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3137400000049

第49章 聪明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老实(7)

有个青年想向一位老中医求教针灸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做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爱好书法,遂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冷淡,但当青年人发现老中医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字幅时,便拿起字幅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副墨宝写得雄劲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对老中医的书法予以赞赏,促使老中医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果然,老中医的态度转化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致使老中医精神大振,谈锋甚健。终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

你从青年人与老中医交往的事例中难道没受到什么启发吗?

在现今社会,我们交际的圈子越来越大,所面对的交际对象也是性格迥异,有的生性内向,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因此,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就要特别注意说话方式,尽可能对其表现得尊重和谦恭些。

比如,某青年与一位名牌大学的老教授在火车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想借老教授的钢笔写字,便说:“喂,钢笔给我一下。”然而,老教授是位颇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青年如此失礼,便把头扭向一边,没理青年人的茬。假若,青年人知道老教授的性格特点,把话换成:“请问老先生,把您的钢笔借我用一下行吗?”其结果可能就会截然相反。接着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有位“未来的女婿”初次登岳父家门,发现这位女友家的茶杯、茶壶、碗碟等用具都是非常精致的青花瓷器,于是马上就判断出老爷子喜欢什么,便称赞说:“这青花瓷器古朴典雅,精美极了。”这一句话就把“岳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们马上有了共同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

当然,也有的交际对象性格比较急躁、直率,讲话犹如拉风箱般直来直去,同时,也不太计较别人的说话方式。所以,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就要开门见山,有话直说,千万不要兜圈子。

有位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在人才招聘会上,想让某公司经理招聘其为办公室秘书,但青年人在经理面前作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不切主题。她先说:“经理,听说你们公司的环境相当不错。”经理点了点头。接着,高材生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经理还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尔后,高材生又说:“经理,秘书一般要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高材生的话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还是未能道出自己的本意。岂料,这位经理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与他一样,说话办事干脆利落。正因为高材生未能摸透经理的性格,结果话未说完,经理便托辞离去,高材生的求职也化成了泡影。

由此可见,要想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要时刻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相吻合,对方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对方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某丝织厂缫丝车间女工小王创造了该厂接线头操作的最高纪录,引起了厂长的极大兴趣。此刻,善于揣摩厂长心理的生产科长向厂长建议说:“厂长,我们是不是召开一个技能操作现场会,让小王现身说法,介绍操作经验,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结果,厂长当即采纳了建议,并对生产科长的想法大加赞赏。

在待人处世中,需要与不同身份的人交际说话,因此,针对不同的身份,所选话题也应有所不同,即要选择与之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比如,你在旅途上遇到了一位老农民,如果你把话题引向现代女性的美容上去,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了。而倘若你说:“大叔,今年的收成咋样啊?每亩地的小麦能收多少?”这样,就能激起老农与你谈话的共鸣点和兴奋点。

要赢得别人的喜欢,就要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待人处世方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遇到老人就一定要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因为在老人的心目中,他的小孙子是最可爱的,很多大人物出去旅游、办公事甚至植树,都要将小孙子带上,你给老人买东西还不如给小孙子买东西让他印象深刻。遇到对方有位小孙子,你就猛夸他小孙子真聪明、真活泼,小孩子聪不聪明谁知道呢?反正这话对方肯定乐意听;如果对方有位小孙女,你就说他小孙女真可爱、真天真,小孩子自然个个可爱,这话也不假。另外,对一个集邮迷,你不妨谈几枚好邮票;对一个足球迷,不妨谈他喜欢的球队如何取胜,球技如何高超;对注重养生之道者,可以谈谈气功和太极拳;向一个成功者,你可请教他的奋斗史和成功经验……

与人交谈时,如果能较好地运用上述方式方法,就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会使你“言到功成”!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把脸皮磨厚,投其所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便一定能够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第四节)火眼金睛,识破小人的真面目

谁都知道,小人最难提防。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小人从实力上比正人君子强多少,而是由于小人从不在自己脸上刻字,他们的小人勾当,也多是在阴暗角落里干出来的;到了人前,他们也许比君子装得还要像“君子”。这就给我们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究竟什么人才是小人,又该怎样去识别形形色色的小人呢?

待人接物,能透露出小人的蛛丝马迹

识别小人,历来是识人的一大难题。

对于小人来说,是因其能以假象蔽真相,以外表掩其内心的奸诈,且其谋深术巧,因此,使人迷惑,增加了识人之难度。

历史上,不少亡国之君自恃见识超人而独断独行,其左右也顺其意、投其所好。因而被君主视为心腹忠臣,最后导致亡国亡身。明朝的崇祯皇帝自恃英明,将旨意当真理,视群臣为庸才或逆臣,一直至死都认为明亡咎不在己,而是在于群臣无能。但正是这些似智、似忠的小人,断送了明王朝。

明严嵩也是这样用心险而用术巧的小人。严嵩其人无才略,他最大的本事是巧于戏上,窃谋权力。世宗即以信道求仙著名的嘉靖帝,他很昏庸,却自以为高明,凡拂其意的,不是廷杖,即杀戮。但他对严嵩则另眼相看,因严嵩善写“青词”,并作文为嘉靖歌功颂德。严嵩百事顺嘉靖意,照其意旨行事,故得入阁参与政事。严嵩虽年过六十,但精神焕发,勤于政事,日夜在内阁值班,连家也不回,嘉靖大为赞赏,赐其银记,文日:“忠勤敏达。”严嵩害人不露痕迹,被害的人也不知被谁所害。凡比己位高的人,严嵩表面对他很恭敬,实则害之,取其位而代之。

嘉靖居深宫,大臣难得谒见,只有严嵩得亲近,旨意由他代下,因此他能一手遮天,权倾天下,结党营私,大受贿赂,成为了当时最大的贪官,而嘉靖对他长期信任而不疑。严嵩之能遂其奸,采取的手法都一样,即前面所说“窥人君之喜怒而迎合之”而已,因而“爱隆于上”“毒被天下而上莫知之”。

小人难辨是因其心险而术巧,而贤人难识是因其忠而直,故不为庸主暴君所喜欢。小人总是抓住贤人的特点,加以利用攻击。古代如此,现代亦不乏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假公济私、报喜不报忧的貌忠实奸之徒。正因如此,好人难识难辨,贤人难知难任。

待人态度与接物方式,对一个人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因此,识看小人的人心离不开对其待人接物方式的考察。

1从人缘关系上考量

好的印象是好人缘的前提条件,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人缘好的人,在社会上的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因而找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所以,一个人的人缘好坏,直接反映出这个人在社会上的形象。

日本佛学大师亲鸾说:“一人独处高兴时,有两人在高兴;两人在一起高兴时,就有三个人在高兴。这其中有一个人,就是我亲鸾。”其要义是规劝弟子们常与人同行,与人搞好人际关系,以同享快乐的态度来生活。而所有对人没有爱心的人都是不得人心的。

一般说来,挤兑别人的是走歪门邪道的坏人,没有什么人会与之投缘。因为挤对别人的人不学无术,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专以旁门左道走关系、拉帮派、套近乎,大事小事都要去争、去抢。要争、要抢自然就得挤:挤同志,挤同事,挤同学,挤同乡。评职称挤,提干部挤,发论文挤,调工作挤,拿奖金挤,评先进挤,挤过来挤过去,直到把别人挤下去才心安理得。这种挤,不是竞争,更谈不上公平,而是靠背景、靠权势、靠手段把够格的推到一边去以求得一己之利。患“挤病”的人,心目中没有真才实学的字眼,思想上没有刻苦求学的概念,行动上没有真干实干的表现。他们是独行侠,没有朋友,没有知己,没有人缘。他们误以为时代前进的列车只有挤才能上去,殊不知,飞速的车轮对不守规章的挤者会给以无情的教训。

那么,什么样的人没人缘?自私自利没人缘,刻薄寡恩没人缘,悭吝小气没人缘,尖酸忌刻没人缘,自以为是没人缘,颐指气使没人缘,无情无义没人缘……但若有人缘,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因为“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识别他人是否有良好的“人缘”呢?一般认为,古道热肠有人缘,侠肝义胆有人缘,仗义疏财有人缘,急人所难有人缘,和气宽厚有人缘,知礼谦逊有人缘,知人善用有人缘,通情达理有人缘……

2看他是否对人真诚

不仅是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而且处事做人也一定要保持美德。虚伪、表里不一的行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只会被人疏远。诚实是赢得好人缘的第一原则。

着眼于一个人的诚实品德,可以推知其人是否可以有所发展,因为以诚可以动人,至诚者可以博得天下之心。

只有以诚意待人,才有可能建立比较贴心的友谊。诸葛亮卧隆中,他与刘备原是素昧平生,谈不上有什么私人友谊,刘备也知道诸葛亮是杰出人才,一心想为己用。他仗着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同时利用人心尚未忘汉的机会,亲自去访问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相见,这种行径,表示了他的诚挚,诸葛亮无意当世,原是找不到合意的主子,但此时亲见刘备有建汉室雄图,对他又万分诚挚,才认为他是合意的主子。他虽几经挫折,但绝不灰心,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只有与诚挚的人交往,才可能有感人至深的友谊。

看人是否诚实,也就是看其人格如何,一个不诚实的人,其人格一定是低劣的;一个诚实的人,其人格一定很高尚。不诚实的人迎来的是周围人群的贬责,诚实的人却能赢得良好声誉。

3看他做人是否守信

商业要讲求商业信誉,没有商业信誉的企业迟早要归于失败。做人也如此,一旦失却做人的诚信,那就是人而无信。

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守“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训导古已有之,而且,古人早把能够守信的人叫丈夫,不能守信的人自然就被视为小人。看一个人守信与否,可以断其人是大丈夫,还是小人。

为了判断对方是否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我们应仔细考察他平常的言行举止。例如,秘书录入文件时出了差错,上司提醒他认真一点,但很快地,他又犯了相同的错误。此时,上司很可能会把秘书看成一个言行不一致的人,因为他只在口头上抱歉,而实际行动却不加改善。

马来西亚文人朵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答应不是做到》。作者在总结人们的应酬交际活动时,提出了人们在交往中的一种不诚实、不信守诺言的现象。这类交际者“承诺时,态度看起来非常诚恳,但随着时间漂移,往往把说过的话当成风中的黄叶,霎时便无影无踪”。

据《庄子》记载,有个养猴人对他的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觉得势头不对,嗷嗷直叫,龇牙咧嘴。养猴人马上又对猴子们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就高兴起来了。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悟出主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朝三暮四式的狡诈,必然最终失信于人。

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品行不端,人格卑贱,而且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近视行为,终将一事无成,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做人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笃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的了。我们看一个人与人交往时,只要他能做到诚实守信,其他方面的缺陷尚且能宽容忍让。反之,若失去了这个根本,我们便可推知此人不可信,是不愿与他共事,也不愿与他打交道的。

举手投足,识破小人说谎的假动作

说谎的人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还会辅之以动作。通常的假动作有:

掩嘴:用拇指触在面颊上,将手遮住嘴的部位称作掩嘴,这是一种明显未成熟、还带孩子气的动作。也许说谎者的大脑潜意识使他不想说那些骗人的话,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也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说明他也许正在说谎话。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则有可能听者觉得你说的话令他不满意。有时,这种掩嘴的动作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形式:用指尖轻轻触摸一下嘴唇;将手握成拳状,将嘴遮住。

触摸鼻子:当一个人说谎后,会有一种不好的想法进入大脑,于是会下意识地指示手去遮捂嘴。但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又害怕别人看出他在说谎。因此,只是很快地在鼻子上摸一下,马上把手放下来。当一个人不是在说谎,那么,他触摸鼻子时,一般是要用手在鼻子上摩擦一会儿,或搔抓一下,而不是只轻轻触一下。

摩擦眼睛: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去摩擦眼睛以避免与人的目光接触。男人摩擦眼睛通常较用力。如果是说大谎时,他常常转移视线,如用眼睛看着地板。摩擦眼睛的女人,一般都是在眼的下方轻轻地揉。这样做一是为了避免动作粗鲁,二是怕弄坏了自己化的妆。为了避开对方注视,她们常常眼看天花板。

拉衣领:专家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说谎时,往往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因而就必须用手来揉或搔抓。说谎的人感到对方怀疑他时,脖子似乎都会冒汗,这时他会有意识地拉一拉衣领。

搓耳朵: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耳垂或将整个耳朵朝前弯曲在耳孔上。这种手势常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

挠脖子:说谎者讲话时常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的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通常要挠上五次左右。

说谎者除了以上几种表现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