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下册)
2960500000023

第23章 绝地逢生(3)

萨费尔拿下腰刀带在身上,杨茹忙问:“这里也有坏人吗?”萨费尔道:“没有!最近与周边的战争也结束了。”杨茹道:“那你怎么带刀?”萨费尔道:“这是腰刀。带着它并非就是防身,主要是装饰,说白了就是佩物。”杨茹道:“难道不是防身工具?”萨费尔道:“腰刀首先是防身武器,也是服饰品。佩带腰刀可显出男子汉的侠义、潇洒和威武气概。在大食,不佩带腰刀的男人不算好汉,同时佩带腰刀也是男孩成人的标志。”

二十四

在长安饭馆,李护国看着李静安道:“哎,最近长安的大人都喝枸杞酒,甚至普通客人也喝枸杞酒。”李静安道:“是!喝枸杞酒的人越来越多。”李护国道:“这酒是从哪里来的?”李静安道:“李春燕已死,她认李光弼的二夫人赵莉的哥哥赵刚为干儿子。这家伙头脑活,酿制出枸杞酒后,不久长安到处都是这种酒。”

李护国道:“哎呀,这不是家业落入别人之手了么?”李静安道:“是的。”李护国想了想道:“你去鸣沙想法套出秘方,有了秘方,我们在长安酿制。”李静安道:“这不行!我和你不仅杀了李春燕,还烧了烧酒坊,去鸣沙不是自投罗网吗?”李护国道:“你真笨啊!难道不会派人去?”李静安道:“派人?不不,我再想想。”

二十五

在襄阳公署,韩朝宗令人请来李白道:“太白兄,看了你写的那份自荐书,真的令人佩服之至。本来,我想留你在身边做书记,但恐委屈你。正巧陛下调我进京,我会强力举荐你。”李白叹着气道:“多谢大人。不瞒大人说,我已去过长安一年,虽有很多大人的举荐,但始终未见召用。”

韩朝宗点着头道:“你的事我早听说了。关键的问题是,你虽有大才,但表现出的却是恃才傲物。陛下既要人才,也要奴才啊!不久前,我遇到杜甫,觉得他也是犯了这个大忌,估计他的科举考试,未必能够春风得意。”李白道:“可是,要让我李白对人低三下四,我做不到!”

二十六

李氏看着李静安带上东西要出门,忙问:“你这是上哪?”李静安转头道:“你难道没发现,枸杞酒很抢手吗?”李氏道:“这么说你是去进酒?”李静安道:“如果弄到秘方,不就可以自己酿制了?”李氏大喜道:“你太聪明了。最近枸杞酒价格高,但却非常抢手。要是弄到秘方,长安的酒多的是,只要从鸣沙进来枸杞就可酿制。”

李静安走回到李氏身边道:“我正这样想。”李氏本来在笑,忽然摇头道:“不行!听说酒这东西除了配方和工艺,还与水质有关。不同地方的水,酿制的酒截然不同。鸣沙的水是从腾格里沙漠渗出的,特别干净,可能换上一种水效果就差了。”李静安道:“管它呢,可以以假乱真!”

二十七

花园里,李隆基边走边对王维道:“你说的岑参既是大才,为何不参加考试?”王维道:“陛下应想到科考公正,可为国选拔人才,如果作弊,就是另一种气象。”李隆基猛地一愣道:“莫非又有作弊现象?”王维道:“虽然没证据,但肯定有。陛下想,为何有的官员反不如没有中举的人?”

李隆基问:“岑参有何过人之处?”王维道:“他才二十岁,但他的诗令人刮目相看。其诗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是,他的诗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李隆基道:“你可有他的诗作?”王维取出诗集呈给李隆基。李隆基随手翻翻,见是《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于是念道: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刺飞兜鸧。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李隆基看完这首诗,愤愤地道:“什么狗屁诗?这样的诗还能算好诗?我大唐盛世,那是什么‘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纯粹是胡说八道!”说完甩袖而去!王维看着李隆基远去的背影,叹着气道:“岑参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对他讲啊?”

二十八

李静安来到鸣沙,担心别人认出自己,便用帽子遮着脸。在鸣沙待了几天,见百姓各忙各的事,没有谁关注,才知小心过头。其实难怪,百姓为了衣食而奔波,哪有时间管别的事?李静安简单改了形貌,大着胆子找到酿酒坊。在外观察后,便进去这边摸摸,那边看看,忽见赵刚在配料,立刻走了过去,赵刚抬头问:“你找谁?”

李静安道:“哦,我是随便看看。”赵刚断然地道:“如果买酒就去店铺,这里不能看。”李静安道:“哎哟,就看一眼嘛。”赵刚道:“一眼也不行!”李静安道:“只是看看,又看不掉东西,怕啥?”赵刚道:“这里的发酵工艺和原料配比是保密的。”李静安冷笑道:“神秘兮兮的,不就是酒吗?”赵刚道:“对不起!快出去吧。”

二十九

李静安出了酿酒坊,躲在一堵墙后,忽见有人出来。这人叫杨骏,是主管。李静安用手招呼过去道:“小哥,你是酿酒坊的人吗?”杨骏打量着李静安道:“你是谁?”李静安道:“过路人。”杨骏道:“我不认识你。”李静安道:“我只问你,这枸杞酒是怎么酿制的?”杨骏疑惑地看着李静安道:“问这个干吗?”

李静安看看四周无人,便取出钱票道:“如果你告诉我秘方,这钱给你。”杨骏动心,但却道:“可秘方我不知道啊!”李静安道:“你不是伙计吗?”杨骏道:“我还是主管呢,问题是秘方只在老板手里。”李静安道:“哎哟,这咋办?”杨骏道:“这枸杞酒要配很多药,一是为了有治病功效,二是为了口感好,三是可以放很久。老板要是不把秘方控制在手,不是人人都能做吗?”

李静安道:“说的也是!可如果老板不在呢?”杨骏摇着头道:“不可能不在。再说他配一次秘方,就能干很久。”李静安道:“这好办,你看他买了什么药材,只要知道这个我也同样谢你。”杨骏道:“不行!他为防止秘方泄露,把不用的药物也买来,谁知道他用什么,不用什么,用多用少。”李静安道:“看来他很神秘。那你说如果把枸杞加在酒里泡制,情况怎样?”

杨骏摇着头道:“效果差远了。”李静安道:“发酵工艺一样吧?”杨骏道:“也不一样。”李静安道:“是不是他有意制造神秘?”杨骏道:“不知道。”李静安把钱递给伙计:“这钱你拿上。”杨骏道:“可我没帮上你的忙啊!”李静安道:“其实你已经帮了。”杨骏纳闷地道:“可我啥也没说呀。”李静安道:“你说枸杞酒有秘方,发酵方法也不同。”杨骏更是纳闷:“这算什么呀?”

李静安道:“起码告诉我,这酒不是谁都可以酿造。”杨骏打量着李静安道:“这么说你也想酿酒?”李静安道:“有这想法,但没秘方!钱你拿上用。从今天起,你想法接近老板弄到秘方,我就带你走。以后你给我酿酒,我重用你。”杨骏大喜道:“一言为定!”李静安离开烧酒坊到了一条路上,心想:“看来要得到秘方,还得等几天。”

杨骏进了酿酒坊,见赵刚正在配料房里忙活,忙走了进去道:“老板,你怎么亲自干呀?还是交给我干。”赵刚忙道:“这是关键地方,只能我干。”杨骏道:“哎哟,你是老板,这样干活不是太辛苦了?”赵刚道:“其实一个月我才干三天,辛苦啥?快出去!”杨骏多看了一眼道:“老板,你说我们的酒是不是要加很多药材?”赵刚道:“这是肯定的。要是只有枸杞,一是放置时间短,二是疗效大打折扣。快出去!”

三十

韩休进了贺知章府,贺知章忙起身相迎道:“韩大人光临,想必有什么见教?”韩休道:“客气了。我是来求教医方。”说着在客位坐下。贺知章道:“什么医方?”韩休低声道:“贺大人,你说实话,陛下到底怎样?”贺知章猛地一愣,看着韩休道:“他是个英明的皇帝,创造了大唐的辉煌。”韩休道:“可我担心,大唐要走向衰落了。”贺知章起身看了看门外,然后坐了下来道:“为何这样说?”韩休看着贺知章道:“难道大人真没发现衰败的征兆?”贺知章道:“莫非你有什么发现?”

韩休道:“应该说在开元之初,陛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自开元元年至开元八年,他相继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姚崇、宋璟为宰相。姚崇治事明敏,处决政事迅速,他向陛下提出‘抑权幸,爱爵赏,纳谏诤,郄贡献’等建议,都被采纳。他大量裁减中央机构的冗职,修立了各种制度,使权归于上,消除了行政上的混乱。宋璟善守法持正,注意选择官吏,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对陛下敢犯颜直谏,对下能刑赏无私。由于两人同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安居。陛下也很重视地方吏治,经常召见地方官,规定了京官和地方官交流任用制度,使出入常均,改变重内官轻外官的现象。为了表示重视地方官员的典选,有一次他还亲自殿试新授县令,把其中四十多名考试成绩低劣的人放归……”

贺知章忽然打断韩休的话道:“说实话,这件事做得很好。如今他不这样做了,科举又出现了许多弊端,连杜甫这样的人才也落第了。”韩休道:“这么说,你也见过杜甫?贺知章点着头道:“是的,这是王维推荐的。此人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可居然应试不第。”韩休道:“那他人呢?”贺知章道:“走了。”韩休猛地一愣道:“他到哪了?”贺知章道:“他决定再次漫游齐赵,离开时心情不好。尤其是,他对王皇后的厌胜案愤慨,还写了一首厌胜诗。”韩休道:“什么内容?”贺知章道:“我吟给你听。”遂吟道:君不见秦时蜀太守,

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

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

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

此事或恐为神羞。

韩休道:“这首诗不像说王皇后,倒像说古代的水利?”贺知章道:“是的。这首诗讲的是战国李冰时期的都江堰,在保证了一千年的蜀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后,在唐时终于灌口损田,酿成大祸的事情。杜甫在诗中提出,这个优良水利工程里就使用了厌胜法,决口就是当年用妖法的报应。木工里有个传说,当年建都江堰边张仪楼的就是公输班,也就是鲁班。在楼建好后,鲁班在横梁的凹处放了一个挑担的小木人,两边的担上各放了一粒稻粟,保持木人的平衡,留了一句话:‘木人不倒,水不近蜀’。一千年后,都江堰决口那年,蜀地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灾。能找到的谷子,都给耗子拽出来吃了,哪怕是你藏在了横梁上。”

韩休道:“这事我也听父辈说过。”贺知章道:“所以杜甫在诗中说:‘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韩休叹着气道:“像杜甫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国出力,实在太可惜了!”贺知章道:“谁说不是?不仅是杜甫,还有岑参,虽然人很年轻,但确实很有才学,更有见地。问题是,无论这些人多么优秀,我们除了叹息,又能怎样?尽管我断定,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或者岑参,迟早会被重用,但不能及时重要,是朝廷的一大损失啊!哦,你接着说,陛下后来怎样?”

韩休道:“我觉得害民极大的食实封制,改为朝廷向封户征收租调。陛下还力主除奢从简,下令销毁宫中的乘舆服御,金银器玩供军国使用;规定天下不得采珠玉、织锦绣,停罢两京及诸州织锦坊。要求地方官注意兵役、徭役、租税的均平征敛,重视农田水利的细化管理,随时招抚逃亡人口;还特别发布特敕缓征、减征、免征民户贷粮、租调、地税,以保证国库收入和兵饷来源。可是一度倡导俭约、焚珠玩、禁女乐的陛下到现在竟变成一个荒怠政事,沉湎淫乐的皇帝。如今整个官僚机构也空前膨胀,官吏多达三十六万余人。他所用的宰臣,尽是一帮巧于献媚,善于逢迎,专徇帝欲,不顾天下成败的奸邪之徒。连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竟然任之不疑。照这状况看,李林甫迟早要把持朝政了。”

贺知章点着头道:“是啊!说到了要害。”韩休道:“他还特别重用宦官,中官稍称旨,即授三品将军。得宠的宦官权力极大,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地方官僚都竭力奉承,出使的宦官,无不满载回京。在诸宦官中,最得宠的是高力士,朝廷文武百官都要巴结他,才能谋得高位。唉!可我不明白,陛下既然喜欢李林甫、高力士这样的人,为何还要用我韩休?”贺知章反问道:“奇怪吗?”韩休道:“为何反问?”

贺知章喝了一口茶水道:“那你先说说,你是一个怎样的人?”韩休笑道:“让我评价自己,真有意思。不过自己是没法评价自己的,您说我怎样?”贺知章道:“就你韩休的表现,真可说是目前开元时期的魏征。这样一来,陛下当然不爽,于是左右就说你的坏话:‘自来了个韩休,陛下总是不开心,干脆把韩休赶走算了。’不料陛下却笑着道:‘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

韩休叹着气道:“难道你没意识到,陛下的话是虚伪的?”贺知章道:“对!如果我没说错,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像以前的耿直大臣一样倒霉,而接替你的,必定是李林甫。”韩休大惊道:“难道陛下就没发现李林甫的问题?”贺知章道:“依我看,不是没发现,而是皇帝高明,因为法家思想是皇帝奉为圭臬的统治思想,法家认为皇帝应该重用的人是怕死而又贪利。”韩休道:“什么意思?”

贺知章道:“怕死,皇帝才能以死相威胁;贪利,皇帝才能以利去诱惑。所以,这样的人皇帝可以放心地用,因为这样的人皇帝可以控制。反过来,法家认为皇帝不应重用的人是:不怕死而又不贪利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皇帝周围会有那么多的小人,而且还那么得宠。而那些正直的大臣,却总是受到皇帝的百般猜忌。”韩休恍然大悟道:“明白了。”

贺知章道:“当然,皇帝也有差异。虽然都不喜欢正直大臣,愚蠢的皇帝还会大开杀戒,这样反让被杀者流芳百世,自己背上千载骂名。聪明的皇帝往往会煞有介事地作出姿态,让别人觉得自己重视这样的大臣,但又不让这样的太大臣有大权力,这样自己就获得了明君的美名。李隆基就是聪明皇帝,他让你当官,和他睡眠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完全是为了满足虚荣心。”韩休道:“不简单!”贺知章道:“问题是任用李林甫一类的人,还必须任用像你这样的人才能驾驭。”

三十一

夜晚,王维回到家,见岑参正看着自己,想直接说明,又恐对他打击太大,犹豫再三,还是鼓足勇气说了情况,然后叹着气道:“看来陛下是越来越武断了。要不,你还是潜心修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岑参叹着气道:“不必了。依我看这倒不是科举的问题,而是我的诗犯了忌讳。既这样,我回去了。”王维道:“你是一个大才,怎么能就此消沉?”岑参道:“我想去北游河朔,也许会想通此事。”

在鸣沙,李静安走到客栈门口想:“既然需要时间,还是住下吧。”进了客栈,因怕被人认出,含糊地定了房间。在酿酒坊里,杨骏想来想去,觉得那诱惑太大,见赵刚仍在配料室配料,便走了进去。赵刚一转脸问:“有事吗?”杨骏道:“看到老板一直在忙,想来看看您有什么要我帮忙的。”赵刚道:“你有你的事,忙你的去吧。”杨骏不敢过分,只好出去了。

三十二

李白在安陆田间锄了一会草,感到累了,便走回到田埂上坐下,拿起书来看着。像李白这种读书人,干农活肯定不行,他几乎每天干点活,就觉得受不了。这时,紫阳先生从一边走来,见他在读书,便走近前问:“情况怎样?”李白抬头一看,忙站了起来道:“这位大人倒是慧眼如炬,他答应强力举荐。”紫阳先生叹气道:“要是这样,可就有问题了。”李白猛地一愣道:“哦?”

紫阳先生道:“你想,陛下早就听过你了,但为什么不用你呢?大唐人才众多,对他而言用你也行,不用也可以。如果他觉得没有你不行,恐怕早召见你了。”李白恍然大悟道:“说得是啊!”紫阳先生道:“本来我是想让你追随韩大人,只要作出几件漂亮事,朝廷一定会刮目相看。这倒好,陛下一旦想起你的桀骜不驯,不言自明。”李白道:“不要紧,像我这样的人,迟早必用!”