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寄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是毫无意义的。别人有别人的才干,你有你的才干。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定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一只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
从前,德国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诗人,写了许多吟风咏月、写景抒情的诗篇。可是他却很苦恼,因为人们都不喜欢读他的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自己的诗写得不好吗?不,这不可能!年轻的诗人向来不怀疑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于是,他去向父亲的朋友——一位老钟表匠请教。
老钟表匠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把他领到一间小屋里,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名贵钟表。这些钟表,诗人从来没有见过。有的外形像飞禽走兽,有的会发出鸟叫声,有的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把它打开,取出了一只式样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这只怀表不仅式样精美,更奇异的是:它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还能准确地标明月份和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世上到哪儿去找呀!诗人爱不释手。他很想买下这个“宝贝”,就开口问表的价钱。老人微笑了一下,只要求用这“宝贝”,换下青年手上的那只普普通通的表。
诗人对这块表真是珍爱至极,吃饭、走路、睡觉都戴着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渐渐对这块表不满意起来,最后竟跑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老钟表匠故作惊奇,问他对这样珍异的怀表还有什么感到不满意。
青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指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指示时间的。我戴着它却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有谁会来问我大海的潮汛和星象的运行呢?这表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还是微微一笑,把表往桌上一放,拿起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你应该记住:怎样给人们带来用处。”
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从心底里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与其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脚踏实地地干些实事。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会受到青睐,立足于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渴望目睹天堂鸟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诞生了一个女儿。然而欢乐并没有持续多久,数年后小女孩突然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年夏天,他们全家人都到海边避暑,住在当地一位船长的家。主人出海航行去了,但是女主人很热心地讲了许多有关她丈夫和他的船的故事给小女孩听。而最令小女孩入迷的,是船长的那只天堂鸟,她真巴不得船长立刻回来,好让她亲眼目睹天堂鸟的模样。小女孩对未曾见过的天堂鸟已经爱得不得了。
船长终于回来了。保姆抱着小女孩上船,她把小女孩留在甲板上,然后自己去找船长。小女孩却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员立刻带她去看天堂鸟。那个服务员并不知道女孩的腿不能走路,表示愿意带着她一起去看那只美丽的鸟。
奇迹发生了。小女孩因为极度渴望目睹天堂鸟,竟忘我地拉着服务员的手,慢慢地走着。从那天起,小女孩的病便痊愈了。
这个小女孩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后来她成为瑞典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并于1909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
一个人的心情、意志,坚定到任何困难险阻都不足以使他感到怀疑、恐惧,他就能所向无故了。充分相信自己,常常可以创造奇迹。
施有“法术”的曲子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之夜,大风呼啸,漫天飘舞着鹅毛般的雪花。意大利小提琴家尼科罗·帕格尼尼(1782—1840)正乘着四轮马车赶往剧院举行独奏音乐会。剧院里早已坐满了女士和先生们,人们都想亲耳聆听一下这位被称为“魔鬼的儿子”的帕格尼尼那举世无双、神奇美妙的演奏。
到了剧院,帕格尼尼准备就绪,只见他左手挟着小提琴,右手拿着琴谱,走上了舞台。刚走出几步,不料皮鞋里的一颗小钉子从鞋底部顶了出来,戳痛了他的脚板。因此,帕格尼尼只能跛着脚,一拐一拐地走至舞台正中。这一滑稽动作引起了全场哄堂大笑。帕格尼尼却不管这些,他那不露声色、瘦削的面庞上流露出一丝艺术家所特有的严峻。他把琴谱放在谱架上之后即开始演奏。谁知刚演奏了几个乐句,谱架旁边用来照明的蜡烛倒了,将谱子烧起来,一瞬间,只见火苗跳跃,青烟袅袅,全场又发出一阵欷歔声。但是帕格尼尼凭借他那非凡的天才继续演奏着,音乐丝毫没有中断。美妙的音乐如流水般从那双瘦长的、充满魔力的手下奔泻而出,顺着激情的河床,向前驰去,好似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画:春天的原野上,一片明媚,和煦的阳光慈祥地抚摩大地,春风轻拂着千姿百态的花草……听众们全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湍流之中,心旷神怡。帕格尼尼正演奏至高潮,突然,小提琴的第二弦(A弦)断了。没有了第二弦,乐曲怎么再继续演奏下去呢?天才的帕格尼尼没有中断演奏,小提琴在继续歌唱着。他运用了高超的技巧,使一场行将失败的音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女士、先生们都听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全场轰动,爆发出狂热的掌声和喝彩声。
在听众的一再要求下,帕格尼尼脱身不得,只好重新登台,再演奏一遍刚才施有“法术”的曲子。只见帕格尼尼一时性起,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将小提琴上的第三弦与第一弦全都割断了,这样在小提琴上就只剩下了第四弦。第四弦(G弦)的音色本来就是很美的,深厚而富于歌唱性的。帕格尼尼运用了当时尚不为人知的技巧——这就是我们现在学习小提琴时都知道的“人工泛音”——在第四弦上奏出了三根弦上的音。这一遍比第一遍还要动听,使人们如醉如痴。狂热的听众都为帕格尼尼的神奇美妙的演奏而欢声雷动,祝贺他的巨大成功。
一个人的自信能够促进他的技艺的发挥;高超的技艺反过来也能提升一个人的自信,促使他不断地为自己确定新的进取目标。
著名诗人的忠告
托马斯·S.艾略特是著名诗人,他以1922年发表的长诗《荒原》奠定了其在英美诗歌界的地位。该诗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西方现代诗歌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仅是诗人,也是批评家,他的诗歌创作实践和文艺批评使英美的诗歌风格和批评标准为之一变。他于1927年加入英国籍,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1年,一位22岁的美国诗人刚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即将起程去牛津。行前,他怀着受宠若惊的心情应邀来看望当时正好在美国的艾略特。当他告辞时,艾略特对他说:“40年前,我从哈佛去牛津。现在,你也要从哈佛去牛津。我能给你些什么忠告呢?”那年轻诗人毕恭毕敬地听着,准备终生牢记这位前辈诗人对后来者的忠告。艾略特停顿片刻,接着说道:“你带了长内衣吗?”
生活经验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则往往需要自己去探索。要相信自己本身就有探索成功的天赋。
无价之宝
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镇子,小到在本县地图上都很难见到它可怜的痕迹。外面的人往往将它忽略了,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它并不存在。
就在这个无名的小镇上,却生活着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老人。
老人已经很老迈了,他的重孙子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冬天天冷的时候,老人倚在墙边晒太阳的样子,能使人想起一根毫无生气的朽得掉渣的树根。
老人很丑,年轻时就是一脸的麻子,不知什么原因又失去一只眼睛,到了年老时,一脸皱纹加上满面沧桑,可以说从形象上没有丝毫魅力可言。
但小镇上所有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论是老实巴交的汉子,还是街头胡闹的浪荡子,都对他毕恭毕敬。就连他倚在墙角眯着眼打盹,人们也要放轻了脚步,对他郑重地行注目礼。
就是这么一个行将就木、外貌丑陋的老人,又凭什么享有神一样的尊严呢?
据说,他拥有这一切得益于一个充满神奇的匣子。他那个外表看去普通的匣子,为他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尊严。
关于那个神奇的匣子,有很多传说。
据说那个匣子是老人的爷爷从皇宫里偷来的。老人的爷爷有妙手神偷的绝技,飞檐走壁,出入戒备森严的皇宫如入无人之境。且说那日潜入皇宫之中,满眼奇珍异宝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翻箱倒柜,从一个极隐秘、极安全的地方发现了这只匣子,作为小偷祖师爷的他自然知道这匣子非同小可,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无疑,便迅速收入怀中,飞身而去。
第二日,许多大内高手便倾巢而出……
至于匣子里面到底藏的是什么无价之宝,除了老人的爷爷,其他所有的人都未见过。老人的爷爷曾留有严训,任何人不得打开它偷看。
那时的他还小,为了能从爷爷的口中套一点秘密出来,用尽了捧哄、哭闹等诸般手段,最后他的爷爷才捋着胡须神秘地对他说:“无价之宝啊!”
老人去世的时候,自己穿戴得很整齐,苍老的麻脸上一片安详。双手定定地抱住放在胸口上的那只宝匣。
终于,禁不住好奇的后辈打开了那只充满传奇色彩的宝匣,展开里面的一卷素绢,只见上书:“王者之业,唯倚自信。”
原来,被皇家当成比珠宝还要珍贵的东西,只是自信。正是因为自信,那个很普通的人才会坐在龙椅之上,被万民口称“万岁”。
自信,是构筑一切的基石,也只有充满坚定自信的人,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一支铅笔的用途
纽约里士满区有一所穷人学校,它是贝纳特牧师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创办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发现,50年来,该校出来的学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少。
为延长在美国的居住期,他突发奇想,上书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要求得到一笔市长基金,以便就这一课题深入开展调查。当时布隆伯格正因纽约的犯罪率居高不下而受到选民的责备,于是很快就同意了普热罗夫的请求,给他提供了1.5万美元的经费。
普热罗夫凭借这笔钱,展开了漫长的调查活动。从80岁的老人到7岁的学童,从贝纳特牧师的亲属到在校的老师,总之,凡是在该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只要能打听到他们的住址或信箱,他都要给他们寄去一份调查表,上面提问: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共收到3700多份答卷。在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们知道了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普热罗夫本来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搞清楚这些没有进过监狱的人到底在该校学了些什么,他的真实意图是以此拖延在美国的时间,以便找一份与法学有关的工作。然而,当他看到这个奇怪的答案时,便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决定马上进行研究,哪怕报告出来后被立即赶回捷克。
普热罗夫首先走访了纽约市最大的一家皮货商店的老板,老板说:“是的,贝纳特牧师教会了我们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我们入学的第一篇作文就是这个题目。当初,我认为铅笔只有一种用途,那就是写字。谁知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必要时还能用来当做尺子辅助画线;能作为礼品送人表示友爱;能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作为润滑粉;演出时也可临时用于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一支铅笔按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做玩具的轮子;在野外遇到险情时,铅笔抽掉芯还能被当做吸管去喝石缝中的水;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总之,一支铅笔有无数种用途。贝纳特牧师让我们这些穷人的孩子明白,有着眼睛、鼻子、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我们生存下去。我原来是个电车司机,后来失业了。可现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货商。”
普热罗夫后来又采访了一些圣·贝纳特学院毕业的学生,发现无论贵贱,他们都有一份职业,并且都生活得非常乐观。而且,他们都能说出一支铅笔的至少20种用途。
普热罗夫再也按捺不住这一调查给他带来的兴奋。调查一结束,他就放弃了在美国寻找律师工作的想法,匆匆赶回自己的祖国。目前,他是捷克最大的一家网络公司的总裁。
一支铅笔尚有无数种用途,一个人的发展前途更是广阔和不可限量的。只要善于自我挖掘和开发,就能焕发出无限的潜能。
一点感觉也没有
1837年曾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客之一。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非常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可是,先生,”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你刚才捏的是我的腿啊!”
很多人过于怕死,结果成了活死人。他们不知道只有不怕死才能活得好。真正的可怕的,其实只是害怕本身。恐慌的感觉,会使我们失去本来拥有的一切能力。
一粒糖果的诱惑
一个寂静的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镇小学一个班的十几个学生,被老师带到了校长旁边的一间很大的空房里。玻璃窗明晃晃得耀眼,连鸟儿飞过的痕迹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正当学生们强按住内心的好奇,凝神等待着将要发生的一切时,老师领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一脸和蔼地来到孩子们中间,给每个人都发了一粒包装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糖果属于你的,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谁能坚持等我回来以后再吃,就会得到两粒同样的糖果作为奖励。说完,他和老师一起转身离开了这里。
等待是漫长的,许诺是遥远的,而那粒糖果却真真切切地摆在每个孩子的面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粒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也越来越大,伴随着窗外苹果花的芬芳,这种诱惑几乎不可抗拒。
有一个孩子剥掉了精美的糖纸,把糖放进嘴里并发出“啧啧”的声音。受他的影响,有几个孩子忍不住了,纷纷剥开了精美的糖纸。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千方百计地控制着自己,一直等到那陌生人回来。那是一个比暑假还漫长的40分钟。但陌生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承诺,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