讲,这和奴仆下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这身儒者衣冠而已。

五一

做人要如神龙,屈伸变化,自得自如,不可为势利、术数所拘缚。若羁绊随人,不能自决,只是个牛羊。然亦不可哓哓悻悻。故大智上哲看得几事分明,外面要无迹无言,胸中要独往独来,怎被机械人驾驭得!

【译文】

做人要如同神龙,屈伸变化,能自得自如,不被势力术数所拘束。如果随时随地好像被捆绑着一样,不能自己决定事物,只是个牛羊。然而也不可争辩不休,愤恨不平。因此大智上哲之人连隐微的事都看得很清楚,做事时外表上没有痕迹,很少说话,心里面要独往独来,这样怎么会被机诈的人驾驭呢!

五二

财色名位,此四字考人品之大节目也。这里打不过小善,不足录矣。自古砥砺名节者,兢兢在这里做工夫。最不可容易放过。

【译文】

财、色、名、位,这四个字是考察人的关键。在这四个方面仅有小善还不行,还不足称道。自古以来建功立业的人,都在这四个方面兢兢业业地努力,千万不能有一点忽视。

五三

古之人,非曰位居贵要,分为尊长,而遂无可言之人,无可指之过也;非曰卑幼贫贱之人,一无所知识,即有知识,而亦不当言也。盖体统名分,确然不可易者,在道义之外,以道相成,以心相与,在体统名分之外。哀哉!后世之贵要尊长,而遂无过也。

【译文】

古代的人,并非居于贵要地位,名分为尊长的,别人就不可以与他共谈,或不能指出他的过失;并非认为卑幼贫贱的人就没有一点知识,或有知识也不该说话。体统名分绝对不可改变的,是指道义以外的事情;如果是以道来相互成就,以心相互交往,这种情况就在体统名分之外了。可悲啊!后世人只重视体统名分,所以对于贵人、要人和尊长就没有人敢指出他们的过失,好像他们是没有过失的人。

五四

只尽日点检自家,发出念头来,果是人心,果是道心?出言行事,果是公正,果是私曲?自家人品,自家定了几分。何暇非笑人,又何敢喜人之誉己耶?

【译文】

时刻都要反省检查自己,心中发出的念头,是私心,还是公理?出言行事是公正的,还是有偏私的?自己给自己的人品评定几分?这样还有什么空暇去指责和笑话别人?又怎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呢?

五五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同志者,竭力从事焉。

【译文】

从前我到泰山的时候,看到那高峻的山岳,我写了立身四语,自己很是喜爱,但仍怕意思没有表达完全,就推而广之,写成男儿八景: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对着这八景,我感到很惭愧,应当与同道者努力按此八景去做。

五六

求人已不可,又求人之转求,徇人之求已不可。又转求人之,徇人患难求人已不可,又以富贵利达求人。此丈夫之耻。

【译文】

求人已经不可,又托人转求别人。屈从别人已经不可,又托人来求人。在患难时求人已经不可,又以富贵利达求人。这是大丈夫的耻辱。

五七

文名、才名、艺名、勇名,人尽让得过,惟是道德之名,则妒者众矣。无文、无才、无艺、无勇,人尽谦得起,惟是无道德之名,则愧者众矣。君子以道德之实潜修以美德之名自掩。

【译文】

知识、才华、技艺、勇敢的名声,人们可以互相谨让,唯有道德的名声人人都想得到。在知识、才华、技艺、勇敢方面,人人都很谨虚,唯独没有道德的名声,就会感到很羞愧。

五八

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固是藏身之恕。有诸己而不求诸人。无诸己而不非诸人。自是无言之感。《大学》为居上者言,若士君子守身之常法,则余言亦蓄德之道也。

【译文】

(《大学》说:)“自己有善,然后才可以勉励别人向善;自己无恶,然后才可以纠正别人的恶。”这固然是隐藏自身的恕道。但是自己有善也不责求别人,自己无恶也不非议别人,这才是一种无言的感动力。《大学》讲的这些是对居于上位的人说的,如果士君子能把这点作为洁身自好的常法,那么我的这番话也是修养道德的方法。

五九

乾坤尽大,何处容我不得?而到处不为人所容,则我之难容也。渺然一身,而为世上难容之人,乃号于人曰:“人之不能容我也!”吁!亦愚矣哉!

【译文】

天地如此广大,为什么容不下我呢?如果到处都不为人所容,就是因为我是难容之人。独自一人,成为世上难容之人,于是大声叫道:“大家都不能容我呀!”唉!可也太愚昧了!

六○

名分者,天下之所共守者也。名分不立,则朝廷之纪纲不尊;而法令不行。圣人以名分行道,曲士恃道以压名分,不知孔子之道视鲁侯奚啻天壤,而《乡党》一篇何等尽君臣之礼!乃知尊名分,与谄时势不同。名分所在,一毫不敢傲惰,时势所在,一毫不敢阿谀。固哉!世之腐儒以尊名分为谄时势也。卑哉!世之鄙夫以时势为尊名分也。

【译文】

名分,是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名分不确立,朝廷的纲纪就不尊贵,法令就不能实行。圣人用名分来弘扬道,寡闻陋见的人依仗道来压制名分,不知孔子的道和鲁侯相比有天壤之别,而《论语·乡党》一篇,记载孔子的言行,何等地尽到君臣的礼节。以此可知尊重名分与阿谀当今的权势是不同的。在名分的事情上,一点也不能傲慢懒惰;在当下权势面前,一毫也不能阿谀。顽固啊!世上的腐儒以为尊名分就是谄权势。卑鄙啊!世上的鄙夫以为谄权势就是尊名分。

六一

圣人之道,太和而已,故万物皆育。便是秋冬,不害其为太和,况太和又未尝不在秋冬宇宙间哉!余性褊,无弘度,平心温容,巽语,愿从事于太和之道以自广焉。

【译文】

圣人的道,只是阴阳会和的太和之气而已,所以万物都能生长发育,即使秋冬之季,也有太和之气,何况太和之气又未尝不存在秋冬的宇宙间呢!我的性情褊狭,没有宏大的气度,缺少平心、温容、逊语的修养,愿意学习太和之道以增进自己的道德。

六二

只竟夕点检今日说得几句话,关系身心,行得几件事,有益世道,自慊自愧,恍然独觉矣。若醉酒饱肉,恣谈浪笑,却不错过了一日。乱言妄动,昧理从欲,却不作孽了一日。

【译文】

每天夜晚都要自我省察,今天说了几句关系身心修养的话,做了几件有益世道的事,内心感到不满足,有惭愧,这样才能猛然独醒。如果醉酒饱肉,恣谈浪笑,这不是胡乱过了一天吗?如果乱言妄动,昧理从欲,却不是作孽了一天?

六三

只一个俗念头,错做了一生人。只一双俗眼目,错认了一生人。

【译文】

一个庸俗的念头,就会导致一生走上错路;用一双庸俗的眼睛来看人,一生都会看错人。

六四

少年只要想我见在干些什么事,到头成个什么人,这便有多少恨心,多少愧汗,如何放得自家过。

【译文】

年轻人只要想想自己现在在干什么,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就会产生许多遗憾,许多惭愧,就不会原谅自己。

六五

明镜虽足以照秋毫之末,然持以照面不照手者何?面不自见,借镜以见,若手则吾自见之矣。镜虽明不明于目也,故君子贵自知自信,以人言为进止,是照手之识也。若耳目识见所不及,则非天下之见闻不济也。

【译文】

明亮的镜子虽然足以照出非常细微的东西,但是人们经常用它照面孔而不用它照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看不见自己的面孔,只有借助镜子才能看见,而手则自己能够看见。镜子虽然明亮,也没有眼睛看得清楚,所以君子贵自知自信。以别人的话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就如同用镜子照手的见识一样。如果是耳目见闻达不到的,则必须借助天下人的见闻。

六六

义、命、法,此三者,君子之所以定身,而众人之所以妄念者也。从妄念而巧邪图以幸其私,君子耻之。夫义不当为,命不能为,法不敢为,虽欲强之,岂惟无获,所丧多矣,即获亦非福也。

【译文】

义、命、法,这三者,是君子用来安身,而普通人却因此产生不切实际妄念的东西。有了妄念就会有巧邪的行事,希图满足自己的私欲,君子耻于这样做。如果遇到一件事情,根据义不当去做,根据命不能去做,根据法不敢去做,虽想勉强去做,非但不会有所收获,失去的会更多,即使有收获,也不是福。

六七

避嫌者,寻嫌者也。自辩自,自诬者也。心事重门洞达,略不回邪,行事八窗玲珑,毫无遮障,则见者服,闻者信。稍有不白之诬,将家家为吾称冤,人为吾置喙矣。此之谓洁品,不自洁而人洁之。

【译文】

回避嫌疑是自寻嫌疑。自我辩解是自我诬蔑。心事深邃,通达,做事八面玲珑毫无遮掩。人们见到就会叹服,人们听见就会相信,稍有蒙受不白之冤,家家都会出来为我申冤,人人都会为我辩解。这就叫做操守清白的人品,不去自洁,而别人会帮助纯洁。

六八

善之当为,如饮食衣服然,乃吾人日用常行事也。人未闻有以祸福废衣食者,而为善则以祸福为行止;未闻有以毁誉废衣食者,而为善则以毁誉为行止。惟为善心不真诚之故耳。果真,果诚,尚有甘死饥寒而乐于趋善者。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