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朋友,就是在选择朋友的时候要明辨忠奸,在对待真正朋友的时候,要以心换心、诚实厚道,在与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要宽容忍耐、息事宁人。
(第一节)用心交友,以心换心情更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人际关系很好,朋友很多;有的人则人际关系不良,朋友很少或根本没有朋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一个“心”字,只有用心去交友,才能产生真正的友情。
交友有道,对待朋友有方法
一个人可以没有财产,但他绝不可以没有朋友。拥有许多朋友的人具有比别人更大的优势和别人无法比拟的更多机会。当一个人的事业处于低潮或上升阶段时,朋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许多人以为自己交际很广,似乎拥有很多朋友,但当他真正需要朋友时,却发现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交友处世的方法。
1让朋友胜过你
朋友间,当有人高谈自己的光荣历史时,我们会脱口而出:“那有什么了不起!我的过去比你更值得吹嘘呢。”就因为这样,我们失去了许多朋友。
法国哲学家罗修夫曾说:“若想树立一个敌人,只需打败你的朋友就可以了。若要结交一位挚友,就要让对方胜过你。”德国有句俗话,也有相同的意义:“没有任何一件事比看到别人失败更能让自己感到高兴的了。”的确,在我们的朋友中就有这种人,他们兴高采烈地看着我们失败。如果自己一旦成功了,就会注意尽可能只告诉自己最亲密的亲友,这样就可保持成功。
为了赢得一个好朋友,请让朋友胜过你。那些愈夸大自己成就的人,就愈没有成就。我们应该尽量心存谦虚之情,切勿自我标榜。有时,为了让朋友更出色,还可以采用出让功劳的办法。
晋朝时,王导为宰相。当时有一个叛贼,但他不去讨伐,陶侃责备他,他复信说:“我遵养时晦,以待足下。”陶侃看了这封信笑说:“他无非是‘遵养时贼’罢了。”王导“遵养时贼”以待陶侃,即留下现成的功劳准备让于人。
2多为朋友着想
(1)多为朋友着想,多体谅对方的难处。友谊不会自己生长,需要悉心培养。
(2)倾听朋友的述说。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倾听朋友的述说,就是表示理解的最佳方式。
(3)关键时刻要有克制。情绪冲动或发怒时说的话,对友谊的破坏性最大,所以,在你的脾气将要爆发时,最好从朋友处离开。
(4)自己的坏情绪不要影响朋友。如果你强求别人顺应你的恶劣情绪,谁也不会靠近你。
(5)经常表示对朋友的关切。见面说几句话,寄一张生日卡片,打个问候电话,都表示你时时关心着朋友,这是给朋友最好的礼物。
3结识新朋友
“万事开头难”,在彼此事先相约或相知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是用约定俗成的一些寒暄之语,如致问候、互表敬慕来开头,以缓解初次见面的拘谨。但是,在不知、无约、又无人介绍的场合下,就需要试探人首先观察环境,寻求与被试探人对环境的共同感觉,然后确定第一句话,如排队买票时,可说:“怎么搞的,这么慢。”等等,尽力找准共同感觉。
用求助的方式来结交朋友是最有效的,如在餐厅同一张餐桌上,可以适时地说:“对不起,请你帮我照看一下位置,我去去就来。”当然,求助式探问要掌握求助的内容是否是对方轻而易举可做到的,且求助后应表示感谢。
扩展是结识双方能否由陌生走向熟悉的关键。此时,要以愉快、轻松、随意的方式与对方交谈,一般是以询问开头。比如:“你买去哪儿的票?”“来这儿旅游吗?”询问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与对方的共同点,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带出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你要去的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非常熟悉。”“我真羡慕你,我要是也能到处转转该多好啊。”
当与新识者握手告别时,你可以打开你的备忘录,请对方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可以确信,当你找上门去的时候,对方一定会热情欢迎你,因为你们早已不再是陌生人了。
除此之外,在社交场合遇到陌生人时,你还可以通过下列办法结识新朋友:
(1)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坦白地说“我很害羞”或“我在这里谁也不认识”,比拘谨、冷漠好得多。
(2)从周围环境中找到与人交谈的话题。
(3)善意地以对方为话题,比如:“你的帽子很别致。”
(4)提出问题。许多难忘的谈话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
(5)留心倾听。不倾听也就不能真正地交谈。
(6)谈当时的情况或活动。例如,在商场里,你可以说:“今天又不是节假日,人也这么多!”在电影院里,你可以说:“我听说这位明星有可能得到今年的奥斯卡奖提名。”
(7)奉上几句赞美之言。例如,在洗衣店,你可以说:“你的这件衣服真漂亮!”
(8)对对方正在做的事表示兴趣。例如,在火车或飞机上,邻座正在看书,你可以说:“我听朋友说起过这本书,它到底怎么样?”
(9)给对方一点儿东西。例如,在火车或飞机上,你可把报纸、杂志借给邻座,或请对方分享食品。在聚会的场合,只要你肯为不认识的人带杯饮料,你们很快就会聊上了。
(10)告诉别人自己的情绪。例如,在等着拔牙齿时,你可以跟邻座说:“我很紧张,你呢?”
(11)主动打招呼,并介绍自己。例如,你可以说:“我是从xx地方来的,现在跟您同行。”或者“我刚搬来,咱以后就是邻居了。”这种坦率热情的态度,无论在哪里都很管用。
4不忘老朋友
有句名言说:结新知,不如敦旧好。在日常生活中,与其施恩于人,而获得他人的好感,不如依正道而行,以获得舆论的推崇;与其另外结交新朋友,不如珍惜原有的友谊。结交新的朋友并非不好,只是不能喜新厌旧!何况,轻易背弃朋友的人,也难免会有被抛弃的一天!
5不要居高临下交朋友
与自尊心很强的人交朋友时,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比他有作为。
6不计较朋友间的差距
再富有的人也有伤心的时候,有钱亦有失意时,纵使你拥有巨大的财富,也不可能完全无忧无虑。如果比别人赚得多,那么,就不该在穷人面前抱怨什么,至少你拥有比较多的财富。
朋友之间相处,如果收入相差悬殊,则应尽量让收入不同的影响减轻到最低。而且,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腰包,衡量什么是自己负担得起的、什么是不该参与的,不必掩饰自己手头拮据的情形,参加朋友间的活动须量力而为,即使活动本身相当具吸引力,也别告贷参加,否则只会让友谊变质。
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别人不断地炫耀财富,不免心生反感,同样的,朋友也不希望常听到你哭穷。所以,无须与别人讨论你的钱财的多少。因为友谊是相濡以沫的,它不会因你的财富多寡而有等级之别。
7好朋友要多关照
手到、脚到、口到,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手到是指写信、寄卡片;脚到是指拜访及出席聚会;口到则是指打电话问候之类。此“三到”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上是不可缺的。
划分层次,对朋友要区别对待
朋友的来源、友情产生的基础各不同,有的是自然天成,有的是主动结交而成。在长期的交往中,与朋友情谊的深浅也不同,有的是知心朋友,有的是泛泛之交,有的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朋友。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朋友,交往的方式也各有侧重,投入程度也有轻重之分。
1朋友的层次划分
根据亲疏远近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朋友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命里注定”的。这是你生活、工作经历中自然产生的,如亲友、乡友、学友等,是以血缘、地缘、机缘为共同点而很容易出现的,不是你想摆脱就摆脱得了的,也不是你想求就求得到的。促成这种友谊的有利条件较多。
(2)“战友式”的。这是在共同的工作中互相支持、鼓励、携手共进中出现的,如工作上配合默契的搭档,这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得以形成的,基础比较牢固。
(3)“患难之交”的。这是在共患难、同甘苦中结下的友情。如在对方处于极为低落的地位时,在精神和物质上给过无私帮助;或是因为沦落之时互勉互助,齐心协力渡过难关。这是经得起世事沧桑变化考验的友情。
(4)“临时性”的。它是出于某一种利益上的需要共同携手、精诚合作的人,但双方在人格、性情上差别过大,利益一结束,双方的友情也就随之消散。比如,在单位里为对付共同的“敌人”而临时结成的联盟,一旦“敌人”不存在了,双方交往的基础也失去了,甚至会反目成仇。
(5)“特定式”的。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特定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的,如棋友、牌友、玩友等等,除此之外,不会在其他方面有过深、过多的交往,甚至毫无交往。这只是满足某一方面需要的朋友,“目的”性明确,不会有利益上的损害,相互交往比较轻松,而且带有很强的临时性特点。
(6)普普通通的。来往较为密切,但不深入,谈不上彼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也不会互相拆台、互相攻击,有需要时可请求支援,被请求时也会尽力而为,但不会无所不谈,也不会舍己为友,朋友之名较浓,朋友之实较弱。
2分清轻重,区别态度
对各种类型的朋友,要学会分清轻重,区别对待。
(1)亲友:礼数周到。这是一种人情味比较浓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在亲切、亲近的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彼此的情谊。联系的方式可以比较亲切、自然,注意周到细致的礼数。比如,多日不见,走动又无时间,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电话互相问候,询问有无需要帮忙的事情。记住亲友的生日,并及时祝贺,更能体现亲戚间的亲近和关切,还可以搞家族式的聚会,互相邀请,以庆祝工作中的突出成绩、给老人祝寿等等。这种聚会既可以使大家感到亲切愉悦、其乐融融,又可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对于长辈亲友(如叔叔、伯伯、舅舅、姨姨等),最适宜于在节日和他们的生日去探望、问候和祝贺,在礼节上要做到无可挑剔。
(2)乡友:能帮则帮。每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乡土观念,特别是在现在人员流动性强的情况下,同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老乡容易因地域特点而结成朋友。乡友之间的特点是:容易接近,共同的话题较多。特别是在外地,在人生地不熟,其他圈子的朋友还比较少时,同乡便成了最有力的靠山。因此,对乡友请求帮助的要求,一般不要拒绝,能帮则帮,尽力而为。你帮助了他,他也会寻机报答的。
(3)学友:时时相聚。作为学友,友情缔结在纯真、无利害冲突的阶段,基础比较牢固,用不着特别地表现加深友谊的行动。学友之间的友情的突出特点:彼此都认为双方是纯洁的友谊,需要帮助时,直言相告即可,不要因有事相求而先以讨好作为铺垫,这样会被对方认为是亵渎了同学之情。但对待学友,也不能只是有事相求时才想起他,没事时就忘得一干二净。因此,对待学友,特别是要注意平时时常相聚,并无要事相商,只是在一起轻松地坐一坐,聊聊天,彼此通报一下近况。对外地的学友,相聚机会较少,但也要不时通通电话,问候一声。
(4)挚友:视若亲人。挚友可能产生于亲友、学友、乡友、战友等不同层次之中,不管来自于哪个层次,既然他已经成为你朋友群中的“核心”人物,则说明你们之间友情的程度是最深的,因而也是最值得投入的。对这类朋友的态度是:无所不谈。你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得到他的反应,你的困难可以及时得到他的鼎力帮助,他是你的第一倾诉对象,也是最值得信赖、最可依靠的人。因此,对这类朋友,你不能斤斤计较,在对方需要支持时,即使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要舍得,所谓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若对方有做得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宽宏大量一些。世上能成为挚友的没有几人,因而要倍加珍惜,视如亲人,不可轻易失去。
(5)泛交:若即若离。这只是普通朋友,不用特别投入,只要能维持双方的既有关系即可。可偶尔邀约聚会,以免中断来往,有需要帮忙时也可婉言相求,但别有过高指望。被邀请时尽量赴约,被请求支持时尽量帮助,但不要勉强。如果发现值得深交之人,就“提升”他的“等次”,以相应的投入来加深友情;如发现非善良之辈,则可将既有的关系斩断,不再与之来往,不可顾及太多的情面。
3怎样拥有知心朋友
知心朋友是朋友中较为特别的一个层次,其主要特点是“知心”,你知他心,他知你心,相互的交往更重在精神交往上。知心朋友弥足珍贵,但维系这份关系也很难,因为稍有懈怠,可能就会破坏这层关系。
(1)无所不谈。知心朋友的友谊不是一颗心的奉献,而是两颗心的相互奉献。因此,敞开你的心扉,毫无保留地向对方坦诚一切,包括隐私。
(2)互相平等。知心朋友之间没有主宾之分,在友谊的水平线上,朋友间都是平等的。不要为使朋友满意,而去干你不愿干、也不应该干的事,不然,他会认为你把他视作势利之人。不要在他面前炫耀权势、财富,说话不要居高临下。
(3)尊重对方。不懂得尊重朋友的人肯定不会拥有知心朋友。不要无故去伤害你的朋友,不要批评他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甚至古怪的行径。
(4)耐心忠实。当朋友不顺心的时候,他就会找你诉说,这时,你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不加评论地耐心倾听。当他要求听听你的意见时,就忠实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他,而不要违心地随声附和。
(5)不掺杂利益。你有困难时,可让知心朋友为你出谋划策,提出解决办法,但千万不要让他帮你具体做什么。让双方的交往保持在纯洁的精神交往上,避免因利益问题造成侵害。
交友要广,选择要慎
在纷繁的大千世界里,人是形形色色的,选择朋友不是一件容易事。“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的老话,是旧社会人们极言交友之难。但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强调交友的谨慎,就认为这个也不可靠,那个也信不过呢?当然不是,人既然是社会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地结交那些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常言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毛泽东同志的经历是很发人深省的。他胸怀博大,善于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青少年时期,他和蔡和森、陈潭秋等人组织了新民学会,结交了一大批有志之友。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有许多平民朋友、民主党派的朋友,如李淑一、章士钊、柳亚子等,都和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通过这些朋友,他广泛地了解了社会各阶层党派的情况,为制定党的方针政策,为发展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既要广泛交友,又要审慎选择,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计较不足,而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重大节,不是盯住对方的缺点错误不放,而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人。如果不是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就不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就有可能把朋友推开,就有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